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手機問世以來,朗逸一直受到密切關注, 18 朗逸,也稱為朗逸 plus,直接置於A +級別,它不僅體現在調整大小上,而且細節和設計更加精緻,銷量進一步增加,汽車市場冷淡時,它就會向上遊發展,那麼朗逸 plus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
足夠的空間,A+級別名副其實
佩戴朗逸 plus時,最直觀的感覺是體積更大,三位尺寸參數都有了一定程度增大,並且都有效的放大在座艙內,從而讓著臺A級車敢於打出A+的噱頭,老實說,;論舒適空間不輸速騰
有吸引力的高性價比配置
A +市場一直受到速騰的保護,但是較早的速騰已經多年沒有被取代,儘管優惠力度比較大但配置性價比一塌糊塗,而朗逸plus本身的配置跟上了潮流, LED大燈是所有系統上的標準配置,這一點在看臉的時代還是蠻厚道的,倒置圖像和一鍵啟動的範圍從中到高,但是優惠下來非常划算
A級車少有的操控穩定性
A級汽車的控制項仍然很小,輕巧且準確,但是朗逸控制項無疑是罕見且穩定的,具有適當調整的反饋強度,給人以先進的感覺,而且,在高速行駛時,它的感覺顯然比目前市場上的17 Rabida穩定的多
隔音品質同價位第一梯隊
朗逸不僅要改變整個汽車的外觀和尺寸,機房的後備箱和車門上均設計了隔音材料,這與同等價格和級別的車型相比具有一定優勢
外觀妥妥的越級,提現豪華感
筆直的側面和尾部的小三角窗設計延長了側面的視覺尺寸,前後鍍鉻裝飾區具有低調,低調,高級的感覺,與某些品牌為汽車零件創造了城市變化的感覺不同
在這樣的尺寸下,油耗相當不錯
如果按照A +等級要求朗逸 plus的油耗,則每100 km的plus的油耗基本穩定在7-8L左右,在相同水平下相對較好
缺點:
後地板的平整度中等,後座有點不舒服
汽車的內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底盤的高度較低,因此後地板脫穎而出,而且,填充後座相對困難,同時容納五名乘客,那中間那名乘客的舒適性很難保證
動力略差
在四個朗逸 plus動力系統中,我個人不建議使用1.5升自然吸氣版,發動機本身已在大眾汽車的國內產品中使用了很多年,而且這項技術並不是新技術,宣傳朗逸plus有點困難
懸架震動過濾一般
朗逸 plus的整體裝飾和設計達到了比朗逸更高的水平,但是懸架振動的高質量構造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坐上去多少有點對不起這個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