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洛氏神話演變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克蘇魯神話這一過程的時候,林·卡特其實是一位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的人物。他對於後來克蘇魯神話的推動和影響力,甚至可以和奧古斯特·德雷斯並駕齊驅。
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兩年前那篇梳理克蘇魯神話演變的文章《我們今天所說的克蘇魯神話,還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那個神話嗎?》有過一些概括性的描述。
但是林·卡特本人的相關內容也值得單獨拿出來說說,於是就有了這篇投稿——其實等於是兩年前挖的那個坑填到了現在。
事實上,作為文學家、編輯、文學評論家,林·卡特的文學成就並不僅限於克蘇魯神話的推廣,其實在整個西方奇幻文學的發展中,林·卡特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單獨就克蘇魯神話推廣這一塊,林·卡特的影響力就足夠大書特書了。
目前國內由於翻譯、引進等等問題,即使是在國內克蘇魯圈中知道林·卡特的人也不多(也許是因為被他的前輩奧古斯特·德雷斯的光芒所遮蓋)。
更不用說林·卡特作為奇幻、科幻文學作者的這一面了。所以這篇投稿打算粗略地介紹一下這位現代歐美奇幻文學的重要推手,也是克蘇魯神話的重要傳播者。可以說他是「萬惡之源」之一不為過,現在的很多克蘇魯神話的「梗」其實可以追溯到他。
二:林·卡特生平
林·卡特全名:林伍德·弗倫·卡特(1930年6月9日–1988年2月7日),出生於佛羅裡達州的聖彼得堡。他通常將自己名字寫作林·卡特,已知的假名包括H·P·Lowcraft(為H·P·Lovecraft模仿)和聖杯翁德溫。
年輕時他就是幻想題材小說的狂熱讀者,他在這一領域的知識非常淵博,同時在科幻奇幻小說愛好者的圈子裡也非常活躍。作為一位長期沉迷於科幻與奇幻文學的狂熱愛好者,林·卡特早在1943年就開始給當時的一些紙漿雜誌寫讀者信。
林·卡特曾在美國陸軍服役(步兵,韓國,1951-53年),他參加過韓戰並負過傷(因此而獲得勳章一枚)。他在美國服役期間(1951年)出版了自己的兩卷本幻想詩歌集《檀香木和玉》(Sandalwood and Jade)。
結束服役後他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1953–54年),並在此期間參加了萊昂尼·亞當斯的詩歌研討會。學業完成後他做過幾年文案工作,1955年林·卡特與蘭德爾·加勒特(Randall Garrett)合著了他的第一本書《夢之帆船》(Galleon of Dream),之後在1957年的《幻想與科幻》雜誌上發表。
他們兩人另一個早期的合著故事是《粘怪》(The Slitherer from the Slime,收錄於《科學幻想》雜誌1958年9月刊)。
林·卡特與大衛·弗裡(Dave Foley)共同以「HP·洛克拉夫特」(HP·lowcraft)的筆名發表小說《未完之事》(Uncollected Works,幻想與科學雜誌,1965年3月刊發表)。該故事入圍年度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獎,這是卡特唯一一次獲得該獎項的亞軍。
卡特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從1965年至1969年平均每年出版六本書,同時還能保持每個月發表專欄文章。
