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海上吉普賽人,家家戶戶以捕魚為生,常年住在海上

2020-12-05 何陳文的旅行生活

說到疍家漁排,你們會想到什麼呢?疍家,又稱艇戶,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世代以打魚為生,而不在陸地上置業。

疍家分為福州疍民以及廣東疍家人。福州疍民講閩東語,廣東疍家人則講粵語,由於他們長期待在船上,他們的腳同生活在陸地上的人略有差別,因而得一矮化稱謂「曲蹄」。

而陵水的疍家人在新村港已經有500多年歷史,他們的祖先大部分來自福建泉州,還有廣東的南海、順德等地。他們世代靠打魚為生,以舟楫為家,雖經歷史變遷卻仍保留著與別的民族截然不同的民俗,「疍家人」有自己的語言,類似於廣東話,屬於「白話」語系。

隨著他們收入的不斷增長,在岸上他們也大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但除了逢年過節,他們幾乎是不上岸的,因此,當地居民都稱他們為「海上人家」!他們在海上漂泊,漁排連成一片,延伸至寬闊的海面,形成了一道壯觀而獨特的風景,被人稱作「海上村莊」。

我們找了當地的朋友,幫我們介紹了一艘船50元,本來剛下車的時候就有人一直跟著我們,問我們要不要包船100元,所以還是要貨比三家,不然很容易被坑。坐上船,就跟著師傅去海上巡遊,一排排海上木屋就是疍家人的家,房子的四周被網狀的木板固定住,猶如馬路上阡陌橫橫豎豎的把這座城市緊緊的安定在海域上,那些橫豎拼成的網絡則被他們用來養殖,而大大小小的船隻在狹窄的水域上穿稜著。

相傳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己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以舟為家,視水為陸,打漁為生,浮生江海。他們因為常年漂泊海上,在風浪面前無依無靠,生活脆弱如雞蛋,故稱為疍家,也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如今疍家魚排上也有很多美食,由於靠近南灣猴島,所以很多遊客都會來這邊海上餐廳享用當地美食。

由於疍家人長年累月都在海上捕撈作業,大海給予了疍家人各式各樣的海鮮食材,而他們也用自己的智慧將這大海的饋贈烹調成最獨特的美味。他們是最了解海鮮的水上一族,每天的飲食中也是三餐不離海鮮。因此不論是海鮮食材的獲得,還是海鮮的烹飪方法,沒有誰比疍家人更得心應手的了。

疍家講究的是食材的天然和新鮮,原汁原味,習慣不像其他地方的烹飪,不需要孜然、辣椒、味精什麼的佐料,鹽和花生油,即使是貝類也只加點蒜茸即可,熟後以後撒些蔥花,既提味又好看。既有香氣,又保持了野生海鮮的鮮味和口感。他們將水燒開,把剛撈上岸的海魚、海蝦洗淨,放入水中浸熟,加些鹽、姜,輔以蒜、醬油即可,白水煮菜是水上人家獨特的海上飲食味道。

如果想深入了解疍家人的生活,可以租船去參觀魚排。魚排上還有餐廳,可以選擇一家好好體驗下魚排上的生活,很不錯的。

小Tips:

