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耕一,是日本京都一家科學測試儀器生產公司的普通職員,在底層職員這個崗位上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了長達二十年。
上學期間,田中耕一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畢業於東北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大二時還掛過一次科,為此還留級一年。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到在人群中都不會被注意到的工人,竟然獲得了諾貝爾獎,以至於他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包括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1. 腳踏實地為興趣而工作,不慕名與利
雖然田中耕一的生活一直平淡且平凡,但他卻一直堅持著做他感興趣的事。田中耕一在小學的時候就被老師誇讚細心有觀察力,高中時更是展露出旺盛的研究心。特別是在做實驗時,他常常會繞開書本的指示,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這也培養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
田中耕一後來畢業後進入津島製藥所,在這裡更為他的興趣找到了研究的方向,他放棄一切升職考試,留在一線研究崗位,日復一日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這樣一做就是二十年。
愛迪生發明燈泡失敗了兩千次,終於在第兩千零一次實驗成功。田中耕一也曾被公司安排測定生物大分子的質量。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來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放錯了試劑,令田中耕一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失誤竟然創造了奇蹟,測量出來了分子量。
再後來,田中耕一與同事們一起對試驗方法進行了改良,最終得到更加準確的實驗結果,為公司創造近一億人民幣的利潤,但田中耕一卻只拿到了700人民幣的獎金。不過他絲毫不在乎獎金的多少,只享受著實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或許會有人說,這不過是巧合罷了,但如果沒有之前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實驗,又怎麼會有巧合就會發生呢。所以,面對困難永遠不要輕言放棄,也許成功的巧合就發生在下一次,儘管我們不知道」這個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來臨,但它一定會在一個你意想不到的時機給你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
2. 改變一生的命運也許只需要一個機會
田中耕一在獲獎後,他的老闆特地從外地趕回來給予重金獎勵,並且將他的職位提到董事級別,但田中耕一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他的興趣只是研究。於是,公司只好為他設立了一個研究所,田中耕一紀念質譜分析研究所。
而他的母校東北大學也破例為他頒授了博士學位,對此,田中耕一隻是表示,現在有博士學位了,以後坐飛機就可以免費換到商務艙了。在世人看來,田中耕一因為這項發明一夕之間從一個小職員到擁有自己的研究所,從本科學歷跨越到博士學歷,這是命運的眷顧,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田中耕一看來,他只不過是能夠更深入地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能夠比以往更心無旁騖地做研究而已。在他心裡的人生軌跡始終沒有變,無論是否擁有這些名和利他都會繼續他的研究,初心不改,興趣所在罷了。
從日本默默無聞的小職員,一躍成為諾貝爾獲得者,這是日本匠人精神的逆襲!
其實,這對于田中耕一來說,不是一個機會,而是一個結果,這是他幾十年來一直醉心於研究的成果,是本來就應當屬於他的榮耀,更是這些年來日復一日,腳踏實地做事的答案。
興趣是他開始的動力,日本匠人精神的堅持將他推向歷史的舞臺,讓他的名字可以被全世界銘記,儘管他不在乎這些,但他卻真真切切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