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對家庭暴力勇敢說不!

2020-11-30 澎湃新聞

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對家庭暴力勇敢說不!

2020-11-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對家庭暴力

勇敢說不!

今年11月25日是第21個「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對家暴的範疇、預防、處置、人身安全保護令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定,這意味著中國的反家暴之路正式法治化。

現實生活中

遇到了家庭暴力該怎麼辦?

六大救助途徑

1.就近求助。向受害人或者加害人所在的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

2.報警。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鑑定傷情,並根據家庭暴力情節輕重,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出具告誡書、治安管理處罰。

3.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除了禁止實施家暴外,人身安全保護令還可以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以及其他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措施。

4.尋求臨時庇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到政府設立的臨時庇護場所獲得臨時生活幫助。

5.申請法律援助。如果需要法律服務,可以向所在地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6.撥打熱線電話。可以撥打婦聯組織的「12338」婦女維權熱線、司法行政機關的「12348」法律諮詢熱線等進行諮詢。

遭遇家庭暴力 如何取證和維權

女律師們來支招

1

遭遇家暴

如何取證

律師提醒

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在對方實施家庭暴力時,應該報警求助,同時,去醫院進行就診,保留好傷情治療情況的照片和病歷記錄等。事後也可以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聯組織等進行制止、勸阻、調解工作。

因為家暴一般發生在封閉的場所為主,如果受害人沒有證據收集意識,後期對家暴的認定和維權就比較困難。受害人應當注意收集以下證據:

1.公安的家庭暴力出警記錄、告誡書等;

2.醫院的診斷書、病歷、收據等相關資料;

3.明顯傷害記錄的照片和公安部門的傷情鑑定;

4.子女等家庭成員和鄰居等知情人的證言;

5.家暴實施者出具的《悔過書》、《保證書》、能夠證明施暴行為存在的通話錄音、視頻資料或者其他部門進行調解的證據。

2

關於告誡書

你需要知道的

律師提醒

由省公安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民政廳和省婦女聯合會四部門共同制定的《浙江省家庭暴力告誡制度實施辦法》於2017年2月13日生效施行。家庭暴力告誡是公安機關對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家庭暴力行為,督促加害人改正而作出的行政指導意見。告誡書的內容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並告知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後果等。

1.告誡書的實施程序

公安機關出具告誡書

送交加害人、受害人

並通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公安派出所應進行查訪

監督加害人不再施暴

2.告誡書具有何種作用?

家暴告誡書作為一種法律文書,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可作為調解糾紛或進行離婚訴訟的重要證據。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時,家暴告誡書可以作為認定家庭暴力事實的證據,人民法院審理家庭暴力人身傷害刑事案件,在該刑事案件發生之前公安機關曾對加害人進行過告誡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量刑的酌定情節。

3

關於人身安全保護令

你需要知道的

律師提醒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是2016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制定的重要制度之一。受害人可以向當地(包括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若其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的,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1.誰可以申請?

(1)一般:本人

(2)特殊(代為申請):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的。

2.向誰申請?

人民法院(申請人、被申請人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

3.人身安全保護的內容是什麼?

(1)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

(2)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近親屬;

(3)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

(4)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4.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期多久?

六個月,可以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

5.人身安全保護令由誰來執行?

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協助執行。

6.如果違反了,有什麼法律後果?

(1)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2)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來源:紅船女兒

