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16年做了一件事

2021-01-09 東川報

來源:藝非凡 ID:efifan

命運饋贈的禮物,

你早已暗中支付了籌碼。

「平凡」的逆襲

在日本京都,

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

(KoichiTanaka)

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

年過四十,

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

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

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

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

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

平凡到43歲的田中,

像你我一樣默默無聞。

2002年的一通電話,

卻像平地驚雷攪亂了他的生活。

電話裡的人說的是英文,

田中只聽懂了兩個詞:

Congratulations(祝賀)、

Nobel(諾貝爾)。

「諾貝爾關我什麼事?」

田中莫名其妙地掛了電話,

辦公室裡卻喧譁起來,

新聞開始此起彼伏地播報著: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田中耕一(日本)。

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

媒體們焦急地划去了預設名單,

化學家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不是業界知名的專家、不是致力科研的學者,

全國人民發出了同一個緊急提問:

田中耕一是誰?

更離譜的是,

田中的妻子坐在計程車上聽到廣播,

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田中的媽媽正巧在看新聞,

波瀾不驚地說了句:

這人的名字怎麼跟我兒子一樣?

沒有一個熟人相信,

田中會和世界級的獎項有什麼瓜葛。

畢竟在世人眼中,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失敗者,

習慣了沉默與平凡。

最後,媒體居然在網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

大批想搶佔先機的記者,一下就把製作所圍得水洩不通。臨時被抓住採訪的田中,還穿著做實驗用的藍色工裝。

他侷促地走上了發布會的演講臺後,憋紅了臉才說出一句:要是能提早準備,我一定穿正裝。

這時妻子的電話不合時宜地打過來,會場迴蕩著叮鈴鈴的聲響。此起彼伏的閃光燈還沒停,這位大叔卻尷尬地接聽了電話,小聲說道:「我在接受記者採訪呢…」又轉頭向記者們致歉:「是我老婆。」

憨態可掬的畫面隨著直播傳遍全國,觀眾們都被田中逗樂了。這哪是高高在上的諾獎科學家,分明是親切的鄰家大叔。人們早已習慣了虛偽與體面,這一刻才發現真實是多麼可貴。

田中就這樣火了。

搶佔了各大頭條不說,

電視節目都找上門來。

社交網站更是熱烈討論著這位「平民科學家」,

原來這樣平凡的中年大叔,

也有登上人生巔峰的一天!

他成了勵志典範,當代錦鯉,

激勵著經濟低迷時期的日本。

田中走過的地方,

夾道歡迎的粉絲們甩動氣球彩帶,

就像頂級流量明星一樣。

但是田中自己,

卻陷入了深深的愁苦:

得諾獎就是個天大的意外!

我根本不配得這個獎。

田中的得獎理由是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簡單地說,從前分析大分子,必須用雷射照射,但是一照它就碎。田中天才般地加入了甘油作為緩衝劑,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慚愧地說,首先是因為專業理論知識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這樣分析;其次他只是失手,不小心把甘油倒了進去,又因為節儉慣了捨不得扔,陰差陽錯做出了一個專利……

內心煎熬了一陣後,他公開說自己只是僥倖,希望撤銷授獎。諾方給出了溫暖的回應:諾獎是用來獎勵那些,率先提出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原創性成果,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失意的人,請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明明全世界都在讚美你,不必害羞地躲開自己的光環。

說「節儉慣了」不是虛的。

1959年出生於富山縣,

田中從小就過著清貧的生活。

哪怕只是想扔一張廢紙,

奶奶都會教導他說,

耕一,你這樣太浪費了,

還可以留著擦鼻涕呢。

奶奶不知道,

她當初一句無心的關照,

竟為孫子埋下逆襲的種子。

富山縣雪景

工匠父親話也不多,卻讓小田中學會了沉下心來做事。小小的田中完美繼承了堅毅的品質,世界再浮躁,他只想著把手頭的事情踏踏實實做好。就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掙不到名利,也無愧於心。

田中獲獎後第一個打電話感謝的,

卻是他的小學老師澤柿教誠。

澤柿老師正是化學專業畢業,

鼓勵著田中和同學們不要循規蹈矩,

盡情去嘗試、實驗,獨立思考,

不必按課本上的標準答案來答題。

不過沒什麼天賦的田中,最後只考上東北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偶然得知自己竟是父母的養子,生母在他剛出生時便因病過世。大二時因為討厭德語掛科留級,妥妥地淪為學渣。

