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美國化學會2018年Arthur C. Cope學者獎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美國化學會2018年Arthur C. Cope學者獎

2017-08-23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821日,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2018National Award獲獎者名單,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Arthur C. Cope學者獎。該獎項由Arthur C. Cope基金資助於1984年建立,1986年開始每年獎勵10位全球優秀的有機化學家,表彰他們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卓越貢獻。馬大為為第一位國內研究機構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馬大為致力於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他發展的促進Ullmann反應的改良配體,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和新材料創製,應用超過1000次,其中包括兩個臨床實驗藥物的百公斤級生產,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培朵普利中間體的噸級生產,300餘項美國專利利用他改進的Ullmann反應設計了合成路線;以有機小分子催化反應為基礎發展了抗抑鬱藥物帕羅西丁、抗流感藥物達菲和樂感清的高效合成新路線;創新性地利用分子內氧化偶聯構建並環和螺環等合成策略,完成了30餘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生物鹼、大環肽內酯和萜類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基於有機合成化學的優勢,通過與生物學家合作,發展的選擇性代謝型穀氨酸受體拮抗劑APICA已作為研究該受體的工具藥;細胞壞死抑制劑IN-104已經在歐洲進行一期臨床實驗研究,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第三代新型EGFR抑制劑ES-072作為治療肺癌的藥物也已獲批美國FDA臨床研究。 

  這些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不僅體現了在有機化學基礎研究方面的突破,而且展示了對於製藥工業和藥物發現帶來的重要影響,將在促進學科發展和滿足健康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馬大為在實驗室

  8月21日,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2018年National Award獲獎者名單,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研究員馬大為榮獲Arthur C. Cope學者獎。該獎項由Arthur C. Cope基金資助於1984年建立,1986年開始每年獎勵10位全球優秀的有機化學家,表彰他們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卓越貢獻。馬大為為第一位國內研究機構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馬大為致力於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他發展的促進Ullmann反應的改良配體,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和新材料創製,應用超過1000次,其中包括兩個臨床實驗藥物的百公斤級生產,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培朵普利中間體的噸級生產,300餘項美國專利利用他改進的Ullmann反應設計了合成路線;以有機小分子催化反應為基礎發展了抗抑鬱藥物帕羅西丁、抗流感藥物達菲和樂感清的高效合成新路線;創新性地利用分子內氧化偶聯構建並環和螺環等合成策略,完成了30餘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生物鹼、大環肽內酯和萜類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基於有機合成化學的優勢,通過與生物學家合作,發展的選擇性代謝型穀氨酸受體拮抗劑APICA已作為研究該受體的工具藥;細胞壞死抑制劑IN-104已經在歐洲進行一期臨床實驗研究,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第三代新型EGFR抑制劑ES-072作為治療肺癌的藥物也已獲批美國FDA臨床研究。 
  這些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不僅體現了在有機化學基礎研究方面的突破,而且展示了對於製藥工業和藥物發現帶來的重要影響,將在促進學科發展和滿足健康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馬大為在實驗室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12位青年學者獲得202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個人及成果主要簡介桂敬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7年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從事三年的博士後研究,2016年3月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獨立開展科研工作。
  • 新院士速寫|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馬大為:「他的成就是要改寫教科書的」
    「馬大為發展的這個反應,已經在工業上產生了上噸級的應用,具有廣譜性,是要改寫化學教科書的。」在2018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美國Scripps研究所教授餘金權這樣評價。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今年56歲了,多年來一直奮戰在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第一線。1998年,馬大為在合成其他分子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類胺基酸分子,可以提高烏爾曼反應的效率。這種由德國化學家烏爾曼在1901年發現並命名的反應,能將簡單的滷代芳烴和其它親核試劑偶聯在一起,構成一個更加複雜的分子。
  •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歐欣榮獲2016 IBMM Prize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歐欣榮獲2016 IBMM Prize 2016-11-07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曦作為IBMM會議的國際委員會委員帶隊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中,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歐欣受邀作大會特邀報告。歐欣因在離子束與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的貢獻獲得IBMM prize。  IBMM prize設立於2006年,以表彰在離子束與材料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學者。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上海交通大學王如竹教授等12位學者入選(其中1位為第二單位),與2017年度相比,增加9人,排名較2017年上升11位,居全國高校第8。2003到200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先進光源中心從事博士後和研究員工作。2009年受聘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任特別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維體系中的新穎量子現象,強關聯體系中的電子結構,磁性材料和人工結構等。今年來,和合作者一起在實驗上發現了第一種強拓撲絕緣體。
  • 上海有機所團委舉辦紀念建團95周年暨綠色化學創意大賽
    所黨委副書記劉菲為本次活動致開幕辭。她指出,在紀念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舉辦這個活動,希望能看到上海有機所科技青年思辨創新的思維與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的激烈碰撞,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大家更加堅定綠色化學會帶來更藍的天,更清的水,更美好的環境的信心。
  • 于吉紅院士新任JACS執行主編,遊書力研究員新任JACS副主編
    ,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新任美國化學會旗艦期刊《JACS》執行主編,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研究員新任《JACS》副主編。為更好地引領全球化學科學的發展,JACS 於2021年首次設立了執行主編委員會,聘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等6位全球化學領域傑出科學家擔任執行主編。另外,JACS 近日還公布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研究員等4位科學家新任JACS 副主編,JACS 副主編團隊中還有中科院化學所萬立駿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位青年科學家進入榜單。我所魏勇研究員獲此殊榮。「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由騰訊基金委聯合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科學家家於2018
  • 北大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等。
  • 吳凱豐獲美國化學會Victor K. Lamer獎—新聞—科學網
  • 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11-20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頒發第二屆菁青化學獎
    2020年11月21日,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青委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的「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第三屆菁青論壇
  • 吳海龍、羅海彬、裴劍鋒3位學者獲計算機化學獎
    圖:中國化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教授蔣華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教授做了題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助推藥物設計」的報告,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魯先平博士做了題為「結合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與化學基因組學的新藥研發」的報告。
  • 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馬佔山獲Bullard學者獎
    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馬佔山獲Bullard學者獎 2020-08-26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Bullard學者獎。
  • 清華醫學院祁海教授榮獲2018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研究者獎
    清華醫學院祁海教授榮獲2018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研究者獎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5日,美國免疫學家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宣布,授予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2018碧迪生物科學研究者獎(2018 AAI-BD Biosciences Investigator Award),以表彰其在職業生涯早期為免疫學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 擬推兩本期刊—新聞—科學網
    此次創辦的兩本國際期刊分別為《無機化學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有機化學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由中國化學會(CCS)、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北京大學(PKU)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Scio)共同合作。
  •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8-08-22 15:08:21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化學新材料領域北京大學陳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李昂、清華大學劉磊、復旦大學劉智攀、中山大學張杰鵬等5人獲獎。2002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2007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隨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加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2016年晉升為北京大學長聘正教授。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18ACS美國化學會上海藥物化學會議——臨床藥物研發新進展
    2018ACS美國化學會上海藥物化學會議——臨床藥物研發新進展ACSShanghai
  • 人物|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人物 |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2020-09-10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