原標題:《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對家庭暴力勇敢說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消除對婦女暴力日|人類行為為何「男女有別」
    作者:陳冰,張唯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11月25日,是「世界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然而,全世界35%的婦女遭受過身體或某種形式的性暴力!我國約24.7%的女性遭受過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而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選擇報警。「家暴」並未遠去。在我們所知的家暴事件中,有的事件以受害者命名,有的以施暴者命名,而在這些事件裡,即便雙方已經不是夫妻或戀人關係,人們仍然習慣稱之為「家暴」。
  • 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點亮橙色 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反對性別暴力...
    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埃及全國婦女理事會與聯合國婦女署駐埃及辦事處聯手合作,在埃及著名歷史地標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點亮橙色,以響應聯合國婦女署在全球發起的「反對性別暴力行動16天」活動。
  • 反家庭暴力,你我同在!——我市開展「反對家庭暴力、共建平安家庭...
    ——我市開展「反對家庭暴力、共建平安家庭」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2020-11-25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家庭日,助力「無家暴」平安家庭建設,我們是這樣做的!
    福州婦聯自信從容 秀美大方勤勞睿智 與時俱進關注5月15日是第27個國際家庭日為有效遏制和預防家庭暴力推動《反家庭暴力法》落實到基層提高社會大眾的反家暴意識助力家庭平安建設福州市各級婦聯紛紛行動起來倉山區婦聯組織巾幗志願者在湖畔社區和港壋社區開展「樹清廉家風 創最美家庭」「創建平安家庭 構築和諧社會」和「反對家庭暴力 維護婦女權益」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發放《名人家風家訓》《家風潤無聲》《倉山區婦聯移風易俗倡議書》等書籍和宣傳品,向居民宣傳、倡導健康和諧的家庭觀念和生活方式。
  • 「國際家庭日」系列宣傳|「國際家庭日」知識小科普
    每年的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那麼大家了解「國際家庭日」是什麼時候設立的?為何設立嗎?近年來,為慶祝「國際家庭日」都舉辦過哪些活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什麼是「國際家庭日」。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誌,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國際家庭日」的設立,是為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和睦、幸福、進步,並以此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 關注老年痴呆、家庭暴力、鄉村教育,湖南臺的舞蹈綜藝才是業界良心
    「一切需要被提醒,但是最珍貴的東西永遠在心底揮之不去,」李豔超說,「當家人還很健康的時候要常回家看看,主動停下手裡的工作去陪伴。」張藝興也說:「雖然豔超老師的裝扮顯得有些年紀,但還是很美。」這也正是舞蹈藝術帶給我們美的體驗所在:不僅是外在的肢體,更是動作所傳達的愛與深意。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說不_新聞中心...
    此次十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除此之外,《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條中明確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意味著監護、寄養、同居、離異等關係的人員之間發生的暴力也被納入到家庭暴力中,受到法律約束。
  • 「書評」《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家庭暴力與愛
    看得來氣,讓人想起小鬼當家之類的電影裡,孩子反抗大人,和大人作戰的精神,雖然社會、文化、經濟環境完全不同,是兩種風格,但是反抗和戰鬥精神是本質的,像我最愛的電影《雲圖》裡,始終貫穿的價值觀,絕不向暴力屈服,古來有之。為什麼大衛就不可以學學呢?為什麼大衛的母親就不能振作堅強起來呢?我知道這對於他們特別特別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家庭環境和軟弱的個性造成的,有必然性!
  • 2018國際家庭日 三個法寶讓你的家庭更幸福
    導語:你聽說過國際家庭日嗎?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家庭是必不可少的,而家庭也是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國際家庭日就是提醒人們一定要注重家庭和諧。那麼你知道國際家庭日是幾月幾日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家庭暴力能夠毀掉一個人?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心理學家解釋說:「你現在的問題就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在重複,如果你不能發現這一點並解決掉,那麼還會繼續遺傳給下一代。」小梅的問題是什麼?其實從她媽媽身上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過於順從。她媽媽的一生都在被丈夫家暴,可是卻還是選擇繼續這所謂的婚姻,而小梅因為長期受到這種家庭以及媽媽的影響,也變成了這種順從型人格,在面對暴力的時候不懂反抗,只會去感嘆自己的遇人不淑,可見家暴對孩子的影響之大。一、 家暴的實質上反映出什麼問題?
  • 國際家庭日關注家庭福祉 什麼是中國人眼中的家庭幸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李雯婷、尚禹):5月15日是國際世界家庭日。聯合國把今年國際家庭日的宣傳主題確定為:家庭、教育和福祉。昨天,我們的記者也走上街頭,採訪了中國老百姓對於家庭幸福的不同理解。家,是每個人的歸宿,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太公平,還真的一點都不冤枉。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有人說:原生家庭之傷,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環境的餘孽。人們往往會用製造更多痛苦的辦法來應對自身的痛苦。因此,傷害與失調便會像家族魔咒一般,代代相傳。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 國際家庭日|家庭,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家庭」應該是一個代表著愛和溫暖的詞彙,好的家庭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沃土。國際家庭日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家庭,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 國際反家暴日|親歷者自述: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早點離婚
    這是一個被家暴婦女的故事:她用了十幾年逃離家暴,卻不知道還要再用多久,才能走出家暴帶來的「陰影」。阿梅(化名)說:「最後悔的事就是沒能早點兒離婚……」11月2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在這一天,我們走近惠州一名家暴受害者,聽她親自講述家暴的經歷。阿梅講述出自己的經歷。
  • 國際家庭日
    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有著類似的情況:吃飯時,妻子自言自語,丈夫孩子低頭玩手機;手機成了夫妻間不可輕易觸碰的東西,裡面的秘密甚至會危及婚姻……近期,家人們朝夕相處,因手機引發了不少矛盾。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記者採訪到了婚姻家庭諮詢師,聽她講述那些因沉迷手機而「引爆」的家庭關係。
  • 「讀書的女人最時尚,讀書的家庭最和諧」百萬家庭讀書知識競賽活動...
    「三八」節前夕,省婦聯將和相關單位在省政府報告廳舉行「海南省紀念『三八』節97周年表彰大會暨知識講座」,隆重紀念第97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對百萬家庭讀書知識競賽活動獲獎組織和個人及和諧家庭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  本次知識競賽活動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負責知識競賽活動的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海南省婦聯宣傳部,聯繫電話:6533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