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四院為他拍攝專題片!嵊州這位中科院院士剛過了90歲生日

2020-09-07 浙報融媒體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而在我國了不起的航天事業領域中,也有咱嵊州人的身影!

他,就是中國航天固體動力事業,老一代科學家的傑出代表邢球痕

前不久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又恰逢他邢球痕90周歲的生日,航天科技四院專門為他拍攝製作了,專題電視片,以表敬意和祝福。

邢球痕,1930年9月3日出生,嵊州長樂人,是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主要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四院原院長。

固體火箭發動機不僅僅用在軍事上,在航天技術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我國從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邢球痕所在的科研單位參與了大量的研製工作。

邢球痕一直從事我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工作,為我國的飛彈研製、火箭發射等做出了重大成就,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邢球痕1952年被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錄取,次年進入學校的炮兵工程系固體火箭武器專業學習。

畢業後,邢球痕被分到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發動機研究室工作。從此,他與火箭結下了一世情緣。

1959年9月,邢球痕作為組長承擔起固體火箭推進器的研製任務。當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科研工作者的條件也非常艱苦,邢球痕一邊吃著野菜、黑饃,一邊幫助工廠看圖紙,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他與同事們在堆積如山的各種圖表中「移山填海」,憑著紮實的學識和嚴謹的科研精神,發現了圖紙與工藝文件中的200多處錯誤,並一一記在小紅本上。

當他們向駐廠的前蘇聯專家反映時,「老大哥」才恍然大悟。邢球痕與同事們將錯處一一改正,保證了工廠加工產品所需。前蘇聯駐北京總代表聽聞此事後,驚詫於年紀輕輕的邢球痕竟如此精心鑽研,連聲讚嘆:「多有才華的年輕人!」

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會堂召開「兩彈一星」功臣表彰大會,隆重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代表,在300多名胸前佩戴著大紅花的代表中,邢球痕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

當年,我國首次進行潛艇水下飛彈發射,某型號潛艇水下發射第一發試射整改後發現,還存在尾罩上的脫落插頭打擊發動機噴管這一隱患,現場又一時難以解決。

面對按時實施第二次發射且不帶疑點上天的軍令,邢球痕的大腦像計算機一樣高速運轉,他找到總指揮,提出發動機可以在最佳時間試飛。經過邢球痕一番自信地解釋後,總指揮才放心,總設計師也決定第二發如期發射,潛艇水下發射和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我國「固體」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邢球痕不僅親歷,還是主創人之一。由他牽頭成功研製的大型發動機,為戰略飛彈的立項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已是耄耋之年的邢院士仍然關注航天事業發展,開展固體運載方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為航天夢、強軍夢、中國夢的實現奉獻餘熱,向著新的目標不懈登攀。正如他的名字「球痕」一樣,在宇宙的星球之間,誰說沒有留下他的深深足跡呢。

戎馬布衣,攻難克險勇登攀!祝邢院士身體健康,生日快樂,為了不起的嵊州人點讚!

(原標題《航天四院為他拍攝專題片!嵊州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剛過了90歲生日…》。編輯金漢青。)

