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五年終離別 它無愧於「行星獵手」的稱號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續命」五年終離別 它無愧於「行星獵手」的稱號

  如果說悲劇會「引發觀眾對劇中人的憐憫,以及對命運無常的體會」,那麼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謝幕算不上悲劇,只是圓滿多過悲傷的離別。

  10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該機構的「行星獵手」——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光榮退休」。

  出師大捷

  發現銀河系中普遍存在超級地球

  2010年元旦剛過,美國華盛頓特區春寒料峭。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工作者、公眾,以及記者們齊聚在這裡,等待NASA科學家比爾·博魯茨基(Bill Borucki)作關於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觀測進展的報告。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於2009年3月升空。而比爾·博魯茨基算是它的「爸爸」。他在這次報告中提到,利用前43天的高精度觀測數據,剛升空9個月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共發現了5顆系外行星,它們基本都是熱木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然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熱木星了,帶給公眾和科學界的震撼遠不如預期。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並沒有讓大家失落很久。6個月之後,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宣布發現了第一個系外多行星系統——Kepler-9。更為神奇的是,行星Kepler-9b和Kepler-9c的軌道周期比接近2∶1,接近一種被稱為「共振」的軌道構型。在這種構型下,兩顆行星相互作用強烈,其軌道周期變化可以高達一天。通過分析這種軌道周期變化,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馬特·赫蒙(Matt Holman)推算出了Kepler-9b和Kepler-9c的行星質量。用馬特·赫蒙的原話說就是後來所有通過周期變化分析行星質量的研究,都是按照這篇文章的思路來開展的。

  NASA在2011年宣布發現的Kepler-11更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Kepler-11有6顆行星,其中5顆行星都位於太陽系水星軌道以內。要知道,太陽系水星軌道以內可是什麼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這6顆行星的大小,都基本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這類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或者迷你海王星。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有很多令人驚異的發現,而其中最令人驚異的莫過於發現Kepler-11這類超級地球在銀河系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存在,30%—50%的恆星周圍,都有超級地球的存在。然而我們太陽系並沒有這種天體,太陽系裡沒有任何天體比地球大,同時比天王星小。

  生死涅槃

  靠太陽光壓「續命」創造新輝煌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巨大成功,讓人們期待它有更多產出。

  然而,命運無常。2013年5月,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在運行了四年半之後,兩個動力輪連續失效,僅靠剩餘的兩個動力輪已無法完成系外行星探測所需的高精度觀測。這就是小學就學到的三點更穩定的知識在現實中殘酷的應用。

  這該怎麼辦?

  成功如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空間項目,即便是就此退役,也是一個時代的榮光。然而航天工程師道格·維墨爾(Doug Wiemer)把這個雖敗猶榮的悲情事故寫成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傳奇故事。

  道格·維墨爾提出,我們可以讓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太陽帆板始終對著太陽,利用太陽對帆板的輻射光壓充當一個動力輪,和另兩個還在工作的動力輪一起來保持觀測平臺穩定,進而對背對太陽的黃道12宮繼續進行高精度的系外行星探測。

  這個聽起來相當科幻的想法,最終將一個近乎終結的項目,推向了新的輝煌。

  經過維修重新投入工作的望遠鏡約每3個月變換一次視野,人們將這一階段的觀測任務稱為K2任務。而K2任務後來所做到的,並不僅僅是多發現了幾百顆系外行星這麼簡單。它幹了一部分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之前恰好不能幹的活,又搶先幹了一部分今年4月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想幹的活。

  通過凌星法對系外行星的搜索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以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為代表的深場(Deep Field)搜索,也就是盯著天空一塊不大的區域看很多年。這類搜索的好處是,可以發現很多長周期的行星,可以探測到非常小的行星,還可以通過研究軌道周期變化,測量行星質量。但這類搜索的缺點是,由於全天亮星有限,分布稀疏,如果只盯著一個地方看,發現的東西大多數都很暗淡,很難利用地面現有望遠鏡進行後續研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那些奇怪的超級地球所知甚少的原因。

  另一類是以TESS為代表的廣場(Wide Field)搜索。與深場搜索相反的是,這類搜索對全天進行大面積觀測,但是每一個區域並不會觀測很長時間。這類觀測的好處是會發現很多亮星周圍的系外行星,可以對其進行深入的後續觀測研究。這類觀測也有弊端——由於只在一個區域內停留較短的時間,所以很難進行需要長時間觀測的研究。

  K2任務是一個深場和廣場的結合。由於K2任務需要不停變化指向,其觀測天區面積是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之前觀測天區的十幾倍,這讓我們在TESS上天之前就觀測到了很多圍繞亮星的系外行星。我們可以很好地研究這些行星的質量、組成、形成與演化。而K2在同一片天空的觀測時長又是TESS的3倍,能找到很多TESS找不到的長周期行星。