從1969年起,他作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和編輯顧問為一些廣告商和出版商撰稿。後來才轉為全職寫作。林·卡特一共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朱迪思·艾倫·赫什科維茨(1959年結婚,1960年離婚),後來是諾埃爾·弗裡蘭(1963年結婚,當時他們都在普倫蒂斯·霍爾出版社工作;1975年離婚)。
在他的大部分寫作生涯中,他都住在紐約的霍利斯。
林·卡特是純男性文學俱樂部「活板門蛛」(Trap Door spider)的成員。「活板門蛛」這個起名的喻意在於:活板門蛛有隱居習性,當這種蜘蛛進入洞穴時,它會把身後的洞口封上,也就是大家關起門來談天說地。
這個文學團體位於紐約市,是一個只有吃、喝、文學爭論的純男性俱樂部(放在今天怕是要被扣帽子)。團體的成員有很多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這個文學俱樂部是後來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推理小說系列《黑鰥夫俱樂部》的原型,林·卡特正是阿西莫夫這個系列裡的角色馬裡奧·岡薩洛的原型人物。
另外林·卡特還是美國劍客與巫師協會簡稱:「SAGA」的創始人及協會成員。該協會自1960年代誕生,一直持續活動到1980年,由一群奇幻和科幻文學作家組成(當時幻想文學分類尚不明晰)。
他們的主要活動目標在於研究和推廣「奇幻文學」,尤其是該門類下的一個流派「劍與魔法」類奇幻文學(由羅伯特·霍華德開宗立派)為主。協會的主旨在於發展推廣這一分支流派,並為其在奇幻文學的大分類之下確立方向。
協會成員的一些優秀作品,後來還被林·卡特收錄在他的《閃光之劍!》(Flasching Swords!)系列中進行推廣。該系列從1973年開始發行,一直持續到1981年。
1970年,卡特出版了一期他自己的幻想題材愛好者雜誌《卡達斯》,名字來源於HP·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幻夢境世界「卡達斯」(未發表的長篇小說《夢尋秘境卡達斯》)。
這份雜誌的印刷數量極低,,低到幾乎沒法分發。該篇雜誌的第22至25頁,收錄了林·卡特自己創作的一篇克蘇魯神話故事《支柱之城》(The City of Pillars)
1974年林·卡特與「SAGA」協會一起贊助了「甘道夫獎」,這個奇幻文學獎項相當於科幻小說的雨果獎,用以表彰作者和幻想作品的傑出成就。
該獎項的第一位獲獎者是前一年去世的託爾·金。1974年至1981年,世界科幻小說學會每年提供一次頒獎。但該獎項隨著卡特在80年代健康狀況的惡化而停止。
卡特晚年居住在新澤西州東奧蘭治,他開始酗酒和抽菸。1985年,可能是吸菸使他得了口腔癌。雖然他得以進行手術治療(參加韓戰的老兵待遇),然而卻未能治癒癌症,並導致了毀容。
在他去世前的最後一年,他開始了多項文學創作和編輯項目。儘管取得了文學上的成功,但卡特還是成了一名酗酒者。酗酒導致了他的癌症復發,擴散到他的喉嚨。林·卡特於1988年在新澤西州的蒙特克萊爾去世。
《克蘇魯的墓穴》(Crypt of Cthulhu)的雜誌編輯羅伯特·普萊斯被認定為林·卡特的文學遺產執行人。
林·卡特作為一個狂熱的幻想文學愛好者,他很早就接觸到了洛氏文學的作品,並為此深深的著迷。早在1958年,林·就開始參與克蘇魯神話的創作了。他與大衛·弗裡合作的短篇小說《泥粘怪》就是一篇戲仿克蘇魯神話的作品:主人公是一個類似H·P·洛夫克拉夫特一樣的作家,全文都以極端誇張的洛氏風格寫成。(惡搞風格)
我恐懼不已,眼睛落到一本書上,一本描寫了地球上怪物的陰暗故事,在受詛咒的深處棲息生物那地獄般的故事的編年史,《維尼熊》(Pooh Bear)。
在作品中還有一位叫奧古斯特·塞普坦帕(August September)的洛氏研究權威出場。很明顯,奧古斯特·塞普坦帕的名字就是奧古斯特·德雷斯。
