因為要遷墳,12月3日凌晨3點過,四川成都雙流黃甲鎮的李女士和親友們組織工人,打開祖祖約100年的墓穴。李女士發現,祖祖的棺材板上有一株好大的菌子。其他親友和工人聞訊趕來,小輩們網上搜索後大家又是一陣議論,隨後,「血靈芝」的說法傳開了。
植物專家孫海表示,在潮溼的地底環境下,木質棺材上長這樣的木腐菌很正常。四川省名中醫刁本恕表示,國家藥典中並沒有「血靈芝」的說法,在不清楚死者是否因疫症身亡的情況下,應「慎服」這類菌子。
遷墳發現棺材上長了菌子因要拆遷,12月2日,雙流黃甲鎮李氏家族近40口人聚集到了一起。按照計劃和約定的時間,第二天開始,他們要將家族墓地的十餘座墓陸續遷走,當天他們要先祭奠亡故的親人。李氏家族墓地在一片竹林中,裡面埋葬最早的是李女士的祖祖,「就是我爺爺的母親,去世大概一百年了。」李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自己的爺爺奶奶、父親都埋在這裡。
12月3日凌晨3點,約40名親友和六七名工人來到墓地開始遷墳。約一個小時後,祖祖的墓被打開,這是一個拱形磚室墓,手電筒的光照進去:一口長三米左右的棺材放在墓室中。李女士回憶,當時自己注意到棺材蓋板頂端有異樣,「我就喊,『好大一個菌子哦!』」
大家聞訊圍了過來,工人們把棺材拖出來後,菌子出現在眾人眼前。「我就看到白色的一團,開始還以為是棺材上的裝飾。」現場的人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李女士的女兒通過手機進行網絡檢索,「看到網上說這個叫『血靈芝』,還有人說這個菌子有挺高的藥用價值。」李女士回憶,他們在網上看到,其他地方曾有類似菌子被人以100萬元的價格收購。
記者走訪9日下午,在李女士家人引領下,成都商報記者來到李氏家族墓地,看到幾座墓都已被打開。李女士祖祖的墓室是磚砌的拱形墓,約3平方米左右,走近有一股潮溼的氣味。
幾塊刷著黑漆的木板放置在墓前,「那個菌子就長在棺材板的這頭。」李女士指著地上一塊長近3米的半圓形厚重木材說道。棺材板上刷著黑漆,並有黃色粉末,頂端有一處缺口,「菌子是長在這兒的。」
從一個方形紙箱中,李女士的侄女拿出了這株菌子,記者注意到,菌子最寬處約40釐米,一面呈現為暗色,另一面則呈現出橫平豎直的樣子。李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是因為菌子另一面是貼著墓室牆壁生長的。根據稱量,這株菌子重量超過3斤。她又從紙箱中拿出一株長條形菌子,「這也是長在那塊棺材板上的,不過是在內側。」
現場還發現了一些更小的菌子,但被家族中的人拿回去泡酒了。在幾座墓裡,李女士等人還發現了手鐲、釵子以及不少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錢幣。
專家:「棺材是木頭的,加上地底潮溼,不長才不正常」提醒:成都市七醫院中醫科主任刁本恕表示,國家藥典中並沒有「血靈芝」的說法。對於有人想服用此類「棺材菌」,他強調「慎服」,「如果死者因為疫症死亡,有可能會傳播疾病。」
在查看了成都商報記者拍攝的圖片後,植物專家孫海表示,照片上的菌子是多孔菌目的一類木腐菌,也叫樹舌,寄生於木材,把木質分解為糖作為營養。「棺材是木頭的,加上地底潮溼,不長才不正常」。經與另一位研究真菌的專家討論,他們目測,這株菌可能是刺革菌科或者靈芝科。
刁本恕表示,國家藥典中並沒有「血靈芝」的說法。對於有人想服用此類「棺材菌」,他強調「慎服」,「如果死者因為疫症死亡,有可能會傳播疾病。」
「(菌子)如果真那麼值錢,賣掉所得的錢也是家族裡各房一起平分。」李女士表示,玉珠和手鐲也是一樣。她說,墓裡發現的古錢幣,「每家每戶都分到了幾枚,留作紀念」。
李女士和親友在家族墓地中發現的古錢幣和手鐲 受訪者供圖
得知專家的判斷,李女士直言,這株菌子他們不會丟棄,「這個東西是祖祖留給子孫的,我們會好好保存,作為家族的紀念。」(原標題:百年墓穴發現「血靈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墓穴,靈芝,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