  偉大遺產

  拓寬人類認識行星的視野

  在K2任務期間,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優秀,使其觀測的恆星總數增加到超過50萬顆,發現並確認一系列新的系外行星。如果K2任務代表著過去五年系外行星研究的皇冠,那麼WASP-47b就是這顆皇冠上最閃耀的明珠。

  WASP-47b是由地面望遠鏡發現的熱木星,又正好落於K2任務的天區之中。K2任務觀測發現這顆熱木星附近還有兩顆較小的行星。這一觀測結果直接改變了近10年來人們對熱木星形成演化的主流理解——熱木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孤單。如果沒有K2任務,我們恐怕得等到2019年,才可能由TESS完成這個發現。從這個角度看,K2任務讓我們對系外行星的理解,提前了至少5年。

  在凝望星空的9年時間裡,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共確認了2662顆行星(截至2018年10月24日),此外還發現了近2900顆待確認的行星。「行星獵手」的稱號實至名歸。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拓寬了我們認識行星的視野,也帶給我們更多思考——在銀河系中普遍存在的超級地球到底是種什麼行星?它們有濃密的大氣,還是像地球一樣由巖石構成?對這些問題我們知之甚少,留待克卜勒的繼任者們去求解。

  (作者系耶魯大學天文系博士後)

相關焦點

  • 行星獵手—星特朗102EQ3
    「星特朗【SCTW-102EQ3天文望遠鏡】專業級天文望遠鏡,行星獵手,深空拍攝,精準跟星,專業功能拓展。編號102代表配備102mm口徑的鏡筒,660mm的長焦可以把宇宙星河包容眼底,同時搭配德式EQ3D赤道儀進行觀測輔助。"為了改進地平式裝置的缺點。"
  • 新行星「獵手」瞄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新行星「獵手」——「半人馬座α系統內的近地天體」(NEAR)探測儀器已於5月23日開始運作。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當的行星環繞比鄰星運行,這顆名為「比鄰星b」的行星似乎位於宜居帶內,因此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今年4月,天文學家宣布探測到另一顆可能在更遠地方圍繞比鄰星運轉的行星,但這顆被稱為「比鄰星c」的星體尚未得到證實。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無愧於太陽系霸主的稱號!木星或擁有數百顆衛星,遠勝其他行星
    木星所有的衛星之中,最遠的一個距離它超過了3000萬公裡,而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才只有38.4萬公裡。因此,木星擁有著太陽系內最多的衛星數量,看起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上,直到目前為止,木星的確牢牢佔據著第一行星系的地位,科學家迄今一共發現了79顆衛星,而第二多的土星比它少了十幾顆。即便如此,科學家仍然相信,這遠遠不是木星衛星的真實數量,這只能說明我們目前的觀測能力還非常有限。
  • 冥王星2006年被除名 科學家希望恢復其行星的稱號
    中國網9月28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共青團真理報》9月26日報導,科學家們希望恢復冥王星行星的稱號。冥王星於2006年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因為當時發現的一系列天體在大小和質量上都不遜色於它。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天王星最低溫度: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比海王星還冷,無愧於冰巨星的稱號。「躺著」自轉: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的角度高達98°,就好像躺在軌道上公轉一樣,是天王星最顯著的特徵,這使他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的行星。關於自轉軸異常傾斜的原因,科學家們猜想是在當初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天王星受到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而造成的指向歪斜。
  • 《戰艦獵手》最新資料片「大西洋榮耀」今日火爆公測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空中網正版7V7戰艦手遊《戰艦獵手》最新資料片「大西洋榮耀」今日火爆公測!天梯排位正式打響,千萬玩家一起爭奪「五星上將」稱號!同時全新德系潛艇震撼登場,大西洋狼群助陣天梯排位,讓戰鬥更加火爆!
  • 無愧於米飯航稱號!傳說中最好吃的國內商務艙,猜猜是哪家航司?
    機上餐食對比:不用說了,廈航完勝,無愧於米飯航稱號。飲品要了廈航特色的橄欖汁。
