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他卻選擇消失了16年...

2021-01-09 ThoracicSurgery

NHK的一個訪談紀錄片,看哭了很多網友。

「感動,這才是真正的大神啊!」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

「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

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奇蹟般地從公眾面前消失了近16年……

1

「我根本不配拿這個獎」

和其他拿諾貝爾獎的學術大牛不一樣,田中耕一的人生,平凡得像一條鹹魚。

大學念的是電氣工程,不僅跟化學沒有半毛錢關係,還因為掛科留了一級。

好不容易混到大學畢業,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輪就被刷了。

後來還是有人介紹,才去了島津製作所,在企業底層搞了近20年的儀器研發。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公司,田中耕一都沒有什麼存在感。

「害羞到幾乎沒什麼朋友,更沒談過戀愛,一直到35歲才通過相親結了婚。」

雖然他喜歡很動手做實驗,也從未想過要成為什麼了不起的科學家。

要說田中耕一身上最大的特質,大概就是省吃儉用。

因為從小在貧寒的家庭長大,就連隨手扔掉一團廢紙,都會被奶奶念叨說:

「太浪費了,明明可以留著擦鼻涕哇。」

所以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獎,也是因為他的省吃儉用……

那是在1985年,26歲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誤,把甘油倒入鈷試劑中。

因為覺得鈷試劑挺貴的,丟了怪可惜,從小就習慣勤儉節約的他,決定將錯就錯,把測試進行到底。

沒想到竟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離了——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學家想破了腦袋,都沒能搞定的。

這個意外成果,使田中耕一發表了他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論文——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

他的老闆也很高興,給了他約合人民幣700塊的獎勵。

對此,剛工作了兩年的田中還挺不好意思的:

「這次實驗,完全是由於我對化學的無知,把不該放一塊兒的東西混到了一塊兒……」

2

「晴天霹靂般的人生巨變」

田中根本沒意識到,這個偶然的發明有多麼了不起。

他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所在的島津製作所,在申請專利後,利用「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暗戳戳地賺了將近1億人民幣。

而田中卻在公司底層一線工作了近20年,壓根兒沒升過職。

如果不是因為一通看似莫名其妙的國際電話,田中的人生,或許還會繼續鹹魚下去。

那是在2001年10月9日,和平常一樣,在公司老老實實上著班的田中,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裡的人很奇怪地說著英文,田中只勉強聽懂了「恭喜」,心裡想著不是詐騙吧,就默默地掛了電話。

誰知道,分分鐘公司電話就響炸了。

公司同事都衝過來說:「天吶,你得了諾貝爾獎?!」

就這樣,沒有一點點防備,田中耕一的名字就上了頭條。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這人誰啊?」

學術界大咖紛紛表示「額,這個人嘛,確實不熟」,當時的日本首相也說「這是晴天霹靂的消息」。

很快,得知這個爆炸消息的媒體和日本民眾都聞風而動。

都跑去了田中耕一所在的島津製作所,想看看這是何方神人。

在咔嚓咔嚓的閃光燈下,日本最年輕的諾獎得主,畏畏縮縮地現身了。

面對著數不清的攝像機和話筒,從未見過這種大陣仗的田中耕一,連雙手都不知如何安放。

田中耕一的家人,反應也很有趣。

養母看到他出鏡時驚呆了——哈?竟然不是跟他同名的人?

而他的妻子,甚至在他接受採訪時「頭暈暈地」打電話來確認:

「田中,這,是真的嗎?」

跟妻子解釋完後,局促不安的田中,不停地面對鏡頭鞠躬。

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聲音顫抖著的道歉:

「今天穿工作服見各位,實在抱歉,我應該換個西裝的。」

去領獎的時候,終於換上了西裝的田中耕一,似乎應該更自信一些。

但在領獎現場,在那樣的榮耀時刻,他依然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頭疼表情:

「Leave me alone,我只想一個人靜靜。」

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這麼多的鮮花,和這麼高的褒獎。

「一次失敗卻創造了震驚世界的重大發明,真是讓人難以啟齒。」

頒獎禮後,田中便像明星防狗仔一樣,突出重圍,消失在人海。

3

「真正的逆襲」

轉眼,17年過去了。

諾貝爾獎帶來的喧囂,似乎在田中耕一的低調迴避中,慢慢沉寂了。

很少有人會去想,當年那個連頭都抬不起來的獲獎者,現在怎麼樣了?

