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臺灣地名屬於中國 臺灣網民這麼說

2020-11-22 海外網


海外網1月8日電 據臺灣媒體1月6日報導,有臺灣市民在試用社交網站Facebook地點籤到的功能時,發現自己所在城市的地名被定為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Facebook這麼一搞,臺灣網民紛紛表示很慌,驚訝地追問「臺灣被統一了嗎?」甚至有媒體追隨網民在論壇上的言論,大罵「臉書(Facebook)賣臺!」

所以臺灣網友很方?統一一點都不可怕好嗎!

福建也有個羅東鎮

責編:牛寧

相關焦點

  • Facebook上臺灣地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臺網民大罵臉書賣臺
    據臺媒1月6日報導,有臺灣市民在試用社交網站Facebook地點籤到的功能時,發現自己所在城市的地名被定為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Facebook這麼一搞,臺灣網民紛紛表示很慌,驚訝地追問「臺灣被統一了嗎?」甚至有媒體追隨網民在論壇上的言論,大罵「臉書(Facebook)賣臺!」
  • 帝吧出徵,寸草不生,中國網民差點收復臺灣
    這次進攻恐怕要讓很多人重新審視中國網民的力量了,而臺灣網民表現出來的無能和無知,只會拿南京大屠殺和四川大地震來說事情,也讓很多人吃驚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一件真正的大事,我大百度貼吧的李毅吧人稱帝吧,集體出徵臺灣facebook,刷的蔡英文、三立新聞是寸草不生,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懂中國地理就不怕迷路
    陳名實說:「在當今臺灣的地名中,仍有不少姓後附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如黃厝莊、劉厝等冠姓地名在臺灣聚落髮展史上有許多,這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1945年臺灣光復以後,臺灣當局強化民族精神教育,廢除都市中的町,改為段,把很多日式地名改為有中國氣息的名字。比如,改花蓮地區的日式地名「日出」為「電光裡」,改「吉野」為「福興村」等,以消除殖民文化影響。  「臺灣當局在對地名命名的過程中,注重宣傳中華文化,介紹中國大陸地理知識,增強民眾的中國意識。」
  • 從地名了解臺灣歷史
    在講臺灣的歷史之前,當然就先會想到說臺灣為什麼叫做臺灣,臺灣的名稱來源,本來有好幾種說法,但外國人常說臺灣是福爾摩沙「Formosa」,Formosa是葡萄牙人在公元一五四四年,航行經過臺灣的東部海岸,發現了這麼一個青翠的、美麗的島嶼之驚呼聲而命名的。在明代的時候,中國的古書上,稱臺灣為雞籠,也叫做東番。在南明鄭成功子孫三代,稱為東都,或稱為東寧。
  • 濃縮中國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
    臺北寧夏路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 原來臺灣有這麼多大陸情結的地名!
    ——《臺灣地名溯源》冠故鄉地名 慰思鄉之情清代,部分閩粵人由於生活所迫遷徙臺灣,他們十分思念家鄉,其安土重遷之情,表現在其移民地所建的新聚落,不少冠以故鄉閩粵兩省各府所轄的地名,形成冠籍地名(地緣村),如泉州厝、漳州厝、龍巖厝、福州厝、潮州裡、饒平厝等。
  •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還有,帶「厝」字的地名大多源於閩南話,而帶「屋」的比如臺中的九房屋、新竹的五座屋都來自於客家話。   基隆市知名景區野柳,有一種說法是得名於西班牙文的縮寫,原意為「魔鬼之岬角」。新北市海岸風景區三貂角也源於西班牙文,富貴角則源於荷蘭文。像西門町、池上這些地名顯然由日文而來。   濃縮中國   要說兩蔣對臺灣地名的影響,其傑作是將臺北放大為中國。
  • 臺灣網民都受不了了:害得整個臺灣的智商被拉低……
    :環球時報近日臺灣一「名嘴「在臺灣一檔節目中竟宣稱」大陸人已經吃不起榨菜「,結果引來了大陸網民的驚呼和群嘲。而此時此刻在臺灣,也有不少網民覺得這檔宣稱「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節目以及拋出這一白痴說法的」名嘴「很丟人,甚至有臺灣網民表示,這些人拉低了臺灣的智商,搞得臺灣風評被害……比如
  • 臺灣中國國民黨官網仍有「熱河」「察哈爾」地名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範凌志】「西康」、「熱河」、「察哈爾」,這些在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大陸地名,目前仍在中國國民黨官方網站中存在2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國民黨官網「申請線上入黨及回復原籍」頁面「出生地」一欄的選擇菜單中,所謂「中國35個行省」都赫然在列,而其中的臺灣地名只有三個:「臺灣」、「臺北市」、「臺中市」。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廈臺淵源深厚 廈門地名臺灣情結由來已久
