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止境,廣義和狹義的宇宙的界限

2020-12-03 科學探討

一、狹義的宇宙來講,宇宙有止境,但是無邊緣。

宇宙不存在邊緣的這個說法其實就是霍金說的無邊界條件猜想。並不是說宇宙就像我們數數一樣,一直無限下去沒有盡頭的。

在1981年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根據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提出了宇宙無邊界條件,認為宇宙沒有邊緣,也就是說宇宙是一個四維的球面體。它就像我們地球一樣,我們在地球行走永遠到不到地球的邊緣,比如你現在從你站的地點沿直線出發,經過很長的時間你還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因為地球沒有邊緣。

這也就解釋了宇宙奇點大爆炸的說法,很多人把這個奇點都認為是一個黑點,其實奇點是沒有大小的概念的。根據伽莫夫提出的熱大爆炸理論認為,這個點並不是我們在地球上某個地方爆炸有坐標的點,而是這個點可以在任何地方,沒有坐標。如果把宇宙大爆炸比喻成地球的南方,那麼這個南方可以在地球的任何方位。只不過我們所認為的南方,只是人為定義的,所以宇宙是不存在邊緣的。

二、從廣義的宇宙來講,宇宙之外是未知

因為如果宇宙是有邊緣的,那麼就會有一個問題,宇宙邊緣之外是什麼?如果有其他物質,那還是宇宙之內。如果沒有物質,即使是虛空一片,也是屬於宇宙的範圍。如果你非要硬下個定義,釘個界樁,過了這個邊界就不是宇宙了,那時外宇宙。那沒有意義。因為宇宙本身定義就是容納一切的空間,你要改變這個定義去滿足自己的理論。就像你一定要定義只有亞洲的老虎才叫老虎,那其他地方就不可能有老虎了。

宇宙既然沒有邊,但又必須是有限的。因為人們觀測到各個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從而得出宇宙在膨脹,進一步得出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這就要求宇宙空間必須是有限的。什麼東西能夠滿足既有限有沒有邊界呢。於是就想到一維的環是,二維的球面也是,那麼三維的空間就可以彎曲成一個四維球體,我們的三維空間只是這個四維球體的三維外表。這樣就是一個有限的封閉的三維空間了。

一切都在推理階段,沒有證據,也沒有反證。宇宙很大,我們的認識很有限。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科學無法定論的,人們可以發揮想像,得出可以自圓其說的解釋。但是,能夠解釋通不一定是真理。

