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何以成為「話題王」

2020-12-04 光明日報

【語言論壇】

繼央視「中國地名大會」把地名帶火後,今年4月30日民政部又發布了「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啟事。緊接著,今年全國新高考II卷作文題,「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進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讓地名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地名何以成為「話題王」?我們來說說古今地名那些事。

地名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物

原始人類在從事採集和狩獵等社會生產勞動時,必須了解周圍的自然環境,知曉什麼地方可以採到野果、哪個山坳有野獸出沒、何處可以取到生活用水等等。在外出採集時,則必須區別地理方位、辨認方向,以確保能夠返回駐地。正是出於生產與生活之需要,地名產生了。

地名創製之初,相關聯想和相似聯想是人們常用的兩種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在認知語言學中被稱之為「轉喻」和「隱喻」。

轉喻以相關性為想像依據,借用具有特徵性的部分來對地理實體進行指稱。以「商丘」為例,「商丘」這個地理區域內不止有「丘」,必然還存在其他地理形態,但要在名稱中一一言說太過繁冗。鑑於「丘」在當地民眾的認識視野中最為凸顯,命名者據此以「丘」為通名來指稱「商丘」所在的整個地理區域。在漢語地名中,以轉喻創製的地名有很多,如靈芝市、茅臺鎮、王家莊、韶山沖等。

隱喻以相似性為想像基礎,用與地理實體相類似的事物來實現對地理實體的形象化指稱。如地名「汕頭」,「汕」在潮汕話中是沙堤的意思,其開端處則叫「汕頭」。在漢語地名中,因隱喻而產生的地名也非常多,如黑龍江、雞公山、馬頸坳等。

如同一切語言符號,地名具有能指和所指。它的所指為它所代表的地理實體,能指則是構成地名的語言形式。它是人們根據地理實體所處的位置、範圍及形態特徵等,以轉喻和隱喻兩種認知機制為心理基礎,用對應的語言符號指稱而成。地名一經產生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詞彙之一。普天之下,莫不有名;率土之濱,莫不用名,這是地名成為「話題王」的第一原因。

地名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漢語地名的結構成分包括通名和專名,在構成上大部分是「專名+通名」的形式。通名是指普遍存在的有明顯共性的地理實體、人文景觀、行政區劃等,如「市、縣、山、河、溝、莊、廟、鋪、臺」等。專名是構成地名的修飾限定部分,是區別共性地理實體的特定名稱,如「西安市、雙峰縣、泰山、伊水、老山界」中的「西安、雙峰、泰、伊、老山」等。在漢語地名中,通名起著定類的作用,標註地名詞組所指稱區域的地理類型;專名則是對該名所指代區域地理歷史特點的簡要記錄、說明、描寫。

地名作為一種專有名詞,它的能指和所指之間具有內在理據。正如語言學者李軍所言:「地名產生於語言之後,來源於一種發育良好的語言系統……地名是由語言中的基本詞彙經過修辭手段構成,它主要表達的是一種社會意義而非語言意義。」

地名,特別是其專名,因具有對指稱區域的地形地貌、方位距離、居民物產、歷史源流等進行概述、描寫的功能,而承載了社會意義,具有了別樣的文化內涵。具體而言,如「鹽城、蚌埠、銅陵、錫礦山」等地名勾勒了一幅中華物產分布圖;「涿鹿、炎陵、崑崙山、祝融峰」等地名記載著中華的始祖傳說;「安陽、鹹陽、洛陽、南陽」等地名承載著一部中原文化發展史;「安化、懷化、新化、新寧、綏寧」等地名書寫了一部南方民族融合史;「仁壽、平樂、吉安、泰順、阜新」等地名寄寓了廣大民眾的美好生活意願;「九龍灣、回龍莊、金鳳嶺、金雞塝、黃鶴樓」等地名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靈物崇拜情結。

在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地名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地理指稱符號,它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憶,其中蘊含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寄託中華兒女的情與夢,這是地名成為「話題王」的另一原因。

地名變更關係民生和文脈

鑑於地名的理據性,地名一經產生,便獲得了極大的穩定性。然而,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地名變更也常有發生,到底該不該變、該如何變,這是地名成為「話題王」的又一原因。

在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地名大更換。一次是東漢王莽篡政時期。據史記載,短短16年中,其郡國改名75處,縣、道、侯國改名730處。當時改地名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吏民皆不能記,連王莽自己下詔書都要特別註明這個地名的原地名及有關情況。另一次地名的大更換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全國各地到處是紅旗、紅星、紅光、東風、立新等革命性地名,造成郵件送不出、民眾走錯路的情況時有發生。

