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田中耕一是誰?

2021-01-18 林泉訂閱

點上方藍字加關注,與您訂閱於江湖


命運饋贈的禮物,

你早已暗中支付了籌碼。


「平凡」的逆襲


在日本京都,

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

(KoichiTanaka),

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差生」,

年過四十

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

拿著寒酸的薪水,

過著「loser」的日子。

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

卻成了日本人瘋狂的「國民偶像」。

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



平凡到43歲的田中,

像你我一樣默默無聞。

2002年的一通電話,

卻像平地驚雷攪亂了他的生活。

電話裡的人說的是英文,

田中只聽懂了兩個詞:

Congratulations(祝賀)、

Nobel(諾貝爾)。



「諾貝爾關我什麼事?」

田中莫名其妙地掛了電話,

辦公室裡卻喧譁起來,

新聞開始此起彼伏地播報著: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田中耕一(日本)……「



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

媒體們焦急地划去了預設名單,

化學家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不是業界知名的專家、

不是致力科研的學者,

全國人民發出了同一個緊急提問:

田中耕一是誰?



更離譜的是,

田中的妻子坐在計程車上聽到廣播,

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田中的媽媽正巧在看新聞,

波瀾不驚地說了句:

這人的名字怎麼跟我兒子一樣?



沒有一個熟人相信,

田中會和世界級的獎項有什麼瓜葛。

畢竟在世人眼中,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失敗者,

習慣了沉默與平凡。



最後,媒體居然在網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


大批想搶佔先機的記者,一下就把製作所圍得水洩不通。臨時被抓住採訪的田中,還穿著做實驗用的藍色工裝。


他侷促地走上了發布會的演講臺後,憋紅了臉才說出一句:要是能提早準備,我一定穿正裝。



這時妻子的電話不合時宜地打過來,會場迴蕩著叮鈴鈴的聲響。此起彼伏的閃光燈還沒停,這位大叔卻尷尬地接聽了電話,小聲說道:「我在接受記者採訪呢…」又轉頭向記者們致歉:「是我老婆。」


憨態可掬的畫面隨著直播傳遍全國,觀眾們都被田中逗樂了。這哪是高高在上的諾獎科學家,分明是親切的鄰家大叔。人們早已習慣了虛偽與體面,這一刻才發現真實是多麼可貴。



田中就這樣火了。

搶佔了各大頭條不說,

電視節目都找上門來。

社交網站更是熱烈討論著這位「平民科學家」,

原來這樣平凡的中年大叔,

也有登上人生巔峰的一天!

他成了勵志典範,當代錦鯉,

激勵著經濟低迷時期的日本。

田中走過的地方,

夾道歡迎的粉絲們甩動氣球彩帶,

就像頂級流量明星一樣。



但是田中自己,

卻陷入了深深的愁苦:

得諾獎就是個天大的意外!

我根本不配得這個獎。



田中的得獎理由是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簡單地說,從前分析大分子,必須用雷射照射,但是一照它就碎。田中天才般地加入了甘油作為緩衝劑,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慚愧地說,首先是因為專業理論知識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這樣分析;其次他只是失手,不小心把甘油倒了進去,又因為節儉慣了捨不得扔,陰差陽錯做出了一個專利……



內心煎熬了一陣後,他公開說自己只是僥倖,希望撤銷授獎。諾方給出了溫暖的回應:諾獎是用來獎勵那些,率先提出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原創性成果,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失意的人,請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明明全世界都在讚美你,不必害羞地躲開自己的光環。



說「節儉慣了」不是虛的。

1959年出生於富山縣,

田中從小就過著清貧的生活。

哪怕只是想扔一張廢紙,

奶奶都會教導他說,

耕一,你這樣太浪費了,

還可以留著擦鼻涕呢。


奶奶不知道,

她當初一句無心的關照,

竟為孫子埋下逆襲的種子。


富山縣雪景


工匠父親話也不多,卻讓小田中學會了沉下心來做事。小小的田中完美繼承了堅毅的品質,世界再浮躁,他只想著把手頭的事情踏踏實實做好。就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掙不到名利,也無愧於心。



田中獲獎後第一個打電話感謝的,

卻是他的小學老師澤柿教誠。

澤柿老師正是化學專業畢業,

鼓勵著田中和同學們不要循規蹈矩,

盡情去嘗試、實驗,獨立思考,

不必按課本上的標準答案來答題。



不過沒什麼天賦的田中,最後只考上東北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偶然得知自己竟是父母的養子,生母在他剛出生時便因病過世。大二時因為討厭德語掛科留級,妥妥地淪為學渣。


畢業時一腔熱情地去索尼公司面試,沒想到第一輪就被淘汰。在導師的幫助下勉強進了島津製作所,卻被派去毫不相關的化學科。


其貌不揚、沉默內斂,讓他的職場生涯充滿坎坷。工作快二十年了,還是個小小的底層員工。就連妻子,也是相親了二十多次才遇見。35歲,才結上婚。


人生的不如意,幾乎都被他碰遍了。就像每個深陷低谷的人一樣,他也曾想,除了甘於平庸,還有別的選擇嗎?



