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運的諾獎得主是誰?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田中耕一來回答!
田中耕一是2002年諾獎化學獎的得主,大家都知道,化學家作為自然科學獎項,是非常公正和嚴謹的。我們看諾獎化學獎歷屆得主,基本上都是這一領域的大師,而這些大師基本上都是化學博士、化學教授、化學界的代表性人物!
但田中耕一不一樣,他既不是學化學的,更不是化學領域的專家、教授,所以當他得了化學獎之後,除了他的老闆知道他外,科學界的科學家們都看著這個名字,全都冒出黑人問號?
這傢伙到底是誰?
這就像日本的小朋友看著日本肯高便攜顯微鏡就知道這是顯微鏡,但中國小朋友看到這個日本肯高便攜顯微鏡卻不知道它是顯微鏡,因為沒有見過這個東西啊!
而當田中耕一自己知道自己獲得了諾獎之後,更是掐了掐自己的臉,我居然得諾獎了?
是的,為什麼說田中耕一幸運了,那就是他對諾獎沒有報什麼希望,甚至沒有想過,但諾獎偏偏降臨到了他的頭上!
我們來看田中耕一的一生,總結兩個字「幸運」!
田中耕一在大學學得是電氣工程,這是個什麼專業呢?
總的來說就是現代科技的核心專業之一,但是,這個專業和化學沒有特別大的關係,所以在田中耕一的前半生,他沒有想過自己未來的職業會和化學有什麼關聯性。
在大學畢業之後,田中耕一雄心勃勃的想去索尼工作,索尼當時在日本什麼地位?在中國就相當於BAT啊!可以說是現代科技專業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
但可惜,田中耕一沒有通過考試,沒辦法,只能去小公司了,先找份工作鍛鍊鍛鍊自己!
沒有考上索尼,田中耕一找了一家名叫島津儀器製造公司,而他的工作是基層的研究員!
田中耕一雖然畢業於名牌大學,但日本制度是資歷上位的制度,所以只能在基層的研究位上等。
我們說的慢慢熬,把前浪熬成為水花,你就從後浪變成前浪了!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田中耕一26歲,這一年他被公司老總安排去參加一個新儀器的發開,而田中耕一雖然不具備化學專業知識,但卻被安排負責測定生物大分子質量的技術!
他有測定的技術,但沒有化學的知識儲備!
但老闆一句話,員工幹到死!
老闆既然這樣安排了,所以田中耕一也只能硬著頭皮幹!雖然是硬上的,但田中耕一非常認真,當然,日本只要是研究人員,都是絕對認真負責的。
舉個例子,日本研究員只要今天做研究測試,那麼今天之內必定會出報告,因為明天還要根據這份報告拿出解決方案!
從來不拖延,從來不找藉口,這種嚴謹、專業的態度也是世界科學界所認可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精工領域可以和德國扳手腕,因為在嚴謹上,日本的科學家和德國的工人有的一拼!
說回田中耕一,由於在化學知識儲備上不足,在檢測實驗的時候,田中耕一誤把丙三醇當成了丙酮醇倒進了鈷粉裡。
前面兩個東西不值錢,但鈷粉非常貴,田中耕一由於是窮人出生的孩子,所以特別節儉,要是換做其他研究員那肯定是不能繼續使用這個鈷粉了,但田中耕一覺得丟掉的就是錢,所以他覺得可以繼續用。
就是這麼陰差陽錯,田中耕一再加入甘油後,試劑發生了變化,竟然可能測出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
這放在我們現在可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在田中耕一的那個年代卻特別難。
因為發現了這個,所以田中耕一發明了軟雷射脫著法,當然,由於是在公司的實驗室發明的,所以這個專利是屬於公司的專利。
這個專利到底有多厲害?
憑藉著這個專利,公司獲取了上億的收益,幫助公司賺到了大錢,公司自然也要給田中耕一發一些獎勵,畢竟好的公司都會激勵員工,這樣員工才能為公司繼續付出不是!
