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0公裡!墨子號敲開量子通信大門,可惜因安全問題未能推行

2020-12-0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審核-小文

在科學界,「墨子號」往往和量子通信聯繫在一起,因為它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據報導,「墨子號」突破了一千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距離,達到了1120公裡,實現了量子密鑰分發在歷史上跨越一千公裡的傳送,同時還將會叩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那麼什麼是量子?什麼是量子密鑰?這種方式如何保證通信的安全性?下文將帶您一起了解該成就和與其相關的問題。

何為量子?何為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這個概念很多人在網絡上聽得多了,都覺得它是一個高大上的詞語,但並不知道它指的是什麼。從量子物理的定義來看,量子指的是一切物質組成的最基本的單位,例如分子、原子、電子和光子,這些都可稱為量子。

量子密鑰分發,顧名思義就是將量子密鑰發送出去。但由量子組成的密鑰與普通計算機裡的密鑰不同,它的安全性更高一些。如果密鑰在分發的過程中遭到第三方的盜竊,那麼接收方和發送方立即就能察覺這件事,從而採取應對措施。

為何量子密鑰的安全性如此高?

量子密鑰的分發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安全性,是因為它同時利用了量子的兩個特性,疊加性和不可複製性。疊加性是指量子可以是兩種狀態的疊加,而普通生物的狀態是單一的,要麼是生,要麼是死,而量子可以同時保持完整的破碎。

這種特性決定了量子的不可複製性。如果量子密鑰在傳輸的過程中被第三方接觸了,那麼密鑰的狀態就會立即改變,有可能向完整的方向改變,也有可能向破碎的方向改變,導致第三方無法得到正確的密鑰。而接收雙方在得知此事後,可以重新生成密鑰進行分發和接收。

即使該方法很理想,但還無法得到實際應用,這是為何?

量子密鑰的分發在理論上來說是一種安全度很高的通信方式,但這種方式自從被提出來後一直到現在都還未得到實際應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這種方式因為信號損耗問題無法進行遠距離傳輸,另一方面是現實設備還存在不少安全漏洞問題。

看到這可能會有朋友好奇,為什麼量子在傳遞過程中還會產生信號損耗呢?實際上地球上任何信號在傳播過程中都存在損耗現象,目前實驗室裡利用單光子作為物理載體來傳輸量子密鑰,但是單光子在傳輸過程中會不斷地被光纖通道吸收,導致距離越遠信號的損耗就越大。

中繼通信可解決該難題,但仍存在這方面的安全漏洞

在「墨子號」實現112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之前,國際上已經出現了500公裡的成功案例,但之後並未出現重大突破。後來有科學家提出了採用中繼通信來充當密鑰分發的「接力站」,這就好比一個馬拉松選手參加了10公裡的比賽,正常人在比賽中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就從路人手中接過水瓶進行水分補給。中繼通信扮演的就是路人的角色,它為能量即將損耗完的量子密鑰補給能量,好讓它繼續傳播下去。

該想法確實不錯,而且在現實中也得到了應用,前幾年我國就利用該方法實現了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通信。但這種方法還是存在安全漏洞,如果中繼通信的技術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裡,那麼到了中繼站的量子密鑰則有可能被盜取。因此在2017年我國實現了突破千裡的量子糾纏分發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潘建偉產生了新想法。

由量子糾纏引發的思考,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可行否?

首先來了解一下量子糾纏的概念,它指的是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不管距離有多遙遠,在相互作用之後原本各自的獨立特徵就會形成綜合特徵,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來獲知其他距離遙遠粒子的狀態。潘建偉正是想到了在量子糾纏的基礎上進行量子密鑰分發。

在初期理論中,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會使得接受雙方的密鑰都擁有綜合特徵,因此其中一方只需要測得該方特徵就能獲知另一方特徵,但在密鑰分發過程中該方法失效。即使量子糾纏是由第三方發起的,接收方只要測得密鑰的特徵,同樣能夠獲取密鑰中的信息。這種方式消除了第三方盜取量子密鑰的可能性,從而極大提高分發安全性。

該研究發現意味著什麼?量子密鑰分發下一步將往哪走?

