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由83歲鄰居通知,鄰居今年也獲諾獎了

2020-10-16 不發就睡覺

羅伯特·威爾遜在接聽諾貝爾獎官方電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2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與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的改善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兩位教授目前均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爾遜還曾經是米爾格羅姆在斯坦佛的博士論文導師。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獲獎消息公布後,現在83歲的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時間接聽電話表示,是自己獲得諾獎的消息令他在深夜醒來。

有意思的是,作為「拍賣理論」權威的威爾遜在電話中表示,「永遠不會親自參加拍賣。」但他隨即澄清說,他的妻子告訴他,他們已經在電商平臺網站eBay上通過在線拍賣購買了滑雪靴。

羅伯特·威爾遜正在保羅·米爾格羅姆家門口想告訴他獲獎消息,這一幕被攝像頭記錄下來

威爾遜還表示,當下網際網路的普及對於拍賣行為產生很大改變,這意味著拍賣理論方面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間。

此外,諾貝爾獎官方推特還透露,當威爾遜得知自己與米爾格羅姆的獲獎消息後,諾獎官方卻聯繫不上72歲的米爾格羅姆。於是,威爾遜不得不與老婆親自跑到一街之隔的米爾格羅姆家,在深夜敲門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史丹福大學的官方推特帳號公布了由米爾格羅姆家家門口攝像頭記錄下的威爾遜敲門的瞬間影像。

米爾格羅姆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威爾遜是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管理學名譽教授。

威爾遜的研究引出了一個共同價值(common value)理論,即競標者對某項商品的價值的最佳估計,然後競標者嘗試將其報價設置在下方以避免多付。

而米爾格羅姆的研究領域包括分析拍賣中的競標策略,以確定拍賣形式如何為賣方提供更高的預期收益,因為競標者可以衡量其他人在待售物品上的私人價值(private value)。

諾獎官方認為,兩位經濟學家不僅闡明了「拍賣」的運作方式以及競標者的行為邏輯,還通過理論創新發明了全新拍賣形式,以適用於諸如無線電頻譜等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與服務。

