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6個月沒營養?30條育兒謠言一次全擊破

2020-08-27 有故事的範同學

1. WiFi 路由器有輻射,睡覺一定要關?

不關的結果就是玩手機到失眠。

路由器產生的輻射是「非電離輻射」,對人體沒什麼傷害。

2. 孕期不能吃 XXX ?

怎麼?是老公不給買嗎?

孕期真沒那麼多飲食禁忌,除了煙、酒、生的動物性食物不要碰,比如生魚片、蛋黃醬、醉蟹等,其他吃的,只要安全衛生,控制好量,想吃就吃。

3. 酸兒辣女?

既愛酸又愛辣的……難道就是龍鳳胎?

準媽媽胃口不好,酸辣口味的食物能夠刺激食慾,與生男生女沒關係。

4. 順產的寶寶經過產道擠壓,將來更聰明?

那麼問題來了,門夾過的寶寶算不算?

順產確實對媽媽和寶寶都有很多好處,但和寶寶聰明與否沒關係,剖腹產的寶寶也並不會更笨。寶寶聰明不聰明,是遺傳以及後天培養決定的。

5. 月子裡每天都要吃雞?

雞看見你都要躲著走。

月子裡並不需要大補,三餐營養均衡就行,補太多的結果只有月半。

6. 哺乳期啪啪啪不用戴套?

嗯,很多二胎就是這樣來的。

產後 6 個月內,純母乳餵養又沒來大姨媽的避孕成功率,大約為 98%,但萬一你是那 2% 呢?

開車戴套,衛生又安全。

7. 阿膠是「補血聖品」?

補的是商家的血,續的是商家的命,花的是你的錢。

沒有研究證明阿膠有特殊功效。賣那麼貴,驢的良心都痛了。

8. 多喝湯能下奶?

請去掉「湯」字。

哺乳期喝水喝粥都可以下奶,肉湯、魚湯、排骨湯、豬蹄湯裡脂肪含量比較高,喝多了變胖不說,還可能會堵奶。

9. 坐月子不能下床、不能動?

那我能下床尿個尿嗎?

孕產婦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屬於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只要不是弱到沒辦法起床,就應該儘量多下床活動。

10. 月子裡不能洗頭洗澡?

怎麼,熱水不夠用了?

月子裡產婦新陳代謝更快,會出很多汗,還要排惡露,不注意個人衛生,就算不會引發感染,那個味道……

11. 小乳房的奶水就是少?

貧乳也是有志氣的。

乳房小只能說明乳房內脂肪量少,並不能說明乳腺也小啊。乳腺才是分泌乳汁的基地,胸大胸小和奶水多少沒啥關係。

12. 喝月子酒能催奶。

喝的是酒,擠出來的是奶?

「月子酒」就算煮沸了也有酒精殘餘,它還是酒,哺乳後會導致寶寶過敏或者肝臟損害,嚴重的會造成腦部受損,甚至死亡。長期少量酒精攝入也會導致寶寶發育落後。

13. 月經期間奶水有毒不能喂?

大姨媽聽了想打人。

月經期間奶水會變少,但沒有毒,放心大膽地喂。

14. 6 個月以後奶水變清沒營養?

那麼問題來了,5 個月零 30 天和 6 個月零 1 天的奶,區別在哪?

6 個月之後,單純吃奶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要開始吃輔食了,但這不是說 6 個月之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母乳的成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寶寶的營養需求來調整。

15. 奶粉寶寶比母乳寶寶更健康?

賣奶粉的笑了。

奶粉中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質,喝奶粉的寶寶可能會更胖,但不一定更健康,而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16. 給寶寶剃胎毛 / 眉毛,以後會變多?

頭頂的光澤度,難道不是壓力決定的嗎?

每個人的頭髮、眉毛和睫毛長度濃度還有捲曲度,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這是命。

17. 紙尿褲會造成羅圈腿,溫度影響生育能力?

國外孩子都穿紙尿褲,那可咋辦……

1 歲以內的嬰兒都是羅圈腿,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變直。紙尿褲要是有這麼大能耐,把腿都弄彎了,真是要說一聲厲害厲害。

18. 白天睡覺拉窗簾?

一覺醒來,天都黑了。

尤其不要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白天拉窗簾不利於幫寶寶建立符合晝夜節律的睡眠。

19. 磨牙是因為肚子裡有蛔蟲?

