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學美國「封殺」陸資,反斷臺灣經濟活水

2021-01-18 每天十點港澳臺

編輯:堅果

審稿:悠悠

據臺媒報導,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在宣布愛奇藝「禁令」後,又認定「淘寶臺灣」是陸資,且違反了來臺投資的相關規定,讓其在六個月內進行整改或撤資。對此,臺媒指出,這是香港實施國安法後,蔡英文追隨美國政府,打出的「反中」牌,對陸資進行封殺。但是,其中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蔡英文無限上綱上線的政治,斷了臺灣的經濟活水,最後有可能臺灣變成了最大的輸家。

蔡英文封殺「淘寶臺灣」的理由

據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調查,雖然「淘寶臺灣」是英商克雷達分公司經營的,且陸資阿里巴巴對「淘寶臺灣」的投資並沒有超過規定的30%,但是他們稱,阿里巴巴對英商克雷達具有控制能力,這已經違反了大陸企業來臺投資的相關規定申請許可。

對此,臺媒指出,國際公認的會計準則規定的是持有50%以上的股份才是控制公司,像阿里巴巴這種持有30%的股份的公司,除非它有超過其持有股份的表決權,不然只可以看成是相互投資關係,不具有控制關係。但是民進黨當局卻以英商克雷達有A、B股兩類股東為藉口,硬將解讀擴大,聲稱阿里巴巴對染持股沒有超過30%,但可以控制「淘寶臺灣」的運營方針,再次凸顯出將蔡英文要封殺陸資的決心展現出來。

「淘寶臺灣」如今的處境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該報導指出,另一個封殺「淘寶臺灣」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會員在使用平臺時需要授予阿里巴巴集團權限,就質疑該平臺存在資本安全風險。但是要在平臺上開店,連個人資料這些都不給電商平臺,怎麼開店?商家怎麼開發票?如果按照臺灣政府的這一標準,臉書等所有電商平臺都具有資安風險。

臺灣封殺陸資斷送許多機會

如今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在全球已經算是名列前茅。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可以說是全球電商年度盛世了。在如今這個網購盛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淘寶開店,行銷臺灣產品,這對臺灣來說絕對是有利無弊的。從文化面來說,封殺愛奇藝和淘寶臺灣,自行斷送了每年價格極高的臺灣影視版權採購和臺灣中下企業在海外市場發展的機遇。

讓我們不得不擔心的是,臺灣引以為傲的資通訊產業,在如今政府甘願做美國針對中國的棋子之下,下一步會不會也斷送掉華為每年價格超千億的採購資金。

我們可以理解民進黨當局迫於美國的壓力與大陸對抗,但民進黨在假戲真做的同時,也要掂量一下臺灣如今這樣「反中」,對臺灣來說利弊得失該如何計算。不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不好了。如果美國總統大選後中美關係和解,臺灣經濟體並沒有像美國那樣的雄厚實力,到時候兩岸受打擊的經貿關係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屆時臺灣就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評網

