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歷史文化之——川姬與川螢物語!

2021-01-19 單身大叔萬三金

從前,在日本福岡縣築上郡的部分地區,傳說有一種美女妖怪—川姬。據說,如果有人看到川姬後動了心,就會瞬間被吸走精氣。

有一天,某村裡的一群年輕人聚集在水車場。不知什麼時候,水車的後面站著一個美女。其實這就是川姬,看到它的人必須臉朝下,屏住呼吸。

一般情況下,如果有年長者在場,一定會偷偷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去看川姬的臉。

日本四國的琴平地區也有一種美女妖怪,但不是川姬,而是一種叫「川女郎」的妖怪。

這名叫川女郎的妖怪並不會作惡,只是在發洪水、大壩要決堤的時候會大聲哭喊:「房子要被衝走了……」

日本香川縣的仲多度郡就有「今晚川女郎哭了,看來又要發洪水」的說法。

日本眾妖之中與河最有淵源的妖怪,當然要數河童了。河童甚至被人類看作是水神或河神。而川姬卻總是會讓人聯想起活人祭品等等悲慘的傳說,尤其是四國的川女郎,更讓人覺得是悲劇中的女主人公。

川螢是流傳於日本千葉縣印幡沼的一種妖火,有人猜測它可能與新鴻縣的蓑蟲火、滋賀縣的蓑火是同一種東西。

川螢雖然是火,但卻並不熱,顏色和螢火蟲一樣是青色的,也因此得名。

川螢多出現在夏秋之交的雨夜裡。如果用力拍打,可以將川螢拍碎,被拍死的川螢黏糊糊的,還有一股腥臭之味。

從前,一個夜釣的男子在船上看到一個火球狀的東西,摸起來並不熱,但怎麼趕也趕不走。不知不覺中,火球的數量越來越多。

男子頓時心裡發慌,可他在船上也束手無策,只好不停地用手驅趕。不久,夜晚的帷幕漸漸收起,火球也神奇地消失了。

在日本,有許多人都曾見到過川螢,甚至還有人用漁網去抓它,結果是川螢在漁網中變成了青火。

另外,也有人認為這是狸貓或黃鼠狼在作祟。根據《利根川圖志》記載,川螢是亡者的陰火,有可能是死者的靈魂所化成的火球。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川螢這種妖怪是從來不會附到木匠和石匠這兩種人身上,這也算是日本妖怪歷史文化中的一個極為特殊的現象。

編外小字——《利根川圖志》成書於安政年間(1854年到1859年這段期間),作者是赤松宗旦,主要介紹了利根川中和下遊地區的名勝古蹟、特產、風土、習俗等等,並配以插圖。