這篇戲仿之作某種意義上開創了一個先河,類似性質的作品在今日並不少見:尼爾·蓋曼、拉姆齊·坎貝爾等人的一些惡搞風格的「克蘇魯神話」作品就是類似的例子,而《粘怪》可以算是這類作品的先驅。
除了這類戲仿作品,林·卡特也寫過些更嚴肅的克蘇魯神話研究類作品,比如:《克蘇魯神話中的眾神》(H. P. Lovecraft: The Gods)和《克蘇魯神話中的魔法書》(H. P. Lovecraft: The Books),這兩篇作品後收錄於1959年阿卡姆之屋出版的《禁閉屋及其他作品》中。也就是說林·卡特和阿卡姆之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結緣了。
後來丹尼爾·哈姆斯在林·卡特的這兩篇作品基礎上,編寫了《克蘇魯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Cthulhiana: A Guide to Lovecraftian Horror),所以說林·卡特也算是編寫克蘇魯神話百科的先驅吧。當然也可以說是萬惡之源……
在兩年前的投稿《我們今天所說的克蘇魯神話,還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那個神話嗎?》一文中,筆者曾經提到過林·卡特接手克蘇魯神話的那段時期。
縱觀整個克蘇魯神話的發展歷史,林·卡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同小可。在德雷斯去世之後的70到80年代,林·卡特對於克蘇魯神話的發展以及洛氏文學的推廣佔據著主導地位——說他是德雷斯之後的克蘇魯神話第三代掌門人名副其實。
1975年阿卡姆之屋發行出版了林·卡特以克蘇魯神話為主題的詩集《拉萊耶之夢》(Dreams from R'lyeh )。全篇內容假託虛構的青年詩人威爾伯·納撒尼爾·霍格所寫的一組十四行詩,霍格的祖先是阿布納·伊齊基爾·霍格(Abner Ezekiel),他是《印斯茅斯的陰影》中提到過的奧貝德·馬什的女婿。
可以看出來,在這篇作品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林·卡特都盡力地將其和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聯繫起來:一組十四行詩的形式與洛夫克拉夫特的《自猶格斯星而來》(Fungi from Yuggoth)一模一樣。
林·卡特不但不遺餘力的推廣了洛夫克拉夫特、C·A·史密斯等人的作品,自己也續寫了不少克蘇魯神話作品。其中「索斯傳說系列」(The Xothic Legend Cycle)是林·卡特最重要也最有影響力的克蘇魯神話作品。
該系列由五篇短篇小說構成:《墳墓之主》(The Dweller in the Tomb )、《深淵最底之物》(The Thing in the Pit)、《超越時代》( Out of the Ages )、《畫廊的恐怖》(The Horror in the Gallery)、《溫菲爾德的遺產》(The Winfield Heritance)。
卡特原本計劃將這個系列做成一個短篇小說合集出版,並且在原本五篇故事的前面加上一篇超短篇小說《赤色的貢物》(The Red Offering)做序幕。
這本合集林·卡特原打算以《超越時間的恐怖》(Terror Out of Time)為名出版,他把這個出版計劃分別交給了道布圖書公司和阿卡姆之屋。
但是很可惜的是,他沒能等到出版計劃實現就去世了。一直到1997年這個系列才按照原計劃,以《索斯傳說系列:完整的林·卡特神話》(The Xothic Legend Cycle: The Complete Mythos Fiction of Lin Carter)為名出版。
整個系列故事的核心圍繞舊日之神克蘇魯及其三個「子嗣」加塔諾託亞(Ghatanothoa)、伊索古薩(Ythogtha)和佐斯-奧蒙格(Zoth-Ommog)展開。