1、陵水也是很熱,跟三亞差不多熱,特別是乘船遊疍家漁排的時候,記得做好防曬措施。

2、詳細地址:海南陵水新村鎮疍家漁排,靠近呆呆島遊客服務中心

3、交通攻略:位於陵水新村,從三亞可以坐動車到陵水站,然後打車到新村鎮。

4、門票價格:免費參觀疍家漁排,不過坐船需要收費。一艘船50,可以坐很多人,你剛到新村會有很多拉客的,100一艘船,記得砍價

相關焦點

  • 他們沒有國籍,生老病死都在海上,常年抓魚眼睛都進化異於常人
    他們沒有國籍,生老病死都在海上,常年抓魚眼睛都進化異於常人。 但是在這裡生活的人物,卻像是美人魚一般,因為這裡的人常年都是在水底生活的,所以基本上就跟美人魚一般的生活。
  • 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
    然而,就在馬來西亞海岸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上,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船為足,以海為家,靠潛海捕魚為生,終其一生漂泊在海上。他們和以篷車為家在陸地上流浪的吉普賽人相似,所以常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
  • 全球唯一沒有土地的民族,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卻不被國家承認?
    可是如今就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一直生活在海裡,不論是生老病死,都不能上岸,全球唯一沒有土地的民族,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卻不被國家承認?你們可知道這個民族是誰?這個地方就位於東南亞地區,有一個叫巴瑤的民族。
  • 世界上最後的海上民族,沒有國籍不能上岸,進化成「兩棲」人類
    巴瑤族人巴瑤族在馬來語的意思說「海上之民」。巴瑤族女孩傳聞巴瑤族的人是適水能力非常強,小孩子可能還不會走路就已經學會了遊泳,等到8、9歲的時候,已經可以獨立的海上捕魚了。研究發現,巴瑤族人普遍擁有比臨近靠農耕為生的村民大很多的心臟。即使是不潛水的巴瑤族人也擁有這一特徵,很明顯這是先天遺傳導致的。因為心臟足夠大,在潛水時,心臟收縮能夠將足夠多的紅細胞推入血液,增加循環,將氧氣攜帶到各個器官以供使用,才能保證在水下待的時間足夠長。另外,巴瑤族人脾臟比常人大出一倍,他們有一種特有基因,該基因相是用作調節甲狀腺荷爾蒙水平,令脾臟變大。
  • 一群沒國籍的人,為適應水下環境,自幼戳破耳膜,一生生活在海上
    ——《太平廣記》在世界各地的歷史上,都紛紛出現了人魚的傳說,在中國的《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一種人魚,跟人並無二致,只是生活在水中,比起常人更加嬌小罷了。而在東南亞沿海一帶,就有這麼一支部族,他們常年生活在水中,甚至為了減少潛水的痛苦,他們還會將自己的耳膜戳破,但同時也會導致他們的聽力大受損傷,難以恢復。而這支部族的名字,叫做巴瑤族。
  • 全球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終身漂泊在海上無法上岸,未來或將消失
    在馬來西亞的婆羅洲,生活著這麼一群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他們是巴瑤族,最後的吉普賽人。他們之所以稱為巴瑤族人,因為他們有一些共同的詞彙和相同的遺傳特徵,例如膚色較深等,自巴瑤族的歷史中,這是一個遊牧民資,航海民族,他們擁有發達的海上貿易和自給性漁業。
  • 一個沒國籍的民族,一生生活在海上,現眼睛進化成「深海望遠鏡」
    巴瑤人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有些族人甚至終生都沒有上過大陸,這在其他族人心中是非常不可想像的一件事。作為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他們整日以漁業和海上貿易為生,在漁船和海上村落之間來奔波,過著與眾不同的海洋生活。
  •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詩是什麼?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詩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9月27日今日課堂的題目,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螞蟻莊園9月27日答案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詩是什麼?   答案是天涯共此時。
  • 我國最獨特「海上浮城」,8千多人漂在海上,颱風強襲卻穩如磐石
    海上超市,海上110,海上診所,酒樓,和卡拉ok樣樣不缺。雖然漂在海上,踏上去卻如履平地,颱風來了也穩如磐石。@gxl這個「海上浮城」由12萬個網箱組成,超8000名以上的漁民住在漁排上的木屋裡。三都澳其獨特的漁家風情和美麗的海上風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在此留下墨寶:「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鵝。」海上浮城三都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浮城。漁民用塑料泡沫和木板搭建起來的漁排,上面住人,下面養魚,戶戶相連,連接這漁排的木板如阡陌般縱橫交錯。
  • 海上捕魚40年 第一次見到這種海龜!象山漁老大放生了200多斤的稜皮龜
    「捕魚40年第一次見到這種海龜。」陳增歡說。經象山縣海業部門工作人員確認,這是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稜皮龜。隨後,船上四個漁民把海龜抬起來,放歸大海。海上捕魚40年 第一次見到像楊桃一樣的大海龜陳增歡是象山塗茨鎮人,60歲,他是個老漁民,19歲就開始捕魚,到現在已經40年。每天早上,他開著自家的小船出海,船上除了他以外,兩個是他僱來的,還有一個是合伙人。
  • 海上捕魚40年 第一次見到這種海龜!象山漁老大放生了200多斤的稜皮龜