  • 太陽系最小矮行星稱號,或被新的小行星搶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作者:石蘭(抄襲必究)矮行星是一種圍繞恆星運轉、但沒有將軌道上其他天體清空的星體,體積一般處於小行星和行星之間,有時候也被我們稱為「侏儒行星而人們發現時間最早的一顆矮行星便是穀神星,與此同時,這個平均直徑952公裡的星體,雖然是小行星帶中的最大天體,卻也是已知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而新的小行星Hygiea卻可能打破現有的局面,繼而搶走穀神星在太陽系中的最小矮行星稱號。Hygiea到底是一顆怎樣的天體?
  • LOL 主宰符文裡的「貪慾獵手」 能在裝備的攻擊附傷上獲得吸血?
    我本想放過,但又覺得這件事情不搞清楚,對不起我「非主流研究員」馬青寅的稱號。於是,我選擇了三件不吸血的攻擊特效裝,用來測試貪慾獵手是否可以作用於裝備的攻擊特效傷害。由於圖片和動圖都不容易詳細體現我的實驗結果,所以在這裡我就單純以文字作為敘述,來為大家總結了。首選我拋去所有其他的吸血符文和裝備,只留一個貪慾獵手。
  • 為什麼冥王星不是行星!它是X行星嗎?
    在太陽系中海王星擁有最快的風,如同:幻影,它的巨大黑斑來無影去無蹤。天王星內部的衛星群,圍繞天王星旋轉時間不到一天,因此撞擊不可避免。這些遠空行星最具爭議的是它們不再屬於行星。為何冥王星不再屬於行星了呢?SLZE就是這個人在行星之列中抹去了冥王星!隨我們一起來探索外行星!
  • SCP-789網絡獵手,當你和它說話的時候,它準備好順著網線找你了
    SCP-789網絡獵手的外表SCP-789網絡獵手的外表是一個駐留在一個保存完好的遺棄雙層樓房裡面的實體,樓房裡面由三個房間,坐落在北達科地區的郊區,基金會對其進行異常屬性的探測,證明了SCP-789網絡獵手的建築材料正常,內部結構有點問題。
  • 2020亞馬遜「黑五」購物季再次成為亞馬遜史上最大的年終全球狂歡
    2020年12月3日,北京——亞馬遜宣布,在2020年終購物季中全球線上消費勢頭強勁,涵蓋「黑色星期五」及「網購星期一」的購物季再次成為其史上最大的年終全球狂歡。在中國,亞馬遜海外購銷售表現亮眼,在「黑色星期五」當日,亞馬遜海外購銷售額高達今年11.11當日銷售額的3倍;同時,在「黑五」海外購物節「巔峰6日」的首日,亞馬遜海外購銷售額即實現雙位數增長;此外,在「巔峰6日」大促期間,亞馬遜海外購微信小程序商店銷售額也大幅攀升,同比實現了翻番。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幹了什麼,為什麼被剝奪了行星稱號?
    談及第九大行星,想像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冥王星」,但是目前冥王星已經被科學家從行星中「踢」了出去,這是因為科學家認為冥王星並不符合行星的標準,當然這個標準也是在科學家決定提出冥王星後才規定的。為什麼冥王星被列為行星,在之後又被移除,這個被命名為「冥王」的星體,到底有多可怕?
  • 「鱷魚獵手」遭毒魚刺殺(圖)
    」遭毒魚刺殺  9月4日,世界著名的動物保護人士、富於傳奇色彩的澳大利亞「鱷魚獵手」史蒂夫·歐文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拍片時,被一條毒魚刺中心臟,不幸中毒身亡,年僅44歲。  狂熱的野生動物迷  歐文因對野生動物的狂熱而出名,1992年始播的電視節目《鱷魚獵手》讓他迅速走紅,「探索」頻道在全球播出該節目後,更讓他成為全球名人。歐文一向以大膽出名,他敢跳到野生魚類的背上。  在很多本國人眼裡,歐文是個非常普通的「澳洲佬」。
  • 年底必備,五個步驟幫你寫好年終工作總結
    年終總結不是讓我們寫作文長篇大論,也不是為了讓你做各種數據表格。那年度工作總結要怎麼寫?一、寫好前言概述——我的價值愛默生說過「思考是行動的種子。」在開始寫總結前,我們首先要思考本職工作的價值,以及年終總結的目的。概述包含的其實就是我們對於本職工作的思考,它也是為了讓上司讓公司清晰的了解你這一年的工作方向,了解你的價值所在。
  • 天空中上演行星五重奏
    從一月末到二月末,早起的人們將有機會在黎明前的天空中僅通過肉眼觀測到五顆行星。(Credits: NASA/JPL-Caltech 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五星黎明,1月27日由Jose Antonio Hervás拍攝於巴利阿里島。
  • 有一種離別,可以再見;有一種離別,再也不見!
    人生總會經歷的兩個離別:有一種離別,可以再見;有一種離別,再也不見!如果人生可以被重來,我選擇家人安康健在……人世間的離別太多,其實最令人恐懼的還是生離死別。
  • 逆戰死神獵手怎麼樣,預售多少錢?死神獵手技能升級天賦加點覺醒BUG...
    終於雙蠍毒王AR15都沒覺醒,誰都沒想到的死亡獵手覺醒了,它出的那麼晚,她的性能那麼牛逼,怎麼說也輪不到他先覺醒啊。快速換彈加上殺戮天賦,簡直是沒朋友的存在,至於boss關的表現就沒有它清小怪時那麼驚豔了,或許是我還是掌握boss的打法吧。
  • 在太空飛行42年,NASA還在為它們續命
    當年,由於旅行者1號抄一條捷徑,雖然它比旅行者2號遲出發半個月,但卻實現超車,隨後一直保持領先。目前,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超過217億千米,旅行者2號距離地球超過180億千米。即便它們以光速向地球傳回信息,也需要20小時9分鐘和16小時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