所以公司決定給田中耕一發一筆獎金,獎金是多少錢呢?
整整700元!
錢不在多,這是榮譽啊!不管田中耕一信不信,反正這個公司的老闆信了!
雖然發明了價值過億的專利,但田中耕一的生活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依舊是個小研究員。
但在十七年後,田中耕一的幸運再度降臨在了他的身上,諾獎準備將02年的化學家頒給他!
聽到這個消息,田中耕一自己都摸不著頭腦,想了半天才想起自己曾經發明了軟雷射脫著法。並且公司聽到田中耕一得了諾獎以後,非常激動,特別是這個公司的老闆!
這是榮譽啊!
於是一口氣獎勵了田中耕一上百萬獎金,並把田中耕一從研究員直接請入了董事會!
當然,這個公司的股票也隨之大漲,所以田中耕一象徵性的又為這個公司掙好幾億。
看到這裡,大家大概已經了解了田中耕一有多幸運了!
當然,除了這個幸運的個例,日本還是有很多實至名歸的諾獎得主的。
早在2001年的時候,日本科學界就做了一個50+30的科學計劃,什麼叫50+30?也就是說他們計劃在50年內斬獲30個自然科學獎!
如今19年過去了,除了今天還沒有公布的諾獎外,日本科學界已經斬獲了18個諾獎!
相當於1年一個,非常厲害,在排名上除了美國,它就是王者!
經常有人說,日本現在已經衰退了,但是,日本的科學技術依舊很強大,這樣的強大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其實看一下日本的教育就知道了!
日本對於兒童的教育有著非常強的執念,因為他們知道,要想獲得持續性的強大,要想將領先歸為常態,那麼一定要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
在科學教育上,日本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探索意和興趣。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說:「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重視大自然的教育,重視科普興趣,是日本教育的特色。
那麼這種教育理念是想誰學習的呢?是向歐美學習的,在近代之中日本通過學習歐美成為了超級強國。
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雖然出自中國,但日本才是真正的踐行者!
眾所周知,歐美在近代科學技術領域是非常強悍,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情!
有多強?
不說別的,光說諾貝爾物理學獎,除去楊振寧先生和部分日本物理學家,這個獎項幾乎都被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歐美國家所承包。
而在說到我們的科學先輩們,他們基本上都去歐美留過學!
那麼歐美在科學領域為什麼這麼強?
答案也是教育!
歐美國家在科學這門課程的教育上有著自己的教育法則,那就是一切以培養稀缺為主,讓孩子在興趣中循環學習。
那麼如何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呢?
比如歐美國家的教育部門會讓出版社設計許多有趣的科普書籍給孩子看。
通過看這些有趣的科普書籍來培養孩子的熱情,建立紮實的基礎,此後便能夠在課堂上化難為簡,真正地學好一門學科。
比如英國為了培養孩子們學習數理化的興趣,就專門做了一套《What's All About?》
這套書是由英國Usborne(尤斯伯恩)出版社出版的,一經出版便獲得了歐美「國際父母選擇獎」
外國一些孩子,會直接把它當成自學教材用。
大家可能看不懂這上面寫什麼,但給人的感覺就特別有趣 。
現在,它的中文版來了:《這就是數理化》,一個幫孩子愛上數學,愛上數理化,愛上科學的神書。
這套書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個科目,每科又分下上兩冊,共8冊。
這套書採用的是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各種枯燥的知識講出來。
一共800餘個知識點,幫助孩子打下中學學物理化的基礎。
一套書共八本,原價196元,團價138元,一本才17元,家長少一次聚餐,便能夠將這套歐美最佳科普大獎叢書帶給孩子,還是那句話,啟蒙教育非常重要,培養好孩子的興趣,對他未來的學業有著極大的 好處,這套書全國包郵(少數偏遠地區除外,請以下單時最終顯示為準)。
閱讀了這套書可以讓孩子愛上數學,愛上物理,愛上科學,小學打好基礎,在初中高中便能夠領先一大步。大家可以點上面的橫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