鑑於地名中包含豐富的地理文化信息,一經產生,獲得認可後,一般以不變為宜。在我國的地名錄中,有著幾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的地名數不勝數,如「邯鄲」「藍田」「張掖」「臨淄」「洛陽」等地名均有一兩千年的歷史。以「洛陽」為例,定名於魏,除明朝光宗為諱「洛」字改為「雒」外,後世沿用至今。洛陽地處中原文化的核心區域,其地名承載的歷史文化尤其深厚,從「洛陽紙貴」的典故,到「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何人不愛洛陽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等詩文,一個地名串聯了一部文化史,如果輕易變更,恐將失去載體和綴體,無法對中華文化進行解讀和還原。

地名不可輕易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地理實體的變化,行政區劃的變遷,有些區域更名勢在必行,如重名亂名必須變,侮辱性、不雅類地名應該變,用字生僻和不規範地名可以變。如何變?當講求實、雅、吉、通四原則。實,是指在更名中要名實相符,實現有效指稱。雅,是指命名用詞要文雅,力避汙穢、粗俗。吉,是講求美好、吉利。通,是指不宜取怪名、洋名。總之,地名是一種公眾性符號,其命名應平易祥和,符合大眾價值觀和審美觀。

地名是一種廣泛而鮮活的文化符號,對它多一份了解,也就對祖國大好河山、燦爛文明、悠久歷史多一重細膩而真切的感知,多一份深切而熱烈的情感,由此激發出的自信與自豪最終會升華成為傳承和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作者:姜珍婷,系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文學院、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地名背後的歷史:雲中說「雲」
    上述地名中的 「雲」字,該作何解? 從古雲中城說起 沿歷史之河一直上溯,就會發現,上述諸「雲」,均脫胎於戰國時期趙國所建之「雲中城」。古「雲中城」位於內蒙古託克託縣城東北,現古城鎮所在地。是蒙古高原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座城市,也是當時趙國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關於古雲中城始建年代,大概有兩種意見。
  • 藏族部落與西藏地名——地名是刻寫在西藏大地的族徽
    此外在日喀則地區和山南地區也有一些以部落命名的地名,和以地名命名的部落名,說明在這些地區也曾有藏族部落,這還可以彌補史料之不足。二、藏族部落名稱在地名中的存留根據西藏測繪局和西藏軍區編的《西藏地名資料簡編》(1979年)的粗略統計,與藏族部落名相同的地名約110條。
  • 荀子思想與地名美學構建-焦子棟
    (見荀子《勸學》)荀子勸學之目的就是美身——「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見荀子《勸學》)做到身心俱美才有可能成為大儒。二、構建中國地名美學的可行性1.中國有著豐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這是構建地名美學的最為有利條件(文化土壤)。
  • 清理整改「大洋怪重」地名 南寧那些「牛頓」「維也納」小區會被...
    採訪:市民 曾女士按他們自己的想法老闆他有他的這個考慮那他按這邊說是有地段按那個綠化他就把這個叫成森林由他們自己定了 也可以留採訪:市民 王女士我會覺得比較每個小區啊它的那個環境房子的那個裝修的一個風格它和名字我覺得匹配也很好的如果改的話是不是
  • 濟南這些帶數字的地名的來歷你知道嗎
    在濟南有許多帶數目字的地名,比如濟南南部的六裡山、七裡山等,東邊的七裡河、十裡河等,西邊的三裡莊、五裡溝、八裡橋等。那麼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呢?據《濟南的裡程牌式地名》解釋,象四裡山、六裡山、七裡河等這些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古時的濟南城遠沒有現在這麼大,老城區就是圍繞泉城路周邊的一片地區……在以前八一立交橋一帶還是農村,因距離古城區有四裡地,於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便習慣地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四裡村。四裡村還不是距離老城區最近的村子,還有一個叫三裡莊的村子離得更近,只有三裡,可謂就在城邊上……四裡村依山而建,山以村名,故稱四裡山。
  • 2011年元宵節謎語:地名謎語大全及地名謎語答案
    元宵節猜謎語(資料圖)2011年元宵節謎語地名謎語大全及地名謎語答案1、太陽下山(打河南一地名)。謎底:洛陽2、正者日也(打湖北一地名)。 謎底:當陽3、那個願臣虜自認(打貴州一地名)。 謎底:安順4、依然故我(打雲南一地名)。 謎底:個舊5、美哉嘉陵(打雲南一地名)。 謎底:麗江6、全面整頓(打雲南一地名)。 謎底:大理7、一勞永逸(打陝西一地名)。
  • 從地名了解臺灣歷史
    像臺北主要是凱達格蘭族,宜蘭地區則是住有噶瑪蘭族,所以宜蘭的舊地名,就叫做噶瑪蘭。宜蘭縣的地名,到現在為止,仍然是有很多地方仍是平埔族的地名所遺留下來的。例如:蘇澳到羅東之間有一個站,叫做馬賽。馬賽就是凱達格蘭族或是噶瑪蘭族的一個支族。像是去宜蘭遊玩的人,現在大約都會去冬山河,冬山河口的地方,有一個地名叫做利澤簡,其實利澤簡就是當地噶瑪蘭族的話。臺北的萬華,以前叫做艋舺,艋舺就是平埔語。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7、霧峰  霧峰舊稱為「阿罩霧」,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本地聚落建在鳳山山麓,晨間經常濃霧籠罩,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族地名之譯音,按臺灣地名中,凡冠以「阿」字者,多屬番社之譯音,例如阿束、阿冷等。民國九年時,改稱為「霧峰」。
