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深夜被驚醒,鄰居敲門通知他得獎;鄰居亦獲諾獎

2020-10-13 譯言網



據ABC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10月12日晚,美國史丹福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得知了他獲得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他83歲的鄰居、也是與他一起獲得該獎項者敲門、按門鈴告訴了他這一消息,原因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找不到他。

這位獲獎教授叫保羅·R·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今年72歲,敲他門的鄰居是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與妻子。米爾格羅姆與威爾遜的關係頗有點複雜,他們是鄰居,也是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威爾遜還是米爾格羅姆讀博士時的導師。

10月12日晚,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秘書長戈蘭·漢森(Goran Hansson)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了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秘書長說,拍賣在今天的經濟活動中無處不在,拍賣活動決定了谷歌如何出售廣告、消費者最終為電費支付的價格、各國政府如何向電信公司與廣播公司出售公共電波。兩位美國人,即保羅·R·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B·威爾遜因「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讓全世界的賣家、買家和納稅人都受益,因此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沒法將這一消息通知給獲獎者米爾格羅姆。當天晚些時候,米爾格羅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家中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回顧了當時有趣的情景,說他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得知了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

威爾遜深更半夜去敲了米爾格羅姆的門,他一會敲門,一會按門鈴,但屋內始終無人應答,後來米爾格羅姆到底通過對講機應答了,威爾遜說,保羅,我是鮑勃·威爾遜,你得了諾貝爾獎,他們找不著你,他們沒有你的電話號碼。威爾遜夫人在一旁說,我們給了他們你的電話號碼,米爾格羅姆仿佛被驚醒,結結巴巴了好一會兒,說,我得了?哦…耶…OK…

威爾遜夫人在一旁笑說,你會接電話吧?(Would you answer your phone?)

這一情景被米爾格羅姆家門口的攝像頭記錄了下來。當時,米爾格羅姆的妻子正在斯德哥爾摩,她從手機APP上看到了監控視頻。

由於2020年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全球許多國家與地區正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與諾貝爾獎其他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不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的遺囑設立的。1968年,瑞典央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了本項經濟科學獎,首次獲獎者於次年選出,自此之後,該獎項每年都是最後一個被公布的諾貝爾獎。

2020年美國人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頗多,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外,本年度11位諾獎得主中有7位是美國人。

諾獎得主將獲得一枚金牌及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相當於110萬美元或740萬元人民幣。威爾遜教授被問及準備拿獎金做點什麼時,他說,「可能會留給我的妻子和孩子。」