NHK的最新訪談中,已經60歲的田中,居然很爽快地出鏡了。

大家很驚訝地發現——儘管他頭髮都白了,卻看起來自信多了!

原來,一直擔心自己配不上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在獲獎後,也曾在焦慮和困惑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雖然一夜之間漲粉無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都覺得田中不過是走了狗屎運而已。

他的上司和同事也很尷尬:難道以後要叫他先生了嗎?

別人眼中的幸運,于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種負擔,他不停地問自己:

「那麼多專業研究者,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學術,都沒能獲獎…

我一個非化學專業的小職員,憑什麼拿諾貝爾化學獎?」

日復一日的靈魂拷問,讓從來沒有勝負心的田中耕一,開始在一間寫著自己名字的辦公室裡,暗暗跟自己較勁。

他一直按部就班的人生,終於有個一個嶄新的目標——要成為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

像一個真正的學者一樣,他把全身心都撲在「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以更容易檢測疾病」的研究上。

在實驗室埋頭研究了15年之後,他成功了。

一年前,很牛X的國際科技期刊《NATURE》,發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

「能提前30年,從幾滴血中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雖然不知不覺,就熬白了頭。

但這一次,說起自己的研究成果,田中耕一的眼睛裡,有了光。

對著鏡頭拍照時,他的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從獲諾獎到現在,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

