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寫在大地上的歷史,地名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內涵。一個臺灣地名,就是一個歷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它猶如陳年老酒,甘醇綿厚,愈久彌香,值得我餘生慢慢品味。」5月16日,與記者聊起新書《臺灣地名溯源》(海風出版社出版),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陳名實的言語中透著幾分謙遜。
對臺灣歷史文化十分關注的陳名實,對臺灣地名亦有濃厚的興趣。每次到臺灣,他都會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各個縣市及各個街道、鄉村的地名,感受一下歷史文化氣息。他說:「通過對地名的溯源,可以看出臺灣地名不僅僅是當地城鄉的文化代號,還折射出臺灣的歷史印記。絕大多數地名,反映了大陸移民及其後代開發建設臺灣的歷史,及其所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
冠以故鄉地名,以慰思鄉之情
「臺灣的漢族人口基本上都遷自閩粵兩省,當年他們的祖先到臺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習慣將落腳地冠之以大陸家鄉的地名,以慰思鄉之情。」 陳名實認為,臺灣眾多的地緣村和血緣村,是海峽兩岸地緣相近、血緣相親的最好體現。
《臺灣地名溯源》指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統一臺灣,第二年將臺灣納入大清版圖,並廢除明鄭時期東寧、承天府等地名,設立臺灣府,隸於福建省,地名均取自然地理名稱,臺灣作為指稱全臺的行政地名至此確立。
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後,閩南民眾開始大量遷到臺灣。雍正以後,廣東的客家人開始大批前往臺灣。在對臺灣南部土地的開發中,由於開發者大部分是無資力的佃農,因此以同宗族、同鄉組成村落,藉以有無相通、守望互助,由此形成地緣村和血緣村,其地名有著十分明顯的閩粵情結。
地緣村也稱冠籍地名。清代部分閩粵人民由於生活所迫遷徙臺灣,他們十分思念家鄉,其安土重遷之情,表現在其移民地所建的新聚落,不少冠以故鄉閩粵兩省各府所轄的地名,形成冠籍地名,如泉州厝、漳州厝、龍巖厝、福州厝、潮州裡、饒平厝等。
「臺灣有九個地方以泉州為名,其中五個都稱為泉州厝。」陳名實說,「臺北近郊有個風景名勝叫芝山巖,芝山這個名字就來源於福建漳州。明末清初,漳州人黃澄清落腳臺北近郊,便以漳州芝山作為新闢居地的名稱,讓世代不忘大陸祖籍地。」
陳名實研究發現,這種積澱著海峽兩岸地緣信息的冠籍地名,是臺灣民眾對大陸家鄉的認同,他們認為在臺灣新開闢的聚落是家鄉的延伸與擴展。
血緣村也稱冠姓地名。由於清代臺灣治安不穩,移民故以宗族血緣相互集結,藉以合力拓墾。所以,同血緣姓氏關係的,常結合形成一個聚落或聚落的一部分,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陳名實說:「在當今臺灣的地名中,仍有不少姓後附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如黃厝莊、劉厝等冠姓地名在臺灣聚落髮展史上有許多,這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臺北的老街,迷你的大陸版圖
「地名文化作為臺灣地域獨特的文化外衣,在其形成過程中,
不同程度地受到大陸的影響,這使得臺灣各地的地名文化中滲透著一股濃厚的大陸情結。」在陳名實看來,氤氳了深厚地域文化情結的臺灣地名,其中有歷史文化的積澱,有民族的感情,有地域的特徵,有生命的孕育。
1945年臺灣光復以後,臺灣當局強化民族精神教育,廢除都市中的町,改為段,把很多日式地名改為有中國氣息的名字。比如,改花蓮地區的日式地名「日出」為「電光裡」,改「吉野」為「福興村」等,以消除殖民文化影響。
「臺灣當局在對地名命名的過程中,注重宣傳中華文化,介紹中國大陸地理知識,增強民眾的中國意識。」陳名實說,臺灣地名體現了兩岸之間的文化同一性,說明臺灣的本土文化實際上就是中華文化在臺灣的體現。
在臺北的老城區,路名儼然就是一個中國大陸版圖的縮影,街道名大致是按照中國城市的東南西北位置去命名。
比如城市街道,往往東部叫南京路,西部叫長安路,吉林路在東北邊,桂林路則在南面,所以早期在臺北市,只要你熟悉中國地理就不用怕迷路。
陳名實說,臺北附近有座草山,蔣介石一度住在此地,為避諱「落草為寇」,1950年改地名為「陽
明山」,因為蔣介石最喜歡明朝大儒王陽明的學說。如今,這座山的名氣比湖南的陽明山大多了。
從地名溯源可知,釣魚島是中國的
去年以來,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頻頻。對於這種拿別人的東西進行「買賣」的行徑,《臺灣地名溯源》一書有何回應?
「釣魚島是中國的,從臺灣地名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證據。」陳名實告訴記者,據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的《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在圖中卷六、卷七、卷八的福建臺灣部分,就明確標明釣魚島諸島屬於臺灣管轄。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行為是荒唐的,也是非法的,並且註定是不可能得逞的。」陳名實說,從地名溯源的角度對臺灣地名進行研究,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臺灣的歷史發展進程,對增強民眾文化認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作為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學研究所編審、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著有《福建愛國名人》、《閩臺儒學源流》等書的作者,陳名實向記者透露:「我將對臺灣地名作進一步研究,目前正著手出另外一本書——《臺灣地名中的中國意識》。」(本報記者 樹紅霞 文/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