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獲獎,你與獲獎只差一個鄰居?

2020-10-13 今思遲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史丹福大學的兩位教授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但一開始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告訴他得獎的消息,於是作為他的鄰居,威爾遜和妻子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他。

難怪孟母三遷,擇一個鄰居很重要,關係到你能不能獲獎,不,儘快得到獲獎的消息。

看來,這位諾獎得主並不是社交達人啊,甚至都可能有意切斷與外界聯繫呢,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因為聚焦,才可能把學問鑽深鑽透。

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也說:「君子思不出其位。」他們的意思都在說,你不在那個位置,就不要去操心那個位置的事。你自己的事沒幹好,再分心去操心別人,自己的事,就更幹不好。

許多人之所以有社交訴求,是因為不明白「實勝於名為善,名勝於實為恥」的道理,如果自己(做得)不夠好,卻老是想有什麼僥倖的好結果,那不是白操心嗎?

別人對你不像想像的好,就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不是又去刷微信,看她又有什麼最新動態,可以讓自己解讀出對自己變好的跡象;

自己做了一點小事,也不要期望整個世界就為你翻天了,比如寫了一篇文章,老是關心它的閱讀量點評量。

名勝於實為恥,則我老老實實去耕耘那個「實」就是,總打開手機來看也不能讓這篇文章刷屏呀。

其實,你放下手機的一天,可能也沒有人來「騷擾」你;你沒有刷屏的一天,世界的大事也不會與你有半點關係。

前段時間還關注川普的,最近屏蔽掉這類信息,便神清氣爽。

寧可自己做多一點,讓好事情自行發生,勝過老是盯著結果而浮躁於手中活。

但凡能獲諾獎的人,恐怕就是拒絕無效社交的結果。曾子說的「君子思不出其位」,他所思慮的,就只是手頭的工作,這就是聚焦。自己的事,沒有一件事幹好的,全都很有差距,要精益求精再求精,日日不斷,持續改善,每天進步一點點,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要比今天做得好,這樣一心一意做下去,事情做好了,上級,或者上天,就會派新的任務、新的責任給你,你的位置就上去了。那些獲獎都是這個過程的副產品。如果每天都操心別人的事,自己的事不管,哪有機會升職、獲獎?

