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國陶都」,現存世界最老的柴燒龍窯,堪稱「陶瓷活化石」

2020-11-21 彈指間行攝

地處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腹地的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這裡最為著名的當然是傳承已久的武術文化,黃飛鴻、李小龍、葉問等武術宗師都是出自佛山,孕育了這座名揚中外的「武術之鄉」,令無數香港武打片影迷身心嚮往。

其實,佛山除了武術文化,還擁有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民間藝術和工業遺產,陶瓷就是佛山源遠流長、名冠天下的傳統工藝之一。自古以來,佛山就有著「南國陶都」的美譽,這項工藝至今已有超過700年歷史,正所謂「石灣瓦,甲天下」。

這裡所說的「石灣」,是佛山禪城區的一個鎮,這裡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開啟燒制陶瓷的歷史,石灣陶瓷業在清代進入了鼎盛時期。如今,這裡出產的精美陶瓷不僅佔據了國內的廣闊市場,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遠銷海外。

在石灣,有一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南國陶都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更是佛山一張亮麗的「名片」。

所謂「古灶」,在古代一般都是拿來做飯用的,而在佛山,卻是用來燒制陶瓷。南風古灶從明朝至今,五百年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已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實屬罕見。現今南風古灶被列為佛山重點保護文物,其中有一條窯灶仍在使用,那就是最古老的「柴燒龍窯」。

龍窯作為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因為窯整體呈長條形,依山而建,窯身總長約35米,猶如一條橫跨的巨龍,故被當地居民稱為「龍窯」。而柴燒,則是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這都是佛山人引以為傲的獨門手藝。

近年來,南風古灶已被開發為一個以工業遺產為核心的景區,也是國家4A旅遊景區和佛山市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向中外遊客訴說著千年古鎮的傳奇,彰顯了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2019年更被列為「國家工業遺產」,在整個廣東省只此一家。

人們漫步在南風古灶景區內,不僅可以看到古老的窯灶,還能近距離接觸到陶瓷製作的展示過程,欣賞龍窯師傅的拍大缸表演,憑藉師傅的巧手,遊客可親眼目睹陶泥演變成龍窯大缸。當然,如感興趣也可以動手試試。

在景區中,陶瓷產品還與現代藝術巧妙結合,構成了不少吸引眼球的藝術品,其中曾有一處「馬桶瀑布」最具看點,這是由陶瓷藝術家魏華設計的一組裝置藝術品,由上萬隻馬桶組成,長100多米,高5米,不僅成為該景區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佛山一道標誌性網紅景觀牆。但是這處景觀早已被拆掉,而裡面的水缸瀑布也頗有意思。

此外,南風古灶中還有不少形形色色的陶藝商店,當中陶藝製品種類繁多、風格各異,且很多都是工藝精美絕倫的佳品。喜歡小飾品的文藝青年,大可在此細品慢淘,總能找到你心儀的那一件。【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