    坐落於臺灣街與仙嶽路交匯處的臺商會館於2001年建成,是中國大陸首家由臺商自發籌建的臺商會館。一晃眼,近10年的時光過去了,曾欽照一方面驚嘆於江頭片區的建設速度,一方面也為臺灣街未能將「臺味」發揚光大而深感遺憾。據介紹,目前入駐臺商會館的臺資企業多達二三十家,這恐怕也是臺灣街惟一與「臺」扯得上關係的數字了。
  • 臺灣強震導致內地網民無法訪問國外網站
    (記者 劉育英)由於臺灣地震導致海底光纜中斷,中國網民在訪問國際網際網路時,大量境外COM域名無法訪問,而CN域名則解析正常,未受海底光纜中斷的影響。    二十六日晚二十點多臺灣南十五公里海域發生地震後,中美海纜、APCN2、SMW3、FNAL、RNAL、FEA、C2C和EAC海纜等多條光纜受損。從今日凌晨開始,中國網民紛紛向媒體反映大量COM網站訪問速度很慢,甚至無法打開,截至記者發稿,即時通信工具MSN仍無法打開。
  • 臺灣5000人聯署要求把中國時區改為日本時區,結果被臺灣網友罵翻了
    16日,名為「Yohan Ting」的網民在島內「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上提出一個奇葩的點子:提議臺灣時區由目前的 GMT +8 提前至 GMT +9,與日韓相同,「脫離中國大陸標準時區」。在「利益與影響」欄位上,該網民寫道:「臺灣其實在過去也曾經屬於GMT+9時區,與臺灣類似經度的朝韓也屬於GMT+9時區,由 GMT+8改為 GMT+9也可象徵性的脫離中國(GMT+8)的從屬,讓到臺灣的陸客或是外國旅客潛意識體會到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互不相從屬關係」。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豐原  豐原舊稱為「葫蘆墩」,本地原屬於平埔族拍宰海族岸裡社的居住地,「葫蘆墩」是他們對本地之稱呼的譯音。清末年間,劉巡撫以其地物產豐饒而稱為富春鄉,亦稱為小蘇州。民國九年(大正九年)由於本地所產之米質極佳,是本地的特產,就將原地名改為「豐原」。
  • 臺灣爆笑地名路名集粹(圖)
    臺灣爆笑路名。桃園平鎮的遊泳路,消防隊不準大家到此遊泳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臺灣許多網友紛紛在社區以及博客中拋出諸多爆笑路名與地名,例如遊泳路不準遊泳、還有八卦村有八卦村長等等。這些爆笑路名並無對當地居民不敬之意,只是提供臺灣的鄉土趣味。
  • 又一鐵證,從大數據看臺灣網民如何攻擊譚德塞
    ,除去語氣助詞(真的、就是、這樣、還是、應該)和一些表達基本含義的詞語(中國、WHO、譚德塞、世衛、世界、組織、全世界、病毒、疫情、新聞、臺灣、表示、看到),得到了詞雲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網友還對於譚德塞的名字進行了惡意的改寫,把「譚」寫成「痰」,聲量頻次是560。 臺灣法務部門「調查局」還曾往大陸身上潑髒水,稱追查發現,是「大陸網軍」假冒臺灣網民攻訐譚德塞。對於民進黨當局一貫的甩鍋行徑,有網友痛批,「又在騙,說是大陸網軍」;「詐騙集團民進黨最喜歡自導自演了。」 民進黨當局枉顧事實,這種行為著實讓人不齒。
  • 河馬咬死人中國遊客,臺灣網民高呼「死得好」誰知打臉來得太快
    8月11日(當地時間周六),兩名中國遊客在肯亞湖邊觀光攝影時,遭河馬襲擊,導致1死1傷。很快,這條新聞傳到臺灣,各大媒體也紛紛做了報導。正當大家為這兩位中國遊客的人身安全憂心與惋惜時,某些臺灣網民卻起鬨歡呼了。
  • 「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臺北法案」與臺灣無關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臺北法案」只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重複使用的「臺灣牌」而已。「一個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早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
  • Facebook登陸中國市場 推出簡體中文版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外電報導,社交網站Facebook.com推出面向中國大陸網民的中文版本,期待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與本地和海外競爭者分一塊蛋糕。  中國大陸的用戶輸入該網站的網址後,會跳轉到http://zh-cn.facebook.com,後者是簡體中文版本。
  • ...被日本網民稱臺灣美食,網友不滿:快道歉!對香港飲食文化太失禮
    但不少店家誤稱它們是臺灣美食,被認為對香港十分失禮。據香港星島日報網14日報導,菠蘿包和菠蘿油繼進軍臺灣後,近年又在日本成為潮流美食,但一些日本人似乎誤會它們來自臺灣。有日本網民在討論區上傳照片稱「臺灣菠蘿油」,引起日本網民的熱議。有人詢問「牛油在臺灣很便宜嗎?這麼大塊」,有人說,「曾經在臺灣看過,但當地似乎是以香港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