相關焦點

  • 圍堵「陸資」民進黨當局又出「么蛾子」
    「淘寶臺灣」去年底被迫下線,其遭遇可謂陸資在臺備受苛責刁難的縮影。自阿里巴巴2008年進入臺灣市場,淘寶一向深受民眾歡迎。「淘寶臺灣」2019年在島內上線,不到一年時間,便有超過3000萬種商品上架,軟體下載量在島內達300多萬,積累了數十萬賣家。  方便臺灣千萬民眾、繁榮島內電商事業、提升當地服務業和就業水平,淘寶業務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圍堵「陸資」民進黨當局又出「么蛾子」(日月談)
    「淘寶臺灣」去年底被迫下線,其遭遇可謂陸資在臺備受苛責刁難的縮影。自阿里巴巴2008年進入臺灣市場,淘寶一向深受民眾歡迎。「淘寶臺灣」2019年在島內上線,不到一年時間,便有超過3000萬種商品上架,軟體下載量在島內達300多萬,積累了數十萬賣家。 方便臺灣千萬民眾、繁榮島內電商事業、提升當地服務業和就業水平,淘寶業務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臺灣半導體業疾呼開放陸資 蔡英文組隊打「國際杯」
    會談前,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臺媒表示,會當面向蔡英文建言,盼新政府能開放陸資投資臺灣積體電路(IC)設計業、對外廣招人才,放開投資環境和政策。 然而,針對業界提出可能觸及陸資參股IC設計業等爭議議題,蔡英文會前表示不在討論範圍。昨天傍晚會談結束後,她被媒體問到會場氣氛如何,只點頭揮手說「很好」,就離開現場。
  • 蔡英文執政和臺灣的罩門都是經濟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臺灣大選結束,政治出現嶄新局面。兩岸關係絕對是新當局的重中之重,幾乎所有觀察都不約而同指出,蔡英文最大挑戰除了兩岸關係,就是經濟問題。沒有中國大陸元素的臺灣經濟如何走強?如何變好?目前現在看來無解。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世界銀行更是以「前景趨暗(Darkening Skies)」為題發布今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慢至2.9%。尤其是大陸和美國作為臺灣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GDP增速由2018年2.9%下降至2.5%,長達9年的經濟擴張或已見頂;大陸增速則由6.7%下降至6.2%,「發展環境更為複雜,挑戰與困難增多」,進入中速增長平臺。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2016年臺商對大陸投資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全年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517項,同比增長了18.7%,使用臺灣資金19.6億美元,同比上升27.7%,但是陸資入臺卻受到極大限制,2016年全年陸資入臺資金僅為0.1175億,同比降低了95.6%,2017年,臺灣對大陸投資以及大陸對臺投資都呈現下滑趨勢。
  • 為討好美國,蔡英文這一決定引島內震怒,國民黨帶頭打響第一槍
    此前有過報導,愛奇藝以及騰訊視頻在臺灣的業務被民進黨當局封殺。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前不久還特地修改了陸資企業赴臺投資的標準,她所做的這一切工作,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為了討好川普政府,以此促進所謂的「臺美關係」。近日,民進黨當局做出一個震驚眾人的決定,此決定同樣是為了討好美國。由此看來,民進黨當局為了獲得川普政府的「歡心」,已經到了可以不顧一切的地步。
  • 思科:美國想多了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思科:美國想多了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 臺媒稱,美國思科系統公司是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競爭對手之一,思科執行長(CEO)查克·羅賓斯表示,美國政府不該擔心華為會在興建5G無線網絡競賽中獨佔優勢,他認為外界對華為的擔憂過於誇大。
  • 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臺灣
    一、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舉行與選後美臺關係首屆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臺灣時間11月20日晚上9點在華盛頓舉行,採實體搭配視訊方式舉行,對話會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
  • 臺灣不要引火燒身 美國承諾不可信
    臺灣蔡當局與其對此反應強烈,不如好好反思,吸取教訓。首先,「親美反中」,必然惡化兩岸關係,惹來大陸反擊反制,大陸有的是決心和實力;其次,美國保護不了臺灣,美艦闖入臺海再多次,也保證不了臺灣安全,相反是引火燒身。美國白宮國安顧問博爾頓4月1日在推特上宣稱,「臺灣關係法」與美國的承諾很明確。其意是美國決心保護臺灣對抗北京。
  • 封殺與沒落,影評人在美國
    依託報紙雜誌的影評人資源,以及自由開放的輿論場特點,像好萊塢電影一樣,影評人行業形成了體系龐大、分工明確的特點,同時因受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等環境制約程度較深,而更具產業化色彩。在美國,影評人是一種職業,一些影評人在好萊塢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優秀的影評人意見在行業內有導向作用。
  • 港媒警告:臺灣勿以為美國大選前是安全期
    距離美國大選只剩下2個多月,若以目前民調,美國總統川普要贏得連任,幾乎不可能。因此在過去的10多天,美國猛烈加大挑戰北京動作,封殺抖音後,又鎖定騰訊,指派衛生部長阿扎率官方代表團抵臺弔唁李登輝,傳出正磋商出售至少4架大型先進無人偵察機給臺灣,制裁涉港高官等密集出招。不排除美代表團會見蔡英文後還會有美臺新合作案發布。涉臺的這些動作不但踩了美中關係紅線,也把臺灣推上火線。
  • 誰會是「反滲透法」第一批囚徒?說不定是我
    尤其去年,美國也與臺灣共同建立了網絡資訊安全合作,並於11月與臺灣共同舉辦「大規模網絡攻防演練」,還無根據「推估」有一半以上的網絡攻擊來自中國大陸。在美臺的政治需要下,網絡世界的戰爭其實已經開打,第一個倒黴的,當然是臺灣百姓。「反滲透不是反交流」?鬼信。
  • 從國家安全角度反思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事件
    近期,中國網絡通信運營商華為、中興遭到美國眾議院封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理由依舊是陳詞濫調——「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雖然美國政治和經濟上的真正動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得不承認美國拿「國家網絡安全」說事,顯得冠冕堂皇。  在資訊時代,信息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各國的公認。
  • 臺灣經濟景氣下滑,民進黨為什麼還不管不顧操作「抗中」?
    舉個例子,臺灣《經濟日報》6月20日社論《股利稅改竟向高所得者傾斜》,多麼難懂的標題,你看了是不是會一眼而過?但如果改個標題,「臺灣稅改失敗!股利稅讓超級富豪得利!繳稅大幅減免!小股東繳稅不減反增!」文章指出,近日臺灣兩大經濟研究機構下調了對臺灣經濟增長的預測,指出今年臺灣GDP恐怕只能勉強保住2%的增長率,臺灣「中研院經濟所」特別用了「風中飄蕩的經濟景氣」形容臺灣經濟形勢。文章還說,儘管研究機構對臺灣經濟前景憂心忡忡,但蔡當局仍然老神在在,未見提出應對策略。
  • 煤焦油有致癌風險臺灣遭封殺 涉及染髮劑、睫毛膏等化妝品
    煤焦油有致癌風險臺灣遭封殺 涉及染髮劑、睫毛膏等化妝品 CBO首頁 | 作者:CBO 羅雅允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CBO獨家www.cbo.cn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大陸配偶無法入臺團聚引不滿,臺灣男子稱要抬棺撒冥紙抗議
    17日下午,臺內務部門修正《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相關條款,稱未來只要現任或曾任職中國大陸黨政軍職的港澳居民申請赴臺居留、定居,都須經跨部門聯合審查;當晚,臺經濟部門投審會又再預告,20日將完成《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相關條款修正草案。
  • 老闆雙核反滲透淨水器,重新定義高端生活
    市面上的淨水器按過濾效果主要分為微濾、超慮、RO反滲透淨水器。微濾、超慮雖然常見,但無法有效濾除水垢,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老闆淨水器採用的美國進口大流量RO反滲透膜,是當前世界上少數優質的淨水過濾膜之一,脫鹽率高達96.8%(脫鹽率是衡量淨水器過濾效果的核心指標)每個過濾孔徑更是小至0.0001微米。
  • 臺灣商品出口大陸比例大增,國民黨:對岸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民進黨反擊直指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蔡當局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是比馬「政府」更賣臺一說,是刻意誤導,並解讀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代表的是大陸需要臺灣,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偉傑5日回應,怎不說可能是大陸的陰謀,要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