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被子宮肌瘤折磨七年 醫生提醒:每年定期查體

2021-01-14 騰訊網

多發子宮肌瘤,最大的直徑10cm,中度貧血,輾轉多家醫院就醫,手術方案均建議切除子宮……近日,42歲的李女士在濟南市中心醫院做了微創手術,不僅切除了子宮肌瘤,還成功保住了子宮。

「我的子宮肌瘤已經長了7年了,月經量特別多,找了好幾家醫院,醫生都說婦科彩超提示多發子宮肌瘤,肌瘤太大,而且已導致中度貧血,建議切除子宮。」李女士才42歲,她希望保住子宮。

據濟南市中心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魏德娥介紹,大多數肌瘤很小且沒有症狀,但也有許多患者的肌瘤能夠引起明顯症狀,影響到其日常生活。肌瘤可以單發,亦可多發,可能需藉助顯微鏡才可看見,也可能達幾十釐米。子宮肌瘤症狀與肌瘤的數量、大小及位置有關,常伴有月經過多、腹圍增大以及類似妊娠的腹脹感。

經過一系列查體、輔助檢查,醫生為李女士明確了患者肌瘤的位置。「較大的兩枚肌瘤位於子宮後壁及子宮前壁下段,宮體上共有大小不等肌瘤10餘枚。」根據評估結果,魏德娥為患者制定了腹腔鏡手術保留子宮的手術預方案。

雖然腹腔鏡手術是目前剝除子宮肌瘤常見的手術方式,但對該患者來講,肌瘤多發並且子宮下段還有一枚巨大肌瘤,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手術難度。「微創手術能讓患者避免腹部大切口帶來的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魏德娥主任醫師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了溝通,充分考慮到手術中的困難和解決預案,做好各項術前準備,排除萬難決定進行腹腔鏡多發肌瘤剝除術。最終,順利完成腹腔鏡下多發肌瘤剝除術,成功保住子宮,患者術後第四天康復出院。

魏德娥提醒,每年定期查體時進行婦科彩超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子宮肌瘤。當子宮肌瘤直徑gt;5cm且持續生長時、子宮異常出血時、出現腫塊相關症狀如盆/腹腔疼痛或壓迫泌尿道或胃腸道造成泌尿道症狀(如,尿頻、尿失禁和腎積水)或腸道症狀(如,便秘)時,需手術治療。(記者王小蒙 通訊員趙梅)