畢業時一腔熱情地去索尼公司面試,沒想到第一輪就被淘汰。在導師的幫助下勉強進了島津製作所,卻被派去毫不相關的化學科。

其貌不揚、沉默內斂,讓他的職場生涯充滿坎坷。工作快二十年了,還是個小小的底層員工。就連妻子,也是相親了二十多次才遇見。35歲,才結上婚。

人生的不如意,幾乎都被他碰遍了。就像每個深陷低谷的人一樣,他也曾想,除了甘於平庸,還有別的選擇嗎?

從天而降的諾貝爾獎,

把他「砸」得暈頭轉向。

聽到田中得獎的消息,

所長立刻乘飛機趕回國,

把一千萬日元的獎勵雙手奉上。

不過,因為田中獲獎,

島津製作所的股票當時就上漲了35%,

之後幾年更是飆升了150%。

而1985年田中發明這個專利時,

公司在1個億的盈利裡,

拿了1萬日元獎勵他。

折合成人民幣,僅700元。

母校更是慌忙把田中的名字寫進校章。

還破例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

熱情地邀約這個「學渣」回校演講。

田中演講時,憨厚的本色倒是沒變,

居然自言自語道:

「我有博士學位了,

以後坐飛機可以免費換商務艙了!」

聽得全場領導老師都愣了。

政府更是一連追加了好幾個

榮譽市民獎,

還在最高榮譽——日本文化勳章中,

匆忙把他的名字補上。

所有人都以為,

名利雙收的田中耕一,

將到處演講、收穫掌聲來度過餘生。

可是他卻在一場發布會上說完

「leave me alone」之後,

一頭扎回研究所,

潛心做實驗,再也不露面了。

能在輝煌時不被迷惑的人,

將擁有更華麗的人生。

田中回歸了平凡無奇的生活。

上班、下班,

依然穿著他的工作服,

依然拒絕升遷。

一切都像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一樣,

只有一點變了:

他決心做出真正值得獲獎的研究。

只是這一沉寂,

就沉了16年。

粉絲們心涼了,

吹捧逐漸變成質疑:

也許他真的只是運氣好?

官商們退散了,

拿了經費就走,

真是個不通人情的怪人。

田中感受到了外界的壓力,

只是他早已習慣,

堅定不移地做著研究,

一年、兩年、十年、十五年…

命運饋贈的禮物,

確實標好了籌碼,

有些人,

早已用「堅持」來支付。

人們再次見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其實,早在四十年前得知生母病逝時,他便下定決心投身醫療研究。那個幸運的諾貝爾獎,只是給堅定的人提了個醒:勿忘初心。