林·卡特的這一設定非常具有影響力,這一設定後來在布萊恩·拉姆利的《提圖斯·克羅的回歸》(The Transition of Titus Crow)中也有提及。很多其他後來的作家和克蘇魯神話作品也經常會沿用這一設定,是整個克蘇魯神話「神譜」發展至今最廣為人知的一組設定。
整個系列都以20世紀初為背景的,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桑伯恩太平洋古物研究所是系列中的一個重要故事發生舞臺,之前的克蘇魯神話故事大都發生在新英格蘭地區,林·卡特則引入了美國西海岸的背景。
故事角色之一的哈羅德·科普蘭教授把從南太平洋帶回的奇怪的東西存入了研究所,於是故事圍繞其中一座神像展開。每一個故事都從一個學者的角度來講述。而每個敘述者依次成為該系列下一個故事的敘述主角。
隨著故事劇情的不斷展開,敘述者之一的阿瑟·威爾考克斯·霍奇金橫跨整個美洲大陸,來到阿卡姆的密斯卡託尼克大學求助。
他找到了《敦威治的恐怖》中出場的亨利·阿米蒂奇教授和《暗黑的儀式》(門檻上的潛伏者The Lurker at the Threshold)中的塞涅卡·拉漢姆博士。《永劫的探求》(克蘇魯的蹤跡 The Trail of Cthulhu)中出場的拉邦·修斯伯裡 ( Laban Shrewsbury)又是兩位博士的盟友,故事中阿米蒂奇教授感嘆「即便修斯伯裡來了……」
《畫廊的恐怖》和《溫菲爾德的遺產》是整個系列的最高潮部分,人們將要直面舊日支配者伊託格塔和佐斯-奧莫格的降臨,而這正好是序幕故事《赤色的貢物》的反覆。於是整個系列構成一個完美的閉環,結束在人類面臨毀滅的恐怖氣氛中。
這個系列涉及了各種克蘇魯神話元素,如:贊圖碑、波納佩經文、加塔諾託亞、原始穆大陸等,以及兩個林·卡特原創的兩個全新的舊日支配者:伊託格塔和佐斯奧-莫格。
同時故事中多處新內容也映射著洛夫克拉夫特的神話作品:《深淵最底之物》算是洛夫克拉夫特的《超越萬古》的續寫,系列中的重要地點桑伯恩太平洋古物研究所可以看作是林·卡特版本的密斯卡託尼克大學。林·卡特通過這個系列試圖把多個克蘇魯神話作品串聯起來,構建出一個宏大的世界觀。
某種意義上說,林·卡特才是真正搞克蘇魯神話統一世界觀設定的領頭人。在他之前的很多作者大部分僅僅只是互動,德雷斯相比之下,也僅僅是整理彙編這些故事。而林·卡特則試圖把這些鬆散的故事緊密的連接起來,串聯在一個完整的框架之下。
林·卡特的作品混合了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C·A·史密斯的風格,在間隙中加入自己的風格。他堅持自己的理論即:克蘇魯主題的作品是往神話體系中增加新的設定,同時以不能無視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史密斯等人的設定為第一原則。
因此林·卡特的克蘇魯作品有很強的模仿色彩,同時在風格上橫向對比當時的其它新人作品也顯的守舊。而他也很熱情地添加自己的新設定,這種自己創造眾神,通過書信往來交流的做法,也是繼承了「洛夫克拉夫特圈」的傳統。可以說,在這方面,卡特繼承了洛氏的包容精神。
德雷斯曾經是比較反對新人作家過於「模仿」,尤其是在涉及到克蘇魯神話的創作中。他常常鼓勵作者應該寫出自己的風格,林·卡特則與之相反。可能這是因為這就是林·卡特的樂趣之所在,結果在他之後,新設定堆的如同山一般。
哈姆斯的《克蘇魯百科全書》中,有很多就是以卡特作品為權威記錄的。卡特的設定也由斯科特·大衛·阿尼歐洛夫斯基等人帶入遊戲界,他的設定在克蘇魯神話的TRPG(桌面角色扮演遊戲)中也被廣泛採用。
在梳理克蘇魯神話的演變歷史的投稿中,筆者曾經提及過,其實今天很多流行的設定的真正出處實際上是來自於林·卡特而非德雷斯。
這可能是由於國內文獻依然存在著大量缺漏的關係,林·卡特的作品中譯只有兩篇,人們對其知之甚少。所以人們只接觸到了碎片化的信息,從而導致了誤解——大家都知道德雷斯是克蘇魯神話的整理者,但所接觸到的、整理出的體系內容卻是林·卡特之後的版本,於是很多梗被算到了德雷斯的頭上。而追根溯源後,我們會發現林·卡特才是發展克蘇魯神話新元素、新設定的真正先驅。