從天而降的諾貝爾獎,

把他「砸」得暈頭轉向。

聽到田中得獎的消息,

所長立刻乘飛機趕回國,

把一千萬日元的獎勵雙手奉上。

不過,因為田中獲獎,

島津製作所的股票當時就上漲了35%,

之後幾年更是飆升了150%。

而1985年田中發明這個專利時,

公司在1個億的盈利裡,

拿了1萬日元獎勵他。

折合成人民幣,僅700元。



母校更是慌忙把田中的名字寫進校章。

還破例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

熱情地邀約這個「差生」回校演講。

田中演講時,憨厚的本色倒是沒變,

居然自言自語道:

「我有博士學位了,

以後坐飛機可以免費換商務艙了!」

聽得全場領導老師都愣了。



政府更是一連追加了好幾個

榮譽市民獎,

還在最高榮譽——日本文化勳章中,

匆忙把他的名字補上。



所有人都以為,

名利雙收的田中耕一,

將到處演講、收穫掌聲來度過餘生。

可是他卻在一場發布會上說完

「leave me alone」之後,

一頭扎回研究所,

潛心做實驗,再也不露面了。



能在輝煌時不被迷惑的人,

將擁有更華麗的人生。



田中回歸了平凡無奇的生活。

上班、下班,

依然穿著他的工作服,

依然拒絕升遷。

一切都像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一樣,

只有一點變了:

他決心做出真正值得獲獎的研究。



只是這一沉寂,

就沉了16年。 

粉絲們心涼了,

吹捧逐漸變成質疑:

也許他真的只是運氣好?

官商們退散了,

拿了經費就走,

真是個不通人情的怪人。



田中感受到了外界的壓力,

只是他早已習慣,

堅定不移地做著研究,

一年、兩年、十年、十五年…

命運饋贈的禮物,

確實標好了籌碼,

有些人,

早已用「堅持」來支付。



人們再次見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其實,早在四十年前得知生母病逝時,他便下定決心投身醫療研究。那個幸運的諾貝爾獎,只是給堅定的人提了個醒:勿忘初心。


2019年2月,NHK邀請田中參與紀錄片的攝製,作為平成30年科學成就回顧的一環。此時的田中,眼中早已有了沉穩和自信,和16年前面對鏡頭手足無措的他,判若兩人。


意外能讓你幸運一時,堅持與堅定卻能讓你「幸運」一世。



我們生來平凡,

要面對人生的種種低谷。

願你面對困境時,

不要放棄「堅持」。

上天會眷顧努力的人——

就像這位得諾獎的「差生」!




