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微系統所等採用低能離子輻照
上海微系統所等採用低能離子輻照實現晶圓級大面積超高線密度光柵器件製備 2019-06-05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語音播報 6月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
-
上海微系統所舉行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上海微系統所舉行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2018-06-25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語音播報 6月22日上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2017-06-0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微系統所在Ⅳ族GeSn納米線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Ⅳ族GeSn納米線生長製備及其光電探測應用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以Ferroelectric Enhanced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人員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成功製備出大面積、高密度且高長寬比的Ge納米線,並利用其作為模板,通過二次沉積法獲得了Sn組分可達~10%
-
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美國化學會2018年Arthur C. Cope學者獎
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美國化學會2018年Arthur C. 8月21日,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2018年National Award獲獎者名單,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
-
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教授李群仰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在六角氮化硼上海微系統所課題組提出了通過非平衡化學氣相沉積法在h-BN清華大學博士生張帥、宋愛生與上海微系統所陳令修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教授李群仰、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王浩敏和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高磊為論文通訊作者。
-
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近年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的支持下,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及其團隊在研究部負責人的指導和帶領下,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築成形思想。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2016藥明康德生命科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
瞄準中學晶片科創教育,上海微系統所率先出擊
2020年11月6日晚,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第二節屆「科普達人秀」主題活動「『芯』秀場」在長寧園區成功舉行。本次活動正值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期間,受到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和長寧區科委和科協的指導,活動以選秀的形式將微系統所在晶片領域的專業知識巧妙的融入其中,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有機融合。節目通過微系統所抖音官方帳號同步直播。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首次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製備出手性可控的GNR並進行輸運性質研究。 該研究工作的第一單位為上海微系統所,上海微系統所博士生王慧山和陳令修、維也納大學博士Kenan Elibol、華中科技大學賀立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浩敏和Jannik Meyer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
...涵蓋納升級至微升級的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ACQUITY UPLC M...
系統,這是業內首臺涵蓋納升級至微升級的UltraPerformance LC(UPLC)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系統耐壓高達15,000 psi。現在,有了ACQUITY UPLC M-Class系統,科學家們就能夠探索未知領域,實現研究目標。」沃特世公司總裁Art Caputo說,「作為質譜儀的LC接入口,這套系統能讓更多的科學家輕鬆採用微升級色譜解決最為複雜的分析難題。」
-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2020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夏令營報名通知 2020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夏令營報名通知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原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
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龍麗娟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龍麗娟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17-12-08 南海海洋研究所 【 龍麗娟是中科院特聘研究員核心骨幹,國家重點研發任務首席科學家,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負責人,長期從事南海海洋生物資源挖掘、功能利用與生態工程應用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院、省各級科研項目4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家、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2013年榮獲廣州優秀女科技工作者稱號獎。
-
上海微系統所揭示拓撲絕緣體的鐵磁性形成機理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超導實驗室原位電子結構方向組,通過使用基於同步輻射光源的軟X射線磁性圓二色性能譜和光電子能譜,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首次揭示了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的鐵磁性形成機理。該項研究成果為尋找具有更高溫度的量子反常霍爾體系、研發新一代超低能耗量子器件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
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11-20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我所魏勇研究員獲此殊榮。
-
西安光機所多名研究生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其中,西安光機所博士生張國棟(導師趙衛、程光華)榮獲院長特別獎,賀全龍(導師陸敏、王鵬飛)、吳鵬(導師王屹山、趙保銀)兩名博士生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張國棟,2013年從西北大學畢業保送至西安光機所攻讀碩士學位,2015年轉博,師從趙衛、程光華研究員。曾獲國家公派資助在法國休伯特居裡實驗室聯合培養。
-
上海微系統所在氮化硼表面成功製備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王浩敏研究員團隊首次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成功製備了手性可控的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 此前,王浩敏研究員團隊通過引入矽烷進行氣相催化,在h-BN表面成功實現了石墨烯晶疇的快速生長(Nat. Commun., 6, 6499 (2015))和邊界調控(Nanoscale, 9, 11475(2017))。
-
前沿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
Emmanuelle Charpentier and Jennifer A Doudna will share the 10m Swedish kronor (£870,000) prize announced on Wednesday by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tockholm – the first time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