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包裹著2200萬年前水生蝦類標本的琥珀在9日被我國科研團隊首次發現。該蝦類標本是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南開大學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首發現。這塊琥珀標本來自於中美洲墨西哥地區,為中新世早期,距今約2200萬年,該蝦類標本的發現為了解當時海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特別寶貴證據。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問?琥珀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琥珀中的生物為何經歷了幾百上千萬年的地質時期還能保存完好?下面讓小編帶你走進神奇的地質世界。
琥珀是化石的一種,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實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內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蟲,奇麗異常。琥珀大多數由松科植物的樹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及內部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動物或植物碎屑。2016年3月6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了至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古老的琥珀礦石,其年齡在9900萬年左右。
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下面五個方面:
1)生物本身的條件
生物具硬體部分(殼,骨骼,牙齒,鱗片,蛋),硬體多由礦物質組成比較穩定的是方解石、矽質化合物、磷酸鈣等,太穩定的是霰石、含鎂方解石,有機質硬體如幾丁質薄膜、角質層、木質纖維等。這類化石種類多容易保存,如海洋生物化石,樹木化石。
2)生物死後的環境條件
生物死後所處的外界環境條件
物理條件:如高能水動力條件下生物屍體容易被破壞化學條件:如水體pH值小於7.8時,CaCO3易於溶解;氧化環境中有機質易腐爛生物條件:如食腐生物和細菌常破壞生物屍體因為生物是一個有機體,所以說了解到環境條件您就知道一塊包裹著2200萬年前水生蝦類標本的琥珀是多麼珍貴吧,尤其珍貴的是蝦類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
3)埋藏條件
與埋藏的沉積物性質有關,圈閉較好的沉積物易於保存,如化學沉積物、生物成因的沉積物,具孔隙的沉積物中的古生物屍體易被破壞,一些特殊的沉積物還能保存生物軟體部分,如 松脂、冰川凍土等。
一些特殊的沉積物還能保存生物軟體部分,如松脂、瀝青湖、冰川凍土等。這就是我們能夠發現蝦類化石的原因。
4) 時間條件
埋藏前的暴露時間:及時埋藏有利於形成化石 ;埋藏後不被再挖掘出來 ;
石化作用時間:經過較長地質歷史時間的石化作用 ;短暫、近期內的生物埋藏不成為化石;
5)成巖石化條件
埋藏的屍體與周圍的沉積物一起,在漫長的地史成巖過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巖石的一個部分 。
因此,此次由我國科研團隊首次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琥珀水生蝦類標本彌補了古生物界的不足,填補了一個古生物學分類系統的一個空白,對研究生物演化以及地質時期的生態環境與生態多樣性具有重大的意義,無論是對於生物學界還是地質學界都具有很重要研究價值,是一個偉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