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上的黑點點都是蜻蜓。好攝之友:jiangzhiqing
東方網7月24日消息:杭州昨天下大雨的6小時之前,成百上千隻蜻蜓就在白堤上「嗡嗡嗡」地大聲預報啦。專家說,遊客眼中的這道白堤新景,其實還相當於這種古老昆蟲表彰西湖水質的一塊大獎牌。
白堤上,千隻蜻蜓「開大會」
昨天上午,天空還是萬裡無雲,豔陽高照。在西湖白堤的草坪上,卻低低盤旋著一群群密密麻麻的蜻蜓。「跟白堤蜻蜓合影」成了遊客的新節目。
「數不清,上千隻蜻蜓啊,有點像電影《唐山大地震》裡的鏡頭呢!看天色又不像要下雨的樣子麼!」來自江西的遊客陳先生驚訝地按快門。
不過,蜻蜓這個雷雨天氣「預報員」有點神的,到了下午兩三點,一聲驚雷,大雨果然來了。
民間一直有著蜻蜓低飛要落雨的說法,昨天的大雨降臨前,氣壓較低,霧氣和溼度都較重,非常悶熱,而此時正是蜻蜓捕捉獵物的好時機。
昨天,白堤草坪上就飛著一些很不起眼的小蟲子。為了能夠捕捉到食物,蜻蜓便也跟著昆蟲降低了飛行高度,形成了大家所常見的「蜻蜓低飛要下雨」的情景。
西湖淨水,讓蜻蜓留步
除了大雨將至,白堤上蜻蜓飛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水。
浙大昆蟲科學研究所的盧繼榮博士告訴記者,夏季恰逢蜻蜓的羽化期,它的幼蟲在水中發育,依靠吃蚊子的幼蟲、小魚小蝦等存活。而到了炎熱的夏季,蜻蜓開始蛻皮,開始了羽化的過程,長了翅膀的蜻蜓就能夠在空中捕捉食物與交配,羽化期的蜻蜓吃蚊子與蛾子,而這些食物也是近水生存的,因此,蜻蜓就經常會被發現在水邊盤旋。
「現在若你在西湖邊看到一隻漂亮的蜻蜓,其實它已經在西湖邊生活了好幾年。」專家說,蜻蜓作為一種指示生物,還能反映當地環境質量特別是水體質量——蜻蜓喜歡潔淨的水域,稚蟲期短的1~2年,長的要3~5年。
杭州市動物園科研教育科科長江志說,蜻蜓的幼蟲生活在水裡,經過了變態發育才生長成我們見到的模樣。西湖的水質比較好,利於蜻蜓成蟲的繁殖與幼蟲的生存,現在又恰逢它的變態發育季節,聚集的數量就會比較多。
新聞科普
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
蜻蜓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地區種類較多,國際上對蜻蜓的研究比較深入,但國內的相關研究尚不系統。全世界有5000多種蜻蜓,國內已知品種有四五百種。
蜻蜓是蜻蜓目昆蟲的通稱,這是一類很原始、和恐龍一樣古老的昆蟲,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具體分為蜻、蜓、蟌(音cong,第一聲,俗稱豆娘)、色蟌四大類。
蜻蜓屬於水生昆蟲。一生經歷卵、稚蟲和成蟲三個時期。雄、雌蟲常在飛行中進行交配。雌蟲可在水面或水生植物體內產卵數百至數千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