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帶兒子去北京國家天文臺時,李大鵬在「火星一號」的介紹資料前留影。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普通人影響世界100年,活著的時候有影響,死了就沒了;偉大的人物影響世界1000年,名字和傳奇被人銘記;如果我能登上火星,那麼能影響世界10000年,寫就火星文明的創世紀。」
在一部暫時取名為《2029火星移民》的自傳式長篇小說裡,即將迎來37歲生日的李大鵬這樣解釋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報名參加「火星一號」計劃。「火星一號」是由荷蘭一家私人公司主導的火星探索移民計劃,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移民點,該計劃在全球招募志願者,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將有24人接受嚴格培訓,從2024年開始將他們陸續送往火星。該項目為「單程之旅」,一旦出發就不再回地球。
2013年,李大鵬不顧全家人反對,提交了申請表。2015年,他從全球約十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入選100人的候選人名單,也成為了4名入選華人裡唯一的男性代表。然而,據多家外媒披露,2019年1月15日,這個曾經紅極一時、也備受爭議的「火星一號」卻悄悄宣布破產了。
早有心理準備 但仍希望出現轉機
新年長假剛一結束,「火星一號」破產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2月14日午休時間,李大鵬坐在單位電腦前搜索跟火星有關的消息。這是他多年來形成的習慣。突然,他刷到一個標題為《荷蘭火星一號公司破產,4華人移居火星恐夢碎》的文章。點擊去看了幾秒後,李大鵬竟然笑了起來。其實,他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
2015年,100位火星移民候選人名單出爐之後,「火星一號」公司在「臉書」(Facebook)上建了一個群,以保持與世界各地的候選人之間的溝通和聯繫。當時李大鵬註冊了一個「臉書」帳號,只要「火星一號」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收到信息。
李大鵬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入圍者)都很興奮,經常在群裡發言。但隨著計劃表的一推再推,大家也就漸漸變得不那麼活躍了,最後乾脆都不發言了。」
李大鵬說,最近郵件的主題都是「more negative news」(更多消極的消息),並配以哭的表情。不久前一位在天津留學的巴西籍入選女孩在群裡宣布了退出「火星一號計劃」的聲明,而「火星一號」公司方面並未對此做任何回應。
按照「火星一號」公司之前的規劃,100位火星移民候選人誕生之後,將很快以真人秀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展開角逐,最終遴選出24名合格的人選來執行火星移民計劃。但實際上,再也沒有了任何實質性進展。「火星一號」公司偶爾會在群裡發消息解釋說「現在正在跟某風投進行接觸」,但都不了了之。
很多權威專家和有影響力的媒體從一開始就不看好「火星一號」,甚至認為它是一個「打著火星移民旗號來圈錢」的騙局。但時至今日,李大鵬都不這麼看。他說:「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構想在沒有變成現實之前,聽起來都有點瘋狂、不靠譜。它提出移民火星本身並沒有錯,只可惜是個小公司,不具備那個經濟實力。相反,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提了火星移民計劃,卻很少有人去質疑他。」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李大鵬依然不希望「火星一號」就這樣「死去」。他說:「這家公司已經在法蘭克福掛牌了,是正經的上市企業。現在就看有沒有人願意來接盤。如果有,那說明還是有希望的。畢竟登陸火星對於人類、對於我而言,都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據澎湃新聞報導,「火星一號」2月11日在官網上發布消息稱,公司還有30天的時間窗來逆轉法庭的判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位新的投資者,將在3月6日召開發布會公布投資計劃。