2019年2月,NHK邀請田中參與紀錄片的攝製,作為平成30年科學成就回顧的一環。此時的田中,眼中早已有了沉穩和自信,和16年前面對鏡頭手足無措的他,判若兩人。

意外能讓你幸運一時,堅持與堅定卻能讓你「幸運」一世。

我們生來平凡,

要面對人生的種種低谷。

願你面對困境時,

不要放棄「堅持」。

上天會眷顧努力的人。

相關焦點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平凡到43歲的田中,像你我一樣默默無聞。2002年的一通電話,卻像平地驚雷攪亂了他的生活。「諾貝爾關我什麼事?」田中莫名其妙地掛了電話,辦公室裡卻喧譁起來,新聞開始此起彼伏地播報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日本)。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媒體們焦急地划去了預設名單,化學家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 43歲日本學渣,誤打誤撞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43歲的日本「學渣」,因工作的失誤得到諾貝爾獎,16年後完美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得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又一次逆襲
    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這樣的人,一位本來平平無奇的人,一覺醒來卻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就是其中一個,而像他這樣優秀的人又有怎樣傳奇的一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田中耕一小時候其實是一個比較害羞內向的人。他大學曾在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類,而在他學習的這段時間裡,他的表現也並不出色,甚至德語課還因為不及格留過級。在老師的眼裡,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在鄰國日本,也有這樣大器晚成的人,他就是田中耕一,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又有怎樣傳奇的人生呢?普通甚至平庸的前半生天性害羞內向的田中耕一在18歲時進入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在本科在讀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平平無奇,甚至還因德語必修課不及格慘遭留級,妥妥的學渣一個。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教過最差的學生。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一次逆襲
    比如放眼當今娛樂圈就不難看到,有很多演員是在自己40歲以後才成名的。同樣在科學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來自日本的田中耕一,雖然最開始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他居然在自己43歲那年一舉拿下諾貝爾化學獎。
  • 田中耕一:43歲學渣逆襲成諾獎得主,花16年成為真正的學者
    2002年,日本43歲學渣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大器晚成」這個詞語最好的例子,那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田中耕一18歲時就進入日本的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為德語必修課的失敗而被留級。
  • 43歲日本學渣,睡一覺醒來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開掛
    有一位日本大叔,他在43歲時意外拿到了諾貝爾獎,他的獲獎震驚了日本也震驚了學術界,當時人們都在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從哪裡冒出來的,而那些一直致力於化學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也大跌眼鏡,因為這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大叔的化學水平和高中生差不多。
  • 被叫了40多年Loser,一夜之間逆襲諾貝爾獎!神仙勵志!
    自己叫了20年的爹媽竟是養父母。好不容易得知生母是誰,大二那年生母早早因病過世。心情不佳,大學也淪落到掛科地步。大學畢業後,學渣本渣的求職路也是悽悽慘慘戚戚。一心想進索尼,卻慘遭第一輪翻車。好在田中耕一做人還不錯,導師看不下去,出面推薦他進了島津製作所。做了跟專業毫不相關的化學。
  • 學渣逆襲全攻略
    而他在做臨床醫生時候對希佩爾-林道症候群(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的深入了解,也最終為其個人帶來了諾獎桂冠。學渣也能得諾獎???是的!你沒有看錯,(屏幕前快要驚掉下巴的)你此刻是不是也隱約感覺自己也有逆襲的可能?
  • 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獎,自認配不上,16年後輝煌歸來
    ——俞敏洪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在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由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從學渣到諾貝爾獎,他用專利為公司盈利上億,卻喜得獎勵700元
    說起諾貝爾獎,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只有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大神才能夠獲得,但是日本有一位學渣卻逆襲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並且用專利為公司盈利了上億,卻喜得獎勵700元。2002年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名為田中耕一,他既不是學術界的牛人,也不是化學領域的專家,而是一個公司最普通的一線工人,可以說是最底層的員工。並且他僅僅有著本科學歷,當時還因為的雨掛科而多留級一年,並且當時畢業後索尼沒錄取他,而是通過介紹進入了島津製作所,也就是在這裡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 那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底層小職員的神奇逆襲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底層小職員神奇的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諾獎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日本43歲小職員,一覺醒來拿了個諾獎,成名後,又做了件意想不到的事
    1959年出生於日本的田中耕一是2002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時他已經43歲了,所以用大器晚成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田中耕一併非是專業的科研人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才能從一個公司的小職員變身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呢?當2002年諾貝爾獎揭開謎底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對田中耕一這個名字充滿好奇。從來沒有人聽過這個名字,學術界也幾乎沒有他的文獻。
  • 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他卻選擇消失了16年...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諾貝爾獎章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達獎19年前的2001年,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強國夢想,提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其中確定了一項瘋狂的目標:「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2001年,日本稱在50年內,拿遍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2001年,日本就給自己的國家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跟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了呢? 年的時間裡面,日本收穫30多個諾貝爾獎。
  • 《地球上的星星》:學渣到學霸的逆襲揭示現代家庭教育的4個痛點
    《地球上的星星》故事簡述《地球上的星星》,用長達2小時42分的篇幅,講述了一個學渣孩子逆襲為學霸的故事。最近發生了這麼一起事件:一個10歲的男孩到派出所求助,希望警察叔叔能送他去奶奶家,因為他在家因為做錯題而被媽媽打罵,他覺得難過,想去奶奶家待幾天,當警察聯繫上男孩的媽媽時,這個媽媽說了一句:「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你就不要做我的孩子。」
  • 為何日本諾獎得主那麼多?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激烈追逐的大獎,一個國家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無上榮耀。我國的莫言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他們都是民族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