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一次逆襲

2020-12-06 吾言無戲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現在我們常常會聽到"天才"這個說法,這是因為有的人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了自己與常人不同的天賦,似乎這種才能越早展示出來,就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聰慧。但是事實上,也有很多人在他們童年甚至年輕的時候看起來十分平凡,但其實他們蘊含著無限的潛力,積攢到一定年齡才會爆發。

而這就被大家稱為大器晚成,古往今來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放眼當今娛樂圈就不難看到,有很多演員是在自己40歲以後才成名的。同樣在科學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來自日本的田中耕一,雖然最開始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他居然在自己43歲那年一舉拿下諾貝爾化學獎。

平凡小職員,意外大發現

在被大家知道之前,田中耕一一直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加上他的性格本身還有些內向,所以也很少和人打交道。18歲時,田中耕一考上了日本東北大學,在這裡他就讀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大學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表現十分一般,甚至可以說有些差勁,期間他還因必修課德語不及格而被迫留級,就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帶過最差的一位學生

幾年後,田中高一總算拿到了學士學位,順利畢業了。雖然因為自己成績一般,能夠畢業田中耕一就已經非常高興了,但是對於未來他還是充滿了期待。剛畢業他就希望能夠去一家好公司發展,於是向索尼投遞了簡歷,但沒想到在第一輪選拔中就被篩選下來。遭遇了這樣的打擊之後,田中耕一隻好退而求其次,進了一家小型儀器製造公司

在這裡,田中耕一的工作是一名研究員。雖然職位非常普通,工資也並不是很高,但是田中耕一卻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研究中,整天待在實驗室裡。雖然期間,他也遇到了幾次升職的好機會,他卻為了做研究而拒絕了,為了節約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研究,還把自己的頭髮都給剃光了。當時的他既不愛說話,舉止又有些怪異,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怪胎

26歲那一年,田中耕一被領導指派去參與一下生物大分子質量方面的測量新儀器開發。一開始因為自己的化學水平只有高中水平而已,田中耕一很不自信,可是沒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知",反而促成了一大發現。當時田中耕一併不知道,學術界已經有一些公認的測量標準,所以就按照自己的法進行雷射射擊。

接下來他更是因為手誤不小心把甘油給倒進了鈷粉末裡,為了不浪費這瓶試劑,他就用這混合物做了個測驗,沒想到居然把分子量超過1000的化合物給分離出來了。根據自己的這一發現,田中耕一便順利地研製出了分析儀器,並申請了專利。這個項目的研發為公司創造了上億元的利潤,而他本人也得到了1萬多日元的獎勵。

而田中耕一的這個發現,就是後來對於生物化學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軟雷射去活法"。其實最開始他對於自己的這個發現並不是非常在意,直到後來有一位化學教授一直勸說他把自己的這個發現寫成論文,他才這樣做了,之後這篇文章還被發表在了國外的學術雜誌上

獲諾貝爾,一夜成名

2002年,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之前,大家都紛紛在猜測今年會是誰拿獎,並事先擬定了一份可能獲獎的名單。但是沒想到,當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公布以後,大家卻紛紛慌了,因為獲獎者田中耕一根本從來沒有出現在那份可能獲獎的名單上,而大家也從來沒有聽說過他。

此時田中耕一已經43歲了,在最初被通知自己得了諾貝爾獎的時候,他甚至以為這一切是一場騙局。直到後來,不斷有媒體打來電話想要採訪他,田中耕一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在10多年前發表的那篇論文居然真的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而在接受採訪時,他也大方承認自己最初的發現,只不過是因為一次手誤。

沉澱16年,再次歸來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田中耕一不僅被升職加薪,而且受到了非常廣泛的關注,但是不久後,他卻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裡。直到2018年,田中耕一才再次出現在了大家面前,此時接受採訪的他已經頭髮花白,並且向大家解釋了他沉默16年的原因,原來獲獎後他覺得心有慚愧,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

在這16年中,田中耕一全心全意地投入了"血液檢測敏感度"的研究裡,而這項研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更好地利用血液檢測疾病,田中耕一的發現就能夠成功幫助人們提前30年通過血液檢測看一個人是否有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前兆。之後,關於他這次相關發現的論文還被發表在了《NATURE》上。

結語

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接受採訪時,其實連田中耕一自己都不是非常自信。他自己也說過,得獎後他一直在反覆追問自己,有那麼多厲害的科學家都沒有拿到這個獎,自己是否有些得不配位呢?所以他沒有辦法安心的接受大家的追捧,只能選擇默默回到實驗室,努力配得上自己獲得的榮譽。

而16年後,當田中耕一再次接受訪談時,我們不難看出,相比之前那一次採訪,他明顯變得更加自信了。當提起自己這一次的研究,他顯得非常滿意。對于田中耕一來說,他的對手並不是其他一起競爭諾貝爾獎的人,而是他自己。如果因為第一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就停止了努力的腳步,那麼他也不會有之後更大的成就。