相關焦點

  • 《鎌倉物語》——日本妖怪大圖鑑!
    日本導演山崎貴執導、堺雅人主演的奇幻片《鎌倉物語》,9月14日在中國大陸公映。上映至今,影片憑藉細膩感人的故事打動了不少網友,被評價為「真人版的《尋夢環遊記》」。《鎌倉物語》講述了住在鎌倉的推理作家一色正和與愛妻亞紀子一同破解奇怪案件,當亞紀子被妖怪帶走後,正和奮不顧身闖進黃泉拯救妻子的故事。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另外,在書的一開始,張雲還特地向我們普及了中國妖怪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悠長歷史、何為妖怪、書寫妖怪的書籍及時代背景、妖怪的文化輸出和藝術加工(從中國到日本)等等,相信看完這本書,我們對「許多妖怪都屬於日本」這一概念一定都會有所改觀。二、妖怪文化並不等同於封建迷信提及「妖怪」二字,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地將其等同於封建迷信,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 日本妖怪歷史文化之「鵺」與「鵼」的傳說,源起與中國的妖怪!
    日本傳說中的鵺(yè)又叫「鵼(kōng)」,起源於中國,在《廣韻·東韻》中記載說:鵼,怪鳥也。鵼在中國的時候,是一種似雛的巨嘴鳥,以樹洞為巢。傳說它善於判斷人之善惡,善人一生都會得到它的保護,惡人則會被它用大嘴啄死。
  • 日本電影《鎌倉物語》於14日上映,從日本魔幻電影看中國影業!
    日本魔幻電影《鎌倉物語》即將9月14日上映,一部有魔幻有歷史有愛情的電影,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這部電影!你怎麼看待這樣一個現象,以我個人的了解來看,鎌倉發生這些故事是很合理的,1333年在日本反幕勢力的逼迫下被燒掉了,這也是鎌倉出現傳說的原因,因為當時被燒的一乾二淨,所以很多都只能靠傳說。以此為一個點的話,它的傳奇性導致了民俗傳說也很多。還一些是和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就是妖怪。這些妖怪其實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山海經這個脈絡,民俗形象源於中國。
  • 那些日本的妖怪傳說,你知道多少
    日本民間有著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這與日本人身處島國,內心深處有一種神秘主義傾向有關。日本人還把妖怪分門別類,著成《日本妖怪物語》和《日本妖怪大全》等書,還配有精美插圖。《妖怪大全》中收錄妖怪 764 種、神明 112 種,乃日本妖怪文化集大成之作。其創作者水木茂,是日本現代著名的妖怪畫師,是日本二戰後讓妖怪文化復興的靈魂人物。大多數日本人對妖怪的啟蒙,都是從水木茂的漫畫開始的。他查閱了大量的古籍資料,到各地走訪搜集各種各樣的民間傳說,基於此創造出來近八百種妖怪,極具日本色彩。
  • 從鳥山石燕到水木茂:日本妖怪文化發展報告
    鳥山石燕筆下的百鬼夜行網易匠心巨製,自研國民級手遊《陰陽師》靠一己之力,在中國市場打開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大門。先前我有專門介紹百鬼夜行的文章,但思慮再三,總覺得缺少一個源頭。今天就來給朋友們講一講日本妖怪文化的根,以及整個妖怪文化的發展歷程。
  • 日本妖怪歷史文化系列之——「片腳上臘」篇!
    日本的片腳上臘說的是一種獨腳女妖,經常會出現在愛知縣南設樂郡鳳來町(今日本新城市)的櫪之窪到秦梨山一帶。在鳳來町附近的三吉田村阿寺(今日本新城市)有一條瀑布,名為七瀧瀑布。瀑布的上遊有一個地方叫「抱子石」,那裡有很多小石頭。
  • 日本妖怪歷史文化——河童石是什麼?
    日本的妖怪歷史傳說中,河童在春天時,會待在鄉村附近的小河中,秋天就會回到山裡,而它們的中轉站就是河童石。在日本的大分縣、三重縣、熊本縣與和歌山縣等地,都有河童石。不過,河童石曾被看作是精靈棲息的臺座,是人們信仰的對象,有些地方甚至明令禁止普通人接近。
  • 與中國文學相比,日本文化的獨特特徵
    就古代而言,它與中國文學有許多同質性,其特別之處在於同中存異。就近現代而言,它學習西方,將東西方文化融合,其成功之處反向影響中國文學,為中國的文學改革實踐提供了較多經驗。日本古代文學一般沿用歷史分期,即大和時代(?—794,又稱"上代")、平安時代(794—1192,又稱"中古")、鎌倉·室町時代(1192—1603,又稱"中世")和江戶時代(1603—1868,又稱"近世")。
  • 明明是一個民族,後來被異化成妖怪,日本歷史上的「土蜘蛛」