「火星一號」公司在其官網稱已經找到了新的投資者。
得知「火星一號」破產 家裡人鬆了口氣
李大鵬並沒有把「火星一號」破產的消息告訴家裡人,但家裡人還是從這幾天上門來採訪的記者那裡了解到了情況。李大鵬60多歲的母親高興地一連說了三個「太好了」,妻子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李大鵬當初報名的時候,全家人都不贊同。母親對李大鵬說:「這是外國人搞的,拿你當小白鼠呢。如果是我們國家搞的,我就不反對。」在一個介紹李大鵬的紀錄片裡,他的老婆當著鏡頭對他說:「你去吧,當心你死了我不給你燒紙。」他寬慰家人說:「被選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全球幾十萬人報名呢。」
李大鵬私底下卻在認真準備,拿出了當年準備高考般的勁頭。他買了很多國內出版的跟火星、宇宙相關的書籍,還訂了《中國航天》、《航天員》等雜誌,甚至還「海淘」了一些跟火星有關的科幻小說。這些書至今都放在他家書櫃和辦公室裡。
李大鵬辦公室裡放的跟火星有關的書籍。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李大鵬也非常認真的研究「火星一號」在線寄過來的學習資料,其中就包括網絡面試指南。當時負責網絡面試的是「火星一號」任務的首席醫療官諾伯特·克萊弗特(Norbert Kraft)。為了給面試官一個良好的印象,李大鵬在面試那天早上對自己家裡實施了「清場」。按照指南的建議,他把攝像頭擺在了電腦屏幕的最中央,換了個素雅的窗簾作為背景。他還特意在桌上準備了一個小白板,上面是他手繪的中國地圖。在面試的時候,他在地圖上向面試官大概介紹了一下他所在的位置。李大鵬說:「其實我想展示的是應變能力。在語言不能很好溝通的情況下,還有其他很好的溝通方式。」
結果公布當天,李大鵬還專門請朋友來為自己拍攝記錄資料。在一段2分多鐘的視頻裡,李大鵬緊張地打開自己的郵箱查詢,結果收件箱裡並沒有「火星一號」發來的郵件,他一臉失望的表情。而在另一段視頻裡,李大鵬在垃圾郵件裡找到了他期待的郵件,上面寫著「恭喜您入選」。他當時激動得已經不知道該對著鏡頭說些什麼了。
報名參加國內太空生存挑戰 沒能進入最終環節
李大鵬每天都會瀏覽大量的新聞,「火星一號」徵集志願者的消息就是他刷新聞刷出來的。2015年的一天,李大鵬又偶然在網上看到了國內「綠航星際·太空生存挑戰180天」活動招志願者的消息。於是,他也向主辦方提交了在線申請。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當時就想多去嘗試一下。如果我在國內這邊挑戰成功了,將來會有助於我在『火星一號』後面的比賽。」
據了解,「綠航星際·太空生存挑戰180天」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10餘個國內外單位共同參與,最終將從全國報名的志願者中選出4人進行為期180天的受控生態生保系統集成試驗。
李大鵬在網上購買的火星科幻小說。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李大鵬順利進入了複選階段,一個人從自己所在的邯鄲趕到了深圳。他回憶說:「在深圳的主要任務還是體檢,報到當天晚上我們就得去醫院住著,插著管子和監控,整晚測量心跳、血壓、呼吸之類的。第二天,除了更詳細的體檢之外,還做了心理測評。做了4套表,還有考察專注的區分小飛機圖案的兩大張紙。我以前在大學也做過心理測評,在網上也做了好幾遍,就是很多選擇題,下意識去選擇就好,能判斷出你的性格和處事方式。」
體檢做了3天,最後是應邀參觀學習。在裡面,李大鵬等人看到了正在施工的試驗艙,佔據了一二層的挑高天井,在二樓可以俯視試驗艙的外觀。全封閉的不鏽鋼結構,分了乘員艙、植物艙、生保艙、資源艙幾個部分。生物艙裡可以種糧食蔬菜、養魚,生保艙裡面是環境控制、物質循環再生的機器,而資源艙是儲備庫性質的。
但李大鵬沒有能夠進入最終環節。而結果出來之前,他還在糾結要不要去參加試驗,因為他和愛人正在準備要二胎。實際上他去深圳的時候,他愛人已經有了身孕,為了不讓他分心,當時沒有告訴他。
李大鵬告訴記者:「如果登月,只需要幾天就行了。到火星這樣的深太空,至少要90天。俄羅斯之前搞的520天火星模擬飛行試驗,就包括了往返以及在火星上生活一個月。」
「火星一號」為他打開了一扇門
2月14日,華北地區普降大雪,邯鄲市迎來了近幾年來最大的一場雪。下班回家,李大鵬的母親正帶著他2歲多的小女兒在樓下玩雪。看著女兒在雪地裡蹦蹦跳跳的小身影,李大鵬笑得很甜。當被記者問到「是否捨得下這眼前的一切美好,孤身一人去徵服火星」時,李大鵬稍加思索後說:「還是要去,這是事關人類命運的大事。你看,最近好萊塢的科幻大片都更注重通過親情、家庭來襯託主人翁的偉大。這是舍小我的偉大事業。」