相關焦點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得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又一次逆襲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事業有成,但是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到了晚年之後才人生才有了大的轉變。在我們中國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他們大多都厚積薄發一鳴驚人。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這樣的人,一位本來平平無奇的人,一覺醒來卻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就是其中一個,而像他這樣優秀的人又有怎樣傳奇的一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田中耕一小時候其實是一個比較害羞內向的人。他大學曾在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類,而在他學習的這段時間裡,他的表現也並不出色,甚至德語課還因為不及格留過級。在老師的眼裡,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
  • 43歲日本學渣,誤打誤撞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43歲的日本「學渣」,因工作的失誤得到諾貝爾獎,16年後完美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在鄰國日本,也有這樣大器晚成的人,他就是田中耕一,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又有怎樣傳奇的人生呢?普通甚至平庸的前半生天性害羞內向的田中耕一在18歲時進入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在本科在讀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平平無奇,甚至還因德語必修課不及格慘遭留級,妥妥的學渣一個。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教過最差的學生。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16年做了一件事
    「平凡」的逆襲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平凡到43歲的田中,像你我一樣默默無聞。2002年的一通電話,卻像平地驚雷攪亂了他的生活。
  • 43歲日本學渣,睡一覺醒來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開掛
    有一位日本大叔,他在43歲時意外拿到了諾貝爾獎,他的獲獎震驚了日本也震驚了學術界,當時人們都在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從哪裡冒出來的,而那些一直致力於化學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也大跌眼鏡,因為這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大叔的化學水平和高中生差不多。
  • 日本43歲小職員,一覺醒來拿了個諾獎,成名後,又做了件意想不到的事
    1959年出生於日本的田中耕一是2002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時他已經43歲了,所以用大器晚成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田中耕一併非是專業的科研人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才能從一個公司的小職員變身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呢?當2002年諾貝爾獎揭開謎底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對田中耕一這個名字充滿好奇。從來沒有人聽過這個名字,學術界也幾乎沒有他的文獻。
  • 田中耕一:43歲學渣逆襲成諾獎得主,花16年成為真正的學者
    2002年,日本43歲學渣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大器晚成」這個詞語最好的例子,那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田中耕一18歲時就進入日本的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為德語必修課的失敗而被留級。
  • 學渣逆襲全攻略
    學渣也能得諾獎???是的!你沒有看錯,(屏幕前快要驚掉下巴的)你此刻是不是也隱約感覺自己也有逆襲的可能?在後來的採訪中,田中耕一謙虛地說:「這已經是他在獲諾獎前的40年裡,少有的光輝歲月之一。」田中在大學裡仍舊默默無聞,德語考了三次還沒有通過,甚至還留級一年才畢業。畢業後找工作也屢屢受挫,在畢業論文導師的介紹下,才在島津謀得一個研究崗位。
  • 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他卻選擇消失了16年...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奇蹟般地從公眾面前消失了近16年……「真正的逆襲」轉眼,17年過去了。諾貝爾獎帶來的喧囂,似乎在田中耕一的低調迴避中,慢慢沉寂了。很少有人會去想,當年那個連頭都抬不起來的獲獎者,現在怎麼樣了?
  • 那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底層小職員的神奇逆襲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底層小職員神奇的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諾獎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從學渣到諾貝爾獎,他用專利為公司盈利上億,卻喜得獎勵700元
    說起諾貝爾獎,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只有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大神才能夠獲得,但是日本有一位學渣卻逆襲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並且用專利為公司盈利了上億,卻喜得獎勵700元。2002年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名為田中耕一,他既不是學術界的牛人,也不是化學領域的專家,而是一個公司最普通的一線工人,可以說是最底層的員工。並且他僅僅有著本科學歷,當時還因為的雨掛科而多留級一年,並且當時畢業後索尼沒錄取他,而是通過介紹進入了島津製作所,也就是在這裡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 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獎,自認配不上,16年後輝煌歸來
    ——俞敏洪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在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由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僅本科學歷的科學家,43歲獲諾貝爾獎,聞名後依舊潛心研究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有: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與日本學術界幾乎沒有任何交往。在獲悉田中獲獎消息的那一天,日本教育部內是一片混亂。因為在他們的日本研究生命科學學術界的資料名單中,根本找不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最後,他們還是通過網際網路消息才獲得田中耕一的履歷。田中耕一和日本權威科學家有著兩個極大的不同點。一,他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二,他年輕,才40出頭,不像一般權威日本科學家,都是年邁資深。
  • 為何日本諾獎得主那麼多?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激烈追逐的大獎,一個國家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無上榮耀。我國的莫言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他們都是民族驕傲。
  • 三本玄幻小說,大魔頭一覺醒來,變成萬古第一帝,遊戲神門
    今天小編為大家挑選出了五部玄幻類型的小說,這五本玄幻小說,小人物逆襲天之驕子,傳奇人生造就人生傳奇。第三本《大魔頭一覺醒來》 作者:長夜弦思簡介:南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人類,有一個主角模板的姐姐,還有一個幾百年後重生回來剛剛退婚的未婚妻,以及一個穿越來的遠房堂弟,這是一個來自遙遠緯度不可名狀的大魔頭,偽裝成一級小號「從零開始」遊戲人間的故事。
  • 被叫了40多年Loser,一夜之間逆襲諾貝爾獎!神仙勵志!
    日本廣播協會NHK最近拍了一部紀錄片,講述30年科研心路歷程。主人公名叫田中耕一。他是誰?他的最新研究,去年被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翻了牌子。根據田中耕一的研究,通過血液,可提前30年預測預防阿茲海默症。而早在16年前,田中耕一就已經被寫進了歷史。
  • 《地球上的星星》:學渣的完美逆襲,揭開了家庭教育的4個痛點
    大家都想擁有一個學霸子女,可事實上有學霸就有學渣,大部分孩子都還是普通孩子,相對來說比較中庸,甚至有一些學習不怎麼好。從孩子上小學到孩子上大學,這長達16年的學生生涯裡,學習成績幾乎是大部分家長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