如果想看更多內容,請點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點右下角的「好看」

相關焦點

  • 田中耕一 拿了諾貝爾獎 他也從未停止腳步
    日本放送協會NHK自2018年末起製作並播出了一系列回顧平成年間重大社會事件的紀錄片,其中,作為代表接受訪問的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田中耕一。    在眾多取得卓越成就的獲獎者中,田中耕一絕對算得上是最特殊的一位,因為他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位科學家。
  • 最平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田中耕一
    17年前,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的事情在全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因為與以往的科學家相比,田中耕一的資歷非常平凡,他只有本科學歷,當時的身份只是電氣工程師,而且,田中耕一與學術界幾乎沒有過任何交集。諾貝爾獎頒發之後,低調、羞澀、不善言談的田中耕一立刻成為深受日本人追捧的國民偶像。然而,田中耕一卻推掉了幾乎所有的採訪和演講邀請,在公眾的聚光燈下消失了16年。
  • 日本經驗之產學合作的典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
    有著稀有經歷的諾貝爾獎學者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人田中耕一是諾貝爾獎歷史上頗具特殊經歷的一個人。這不僅僅因為他獲獎時只有43歲,還因為他是日本企業裡非常普通的一名員工,頭髮三七分、穿著規定的工作服,另外他還沒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他的形象和經歷與普通人眼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相差太遠。
  • 歷史上最奇葩的諾貝爾獎得主, 「田中耕一」了解一下
    誰知道,分分鐘公司電話就響炸了。公司同事都衝過來說:「天吶,你得了諾貝爾獎?!」就這樣,沒有一點點防備,田中耕一的名字就上了頭條。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這人誰啊?」學術界大咖紛紛表示「額,這個人嘛,確實不熟」,當時的日本首相也說「這是晴天霹靂的消息」。
  • 日本諾貝爾獎的熱潮--學歷最低,最平凡的田中耕一的故事
    職員田中耕一茫然地拿起話筒,電話那頭傳來一陣興奮的聲音,「聽說貴司的職員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獎???」田中一臉懵逼......緊接著,平時幾乎沒什麼來往的同事,全都湧了上來,熱情地祝賀他:「諾貝爾獎耶!恭喜你啊!」
  • 諾獎得主田中耕一:拒絕升職加薪的「怪人」,把得獎電話當成詐騙
    引言宋代歐陽修在作品《蘇才翁輓詩二首》寫道:「雄心壯志兩崢嶸,誰謂中年志不成」。縱觀中國歷史,固然大眾都喜愛少年神童,但大器晚成亦是人們敬佩的對象。便如:姜太翁垂釣隱溪,願者上鉤;楚莊王蟄伏三年,一鳴驚人。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是數不勝數。
  • 多國科學家質疑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耕一照領不誤
    此前,田中耕一曾作評論說他不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合適人選,諾貝爾化學獎給錯了人,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其日本式自謙的表現。田中耕一的這一說法源於近來有人對其獲獎資格的質疑。爭論  科學家疑評獎不公  諾貝爾委員會是因為田中耕一在質譜學、分裂蛋白質分子等領域研究出新的方法而將獎項頒給他與美國的約翰·芬恩和瑞士的庫爾特·維特裡希因。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16年做了一件事
    「平凡」的逆襲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
  • 田中耕一&亨特:生物醫學,人類只開了條「門縫」
    首頁 » 人物 » 田中耕一&亨特:生物醫學,人類只開了條「門縫」 田中耕一&亨特:生物醫學,人類只開了條「門縫」 來源: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大叔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田中莫名其妙地掛了電話,辦公室裡卻喧譁起來,新聞開始此起彼伏地播報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日本)。這一刻,全日本都炸鍋了!媒體們焦急地划去了預設名單,化學家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 田中耕一:43歲學渣逆襲成諾獎得主,花16年成為真正的學者
    這一道理上升到國家層面亦是如此,比如日本,其在近代的崛起其實早在他們獨特的民族性和國民性已經昭然若揭,日本這個國家從一個小小的「彈丸島國」發展到如今的模樣,撇開我們的民族仇恨不談,他們的許多東西還是值得去學習的。過去的聖人都是遲來的,鬢角不懼侵霜,中國有句古話叫「大器晚成」。
  • 田中耕一:那些運氣好的人,你只是沒看到人家背後的努力而已
    面對獲獎者「田中耕一 」的名字,眾學術泰鬥,和往屆諾獎得主都不知道該人是何許人也。這種諾獎獲得者在學術界「查無此人」的情況,除了田中耕一以外,絕無第二人。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事還有更多:本科學歷,一個普通工程師,與學術界沒有任何交往,從不參加升職考試,因一次實驗的「常識性錯誤」而最終獲獎。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平凡又偉大的男人 田中耕一
    好不容易從田中所在的島津製作所的員工名冊上找到田中耕一後,記者們從各地趕到,把島津圍得水洩不通。在同事的祝賀聲中田中才搞清楚了狀況:原來是自己多年前在實驗室裡的一次歪打正著,替自己摘得了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獲獎的理由是:「發明了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簡單來說是這麼一回事:以前,科學家們在分析蛋白質一類的大分子時必須使用雷射照射分析物,但大分子一旦被雷射直接照射就會產生碎裂。
  • 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得獎的都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2018年諾貝爾獎系日前開始頒布,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攜美國同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意味著21世紀以來,日本基本保持著「年均收穫1個諾貝爾獎」的勢頭。新華社曾在2001年報導,日本政府在當年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
  • 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諾貝爾獎,他卻選擇消失了16年...
    「感動,這才是真正的大神啊!」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 匠人精神的逆襲:從日本默默無聞的小職員,一躍成為諾貝爾獲得者
    田中耕一,是日本京都一家科學測試儀器生產公司的普通職員,在底層職員這個崗位上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了長達二十年。 上學期間,田中耕一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畢業於東北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大二時還掛過一次科,為此還留級一年。
  • 腐團兒cos聖誕小麋鹿,戴上鹿角的那一刻粉絲炸鍋,達到顏值巔峰
    #百度APP遊戲年度票選活動#腐團兒cos聖誕小麋鹿,戴上鹿角的那一刻粉絲炸鍋畢竟腐團兒的顏值太高,只要穿上cos服裝擺造型,就能吸引一大批觀眾,更不要說她cos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角色了。聖誕節期間,腐團兒就在直播間為粉絲奉上新的造型,當然,這不是某個動漫人物角色,而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種動物,那就是聖誕節的小麋鹿。很多年輕的學生以及情侶都比較喜歡這個節日,腐團兒這種追求新潮的主播自然也不例外。
  • 日本研究員因做實驗放錯材料,結果為公司賺了一億,榮獲獎金7百
    最幸運的諾獎得主是誰?這個問題我們有請田中耕一來回答!田中耕一是2002年諾獎化學獎的得主,大家都知道,化學家作為自然科學獎項,是非常公正和嚴謹的。我們看諾獎化學獎歷屆得主,基本上都是這一領域的大師,而這些大師基本上都是化學博士、化學教授、化學界的代表性人物!
  • 日本研究員因做實驗放錯材料,結果為公司賺了一億,榮獲獎金7百
    所以這裡不二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日本肯高便攜顯微鏡》。當然,在介紹這個《日本肯高兒童便攜顯微鏡》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的兩大黑科技,畢竟這個顯微鏡是日本的,自然要說說日本的科技技術!說到日本的科學技術,那麼一定要提到諾獎自然科學獎!我們先來說說日本最幸運的諾獎得主是誰?這個問題我們有請田中耕一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