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不是唯一走極端能量路線的動物。
舉個例子,極端快節奏的動物裡,就有蜂鳥、避日蛛和劍魚。
蜂鳥、避日蛛和劍魚,三種代謝極快的動物。圖片來源:Hummingbirds Plus/reddit/Digital Journal
蜂鳥燃燒能量的速度比其他脊椎動物都要快。每秒鐘扇動70次翅膀要花大力氣,所以不難想像小小的蜂鳥需要多麼快的代謝速率。人類要達到同樣的代謝速率需要每天攝入155000卡路裡,也就是吃平常飯量的77倍。
大部分蛛形綱動物都是坐等獵物上門,用天羅地網或伏擊戰術攻其不備,捕獲獵物。但避日蛛不是這樣的:它們一直跑、不停地跑,直到發現獵物才停下,它什麼都吃,為的是滿足它們極高的能量需求。
劍魚能夠風馳電掣般在水裡穿行,因為它們有一顆和身體不相稱的大心臟,血液裡含有濃度奇高的血紅蛋白來攜帶氧氣。它們的腦袋裡還有一個腺體可以分泌潤滑液,似乎可以用來減小阻力。
而像樹懶這樣過著慢生活的,還有象龜、梅蘇麥杆趾虎和格陵蘭鯊。
象龜這些龐然大物生活在久旱和饑荒頻發的島嶼上,能不吃不喝熬過數月。不過很可惜,這些超能力後來卻幫了倒忙,歐洲海員發現他們可以把象龜屯在甲板下面作為活生生的「肉罐頭」後,象龜的數目驟減。
梅蘇麥杆趾虎消耗的能量差不多只有其他沙漠壁虎的1/4。它們不僅吃得少、動得少,還能用身上特殊的鱗片吸收陽光中的熱量。它們甚至能霧中汲取水分滿足七成的日常水需求。
壽命超過400年的格陵蘭鯊選擇慢生活到底。它們遊動速度很慢,生長速度是每年長1釐米,雌性格陵蘭鯊可能要到156歲才性成熟。
三種選擇慢生活的動物。圖片來源:alphonse-island/warrenphotographic.co.uk/nationalgeographic
儘管有了上述新知,我們對樹懶依然知之甚少。比如,我們不知道它們為什麼要從樹上爬到地面排便,更不知道它們為什麼要把糞便埋起來。克利夫說,這看上去可不太節能。也許這是一種交流方式。而泡利甚至推測,樹懶毛髮裡的綠藻以及附近某些把樹懶當作移動住宅的蛾子,也許構成了某種養分循環,而樹懶的這種奇特行為也許與此有關。
不過有一點很明確:我們對這些神奇生物的閒適生活了解得越多,我們便越理解飲食和代謝如何驅動演化適應。這也適用於人類自身。
2016年,紐約市立大學的赫爾曼·龐澤(Herman Pontzer)和同事們比較了人類和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紅毛猩猩的能量消耗速率,結果發現我們燃燒卡路裡比其他靈長目動物快了27%。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大幅提升不僅使得我們的腦力增強,也促使我們生育更快,壽命更長。這些改變可能源於我們多元化的飲食,以及更多高熱量食物比如肉類。我們也開始變得更胖,這原本可能是應對食物短缺的措施。
上述的最後一條可能有點正中痛處。總之,千萬不要向樹懶學習,畢竟它們花了幾百萬年才獲得了這樣的身體,過上這樣的生活方式。
編譯來源:Life in the sloth 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