古老的老謠言熟悉的味道。

兒童磨牙原因很多,7~10 歲是磨牙症發生率最高的年齡階段,隨後下降,絕大多數青春期後消失。寶寶磨牙切忌亂吃「打蟲藥」。

20. 說寶寶睡不好 / 枕禿 / 流汗多……是缺鈣?

這年頭,寶寶有個啥都被說「缺鈣」。

1 歲以內的寶寶每天的奶量達到 500 ml,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並不需要額外補,重要的是要持續補維生素 D。

21. 未滿月嬰兒不能外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寶寶也需要出去嗨一嗨。

哪兒那麼多的迷信和禁忌,除非說你真的很累~

22. 孩子不能光腳丫,睡覺也要穿著襪子?

你試試舒服不?

緊口襪子會影響下肢血液循環,鬆口的不會。光腳丫主要是增加寶寶足部皮膚的感覺輸入,對寶寶的感覺統合發育是有好處的,只要孩子不冷,真的不用穿。

23. 寶寶不愛吃菜,多吃水果也行?

水果吃多了也會胖。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蔬菜的品種比水果可多多了,提供的營養素也就更多了,而且水果糖分含量會更高一些哦。

24. 奶粉要吃到 3 歲?

奶粉商又笑了。

寶寶 1 歲以後就可以喝鮮牛奶、酸奶等,有些奶粉含糖量較高,影響吃飯,還容易壞牙

25. 溼疹是因為太溼?

咱不能這麼書面……

溼疹和痱子不一樣,溼疹寶寶的護理最重要的不是保證皮膚乾燥,而是一定要保溼。

26. 寶寶不吃鹽沒力氣?

寶寶又不搬磚,吃那麼多鹽幹嘛。

不建議 1 歲以下的寶寶吃鹽,不僅會造成腎負擔,也會讓寶寶養成重口味的習慣。1 歲以上也要少吃,清淡飲食。如果是你忍不住想吃重口味就明說嘛……

27. 給寶寶喝豆漿會性早熟?

你喝了這麼多年,也沒見胸變大吧。

正常喝豆漿和吃豆製品,並不會導致雌激素升高,更不用擔心導致性早熟。

28. 寶寶不拉臭就是便秘?

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大便,催屎員先別急。

寶寶不拉臭不一定是便秘,很有可能是「攢肚」。一天 3 次和一周 3 次都是正常的,判斷便秘的標準在於寶寶是否有排便困難,而不僅僅是時間。

29. 3 歲給寶寶做性教育太早?

可壞人是不會嫌孩子小的。

孩子 3 歲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3 歲以後教孩子保護隱私,性教育時間越早越好。

30. 照顧寶寶是媽媽的責任?