相關焦點

  • 航天四院為他拍攝專題片!嵊州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剛過了90歲生日
    前不久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又恰逢他邢球痕90周歲的生日航天科技四院專門為他拍攝製作了專題電視片,以表敬意和祝福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主要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四院原院長。
  • 楊院士90歲的生日願望
    90歲生日願望,他說,馬上就進入「90後」了,但我身體還好,腦袋還不糊塗,還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微薄的能量,做出可能的貢獻。他寄語年輕人要繼續接力老一輩的班,為我們國家的海洋事業和水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楊院士90歲的生日願望
    8日,在哈工程舉辦的線上線下「慶祝楊士莪院士90壽辰暨2020水聲技術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許下了即將迎來的90歲生日願望,他說,馬上就進入「90後」了,但我身體還好,腦袋還不糊塗,還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微薄的能量,做出可能的貢獻。他寄語年輕人要繼續接力老一輩的班,為我們國家的海洋事業和水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袁隆平院士過90周歲生日了,說說有關他生日的3件事,想知道嗎
    今天是2020年8月27日,農曆七月初九,我們敬愛的袁隆平院士過生日了,祝他老人家生日快樂、福壽多多。袁老的豐功偉績在此就不多說了,今天是他生日,這裡說說跟他生日有關的三件事。一、生日按農曆過還是公曆(即新曆)過。去年在長沙舉行慶祝袁隆平院士90大壽晚會的日子是8月9日晚,那天對應的農曆也是七月初九。從這兩次過生日來看,都是按農曆過的。
  • 「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今天,是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
    這個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教科書中的老人,記憶中的他依舊在農田裡專心研究,而現在,他終於走不動了,因為,今年他已經90歲高齡了。在一次參訪中袁隆平老院士就和大家談起了過往,上個世紀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吃不飽飯,很多人都餓死了,我親眼見過
  • 楊士莪院士90歲生日寄語「後浪」
    8月8日,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慶祝楊士莪院士90壽辰暨2020水聲技術高峰論壇,我國水聲領域著名專家,中國水聲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莪迎來90歲生日。楊士莪院士說:「今天我就正式成為『90後』,夕陽雖落蒼山後,猶映晚霞滿天紅
  • 慶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
    2020年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為了老百姓吃的飽吃的好吃的安全,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探索,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 欒恩傑校友受聘合約教授航天學院名譽院長 成為我校共享院士
    接受聘書之後,欒恩傑院士深有感觸地說,適逢母校90歲生日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受聘母校合約教授及航天學院名譽院長我感到非常激動。欒恩傑院士謙虛地稱,自己有幸參與到航天事業當中,跟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一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始終牢記著母校老師「扎紮實實搞學問,踏踏實實搞研究,認認真真搞學習」的教誨。
  • 天下「糧」心,袁隆平90歲生日,許下了一個願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視頻方式參與了首場直播,日前,袁隆平院士剛剛度過了90歲生日,他在湖南長沙家中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日實現。在直播中這位新晉「90後」深情呼籲更多「90後」年輕人投身農業。
  • 袁隆平院士為過生日專門去理髮,90歲依舊懷有兩個人生夢想
    文/歲飲屠蘇袁隆平院士一直有兩個夢想,其中一個還跟他晚上的一次做夢有關。說起袁隆平,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是袁隆平90歲的生日。按照慣例,袁老還是去了經常去的理髮店。還是剪了一個平常他經常留的普通髮型。這個看似很普通的老人,卻有著驚人的能量,可以說是養活了大半個中國的男人。
  • 袁隆平院士過90歲生日時,把第一口蛋糕餵給了自己83歲的妻子
    作者|展歡顏 編輯|欣欣近日,一段74歲大爺旅途中拖著一箱絲巾為70歲老伴拍照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大爺不是在拍照,就是在幫老伴擺造型,一刻不得閒。愛美的奶奶則一直雀躍得像個少女,時而頭戴絲巾故作優雅,時而展開絲巾迎風飛奔。這對老人身上,絲毫沒有老夫妻的暮氣沉沉,而是頻頻互動、言笑晏晏。
  • 央視今天為他慶祝92歲生日 獨創"于敏構型"氫彈
    他用2年8個月的時間,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氫彈,用時比美蘇英法都更短;他隱姓埋名28年,默默為中國鑄造核武盾牌維護和平,淡漠名利不求聞達;他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但當外界稱讚他是中國「氫彈之父」時,他卻謙虛地婉拒。
  • 90歲廈大「最強大腦」:39年前就會玩電腦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文/本報記者佘崢 通訊員歐陽桂蓮)廈門大學昨天為中科院院士、廈大化學化工學院田昭武教授舉行從教70周年活動,也祝賀他90歲生日快樂,6月28日,是田昭武90歲生日。在廈大科藝中心舉行的這一活動,以科學論壇為主,同時也是廈大電化學創辦六十周年的慶典。  田昭武從事電化學研究,被認為是中國電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 「傳頌分享」這8個航天精神小故事,帶你感受四院老航天的艱辛創業史
    7月31日,院舉辦離退休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航天精神小故事傳頌分享會,11名講述者以四院老一輩開拓者為原型,聲情並茂講述了他們的創業故事,謳歌了身邊那些愛黨、愛航天、執著拼搏、忠誠奉獻的四院人的航天情懷,進一步激發全院幹部職工砥礪前行、不斷進取的創業激情。內容感人肺腑,發人深省。
  • 王企鵝過「90歲」生日
    27歲的王企鵝Queen性情溫和,脾氣相當好。  昨天,一場特殊的生日派對在極地館舉行,派對的主角是一位「90後」,出生於1990年的雌性王企鵝Queen今年27歲了,如果換算成人類年齡,它相當於「90歲」了。   馴養師介紹,王企鵝的個頭是普通企鵝的1.5倍,體重是普通企鵝的3倍,最為特別的是擁有象徵國王權威的金黃色「頸圈」。雖然王企鵝身形較大,可是性情極為溫和,脾氣相當好,從不與同住一室的白眉企鵝們發生衝突。
  • 中科院的「掃地僧」:31歲考研遭嘲笑,54歲成院士
    一如這位中科院裡的「掃地僧」——李小文院士。提起中科院,想必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國專注於科學研究的一所高等院所,為國家培育了大批人才,也創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中科院的院士頭銜更是非同凡響。中科院院士全國不過800人左右(不包括中科院外籍院士),這是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最高榮譽稱號。
  •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北京丹序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完成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升級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 袁隆平院士的90歲生日
    說到這,想起了大學老師說過一句話,他說:「劉翔如果不練體育,做別的行業也肯定是佼佼者。」現在才理解了這句話的真諦,牛人無論幹什麼都不會太差。先來體驗一下袁隆平爺爺的英文演講片段吧。下面是中國日報的報導。
  • 中國催化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蔡啟瑞去世,享年104歲
    廈門大學最老院士蔡啟瑞生前照。網絡資料廈門大學最老院士蔡啟瑞今日(10月3日)安詳去世。中科院院士、廈大教授蔡啟瑞3日7時26分辭世,享年104歲。他是廈門馬巷人,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為人異常謙遜禮讓,被形容為「如清泉般透徹」。
  • 42歲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 他媽媽開心地給全村唱了一出黃梅戲
    ,最年輕的是院士才42歲,他叫孫斌勇,研究領域是基礎數學,曾證明基礎理論的5個重量級數學猜想。並且,這位院士,是我們浙江舟山人。就在孫斌勇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天,記者趕赴他的家鄉舟山。11月22日下午六點半,抵達舟山普陀區六橫鎮雙塘新村時,恰逢村裡文化禮堂的一場文藝下鄉演出。在那裡,記者見到了孫斌勇的母親、67歲的劉雅娣。在演出正式開場前,主持人對著全場觀眾,大聲告知了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的大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