相關焦點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早於廣義,並且狹義相對論的範圍並沒有廣義那麼大,而且不涉及引力。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不久大約10年,廣義相對論便誕生了。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目前人類描述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兩套比較精確的理論。然而這兩套理論卻是各自為政的,量子力學掌管著微觀尺度,而廣義相對論則掌管著宏觀尺度。然而問題來了,微觀跟宏觀的界限在哪裡呢?也就是說多小的尺度才是微觀?
  • 廣義相對論誕生一百年後:仍然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基石
    來源:NASA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問世一個世紀後,仍然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的這一著名理論,至今仍是科學家們理解宇宙起源和進化的基石。它繼續激發著人們去研究物理學和天文學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未解之謎。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假如有一個魚缸,魚缸裡的小A魚對其他魚兒說,你看外面的人都歪七扭八的,長得可真奇怪啊,其他小魚表示附和。小A魚的話引起了小B魚的注意,它研究了一下浴缸裡各種物質的運行並總結出規律,被大家奉為神魚。直到有一天,小C魚通過長期以來的分析推測出,提出了魚缸外部「直線運動」的概念,這時所有魚兒都張大嘴巴,吃驚的吐了幾個泡泡,表示不可思議和。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講了不少,其中有個效應:時間變慢,不少朋友仍然有很多疑惑,所以今天這期節目就針對「時間變慢」效應給大家再度剖析。這裡的「時間」就好像剛剛討論的「速度」,因為時間和速度一樣,都需要選參考系才有意義。以上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變慢效應」的內容。但是大家似乎隱隱感覺A說B時間慢了,B又說A時間慢了,這似乎就是矛盾的?其實內心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就是因為,內心總是想把A和B的時間進行比較看誰才是真理,其實都是真理,只是參考系不同。
  • 從廣義相對論推斷出宇宙必須有一個開端,而且可能有個終結時間
    「亞里斯多德」非常相信思維的力量,他認為統理宇宙的規律可以用純粹的思維找到,他不覺得實驗和觀測有多大的必要性。№:1哲學家負責思考,科學家負責觀測和實驗「亞里斯多德」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同時釋放兩個物體重的那個一定比輕的那個落得更快,之後的1900年裡這個說法從未遭遇挑戰,直到被「伽利略」否定。
  • 探求宇宙奧秘,了解廣義物質觀的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的本質
    廣義物質觀的時間以物質為基礎。有物質才有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物質是永恆的,時間也是永恆的。從另一方面來理解,物質沒有起源,時間沒有起源,時間不是物質。在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宇宙中是不存在時間概念的,自有了人類才有了時間概念,因此,時間是因人類的存在而存在的量度物質變化狀態的物理量,僅此而已。
  • 廣義「債轉股」和狹義「債轉股」
    【財新網】(專欄作家 趙幼力)在債轉股中,股權的持有人和原有債權的持有人是否是同一實體,是區分廣義債轉股和狹義債轉股的關鍵所在。廣義債轉股指的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債權和股權的置換,債權人和股權人並無關聯;狹義的債轉股就是將特定債權人的債權置換為其股權,通過讓渡一部分經營權,降低債務水平,釋放抵押物。
  • 揭秘:廣義和狹義和田玉的定義和鑑別!
    ,即廣義和田玉。事實上只有新疆和田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的玉料品質最好,其它廣義上的和田玉,如青海料、俄料等等,作為飾品尚可,收藏價值不高。選購收藏時切勿將廣義和狹義和田玉混為一談。5.大部分俄料目視其結構多為團塊狀(即米粥狀),晶體之間界限清晰(有花斑,粥糊,冰點狀感覺),部分俄料目視無結構,類似漢白玉的感覺(也就是常說的僵滯感),部分白料光照角度不同出現明有顯偏色(多為黃綠色)。
  • 廣義天人合一與狹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順應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達到與宇宙、社會同步共振。這一理論是中醫學和氣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還蘊含著現代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尤其生物控制論、控制醫學、控制病理學等現代醫學邊緣學科很多內容。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2)如果把一個人關在一架自由下落的升降機內,他將看到什麼呢?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你會發現,為什麼要麼和時間,要麼和長度(空間)有關,這其實就和狹義相對論要統一的對象有關,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分離的兩個物理量,它們會受到運動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把它們結合起來研究,並稱為時空。由於我們生活在三維的空間內,所以也可以叫做三維時空。而光速則是三維時空的一個特殊屬性,描述了兩個事件之間的時空間隔。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4個比光速還快的宇宙現象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中,質量與能量長期不變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簡單的基本方程式E=mc 2,這個小小的等式預測了,沒有任何有質量的東西在移動時,速度可以和光速一樣,
  • 廣義和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分為廣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和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廣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名詞。和德國工業4.0以及中國製造2025類同,都是工業體系轉型的國家發展規劃。我們首先論述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僅僅指的是設備的聯網。
  • 我對宇宙的認識(四)
    餘道純(原創) 下面我們來認識宇宙黑洞的新生、成長和消亡過程。在討論它之前,我們必須先來認識宇宙信息。宇宙信息是宇宙物質相互聯繫的紐帶,而宇宙信息的傳遞必須以物質能量作為載體。如萬有引力就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種信息聯繫,物質體發送引力波是引力信息的物質載體,引力波中有引力粒子;又如恆星發送光信息的物質載體是光波,光波中有光子…… 發射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減少,接受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增加。
  • 宇宙有盡頭嗎?怎麼才能到達宇宙的盡頭?
    #在大家的常識中,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盡頭的,那宇宙有盡頭嗎?倒不是去到那裡要花特別長的時間(雖然確實要花很長的時間),而是因為,即使你沿著一條直線一直走,不停地走,也永遠都到不了宇宙的盡頭。恰恰相仿,你會回到起始的地方。其原因是,按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宇宙是一個三維空間。至於是怎麼彎曲的,我們不太能想像出來。確切點說,空間是可以彎曲的,恰好使其無限而又有限。這種空間的彎曲,在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中稱為萬有引力。
  •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此文說的明白。狹義相對論建立在狹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慣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達形式。這是力學相對性原理的推廣,它適用於一切物理定律,其本質是所有慣性系平權。】和光速不變原理【任何光線在「靜止的」坐標系中都是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與光源和觀測者運動無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