經過多團隊、多位科學家的研究之後,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的方案正式確定。該基礎理論落地後,該龐大的研究團隊先後經歷了設備的更新、技術方法的改善,建立了一條從烏魯木齊到青海長達1120公裡的光鏈路,並最終以每秒鐘0.12比特的成碼率實現了量子密鑰的分發。

綜上所述,該研究團隊打破了以往對量子通信的思維方式,將量子糾纏應用到量子密鑰分發中,將「墨子號」原本的中繼通信角色轉化為「量子糾纏源頭」的角色。對於他們的研究和發現,《自然》期刊的審稿人表示這是人類量子通信領域一座重要的裡程碑,它將可能叩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目前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能以每秒鐘0.12比特的速度生成,但以這種速度投入到實際應用中還遠遠不夠。因此中國量子密鑰下一步將朝著提高密鑰成碼率的方向發展,使其提升到每秒鐘十幾比特、幾十比特,到那時相信人們會更加了解量子通信,也會體會到量子通信的優勢所在。

相關焦點

  • 突破1000公裡!墨子號敲開量子通信大門,可惜因安全問題未能推行
    審核-小文在科學界,「墨子號」往往和量子通信聯繫在一起,因為它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據報導,「墨子號」突破了一千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距離,達到了1120公裡,實現了量子密鑰分發在歷史上跨越一千公裡的傳送,同時還將會叩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超越1000公裡距離,量子通信大門是如何被「墨子號」打開的?
    量子通信是當前科學界最熱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同時也是急需被攻克的難題之一。雖然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深入研究量子通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量子通信的大門卻一直未能打開,究其原因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但是,現在,"墨子號」突破一千公裡的技術突破將打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墨子號」衛星再次迎來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衛星被他方控制仍安全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1120公裡!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再突破!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月15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 1120公裡!「墨子號」又有新突破!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潘建偉表示,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要從實驗室走向廣泛應用,需要解決兩大挑戰,分別是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和遠距離傳輸問題。量子通信通常採用單光子作為物理載體,最為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光纖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間信道傳輸。但是,這兩種信道的損耗都隨著距離增加而指數增加。
  • 「墨子號」量子衛星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該實驗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量子通信原則上提供了一種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法,但是要從實驗室轉移到廣泛的應用領域,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即真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和長距離傳輸問題。經過國際學術界三十多年的努力,現場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距離達到了100公裡左右。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上,使用可信中繼可以有效地擴展量子通信的距離。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進展。6月15日,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的研究論文。《自然》雜誌發布了題為「基於衛星的遠距離安全通信」的新聞稿加以推介。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衛星被「綁架」也不影響信息安全
    「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相關科研團隊成功通過量子衛星「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據@中國青年報 微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訊。相關結果已於6月15日發表在《自然》上。據了解,本次試驗的突破在於,「墨子號」在試驗中只負責光子發送,由相距1120公裡的2個地面站接收後產生密鑰,其本身不參與密鑰生成,不掌握密鑰信息。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中科院供圖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糾纏」 為衛星安全加碼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人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 月15 日,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的研究論文。
  • 衛星被控制依然能安全通信 「墨子號」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圖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概念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昨天,該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從首次成功實現量子態隱形傳送以及糾纏態交換,首次實現安全通信距離超過100公裡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到建成國際上首個規模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家逐步躋身於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量子通信的產業化也在中國科學家的全力推動下得到快速發展。 隨著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順利升空,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衛星和地面之間進行量子通信實驗的國家。
  • 「墨子號」完成三大實驗任務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1200公裡的超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成果,1個月前曾登上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的封面。這次,星地間的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又同時發表在另一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 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潘建偉教授講到:「墨子號量子衛星所取得的成功,為未來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國物理科學、航天科學等基礎科學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潘建偉教授的話講得很明確,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勝利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勝利。它標誌著我國量子力學、航天科學、基礎物理學等多學科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月15日,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