走路時,60歲的他,終於能挺直了腰板。

真好。

本文轉自:Pinterest優選

相關焦點

  • 大學時留級的日本上班族大叔,在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16年
    自獲獎以來,田中一直對自己的新身份懷抱著矛盾的心情:「我只是因為專業知識缺乏,把不該混合的東西混在了一起,就我這種也算是諾貝爾獎得主嗎?」NHK 最近做了一期回顧日本平成30年間科學成就的紀錄片。片中,作為科學家代表接受訪問的是一個叫做田中耕一的男人。
  • 大學時留級的上班族大叔,在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16年……
    NHK 最近做了一期回顧日本平成30年間科學成就的紀錄片。片中,作為科學家代表接受訪問的是一個叫做田中耕一的男人。他是日本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的獲獎曾引起爆炸性的社會討論。他的粉絲一度把馬路堵得水洩不通。為什麼一個科學家能夠得到民眾如此熱情的追捧?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平凡到43歲的田中,像你我一樣默默無聞。2002年的一通電話,卻像平地驚雷攪亂了他的生活。1959年出生於富山縣,田中從小就過著清貧的生活。哪怕只是想扔一張廢紙,奶奶都會教導他說,耕一,你這樣太浪費了,還可以留著擦鼻涕呢。奶奶不知道,她當初一句無心的關照,竟為孫子埋下逆襲的種子。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奇蹟般地從公眾面前消失了近16年……因為從小在貧寒的家庭長大,就連隨手扔掉一團廢紙,都會被奶奶念叨說:「太浪費了,明明可以留著擦鼻涕哇。」所以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獎,也是因為他的省吃儉用……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一夜名動日本在日本學術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次諾獎名單公布前都會先擬定一份可能獲獎者名單,詳盡地列舉上榜者的學術軌跡,在諾獎公布前就會有一堆記者"駐守"到這些人家中,以便第一時間進行直播。200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柴昌俊就連續上榜15年,最終拿到了諾貝爾獎。
  • 43歲日本學渣,睡一覺醒來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開掛
    有一位日本大叔,他在43歲時意外拿到了諾貝爾獎,他的獲獎震驚了日本也震驚了學術界,當時人們都在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從哪裡冒出來的,而那些一直致力於化學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也大跌眼鏡,因為這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大叔的化學水平和高中生差不多。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16年做了一件事
    「平凡」的逆襲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
  • 43歲日本學渣,誤打誤撞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一次逆襲
    此時田中耕一已經43歲了,在最初被通知自己得了諾貝爾獎的時候,他甚至以為這一切是一場騙局。直到後來,不斷有媒體打來電話想要採訪他,田中耕一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在10多年前發表的那篇論文居然真的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而在接受採訪時,他也大方承認自己最初的發現,只不過是因為一次手誤。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得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又一次逆襲
    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這樣的人,一位本來平平無奇的人,一覺醒來卻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就是其中一個,而像他這樣優秀的人又有怎樣傳奇的一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田中耕一小時候其實是一個比較害羞內向的人。他大學曾在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類,而在他學習的這段時間裡,他的表現也並不出色,甚至德語課還因為不及格留過級。在老師的眼裡,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
  • 得了諾貝爾獎後的人生
    這也或許是為何沒有獲獎、但進入小名單的候選人,其候選人身份會隨小名單封存,五十年後才公諸於世,以避免爭議的原因 。許多諾貝爾獎得主接受訪談時,都會提到得獎之後的生活與之前會完全不同。諾貝爾獎是學界同儕對於得獎者的貢獻所能夠給予的最大肯定。得獎者除了會收到相當可觀的一筆獎金之外,還會開始收到突然之間瘋狂湧入的訪談邀約和不同類型的工作和研究機會。
  • 43歲的日本「學渣」,因工作的失誤得到諾貝爾獎,16年後完美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田中耕一是誰?
    「平凡」的逆襲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差生」,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成了日本人瘋狂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
  • 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獎,自認配不上,16年後輝煌歸來
    ——俞敏洪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在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由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田中耕一 拿了諾貝爾獎 他也從未停止腳步
    本科學歷,沉默寡言,年過四十的普通職員,獲獎發明還是源於一次實驗失誤,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大叔,卻在獲獎後得到了民眾前所未有的瘋狂追捧和喜愛,被譽為「國民科技偶像」,風頭一時無兩。    「田中耕一是誰?為什麼是他呢?」這是當年獲獎新聞席捲媒體後,所有人發出的共同疑問,更是田中耕一在獲獎後對自己發出的詰問。如今,十六年過去,他終於可以以「遵循本心,堅持到底」坦然回答這個問題。
  • 歷史上最奇葩的諾貝爾獎得主, 「田中耕一」了解一下
    1.因為從小在貧寒的家庭長大,就連隨手扔掉一團廢紙,都會被奶奶念叨說:「太浪費了,明明可以留著擦鼻涕哇。」所以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獎,也是因為他的省吃儉用……那是在2001年10月9日,和平常一樣,在公司老老實實上著班的田中,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
  •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深夜被驚醒,鄰居敲門通知他得獎;鄰居亦獲諾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他83歲的鄰居、也是與他一起獲得該獎項者敲門、按門鈴告訴了他這一消息,原因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找不到他。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沒法將這一消息通知給獲獎者米爾格羅姆。
  • 日本諾貝爾獎的熱潮--學歷最低,最平凡的田中耕一的故事
    職員田中耕一茫然地拿起話筒,電話那頭傳來一陣興奮的聲音,「聽說貴司的職員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獎???」田中一臉懵逼......緊接著,平時幾乎沒什麼來往的同事,全都湧了上來,熱情地祝賀他:「諾貝爾獎耶!恭喜你啊!」
  • 最平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田中耕一
    17年前,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的事情在全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因為與以往的科學家相比,田中耕一的資歷非常平凡,他只有本科學歷,當時的身份只是電氣工程師,而且,田中耕一與學術界幾乎沒有過任何交集。諾貝爾獎頒發之後,低調、羞澀、不善言談的田中耕一立刻成為深受日本人追捧的國民偶像。然而,田中耕一卻推掉了幾乎所有的採訪和演講邀請,在公眾的聚光燈下消失了16年。
  • 田中耕一:43歲學渣逆襲成諾獎得主,花16年成為真正的學者
    2002年,日本43歲學渣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大器晚成」這個詞語最好的例子,那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田中耕一18歲時就進入日本的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為德語必修課的失敗而被留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