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扎 西 老 爸 說 育 兒」 的微信公眾平臺
回復關鍵詞 「 故 事 」或「 百 科 」 即可收聽往期音頻
在許多花園裡都能發現蝸牛。它們最常呆在那些有白堊土的地方,因為它們背上的殼是由與白堊土相同的物質構成的。殼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膜,所以看上去很有光澤。
蝸牛它們肌肉發達的身體,實際上 是一種腳的起伏曲伸向前移動,並通過一路分泌粘液使自己在粗糙的地面上移動變得更為輕鬆。如果受到攻擊,它們就會分泌另一種淡黃色的粘液。
每隻蝸牛都同時具有雌性和雄生兩種性器官。當兩隻蝸牛交配時,雙方都將授精。蝸牛卵產在土下的洞裡,然後再用土蓋住。大約孵化2---4個星期,小蝸牛就會帶著它們自己的小殼出生了。隨著小蝸牛的逐漸長大,新的白堊質不斷增生在蝸牛殼的開口處,從而使殼越長越大。
沒有殼的情況:
一、這是蛞蝓 [kuò yú],並不是蝸牛 。學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又稱水蜒蚰、鼻涕蟲,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不是蚰蜒),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與部分蝸牛組成有肺目。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溼潤有黏液,民間流傳在其身上撒鹽使其脫水而死的捕殺方法。
二、有可能是外殼受損的蝸牛,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因為蝸牛會修復自己的外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
暑假自然夏令營,點擊了解
禪•自然| 2017自然教育暑期營全面升級(7月25-31日)
圖文來自網絡 音頻 扎西
教育的智慧源於對生活的細膩和感悟
微信ID:sanren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