德克·W·莫茲格(Dirk W. Mosig)在著名的散文《神話創造者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 Myth Maker,1976)中,對比了洛氏和德雷斯兩人的不同;這篇文章中莫茲格對德雷斯所持的批判態度流傳甚廣,因此使得林·卡特和提爾尼獨具慧眼的發現就被人們給遺忘了。
實際上林·卡特和提爾尼對洛氏和德雷斯之間不同的見解持包容態度。羅伯特·普萊斯曾詢問卡特,關於德雷斯對克蘇魯神話的變革有何看法,卡特回答:「已經是事實了,也不好退回去重來了吧」,又表示:「現在的神話如此豐富,就是我喜歡的原因吧。」
此外,舊神對抗舊日支配者的善惡二元模式,並不適用於卡特和提爾尼版本的克蘇魯神話小說。提爾尼的作品中,舊神是冷酷的壓迫者,宇宙中充溢的苦痛是它們造成的。
卡特作品中的舊神是殘酷的存在,對人類和舊日支配者的態度沒什麼區別。比如舊神造成了穆文明的覆滅。後來粉絲對二元論的一個解釋版本來自於此——舊神不關心人類,只是單純的對抗舊日支配者,恰好幫了人類。
林·卡特發表在各種選集和同人誌上的克蘇魯小說,現在可以在混沌元素出版社(Chaosium Inc.)出版的書中找到。就像阿卡姆之屋留住了洛氏的遺產,混沌元素則想復興林·卡特的作品。
以羅伯特·M·普萊斯修訂的林·卡特的作品集《克蘇魯的後裔》,改名為《哈斯塔神話》(The Hastur Cycle)後作為混沌元素的十幾冊克蘇魯神話選集的打頭作出版。也就是說混沌元素出版的克蘇魯神話系列作品集將由林·卡特開始。
由此可知,林·卡特對於當代流行的克蘇魯神話有著多大的影響力,而他亦自詡為洛夫克拉夫特的「最後的門徒」。
要說林·卡特對於克蘇魯神話創作流傳最廣的設定,就是克蘇魯一家的成員及關係。其中克蘇魯和加塔諾託亞都是出自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作品,林·卡特為他們加上了父子關係,並且原創了自己的兩個全新的舊日支配者:克蘇魯的次子伊索格達和克蘇魯的三子佐斯-奧莫格。
伊索格達(Ythogtha):出自林·卡特的「索斯傳說系列」,別稱「深淵之主」,是克蘇魯的次子。他誕生自「索斯」(Xothic)雙星系,之後跟隨其父克蘇魯一起來到了地球上。在追隨父親與舊神展開戰爭後被舊神封印,本體被囚禁於拉萊耶附近的深淵之中。
伊索格達的形體非常巨大,當巫師贊圖試圖將他召喚出來時,誤認為他的指尖是他的頭部。伊索格達長得像一隻巨大的人形青蛙,他的頭部長有茂密的毛髮和觸手,他只有一隻眼睛,眼睛周圍同樣長滿了觸手。在伊索格達被囚禁的深淵當中,有一群異形僕從和蠕蟲之父烏布在服侍他。
佐斯·奧莫格(Zoth-Ommog):佐斯-奧莫格同樣出自林·卡特的「索斯傳說系列」,克蘇魯的三子,舊日支配者之一。
與其它克蘇魯子嗣一樣誕生於「索斯」雙星系,並跟隨克蘇魯一同降臨地球。在跟隨父親與舊神發生戰爭後,佐斯·奧莫格連同他的兄長伊索格達一起被封印在拉萊耶附近的深淵。他們被巨大的鎖鏈捆住,無法踏出這裡半步,並永遠沉陷在萬古的死寂之中。
佐斯-奧莫格的體形同樣非常巨大,有一個圓錐形的身體,一個尖牙的爬行動物頭,就像霸王龍一樣,四條寬而平的、有吸盤的海星狀手臂,還有一條長滿觸鬚的鬃毛。他是如何在海底遊泳或行走還不得而知,但有可能他有一隻類似於伊思族的鼻涕蟲般的腳。
在現代,佐斯·奧莫格創造了以感知雕像的形式出現的化身,他用這些雕像將自己的意識以和他父親一樣的方式投射到人們的夢中,試圖藉此吸引信徒解放自己。其中有一個被稱為龐納佩(Ponape)的雕像,雕像被發掘出來之後曾在桑伯恩太平洋古物研究所存放過一段時間,後來被星石的力量摧毀。
佐斯·奧莫格的傳說記載在《聖經》和《波納佩經》中。