相關焦點

  •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卻聯繫不上 83歲鄰居半夜來敲門
    羅伯特·威爾遜在接聽諾貝爾獎官方電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2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獲獎消息公布後,現在83歲的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時間接聽電話表示,是自己獲得諾獎的消息令他在深夜醒來。有意思的是,作為「拍賣理論」權威的威爾遜在電話中表示,「永遠不會親自參加拍賣。」但他隨即澄清說,他的妻子告訴他,他們已經在電商平臺網站eBay上通過在線拍賣購買了滑雪靴。
  •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深夜被驚醒,鄰居敲門通知他得獎;鄰居亦獲諾獎
    —他83歲的鄰居、也是與他一起獲得該獎項者敲門、按門鈴告訴了他這一消息,原因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找不到他。Milgrom),今年72歲,敲他門的鄰居是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與妻子。米爾格羅姆與威爾遜的關係頗有點複雜,他們是鄰居,也是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威爾遜還是米爾格羅姆讀博士時的導師。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在今年的諾獎得主公布之前,智慧財產權機構科睿維安(Clarivate Analytics)預測稱以下領域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林·凱莫勒(Colin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喬治 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兩位學者在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研究成果;史丹福大學的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創行為經濟學
    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思商業學院教授,現年72歲的理察·塞勒因創建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心理學研究用於經濟決策  此次諾獎得主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科學家」。
  • 行為經濟學之父獲諾獎 稱要「非理性」花掉獎金
    行為經濟學之父獲諾獎 稱要「非理性」花掉獎金 2017-10-10為調和理論假設與現實的差異,全新研究領域「行為經濟學」應運而生,近年更獲各國政府採用以推行政策。被視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提出「推手理論」的美國經濟學家塞勒對這門學科作出傑出貢獻,9日獲頒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形容塞勒是「將經濟學與心理學結合」的先驅,他的研究令經濟學變得更人性化。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提出預測股票收益新方法
    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思商業學院教授,現年72歲的理察·塞勒因創建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上個月,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又名「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s)在諾貝爾獎開獎前夕發布了諾獎預測。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諾獎
    諾獎:或幫助治療貧血癌症等疾病宇宙演化獲物理學諾獎:他們仨讓我們重新認識宇宙網易科技訊10月9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點45分,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鋰電池的最初研發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M·斯坦利·威廷漢致力於開發可以實現無化石燃料能源技術的能源方案,他開始研究超導體,發現一種能量充沛的材料,使用該材料作為鋰電池陰極,它是由二硫化鈦製成,在分子等級上,二硫化鈦可提供空間容納鋰離子插入。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拍賣「新形式」獲 2020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兩美國學者獲此殊榮
    (圖片來自北歐時報)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悅然教授公布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72歲的美國人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瑞典皇家科學院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12日上午11:45分在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們是為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
  • 諾獎理財啟示錄
    前不久,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因「改進了拍賣理論和創造了新的拍賣形式」獲獎。同時,這兩位教授將分享1000萬克朗的獎金,折合人民幣近800萬。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今天我乾脆就給大家介紹下這個獎究竟多搞笑多牛逼,說不定明年你就在獲獎名單看到我了一、什麼是搞笑諾獎?水平直逼諾獎!很多人以為搞笑諾獎就是個野雞獎,每年就隨便盤點幾個沙雕論文,大家口嗨一下就散場,評選人的學歷撐死也就是個銀教授之類的...錯!
  •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9月22日消息,每年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得主名單已經出爐。自2002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引文桂冠獎名單這次再推24位科研精英,值得注意的是,有兩位華人科學家位列席上。
  • 2名美國經濟學家獲諾獎分享726萬!一文看懂為啥是他們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Milgrom和Robert B.Wilson2020年諾獎頒獎季的最後一枚大獎1993年,威爾遜的價格機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非線性定價》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對費率設計和電信、交通和能源等公用事業相關主題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分析,該權威著作為他贏得了很高榮譽。關於諾貝爾獎獎金今年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增加。2020年的諾貝爾獎每項獎金金額將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762萬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獎項候選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評委員會委員、曾被授與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理工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學和化學教授等推薦。截至2018年,只有三名女性科學家獲得物理學獎。
  • 在山寨諾獎掃地20年,80歲獲了真正諾貝爾獎
    搞笑諾獎,一個科學界最會玩的獎項。它算得上是「山寨」諾獎,處處透露著與科學背道而馳的「不正經」氣息。每年獲獎的都是例如「磁懸浮活體青蛙」,「鯰魚擺尾引發地震是假新聞」這樣摸不著頭腦的研究。終於在1995年,70歲的格勞伯終於等到了諾貝爾獎提名。不過很可惜,最後諾獎還是沒有落到格勞伯頭上。這個時候,格勞伯開始懷疑自己了。直到有一年,「伊格諾貝爾獎」(即搞笑諾獎)邀請格勞伯作為嘉賓參加。
  • 盤點有趣的物理諾獎故事:最年輕的僅為25歲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親一起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25歲,這使得其成為最年輕的諾貝尓物理學獎得主。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公布結果出爐,由黑洞物理理論學家彭羅斯和另兩位天體物理學家共同獲得。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一些物理諾獎故事。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2020年諾獎全面揭曉!美國獲獎最多,中國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2020年諾貝爾獎獲名單全面揭曉!諾貝爾獎共六個獎項,分別由1個組織和11個個人獲得。其中美國7人,英國2人,德法各1人;其中女性共3人,男性獲獎者共8人。近年來獲獎勢頭很猛的日本2020無緣諾獎。中國諾獎記錄還停留在2015年的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 三名科學家因黑洞相關研究獲諾獎
    獲獎者的發現開創了研究新領域但奇異天體仍有很多問題急需解答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表示,今年獲獎者的發現開創了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研究的新領域。但這些奇異天體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答。他說:「不僅有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關於如何在黑洞周邊的極端條件下測試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