    海上捕魚40年 第一次見到像楊桃一樣的大海龜陳增歡是象山塗茨鎮人,60歲,他是個老漁民,19歲就開始捕魚,到現在已經40年。 每天早上,他開著自家的小船出海,船上除了他以外,兩個是他僱來的,還有一個是合伙人。捕魚一般是在近海,航行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捕撈點,捕到晚上就回家。
  • 中國「最有特色」的小島,被眾多遊客,稱為「海上布達拉宮」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每到夏天,大家都喜歡去島上遊玩,不僅有海,溼度適宜,也是都市人嚮往的地方,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叫做「青浜」的小島,聽說過的人肯定不多,這裡被譽為「海上布達拉宮」。該島草青花盛,春夏季一片蔥綠,且四周海域海水靛青,當地人又稱海邊為浜,故名青浜島。在清朝時已有人居住,從事海上捕魚和開荒種植活動。這個海島基本沒怎麼開發,但上面的景點卻不少,之前韓寒的《後會無期》就是在這裡取的景。近年來青浜島憑著「海上布達拉宮」這一特色,才漸漸出名了。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探索能源問題解決之道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海洋開發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動核電站。ACPR50S系列是由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海上小型堆技術,單堆熱功率200MW,可為海上油氣田開採、海島開發等領域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提供電力。目前,中廣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範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2017年啟動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發電。
  • 他們是沒有國籍的海上民族,幼年會戳穿耳鼓膜,眼睛異於常人
    他們是沒有國籍的海上民族,幼年會戳穿耳鼓膜,眼睛異於常人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有著許許多多的國家和民族,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生活環境和風俗習慣也有著很大的不同,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海上民族,這也是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一直漂泊在海洋之上,以潛水捕魚為生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為106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可實現累計併網容量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  即便如此,海上風電距實現平價上網目標仍有距離,電價下行、建設基礎設施差、成本問題凸顯依然是行業發展痛點。
  • 靠海為生的遊牧民族,族人自小便戳破耳膜,可不帶器具潛下30米
    這個民族因無國籍也無固定居所,又常年以潛海捕魚為生,因此也被世人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巴瑤族也是一個遊牧民族,只不過他們不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棲息在廣袤的草原上,靠放牧遊獵維持生計,而是靠海吃海,以漁業和海上貿易為生。巴瑤族沒有固定的國家歸屬,他們就像是一群流浪兒,常年生活在幾個東南亞國家邊境的公海上。
  • 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原標題: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面對持續燃爆、濃煙、毒氣和熱浪的巨大危險,中國海上救助隊員與死神賽跑,克服重重困難登船找回了兩具遇難者遺體和船舶黑匣子。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怕犧牲的壯舉,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去年8月,「天鴿」「帕卡」「卡努」超強颱風接連登陸珠三角地區。海上救助隊員突破救援極限,頂著16—17級陣風,救助了227名海上遇險群眾,被稱為「最美逆行者」。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ACPR50S系列是由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海上小型堆技術,單堆熱功率200MW,可為海上油氣田開採、海島開發等領域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提供電力。目前,中廣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範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2017年啟動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發電。
  • 釣的魚中皇稱得海上王是什麼意思 有何內涵梗
    最近有個釣的魚中皇稱得海上王的表情圖火了,很多小夥伴在問這個釣的魚中皇稱得海上王是什麼意思呢?有何內涵梗?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釣的魚中皇稱得海上王意思介紹  釣的魚中皇稱得海上王,是「海王和魚塘」的衍生句。大概意思是調侃只有追到最優秀的妹子,才稱得上是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