阿弗姆·扎(Aphoom-Zhah):最早亦出自林·卡特的「索斯傳說系列」,其中《畫廊的恐怖》一篇中初次提及,之後在林·卡特的另外幾篇克蘇魯神話作品《極光》(The Light from the Pole,1980)和《火焰侍從》(The Acolyte of the Flame,1985)中都有登場。
克圖格亞之外又一位克蘇魯神話中罕見的火屬性舊支配者,也是克蘇嘎的後裔。他的稱號是極圈之主,因為與伊塔卡類似,他的活動範圍也被限制在極圈以內。在史前終北大陸經歷最後一次冰期時,阿弗姆·扎常常降臨那裡。
雖然是火屬性的舊支配者,他的性質卻與通常的火焰截然不同——他是一團巨大的、冰冷的、灰色的火焰,不會焚燒物體,反而是把接觸他的物體凍住。
他的出身地正是克蘇嘎的囚禁地——北落師門星,在降臨地球之前他曾短暫造訪了海王星,隨後就棲息於位於北極附近的雅拉克山(Mount Yarak)上。
當舊神一族將其封印於極圈之內時,他極度憤怒,凍結了他周圍的所有土地,並最終使冰期徵服了整個終北大陸,導致了終北文明的滅絕。
阿弗姆·扎的後代有蟹形神蘭·泰格斯(Rhan-Tegoth)、冰原生物諾普-凱(Gnoph-Keh)和終北大陸最初的居民——沃米人(Voormi)。雖然沒有人類崇拜他,但在諾普-凱和殘存的沃米人中,他是至高無上的尊神。
除了克蘇魯神話作品的創作之外,林·卡特也專注於其它幻想題材的創作,不僅如此他也參與編輯和評論工作。在林·卡特開始幻想文學創作的早期,裡昂·斯普拉格·德坎普(Lyon Sprague de Camp 注1:)給予過他很多的幫助和指導。
在幻想文學創作方面,兩人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們同為「活板門蛛」和「SAGA」這兩個文學俱樂部的成員。他們會非常密切的探討自己的幻想文學寫作以及出版方面的事情,同時他們也喜歡共同梳理整個幻想文學的發展脈絡,為這一文學題材做了很多工作。
注1:裡昂·斯普拉格·德坎普(1907年11月27日至2000年11月6日)是美國科幻、幻想小說及其他類型文學作家。在6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寫了100多本書,包括小說和非小說作品,其他幻想作家的傳記等。他是美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幻小說的重要人物。
他是「E·T」(外星人)一詞的創造者——「extra」+「terrentical」即「來自地球之外」,這個詞組最早出現在1898年的小說《世界大戰》中。當時是被當作了「形容詞」,而裡昂·斯普拉格·德坎普是最早將這個詞組及縮寫作為名詞(「外星生命」)的人。
在林·卡特的大部分小說中,他都會有意識地模仿他所欣賞的作家的主題、題材和風格。他通常在小說的引言或後記中,以及在自選的短篇小說合集的前言中使用這種「模仿」。林·卡特會非常主動的做自我推銷,他經常在非小說類作品中引用自己的作品,而且幾乎在他編輯的每一部選集中都至少會包含一部他自己的作品。
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是他的「卡利斯託」系列的第六部小說《卡利斯託的蘭卡》( Lankar of Callisto),小說裡他直接以自己為主角。
另外卡特也願意在他的書中觸及一些比較敏感的宗教方面的話題,特別是在他未完成的史詩作品《世界盡頭》( World's End)、《人中之神阿馬瑞克》( "Amalric the Man-God",也未完成)和《Zao巫師》(The Wizard of Zao)中。
他在故事裡把宗教描繪成殘酷和壓制性的存在,並使他的主角英雄們逃避宗教的審訊——這些可以看作是林·卡特在創作方面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他的創作基底來自於他首先是一個「愛好者」。
