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經過:2012年8月19日,某油田一聯合站對兩臺除油器進行清洗,下午18點30分放壓結束,對關聯工藝管線進行隔離封堵後,打開除油器人孔,再次檢查隔離封堵措施確定並無問題,準備用蒸汽車對除油器內進行蒸煮,就在此時現場監護人員突然發現2#除油器的人孔有黑煙冒出。
現場操作人員立即將人孔堵上,隨即將現場情況報告了聯合站值班幹部宋某,並啟動應急預案,先用滅火器對罐內噴入滅火劑,之後用消防水對罐內注水降溫,用毛氈將人孔封住隔絕空氣,並通知消防隊。
消防四大隊接到報警電話後立即出動消防車,用消防水和泡沫將罐灌滿,自燃得到控制,並將灌滿水的2#除油器人孔進行封堵充分浸泡,運行班崗位人員增加巡檢頻次,密切關注除油器。
2、直接原因:伴生氣中含硫化氫氣體,腐蝕除油器內壁生成不穩定的硫化亞鐵,附著在罐壁,正常生產時罐內處於無氧狀態,硫化亞鐵不會發生氧化反應,容器人孔打開後空氣進入,硫化亞鐵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並放出大量熱量,加之罐內潮溼,硫化亞鐵在常溫下發生自燃。
間接原因:對硫化亞鐵的辨識不充分,危險性分析及危害認識程度不夠全面。
3、經驗教訓:編製作業方案時要全面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做好預防硫化亞鐵自燃應急處置預案,開工前做好現場交底。
容器清洗前進行介質置換時,應對彎頭、拐角等重點處理,防止存有殘餘油氣,避免硫化亞鐵自燃擴大。
設備降至常溫方可打開,易產生硫化亞鐵部位,能用水浸泡的用水浸泡,保證內部構件溼潤,清除的硫化亞鐵應裝入袋中澆溼後運出設備外,並儘快採取深埋處理。
在類似作業過程中,尤其是環境氣溫較高時,需加強巡檢,確保及時發現和處理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