相關焦點

  • 絕經後子宮肌瘤是否會自動消失?聽聽婦科專家怎麼說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孫麗霞 葉鴻)48歲的王女士患有子宮肌瘤多年,月經期長,經量多。近兩年出現尿頻症狀,逐漸加重,但由於一直聽說「只有切除子宮才能『永絕後患』,「絕經後肌瘤就會自動消失」,所以為了避免讓自己變得「不完整」,一直挺著不去就醫。
  • 女子患子宮肌瘤罕見逆向長「章魚須」爬進心臟
    為進一步確診,周大姐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結果讓醫生們都嚇了一跳,不但在周大姐的盆腔內可見腫瘤,更可怕的是,腫瘤還沿著血管逆向生長,一路縱跨盆腔、腹腔和胸腔,從下腔靜脈悄無聲息地「爬」進了右心腔。整個腫瘤形狀猶如一條八爪魚,隨著心臟收縮不停甩動,若任由其發展,將嚴重阻礙血液循環導致暈厥或猝死,極大威脅患者生命。
  • 女子體內取出61個子宮肌瘤!高發人群有哪些?3類人已在名單上
    據報導,一女子因腹部十分疼痛,排尿排便十分困難,而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61個子宮肌瘤,醫生們都嚇了一大跳,在醫生的追問之下,得知,該女子在日常生活中,作息十分不規律,一周七天,除了星期天之外,五天都要上夜班,平時為了趕時間吃飯更是以快餐為主,並且曾經多次做過人流。
  • 原來子宮肌瘤最怕「它」,1種草藥,幫你活血化瘀消肌瘤
    大家好,我是中醫朱醫生。子宮肌瘤是子宮肌層平滑肌細胞增殖形成的,絕大多是良性腫瘤,很少會發生惡性變。據統計,在30歲以上的女性中20%有子宮肌瘤,實際患病率可能遠遠不止20%。子宮肌瘤在中醫上叫做症瘕,中醫認為子宮肌瘤與氣血失調,肝鬱氣滯或者氣滯血瘀密切相關。
  • 女子腹大如「懷孕」 手術取出腫瘤重達···
    女子腹大如「懷孕」 手術取出腫瘤重達······ 2020-11-20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子宮肌瘤的流行病學研究
    核心提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的首位,但其絕對發病率很難確定。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為5%~50%,可高達70%。發病率的統計與不同的檢查方法有關,也因子宮肌瘤大小差異甚大。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的首位,但其絕對發病率很難確定。
  • 直腸癌漸趨年輕化,傳統手術要挖掉肛門,西安這位醫生為患者保...
    醫生提醒,直腸癌是老年病,多發於45歲以上人群,但近幾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患上了直腸癌,且男性比例稍高一些。早期手術治癒率高 但傳統方式很尷尬每周二下午是西安交大一附院腫瘤外科醫生宋永春教授出診的日子,開診時間還沒到,號就已經掛滿了。他從2010年就開始主攻直腸癌,據介紹,直腸癌是一種早期手術可以達到很高治癒率的疾病,但是每一個挖掉肛門的病人都會攜帶永久性糞袋。
  • 女子用水蛭治病 治療手段相當野蠻血腥
    女子用水蛭治病 治療手段相當野蠻血腥時間:2016-03-12 13:09   來源:伊秀女性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子用水蛭治病 治療手段相當野蠻血腥 歐洲中世紀的時候醫生的治療手段相當野蠻血腥,無論什麼病醫生都是用同一種方法解決放血。
  • 61歲女子踩空樓梯,腳脖子三踝竟全斷
    龍頭新聞訊 近日,一女子下樓時不慎崴腳,本以為沒什麼大事。經過檢查確診為三踝(內踝、外踝及後踝)粉碎性骨折,醫生提醒,平時應多注意補鈣謹防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周女士今年61歲,幾天前她象往常一樣吃完飯下樓鍛鍊,一不小心踩空了樓梯。
  • 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江蘇一女子服藥後竟中毒!醫生提醒
    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江蘇一女子自行去藥房買藥
  • 女子突然耳鳴刺痛,醫生一看驚了!裡面居然有蜘蛛……蟲子進了耳朵...
    4月22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一女子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折磨自己多時的耳朵問題居然是因為有隻蜘蛛在她的耳朵裡結了網,安了家醫生表示,幸好蜘蛛體積小,並沒有穿破耳膜,否則聽力可能還會受到影響。去醫院幾經周折 醫生從他耳朵裡捉出一隻「甲板蟲」!
  • 凌晨1點,湘潭一孕婦突然子宮破裂……
    凌晨一孕婦子宮破裂,分娩後生命危急市中心醫院緊急救治後患者母子平安湘潭在線1月12日訊(王小嬋 彭婷)1月4日凌晨1點,剛剛完成兩臺急診手術的湘潭市中心醫院產科主任左建中,顧不上休息又回到了病房。詢問病史並了解到孕婦有左側宮角妊娠修補手術史後,經過仔細查體,左建中高度懷疑孕婦子宮破裂。「馬上手術,以最快的速度搶救母嬰!」左建中的語氣不容置疑。該院麻醉科、手術室、新生兒科、檢驗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醫護人員聞訊後,以最快的速度趕了過來。進行剖宮產手術時,打開孕婦腹腔,裡面鮮血瀰漫,當即吸出積血約600毫升。
  • 吃了冬瓜燉魚湯,佛山一女子小腸被魚刺刺穿!主診醫生:她算是幸運的
    日前佛山一女子晚上睡覺時疼痛難忍沒想到作祟的竟是長度超4cm的大魚刺刺穿小腸!1月12日,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下簡稱南海九院)收治的一名腹痛患者,最後發現竟然是一根4釐米的長魚刺「刺」穿小腸,目前魚刺已取出,患者沒有生命危險。
  • 福建一中年女子患帕金森病 深圳醫生給她裝上「腦起搏器」
    福建一中年女子得了帕金森病,逐漸陷入困境,不吃藥全身僵硬,吃藥後不停亂動,生活不能自理。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獲悉,該名女子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在大腦裡安裝了「起搏器」,開機後瞬間就不抖了。手腿抖動被診斷為「帕金森病」姚女士(化名)今年45歲,原本一直在福建老家的工廠裡打工。
  • 6月6日全國愛眼日,醫生提醒:0至6歲是孩子視力發育的關鍵期 定期做...
    ,每年定期帶孩子做眼科檢查,預防眼部疾病的發生。前不久,媽媽帶他到嶽陽恆康醫院眼科中心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近視度數從原來的不到200度上漲到將近500度。得知這一結果,康康的母親雖然有些擔心,但她認為等孩子年滿18歲時,只要進行近視手術即可摘掉眼鏡。  蔡院長表示,每年寒暑假有不少孩子都會「放縱」自己,一旦生活沒有規律,用眼不加節制,輕則引發眼部疾病,重則導致近視或近視程度加深。一個假期的不良生活、用眼習慣足以讓孩子視力減弱。
  • 女子睡夢中被劇痛驚醒 蜈蚣進耳 醫生:千萬不能掏
    9月17日凌晨,揚州女子桃桃(化名)突然感覺耳朵劇痛,意識到耳朵裡有異物,但怎麼也掏不到。幾番折騰後,疼痛加劇,家人趕緊將她送到蘇北醫院治療。醫生驚訝地發現,桃桃的耳道內竟鑽進了一隻蜈蚣,劇烈的痛感也正是這隻蜈蚣造成的。好在送診及時,醫生最終順利將蜈蚣取出,排除險情。
  • 查體報告中的肺結節GGO是什麼東西?到底是不是肺癌?
    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去醫院做健康查體。很多人拿到查體報告後看著胸部CT結果上的肺部磨玻璃樣病變(GGO),拿起手機上網搜索,搜索出來的結果都是類似於「GGO就是肺癌」、「肺磨玻璃樣結節不治療會變為肺癌晚期」等等。為了讓大家不再困惑,今天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肺磨玻璃病變(GGO)。
  • 【微科普】你有子宮肌瘤嗎?聽聽郭傑醫生怎麼說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30歲以上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
  • #闢謠#得了子宮肌瘤,還能吃豆腐,喝豆漿嗎?
    「郭老師,我前一段時間單位體檢,B超醫生給我做檢查,說我有兩個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的病因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生育年齡的女性,大概每4名女性,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子宮肌瘤。由於很多子宮肌瘤患者並沒有任何症狀,當沒有進行檢查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漏診,所以實際上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可能比這個統計的數據還更高。關於為什么女性會得子宮肌瘤,目前的研究還沒有確切的結論。
  • 醫生提醒:這3類藥或影響肝臟排毒,長期服用者,定期檢測肝功能
    醫生提醒:這3類藥或影響肝臟排毒,長期服用者,定期檢測肝功能1、部分降糖藥大多數的降糖類藥物是在肝臟內進行代謝的,定期檢測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吡格列酮、羅格列酮是胰島素增敏劑,有活動性肝病或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患者禁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