他最著名的作品來自他創作的「劍與行星」和「劍與魔法」兩大類型的小說,前者受到埃德加·賴斯·巴勒斯的影響(《火星公主》、《人猿泰山》的作者),後者則來自羅伯特·霍華德(「蠻王柯南」系列)和詹姆斯·布朗奇·卡貝爾的作品(美國作家,以一系列諷刺小說而成名)。
卡特的第一本書《雷姆利亞的巫師》(1965年)是他的"蠻戰士桑格"系列的第一部,這個系列他一共只寫了六部。但是這個系列名聲非常大,1973-74年「驚奇漫畫」為這個系列繪製過漫畫。
他的其他主要系列包括「卡利斯託」("Callisto")和「贊託頓」("Zanthodon"),這兩個系列都是林·卡特向埃德加·賴斯·巴勒斯致敬之作。
除上述之外在其他作品中,林·卡特也創作向當代紙漿雜誌作者或其前身的風格表示致敬的系列作品,其中有「鄧薩尼勳爵」、洛夫克拉夫特、CA·史密斯等等。
他創造的神秘學偵探「安東·扎納克」(Anton Zarnak)系列,由羅伯特·普萊斯、C·J·亨德森(C.J. Henderson)等人續寫至今日。
到了職業生涯的後期,林·卡特進一步吸收了大量神話和童話內容到自己的作品裡來。甚至短暫地擴展到色情幻想的題材裡去。
另外,林·卡特也有續寫前輩作家的作品,這被稱之為「死後合作系列」。包括續寫了羅伯特·霍華德的「蠻人庫爾」系列、「蠻王柯南」系列。其中「蠻王柯南」的續寫作品有很多是他和裡昂·斯普拉格·德坎普合寫的。還有就是上一章節提到的克蘇魯神話的續寫。
林·卡特是他那個時代美國幻想文學發展的支柱,這個評論是整個幻想文學界公認的。他作為當代幻想文學的批評家和流派發展歷史的研究先驅,非常具有影響力。他是當年幻想小說的批評和調研的權威評論人。
特別是林·卡特為巴倫丁出版社(Ballantine Books)奇幻專著做編輯工作,這工作對整個奇幻文學的貢獻巨大;因為這個系列讓讀者能夠廣泛接觸大量奇幻文學歷史上的名作(有些還相當冷門),幾乎涵蓋了整個幻想文學歷史上所有值得一提的人的作品。
卡特除了擔任《年度奇幻佳作選》(The Year's Best Fantasy Stories)系列的編輯外,又在20世紀的80年代(1980-1983)編輯《詭麗幻譚》(Weird Tales)選集出版。以《詭麗幻譚》為題當然是為了致敬當年的那份雜誌,也能說明卡特對這個傳奇的通俗雜誌的愛意之深。
林·卡特是最早對J.R.R.託爾金和HP·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進行研究的人,隨後將研究擴展到了整個幻想文學的發展歷史:從威廉·莫裡斯十九世紀後期的小說到1970年代的現代幻想文學。他對這一類型文學的出現和發展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由於工作體量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林·卡特在去世之後依然遺留下來了很多未完成的工作。包括對於其他幻想文學作家的編輯出版工作,他自己的作品出版工作,以及他的兩個規模巨大的創作計劃和研究計劃。
1999年威爾賽德出版社開始了一個大規模的出版計劃,他們打算將林·卡特的全部小說匯總起來重新印刷出版。這項計劃目前還在進行中,2012年出版了一本單行本。
某種意義上來說,林·卡特兼具了愛好者和作者兩種身份,他的創作風格可以看的出這兩者結合的非常鮮明的特點——所以克圈內,知道林·卡特的人會把他戲稱為「設定狂魔」。可以看的出他對此真的很狂熱和著迷,所以他的創作始終像是緊跟在那些大家的腳步之後。
林卡特跟隨在德雷斯之後繼續將克蘇魯神話作體系擴展,並為作品創造緊密的聯繫,構築出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樣貌。
但這並不是說他就只是一個跟隨者了,恰恰相反,在不知不覺中,林·卡特自身的體量已經足以晉升大家之列。作為歐美現代奇幻、科幻文學的最大推手,他的成就可能比他自己所預料的更大。
原文閱讀:克蘇魯神話「最後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