先聚焦做好自己,世界才真的與你有關係。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不知自己獲獎,鄰居半夜去敲門
    關注諾貝爾獎的人經常會看到這類新聞:XX獲獎者在收到獲獎通知時正在XXX,並且還不相信自己獲獎。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據史丹福大學官推說,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告訴他得獎的消息,於是作為他的鄰居,威爾遜和妻子不得不半夜跑到米爾格羅姆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他。米爾格羅姆家的監控拍下了這有趣的一幕。威爾遜:保羅你在嗎?
  •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深夜被驚醒,鄰居敲門通知他得獎;鄰居亦獲諾獎
    、也是與他一起獲得該獎項者敲門、按門鈴告訴了他這一消息,原因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找不到他。Milgrom),今年72歲,敲他門的鄰居是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與妻子。米爾格羅姆與威爾遜的關係頗有點複雜,他們是鄰居,也是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威爾遜還是米爾格羅姆讀博士時的導師。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扒一扒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 半夜被鄰居砸門才得知自己獲了諾貝爾獎!大學者都這麼隨意?
    幸好,他的妻子接通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電話,夫妻倆一同得知了這個好消息,在委員會的拜託下,他們還多了一個任務——通知保羅。說來也巧,他們是住在同一個街區的鄰居,兩家之間隔著一條馬路,大半夜的,也顧不上那麼多,羅伯特和妻子穿著睡衣就來到了保羅的門前....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修洗衣機時得知獲獎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說,得到獲獎通知時,正在家中修理洗衣機。山中伸彌現年50歲,在日本京都大學任職。他8日在京都大學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沒想到能獲獎。當天在家裡,洗衣機『咔嗒、咔嗒』響。我剛想修理洗衣機,手機響了,對方說英語。我得知自己獲獎。」
  • 諾貝爾獎2020,創歷史新高!4位女性(3科學家1詩人)獲獎
    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社會上普遍認為女性對科學不感興趣,這次獲獎將給予更多年輕女性鼓勵,證明女科學家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改變世界」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他被導師半夜叫醒:你得諾貝爾獎了!曾為5G頻譜拍賣設計方案
    我是威爾遜,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聯繫不上你,他們沒你的電話號碼……網友:高智商社區對這樣兩位頗有淵源的諾貝爾獎得主但對於威爾遜敲門告知米爾格羅姆獲獎消息One More Thing除了「敲門告知獲獎」這個視頻火了之外,還有一個細節也是非常吸睛。
  • 2016諾貝爾獎得主及獲獎原因一覽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10月13日揭曉了最後一位得主鮑勃·迪倫今日已正式落下帷幕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諾貝爾獎是被公認為科技界當今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開拓者和巨擘,比如愛因斯坦、楊振寧、居裡夫人……他們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上都寫了下重重的一筆。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根據統計,諾貝爾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共有383人獲獎,比歐盟國家加起來還多
    科研能力不管是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畢竟只有科研能力提升上去了,一個國家才能夠更加發達且強大。而究竟如何標定一個人對世界的貢獻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呢?相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絕對是這一問題的完美答案,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重要獎項,這個獎項可以說是很多人終生奮鬥的目標了,而科研經費全球第一的美國,自然也就是這一獎項得主最多的國家了。目前這個國家的諾獎得主究竟有多少呢?從wiki收錄的2018年數據中來看,這個國家一共有383人獲獎,這是什麼概念呢?
  • 搞笑諾貝爾獎2018獲獎名單 搞笑諾貝爾獎是什麼獎
    ­  影視界有評選年度爛片的金酸莓獎、金掃帚獎,傳媒界有失敗新聞攝影展,科學界的笑料擔當必須屬於「搞笑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要正裝出席,向瑞典王室敬禮;搞笑諾貝爾獎則是愛穿啥穿啥,(還有人打扮成蜜蜂),但需向瑞典傳統肉丸子敬禮。
  • 另類諾貝爾獎在美評出 可樂殺精子等獲獎
    由美國幽默科技雜誌《不可能的研究紀錄》評出的2008年「另類諾貝爾獎」2日在哈佛大學頒出。世界各國科學家再次用新奇搞怪的研究課題讓人們「笑,而後思考」。「另類諾貝爾獎」已經創立18年,通常在每年正版諾貝爾獎頒獎前後頒發。美國以外的獲獎者需自掏腰包赴美領獎。
  •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和以往時候都不太一樣……
    自1901年起,除因戰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頒獎晚宴也不得不取消,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觥籌交錯。
  • 2016 搞笑諾貝爾獎公布:大眾汽車因 「排放門」獲獎…
    北京時間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一是一名假裝自己是山羊、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了三天的英國男子。搞笑諾貝爾獎是對真正的諾貝爾獎的模仿,每年在哈佛大學舉辦頒獎典禮。今年的其它獲獎原因還包括分析石頭的性格,以及當你彎下腰、從兩腿之間看過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等等。乍看上去,這些研究似乎都荒誕不經,但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很多研究實際上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開展的。
  • 諾貝爾獎早就對你的生活下手了!盤點今年獲獎都是啥?
    根據當前的引力理論,可能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又是天體物理!細心的你或許發現,從 2015-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領域依次是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頒給天體物理學,似乎有些意外。「黑洞的形成與宇宙結構形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
  •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 廣東學者研究動物口交獲獎
    據英國媒體10月1日報導,在諾貝爾獎從5日開始陸續開獎之前,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照例搶鮮開閘,9月30日在美國哈佛大學頒獎,得獎奇作依然令人捧腹,其中包括用遙控直升機收集鯨魚鼻涕、記錄果蝠口交、證明踢到腳趾時罵髒話能減輕疼痛等研究。
  • 半個多世紀以來,諾貝爾獎頒獎禮首次發生變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觥籌交錯。
  • 外媒展望諾貝爾獎未來走勢 稱中國將成獲獎主力
    2011年度諾貝爾首個獎項得主下午揭曉 加拿大醫學博士獲獎呼聲高外媒展望諾獎未來走勢 中國科學家將成諾獎「生力軍」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30分揭曉。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