    「土蜘蛛」,這個名詞聽著還挺嚇人的,喜歡二次元的朋友可能有聽過這個詞,這是傳說中日本的一種妖怪,日本這個國家我們知道,民間「泛靈信仰」比較廣泛,然後流行文化發達,所以一些民間傳說的神怪妖魔形象容易被用到流行文化元素當中。土蜘蛛也是一樣,在日本傳說中,這是一種體形異常巨大的蜘蛛,經常在山中出沒。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日本有「千妖之國」之稱,種類多且詳細,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歷史,成為影視作品最愛翻拍的鄉野題材。究竟日本有哪些妖怪?為什麼妖怪大多是女性?「樂吃購!日本」在鬼月幫大家剖析日本流傳千年的妖怪傳說,讓你變成日本鬼怪通!
  • 2005日本喜劇恐怖《妖怪大戰爭》BD1080P.日語中字百度網盤資源在線觀看的日本電影
    主演: 神木隆之介 / 宮迫博之 / 慄山千明 / 菅原文太 / 南果步 / 成海璃子 / 豐川悅司 / 忌野清志郎 / 高橋真唯 / 近藤正臣 / 阿部隆史 / 岡村隆史 / 竹中直人 / 遠藤憲一 / 石橋蓮司 / 根岸季衣 / 三輪明日美 / 荒俁宏 / 京極夏彥 / 水木茂 / 永澤俊矢 / 佐野史郎 / 柄本明 / 山田豆 / 田口浩正
  • 日本妖怪畫:跑死人堆裡取材看誰畫得更慘
    勉強來做中西文化比較,同是怕死,咱是眼不見心不煩,至多「託體同山阿」;歐洲人卻認死理,梗著脖子、冒著冷汗也要「直面」血腥醜陋,勾出死亡和怪誕的面貌來。再來看日本,雖有漢文化雲淡風輕的意思在,卻也有彼邦自我強迫的一面,堪稱江戶最後一位浮世繪大師的月岡芳年(1830-1892)就是一個典型。此人拜在著名浮世繪師歌川國芳的門下,也受過西洋畫的訓練,一生沒少畫血腥暴力和詭譎奇特的場面。
  • 日本鬼怪文化雖興盛,源頭卻在中國,看看山海經神獸你就明白了!
    日本的妖怪有多興盛 看看這些作品,以及現在的《陰陽師》的遊戲,京極夏彥的《巷說百物語》、水木茂的《妖怪大全》,以及《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 就像說起動漫大家會先想到日本,那麼提起鬼怪,大家會想到日本的陰陽師一樣。
  • 日本最著名的妖怪「河童」,很多人一聽到就嚇破膽了,在我國也有記載
    說起日本最有名的妖怪,那麼河童就是不得不提到的一個生物了。在日本民間,一直都有關於河童的傳說。河童是一種怨氣凝結而成的妖怪,常在夜間活動,會吞噬小孩。據說在日本人眼中只要看到河童就預示著將要遭到滅頂之災,因此不少日本人一聽到河童這兩個字便嚇破了膽。 但實際上日本的河童是從中國神話中演變過去的。
  • 中國妖怪之河童,明明是美男子的後代,為何成了其貌不揚的存在!
    中國妖怪之河童,明明是美男子的後代,為何成了其貌不揚的存在!喜歡看日本動漫作品的小夥伴們一定非常的熟悉一個日本的妖怪,那就是河童。在很多的日本動漫作品中,河童總的形象是非常多見的,甚至在《荒川爆笑團》這部動漫作品中,河童更是擔起了男一號的角色,可想而知,河童在日本的知名度是有多高了。但是即便是這樣,也不能否認其實河童是來自於我們中國哦。根據中國的相關古籍的記載,河童最早出現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也就是說他的出生地應該是黃河。另外在古時候的時候,其實河童除了現在這個名字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名字哦。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文化商丘】歸德府文廟:一處勝景的文化物語
    記者一直在思考,在各地遺存的眾多文廟中,它們幾乎同一個名字、同一張「面孔」,求同存異,它們一定還各有各的歷史沿革、建築物語以及文化承載吧?商丘歸德府文廟,是目前海內外倖存1300多個文廟中的一個。在這麼龐大的一個貌似孿生的群體中,它將怎樣脫穎而出?它特別的承載是什麼?
  • 獲B站數千萬元融資,有度文化如何「慢養」《時之歌》音樂物語IP?
    隨後有度文化又上線了手遊、漫畫、動態漫等關聯產品。 天使輪融資完成後,這兩年,有度文化已經投入了近2000萬元用於《時之歌Project》項目動畫的製作。這支名為《時之歌-花與焰的狂想詩》的動畫預計將在今年7月上線,總片長達240分鐘。
  • 這些神話傳說裡的妖怪,穿越到電影裡都成了萌物
    而如今,我們早已經把眼光從「機器人」身上,轉向了「妖怪」。妖怪們還都不簡單,全來自言之鑿鑿的神話傳說。年獸 丨《年獸大作戰》到《小門神》,已經把民俗文化加入其中,試圖以此引起中國人民歷史文化的歸屬感。日本傳說裡的河童,形體像青黑色的猴子,手腳似鴨掌,頭頂凹陷處像頂著一個碟子。在電影《河童之夏》裡,河童從傳說裡害人性命的妖怪,變成了被人類佔去生存之地並懸賞的可憐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