相關焦點

  • 500年的陶瓷活化石,南國陶都的南風古灶,感受佛山文化的厚重
    佛山,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粵劇的發源地、廣府文化發源地、興盛地以及傳承地之一,還是世界聞名的功夫名城、家電之都和美食之都,不過今天渝帆要介紹的是佛山的另一張名片——陶藝之都。
  • 它被稱為「陶瓷活化石」,五百年來窯火不絕,已載入吉尼斯紀錄!
    南風古灶旅遊區位於著名的南國陶都石灣,集旅遊、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購物於一體。它被稱為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世界罕見,已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現已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八閩千姿:30年堅守古窯邊 千年瓷都德化窯火不斷
    幾十年的燒窯經驗,讓老馮對火候的把握十分敏銳 王雙季 攝   中新網德化4月8日電 題:30年堅守古窯邊 千年瓷都德化窯火不斷  作者 王雙季 寇婉瓊 林永傳  「我在月記窯燒了一輩子瓷啦。」
  • 品柴燒之美,探索臺灣最古老的水裡蛇窯
    不是水裡的蛇,其實水裡是地名,它是南投縣水裡鄉最古老的窯口。水裡蛇窯是由制陶師傅林江松於1927年建立的,坐落在臺灣南投縣水裡鄉頂崁村、鄰近日月潭,臺灣現有最古老、最傳統的柴燒窯,目前已傳承四代。除窯本身之外,現有陶藝工作室、陶藝文物室、921地震紀念室等設施,目前是臺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 【技術】輥道窯燒制陶瓷過程中NOx的排放分析及治理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針對陶瓷行業NOx排放問題,筆者選取了作為「陶都」的佛山市對其能耗、數量較大的輥道窯進行測試及分析,得出NOx排放數據,進而分析及提出治理方法。分析得出生產同產品的輥道窯燃用天然氣較燃用其他燃料生成的NOx低,選用天然氣作為燃料有利於降低NOx排放。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當窯溫燒到1300度左右時,由於窯溫高、釉水粘度小,Fe2O3(氧化鐵)分解產生的小氣泡直接析出釉面,由小氣泡富集到的鐵氧化物易浮在釉層表面,形成與釉主體相不同的液相小滴。
  • 世界上最薄的陶瓷杯在德化誕生!杯壁僅0.5毫米!
    4月22日, 「世界最薄陶瓷杯」 世界紀錄認證儀式在德化縣祥窯陶瓷研究所舉行。
  • 苗慄竹南蛇窯2日開窯 早期與現代少數民族陶器復刻版同為一爐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竹南蛇窯古蹟大蛇窯,去年12月25日封窯點火,1月2日上午正式開窯。窯主林瑞華特別安排從早期少數民族陶作復刻版,一直到未來派窯燒作品,統統融合在同一窯內燒制,全部燒制時間長達3天2夜,最高溫度達1290度,希望藉此延續竹南蛇窯生命。
  • 千年窯火今更旺——走進長沙望城彩陶源村
    本報記者郭立亮通訊員周玲旭攝影報導千年窯火今更旺——走進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彩陶源村本報記者 楊柳青 易博文 王文隆 通訊員 封雨彩陶源村位於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的最北端,湘江之濱。全村855戶,3458人,面積8.8平方公裡,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發源地。
  • 2018中國陶瓷十大品牌隆重揭曉
    王者陶瓷佛山市高明王者陶瓷有限公司來自建築陶瓷產區——廣東佛山,自2000年成立以來,以做「世界領先的陶瓷製造商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銷售集團」為發展願景,致力於發展高水平的民族陶瓷工業。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實力雄厚、產能產值大、配套完善的陶瓷行業旗艦企業之一。
  • 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適用範圍及節能比較
    北極星環保網訊: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是工業窯爐中比較重要的三種窯爐。下面我們從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的特點、適用範圍、節能比較等方面全面認識這三種窯爐。1、梭式窯間隙式生產窯爐,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由於生產的靈活性,現在很多中小陶瓷瓷廠都還採用這種窯爐。
  • 中國十大陶瓷品牌排行榜的企業簡介
    歐神諾公司義大利著名陶瓷專家從《聖經》「諾亞方舟」動人傳說中受到啟迪,創造出美麗的、時尚的歐神諾陶瓷品牌。歐神諾公司擁有三大現代化建陶生產基地。其中兩大生產基地位於中國陶都佛山,佔地面積達1200畝;另一生產基地位於千年瓷都景德鎮,投資額達13億元,佔地面積達1600畝。
  • 行走中原丨內鄉窯,那飄進歷史的十裡煙嵐
    從未正式發掘的老窯址,現實和歷史風貌是怎樣呢?它青綠如碧玉的色彩,是如何燒造而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帶「窯司」字樣的內鄉窯瓷器碎片,能否證實它曾是官窯呢?  ◎石堂山下探古窯  自內鄉縣城驅車西南行25公裡,是山乍嶇鎮石堂山。石堂山腳下白楊村大窯店自然村,就是內鄉窯址所在地了。
  • 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明清御窯黃釉器特展在京開幕
    如明弘治嬌黃釉窩盤(一對),堪稱弘治澆黃釉瓷器的代表作:造型規整,胎體透薄,釉面勻淨,釉色淡雅,不溫不火,給人恬淡嬌嫩之美感。成對收藏,尤為難得,因為弘治黃釉器是公認的歷史上黃釉燒造最好的瓷器;如明正德澆黃釉撇口盤(一對),內、外施嬌黃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所署六字年款字體標準,恭正規整,正德御窯瓷器年款因此贏得 「正德款恭」之評價。
  • 窯火千秋-新華每日電訊
    遺址中發掘出的最重要文物是一些破碎的陶片。研究表明,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它們誕生於兩萬年以前。  今天,人們常把陶瓷作為一個詞連用。事實上,陶是陶,瓷是瓷。或者說,瓷是人類技術進步後陶的升級版。司馬光就說過:瓷,陶器之堅緻者。由於原料和燒制溫度等不同,陶的質地疏鬆,表面粗糙;瓷的質地緊密,表面圓潤。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先民就在陶的基礎上創燒出了原始瓷。
  • 有個晉江人 在臺灣留下陶瓷傳奇(圖)
    閩南網12月19日訊 在臺灣,陶瓷有一個好聽的代名詞——鶯歌。  這裡的鶯歌,是指新北市最南端的一個市轄區。鶯歌陶瓷成為一個名詞固定搭配,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兩岸記憶。  200多年前,泉州晉江磁灶的吳鞍落腳鶯歌,見鶯歌尖山附近所產黏土適合制陶,便開窯製造,開啟了鶯歌陶瓷業的時代。
  • 可以發現茶和陶都早已與廣西結下了古老共生之緣
    比如, 《 廣東省志 》 就有明確記載:「廣東出產的瓷器和絲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輸往東南亞和中東等地,瓷器大量輸往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廣州西村皇帝崗、佛山石灣、欽縣紫砂窯均有名。」 《 廣西通志 》 亦有這樣的記述:「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廣西地區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瓷器製造業相當發達。欽州、桂平、灌陽出產的陶瓷器都相當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