你。再。說。一。次。

相關焦點

  • 胸小的媽媽沒奶水?這些關於母乳的謠言,你被忽悠到了麼?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前兩天兜媽收到一位粉絲來信:生完寶寶以後我的情緒就一直不太好,寶寶比較難帶,總是哭個不停,幸好有婆婆幫忙。但是老公卻總是惹我生氣,有時候生完氣還要給孩子餵奶。婆婆就說,要少生氣,要不然這奶水裡有毒,寶寶喝了對他身體不好。
  • 99%的媽咪都會信以為真的謠言,看你能破解幾條
    眼瞅著過年前買回來的新衣服、新化妝品一次沒穿過、沒用過就不說了,他們起碼還有使用價值。可是年前買的季拋美瞳明明只帶過一次,也要看著它被拋了,我……我……求我心理陰影面積!小寶寶們的生理各個機能都還沒發育完全,而涼茶基本上都是用很多性質寒涼的藥材一同製作出來的,讓小寶寶也跟大人一起飲用同種的涼茶,很可能會損害到寶寶的腎氣,以及身體的其他機能。4.6個月後的母乳還有營養嗎?
  • 母乳餵養謠言多,竟有90%的寶媽相信了
    每次問到「為什麼不餵母乳呢」,總會得到一些千奇百怪的回答。「母乳很稀沒奶粉營養高」「我胸小,應該是沒啥奶」「餵奶會導致胸部下垂」…聽到這些答案的時候,好媽我都是哭笑不得的,因為這些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啊…好媽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謠言,待產的媽媽要注意躲雷哦。
  • 中國營養學會倡導母乳餵養 探討母乳活性因子等母乳研究
    ——中國營養學會攜手惠氏營養品倡議母乳餵養 (2019年7月30日,北京)在第28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來臨之際,中國營養學會於7月30日在北京舉辦了「促進母乳餵養,助力健康中國」主題論壇,探討母乳營養研究的科學前沿進展,分享母乳餵養的健康建議
  • 315母嬰謠言闢謠丨這些說法,你也相信了嗎?
    315是各行各業的打假日,育兒圈也有很多謠言,今天我們就來對朋友圈瘋傳的孕期,產後和育兒方面的謠言進行闢謠。選擇溫性水果1-2個即可滿足媽媽和baby的需要!3.孕晚期吃鵝蛋,可以去胎毒?民間所說的「胎毒」其實是寶寶出生後出現的過敏、皮疹等皮膚問題,通常是由於解除了自然界各種病菌、過敏原而引起的。因「胎毒」而亂用藥物或者食物,反而對健康不利。
  • 米粉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衝調嗎?關於米粉輔食五大問題,一次說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引入輔食的最佳時間在6月齡左右,針對不同的發育節奏,寶寶的輔食引入時間在4~8月齡都是相對適合的。編輯:邱寫寫輔食是寶寶從母乳到自然食物的重要過渡,輔食的引入不僅肩負著鍛鍊寶寶牙齒咬合、臉部肌肉發育的重要使命,更是和營養攝入、身體發育息息相關。
  • 關於母乳餵養的9個謠言,1個都別信
    拿這個說事兒的,怕是連奶水從哪兒來的都沒摸清。奶水是從乳房腺體的腺泡中分泌來的,一般人的腺體都是15~20個,輸乳管大概15~20根。•寶寶吃奶後表情滿足愉悅,會自己吐出乳頭;•吃完了能睡兩三個小時,體重也在增加;•大小便正常,小便每天大概在7次以上,約 4~6 片溼透的紙尿片,大便一般沒那麼準,因為有些寶寶隨著月份的增加會攢著兩三天拉一次。
  • 產後母乳不足有4個原因,與孕期營養也有關係
    所以懷孕期間做到儘量不挑食不偏食,營養均衡就可以了,食物的種類儘量多一些。比如說每天20克堅果、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二兩肉類、一個雞蛋、250ml牛奶、6兩主食,間隔2~3天吃一次魚,每周不到二兩豬肝等等。如果孕婦能做到這些,基本上你的營養就是夠的,與哺乳期奶水不夠就沒有多大關係。哺乳期媽媽為什麼奶水不足呢?
  • 並非6個月或1歲,兒科醫生:餵到這時候會更好
    雖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但隨著寶寶的成長,過了半歲後,斷奶,也會被提上日程。同時周圍催促斷奶的聲音也日漸增多,究其原因,多是認為6個月後母乳又稀又清、沒營養了,孩子也吃不飽。寶寶多大斷奶好?其中9-12個月、1歲到2歲斷奶的寶寶更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個月前,建議給寶寶純母乳餵養;6個月到1歲之間,可以採用母乳搭配固體食物的餵養方式;如果條件允許,比如媽媽能夠全職在家帶娃,也可以將母乳餵養延長至2歲及以上。換而言之,寶寶多大斷母乳好?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具體什麼時候斷奶得看寶寶喝母乳的意願。
  • 母乳放大1000倍是什麼樣?顯微鏡下都「有生命」,營養都是母親的愛
    ,而是一日好幾餐,每隔兩個小時左右就要進行一次母乳餵養, 雖然也有奶粉可以代替,但還是有很多母親堅持母乳餵養,只因為母乳了有很多寶寶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以及微量允許, 甚至,即使到後面寶寶長牙,吸吮母乳的時候會啃咬乳頭,痛的直打哆嗦,但媽媽還是會忍著痛苦給寶寶餵養,所以,母愛真的很偉大,不僅如此,你知道寶寶吸吮的母乳都是由什麼組成的嗎