  • 猜中國地名的謎語,來試試,看你能猜中幾個(附答案)
    來試試,看你能猜中幾個,附答案哦:  1、海中綠洲(中國地名一)  【答案】:青島  2、拆信(中國地名一)  【答案】:開封  3、泰山之南(中國地名一)  【答案】:嶽陽  4、雙喜臨門(中國地名一)  【答案】:重慶  5、滾滾江水(中國地名一)  【答案
  • 微信話題標籤變「導流標籤」,視頻號成為流量中心
    昨日,不少用戶在朋友圈發現以#公眾號:XXX(公眾號名稱)#視頻號:XXX(視頻號名稱)#小程序:XXX(小程序名稱)格式發布話題標籤,點擊可以直達公眾號、視頻號和小程序。話題標籤變成了導流標籤,著實讓朋友圈熱鬧了一把。
  • 從地名看澳大利亞社會的多元文化
    年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到達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並以英國君主的名義宣布擁有該地;1788年菲利普船長在澳洲大陸東部的傑克遜港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區;1790年,澳大利亞迎來了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移民;從19世紀50年代在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兩個殖民地發現金礦而引發的淘金熱,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帶來的移民潮,歐洲殖民者和自由移民大量湧入這塊神奇的大陸,也使澳大利亞日漸成為一個多元文化國家
  • 賈寶餘:企業何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企業何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一直以來,大學和科研機構以科技創新作為自身的基本功能,在近年來得到不斷強化。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後,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位置在哪裡?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概念需要予以界定:創新。創新的一般語義,包含三層,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但在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領域,創新有著不同含義。
  • 溫江區地名分區規劃來了!涉及你身邊的357條地名...
    有助於規範地名管理,方便群眾生產生活。能有效避免地名命名、更名的片面性、盲目性,從源頭解決地名名不副實、重名同音,有路無名、有名無牌等問題。有助於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地名文化內涵。《規劃》保留了體現人文歷史風貌的老街巷地名,採用「移植」、「復活」的方式,用於新建小區道路中,留住「鄉愁記憶」。
  • 江蘇省睢寧縣,地名源於短尾鳥,全國百強縣
    二、地名由來相傳徐國國君來到邳地,發現有許多短尾鳥,時人統稱隹(zhuī)鳥(古代把長尾巴的鳥寫成鳥,短尾巴的鳥寫成隹)。隹鳥在這裡大量繁衍,成為一害。徐國國君聽臣子報說,彭祖籛鏗曾烹製味道鮮美的雉羹奉獻給堯帝,彭祖後代多擅長烹飪隹鳥,可以用這種方法除掉隹害。
  • 來聊各地好玩兒地名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在從金朝起的8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我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很多人對老北京的文化很好奇,因為它既是貼近生活又是那麼神秘。
  • 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地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都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地名經常出現多音字,如河北樂亭、浙江會稽、安徽六安等,誤讀的情況比較多。
  • 芬蘭地圖上的神秘地名
    其它地區的地名似乎聽上去更為合適一點:Mustikkamaa(藍莓地)是赫爾辛基動物園附近的一個島嶼,聽上去挺動人的;而赫爾辛基的城區之一——具有波西米亞風格並以眾多酒吧出名的Kallio,其恰當的翻譯就是「巖石」。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田中」的地名因此而得。  13、大村   大村從前叫做「燕霧大莊」,意思是燕霧山(八卦臺地)下的一大集村,因而稱大村。  14、鹽埔   地名由來有二說:一說本地在過去移民建村時,為蒲鹽菁茂生之地,所以引用為地名。另一說是因為此地系鹽分頗高的荒埔地而得名。
  • 世界地圖上那些令人憂傷與喜悅的地名
    旅遊時,總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在等著我們,Ins上有個博主專門搜集地圖上那些憂傷的地名,到底有哪一些地方上榜了呢,快跟著KLOOK小編JeaLin,當你心灰意冷時,可以去這些地方看看~它做的事,有人覺得無聊,有⼈覺得有趣——它專門搜集地圖上那些憂傷的地名。 就像簡介中所說的,「當你心灰意冷時,可以去這些地方看看。」
  •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王路1922年出生於河南確山縣,輾轉奔波大半生,黃石成為其一生中工作時間最長、最留戀的地方。在這裡,他與愛人先後撫育三隻「小燕子」。「每當旋律響起,淚水就會不由自主流下來,父親的教誨即刻迴蕩在腦海中。」王路的大女兒王端履回憶,「晚上吃完飯,爸爸念詩,我和弟弟在一旁背乘法口訣,聽多了,我們也自然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