有網友看到這則新聞後楊笠附體,笑評威爾遜教授真是「諾貝爾獎敲門人」。

圖源:ABCNEWS, BING

編輯:張小貓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不知自己獲獎,鄰居半夜去敲門
    關注諾貝爾獎的人經常會看到這類新聞:XX獲獎者在收到獲獎通知時正在XXX,並且還不相信自己獲獎。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據史丹福大學官推說,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告訴他得獎的消息,於是作為他的鄰居,威爾遜和妻子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他。米爾格羅姆家的監控拍下了這有趣的一幕。威爾遜:保羅你在嗎?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由83歲鄰居通知,鄰居今年也獲諾獎了
    兩位教授目前均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爾遜還曾經是米爾格羅姆在斯坦佛的博士論文導師。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獲獎消息公布後,現在83歲的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時間接聽電話表示,是自己獲得諾獎的消息令他在深夜醒來。
  • 諾獎得主獲獎第一反應:感覺似「靈魂出竅」
    蘇德霍夫:起初以為獲諾獎只是玩笑  出生時地:1955年,德國哥廷根  現職:史丹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系教授  現年57歲的蘇德霍夫因在30年研究生涯中,一直致力解開「突觸」(Synapse)之謎。
  • 半夜被鄰居砸門才得知自己獲了諾貝爾獎!大學者都這麼隨意?
    瑞典時間10月12日中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供職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因為改進拍賣理論和發明全新的拍賣模式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
  • 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獲獎,你與獲獎只差一個鄰居?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史丹福大學的兩位教授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但一開始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告訴他得獎的消息,於是作為他的鄰居,威爾遜和妻子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他。難怪孟母三遷,擇一個鄰居很重要,關係到你能不能獲獎,不,儘快得到獲獎的消息。看來,這位諾獎得主並不是社交達人啊,甚至都可能有意切斷與外界聯繫呢,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總人口不到4000萬(還沒有上海和北京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卻聯繫不上 83歲鄰居半夜來敲門
    羅伯特·威爾遜在接聽諾貝爾獎官方電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2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兩位教授目前均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爾遜還曾經是米爾格羅姆在斯坦佛的博士論文導師。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獲獎消息公布後,現在83歲的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時間接聽電話表示,是自己獲得諾獎的消息令他在深夜醒來。有意思的是,作為「拍賣理論」權威的威爾遜在電話中表示,「永遠不會親自參加拍賣。」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今年看直播的時候,我比較喜歡的得主有3個。第一個是搞笑諾貝爾心理學獎得主,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米蘭達和尼古拉斯。他們發現自戀的人的眉毛往往看起來更濃厚!二、搞笑諾獎背後的詭秘故事1、官網為頭髮多的科學家們開了專欄!搞笑諾獎有個官網https://www.improbable.com/,畫風很像是網上鄰居時代的產物。在官網首頁的左側菜單欄上,我赫然發現了一個頭髮俱樂部專欄!
  •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不僅一個比一個奇葩還有中國人得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結果近日揭曉,這項由美國幽默科學雜誌《不可能研究年鑑》(the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得獎名單,受到疫情影響,頒獎禮只能在網上進行
  • 2020年諾獎全面揭曉!美國獲獎最多,中國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可見,和平獎最具有時效性,2009年,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才任職一年就獲選為和平獎得主。他們參與了對1993年美國電信管理當局首次拍賣國內無線電頻率的設計,次年,美國首先使用其拍賣形式之一將無線電頻率出售給電信運營商。從那以後,許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這一設計在全球得到應用。2020年經濟學獎獲得還有一些趣事,諾貝爾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告知他得獎的消息,於是作為他的鄰居,又是他的老師,也是獲獎者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他。
  • 鮑勃·迪倫官網刪除獲諾獎信息,瑞典文學院至今未能聯繫到他
    鮑勃·迪倫官網刪除獲諾獎信息,瑞典文學院至今未能聯繫到他 新華網 2016-10-22 13:39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生物學家獲「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
    今年沃爾夫獎共頒發五個獎項,來自臺灣地區、美國、瑞典、加拿大和丹麥的七名科學家和一名藝術家獲此殊榮。 翁啟惠獲沃爾夫化學獎 被視為諾貝爾獎前哨的沃爾夫獎,1月17日公布化學獎(Wolf Prize in Chemistry)得主,由臺灣「中研院長」翁啟惠獲得,肯定翁啟惠對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的原創貢獻。翁啟惠將於5月前往以色列,由以色列總統親自頒獎。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和以往時候都不太一樣……
    舊慣例:觥籌交錯的「諾貝爾周」如果沒有新冠疫情,「諾貝爾獎周」的官方活動一般始於12月6日。抵達斯德哥爾摩後,諾獎得主們將出席各種新聞發布會,發表演講,談論他們的工作成果,並參加專題研討等公開活動。而到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諾獎得主們會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裡,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並在晚些時候前往市政廳,參與晚宴與舞會。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扒一扒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半個多世紀以來,諾貝爾獎頒獎禮首次發生變化……
    抵達斯德哥爾摩後,諾獎得主們將出席各種新聞發布會,發表演講,談論他們的工作成果,並參加專題研討等公開活動。&nbsp&nbsp&nbsp&nbsp而到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諾獎得主們會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裡,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並在晚些時候前往市政廳,參與晚宴與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