  • 堅持喝母乳的孩子,與喝奶粉的孩子,3個月後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堅持喝母乳的孩子,與喝奶粉的孩子,3個月後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小區裡 起初兩個寶寶的身高和體重看上去都差不多,可是等到3個月之後,兩位寶媽都發現了
  • 0~12個月寶寶:每天喝多少奶合適、如何看是否吃飽,新媽媽需知
    文/笑雪育兒思考作為女人,一旦寶寶出生後,自己身上就又多了一層身份:新媽媽。面對這粉嫩的小嬰兒,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都會面臨同樣的困擾,那就是寶寶每天喝多少奶合適,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沒呢?3~6天,胃容量約為22ml~27ml,大概有1顆核桃大小;出生後的7~30天,胃容量約為60ml~120ml,大概有1個小桃子大小;出生後1~6個月時,胃容量約為240ml,大概有1顆檸檬那麼大小。
  • 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  北京大學醫學部聶松青教授推薦文章「維他命B2 缺乏的嚴重性」,主題 : 流行病學認為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當人體用來預防時,這個用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身體已經有了明顯的症狀,那麼這個用量是明顯不夠的,必須要一次4-6片,一日3-4次。  有些人就是因為用量不夠,覺得服用維生素B2沒有用,從而耽誤了病情。複合維生素中所含的B2 遠遠不能滿足人的日常需求,必須單獨補充維生素B2 。
  • 2020年了,2019年這66條謠言,一次全闢掉!
    6.高鐵輻射嚴重?有電的地方都有輻射,高鐵的輻射也在安全值內,無危害。7.黑夜玩手機導致失明?關燈玩手機對眼睛傷害很大,但遠遠沒有達到可導致失明的程度。長此以往,患上乾眼症和青光眼的可能性會增大。8.電子菸無毒無害,是戒菸神器?電子菸和傳統香菸一樣含有尼古丁,不可能靠它戒菸。9.5g輻射對身體有害?
  • 食物之間「禁忌」存在嗎 科學實驗擊破謠言
    原標題:食物之間的「禁忌」真的存在嗎   編者按:在上周央視舉辦的2018年「3·15」晚會上,8個與食物有關的謠言被逐一擊破,其中之一就與「食物相剋」有關。豆漿和雞蛋不能一起吃嗎?螃蟹和番茄是「相剋」關係?本期「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欄目邀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以科學的視角為您解開「食物相剋」傳言背後的真相。
  • 闢謠:聽寶寶吃奶吞咽聲可知母乳不足?還跟「吃奶性格」有關
    有些婆婆僅憑「聽」就可以來判斷寶媽的泌乳量,具體方法如下:當寶寶吃奶的時候,要靜下心來全神貫注地去聽寶寶吞咽母乳的聲音,根據吞咽聲音的大小、吞咽的頻率,來以此判斷奶量。如果寶寶的吞咽聲大且頻率高,則說明母乳是比較充足的。如果寶寶吞咽聲較小,而且吞咽的頻率低,吃好幾口才咽一次,那麼就說明母乳不足。這個方法被很多老人認可且堅信其準確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 當母乳被放大1000倍:在顯微鏡下輕輕蠕動,純淨得令人難以相信
    文/依肯的爸爸懷孕期間,孕媽對自己的飲食都會很小心,要求營養豐富,為了寶寶的健康、也要為自己的身體考慮。母乳被放大1000倍,顯微鏡下的世界展現眼前有位科學家研究母乳的營養價值時,將母乳在顯微鏡下放大了1000倍,但當顯微鏡下的世界展現在眼前時,所有的人都難以置信。
  • 母乳不夠怎麼辦?做好五點,讓母乳源源不絕
    對胎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完美的食物,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媽在生產完後都能提供足夠的奶水給寶寶,但也有少數媽媽因為奶水太少甚至沒有奶水,不得不放棄母乳餵養。母乳不夠怎麼辦?其實只要做好母乳餵養的關鍵點,讓母乳回歸,甚至源源不絕並不難。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預防醫學資料:母乳餵養的營養優勢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預防醫學資料:母乳餵養的營養優勢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陸續進行,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山東醫療衛生招聘的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位科學家母親掀起「人造母乳」革命,用乳腺細胞合成母乳,志在...
    6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不足三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造成放棄母乳餵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母親缺奶、自身患有疾病、無法忍受餵養過程的疼痛、工作不便、擔心肥胖等等。  目前,很多家庭都是依靠配方奶粉來取代母乳為新生兒補充能量和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