李大鵬有個9歲的兒子,取名有「浩瀚宇宙」之意。李大鵬到家時,戴著眼鏡的兒子正趴在沙發上看《丁丁歷險記之奔向月球》。當被記者問到有沒有想過把兒子培育成自己火星夢的接班人時,李大鵬笑著說:「你幾時有見過戴眼鏡的太空人?同等條件下,人家肯定選不戴眼鏡的。」他兒子也向記者表示不願因去火星,「因為只有單程票」。
李大鵬在邯鄲當地做過兩次跟火星移民有關的交流活動。一次是在他愛人執教的私立學校,來了900多名初中生聽他演講,他自認為「反響還不錯」。另外一次是當地一家書店舉辦的讀書會,邀請李大鵬作嘉賓講跟火星有關的知識。他說:「大人都不相信。看過這個新聞的人,基本上持懷疑態度。他們都覺得『火星一號』就是個騙錢的項目而已。」
不過,李大鵬還是很感激「火星一號」項目,至少給他平淡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讓他找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李大鵬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給『火星一號』公司自己拍的紀錄片做過字幕,前三期都是我做的。做好之後,我還負責把它們上傳到網上。『火星一號』公司曾計劃在每一個國家招一名代言人,在中國他們希望由我來代言。不過,我沒有申請。我沒有組織能力。」
青海柴達木冷湖火星營地的太空艙。圖片來源:「火星學會」公號
大約4個多月以前,有幾名上海的火星「發燒友」在網上找到李大鵬,希望他一起來推動「火星學會」(Mars Society)在中國區落地的事。據李大鵬介紹,這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非營利性科研組織,有分別來自世界29個國家的5000名付費會員。其中,有來自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頂尖科學家,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火星探險「發燒友」。
李大鵬負責在網上發帖招募對火星感興趣的志願者,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0多名火星發燒友、太空迷加入進來,他們組建了兩個微信群。在其中一個群裡,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一名成員在談論自己打算製造射電望遠鏡的計劃,現在卡在找不到合適的場地上。李大鵬說:「對於懂這方面知識的人而言,建造或許並不難。跟專業的差距在於精度上。美國科幻大片裡,經常會出現一排排的射電望遠鏡,場面非常震撼。今後國產科幻片要拍好,大面積射電望遠鏡的鏡頭非常重要。」
另外,李大鵬他們正在籌備「火星學會」中國區第一次大會的召開。據他透露,目前暫定3月底,地點是在國家天文臺。上海的負責人已經邀請到了火星學會的主席、《火星移民》一書的作者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博士。開會的時候,李大鵬要帶領志願者布置會場、負責籤到等工作。
劉慈欣參加2018首屆冷湖科幻文學大賽。圖片來源:「火星學會」公號
李大鵬還向紅星新聞記者透露,他們「火星學會」中國區將來要開展以火星為主的科普活動,目前正在跟國內的「火星營地」談合作。目前,國內的「火星營地」主要在西北地區。一個是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冷湖火星營地,是集科研、科普、旅遊等屬性的火星小鎮PPP項目。2018年9月15日在此舉行了首屆冷湖科幻文學獎頒獎禮,劉慈欣等科幻文學界大咖作為評委出席活動;此外,甘肅省金昌市也建造了一個以面向青少年科普為主的火星營地。電視真人秀節目《挑戰吧,太空》利用的就是金昌的火星營地,李大鵬的邢臺老鄉王寶強是嘉賓之一。
談到未來,李大鵬說:「不管將來有沒有『火星一號』,都不會影響我對火星研究的興趣愛好。即便將來我上不了火星,而我認識的人能替我完成這個願望也是相當好的。我只希望我將來能活得久一點,能看到更多的新事物。」
利用業餘時間,李大鵬也開始著手練習寫科幻小說。他以自己的經歷開始在寫一部名字暫定為《2029火星移民》的長篇小說,目前已經寫了4萬多字了,大概都是對之前日記的整理。關於小說,他不斷向記者抱怨時間不夠。他說:「我現在首先要確保家庭和本職工作。現在別說寫小說,看科幻小說的時間都沒有。劉慈欣的小說我就只看過《三體》,他的其它作品、其他人的作品基本都沒有看過。」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 發自河北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