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我國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真蝦

2020-12-03 中國青年網

圖說:世界第一枚蝦琥珀細節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今天,一塊包裹著2200萬年前世界首枚水生蝦的琥珀亮相。我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蝦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

研究團隊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睿博士,南開大學黃大衛教授、肖金花教授,卜文俊教授等人,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新正研究員組成。有關這枚蝦琥珀的專業研究論文已於10月底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科學報導》上。

這枚「琥珀蝦」來自位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地區,琥珀產區為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琥珀形成於中新世早期(約2280萬年前),也是世界上現存已知的唯一一枚真蝦類琥珀化石。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對此枚琥珀進行了寶石學常規測試和紅外光譜測試,顯示是未經人工處理的天然墨西哥琥珀,其中的水生生物蝦類包體完整自然,實屬罕見。

圖說:陳睿博士手持蝦琥珀樣本

琥珀發現「非常偶然」

2018年夏天,陳睿帶領團隊對一批墨西哥琥珀原石進行打磨。其中之一就是這塊長寬均接近9釐米、重達上百克的琥珀。剛拿到這枚琥珀的時候,初步判斷體積大,有蟲的可能性也大。但是拿著強光手電初步觀察時,琥珀內似乎沒有明顯可見的昆蟲。正當陳睿感覺遺憾之際,突然注意到琥珀邊緣有類似「小蟲子」形態進入視野。它看起來似乎又不像蟲子,帶著科學家的敏感和興奮,他馬上把琥珀拿到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讓人吃驚的是,「小蟲子」竟然是一枚小蝦。

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究竟意味著什麼?黃大衛解釋說,陸生生物在琥珀中的出現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但水生生物保存於琥珀中則極其罕見。我們發現的這隻小蝦是世界上第一隻包含在琥珀中的真蝦物種,這為我們了解2200萬年前的墨西哥海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寶貴證據。

這麼小的蝦科學家是如何準確識別它的身份呢?李新正介紹,通過觀察發現整個琥珀質地相對比較通透,標本的保存狀態較好,形態特徵清晰可見,總體外觀與現生長臂蝦科物種非常相似。說明這種蝦並不是嚴格棲息於海底的、集群共生生活的個體小而粗壯的隱蝦亞科。除此之外,該蝦棲息於河口環境,體型細長且自由生活,說明屬於長臂蝦亞科。

該蝦的身體很多特徵,也明確了它的類別——它具有近方形的頭胸甲,三鞭觸角,額劍單片具不可動背齒,鰓甲溝和鰓甲刺顯著,無肝刺;第二節腹部背板側片覆蓋第一和第三節背板側片等特徵,因此被認為歸屬於長臂蝦屬。長臂蝦屬是世界性分布類群,但是化石記錄及其稀少,目前為止僅在義大利發現三個明確的化石標本。這三個化石的共同特點為缺少鰓甲溝和鰓甲刺,並且它們的沉積環境為濱海瀉湖。而墨西哥現生的長臂蝦屬物種均具鰓甲溝和鰓甲刺,分布於海相砂質泥灘、河口和淡水中。

卜文俊介紹,此次發現的這隻長臂蝦生活在中新世早期的墨西哥紅樹林河口環境中,與現生物種同樣具有鰓甲溝和鰓甲刺。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棲息於河口環境中的長臂蝦,所以將其命名為河口長臂蝦。這樣,研究團隊為琥珀蝦定製了專屬的身份識別碼(真蝦下目:長臂蝦科:長臂蝦亞科:長臂蝦屬:河口長臂蝦)。

重建琥珀形成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現的琥珀標本中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同時包含了一隻蝦,一片殘葉和一隻甲蟲幼蟲。

肖金花介紹,這次研究團隊重建了這枚琥珀的形成過程。在墨西哥東南部的雨季,天氣炎熱潮溼。琥珀蝦生活在紅樹林河口環境中,隨著水位的急劇上升,潮汐帶著它和一隻年幼的甲蟲衝向了灘涂和更遠的陸地。最終,它們被衝到了一個被琥珀樹環繞的池塘邊,在充滿艱難險阻的長途跋涉中琥珀蝦失去了第二對步足,它的運動能力明顯下降或者已經死亡。由於琥珀樹樹脂的流量大,並且持續流動,以至於它們被包裹在樹脂中。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附著在琥珀樹上的甲蟲幼蟲被流動的樹脂包裹,樹脂繼續流動同時捕獲了由潮汐帶來的蝦。隨後,樹脂繼續堆積並流入水中。雨季過後,池塘水位逐漸下降,最終乾涸,樹脂完全固化乾燥。「值得關注的是,我們不能完全排除琥珀蝦已經適應淡水生活的可能性。如果是這樣,那麼可能該蝦生活在池塘中,由於池塘乾涸造成蝦的暴露,之後樹脂流包裹了它和甲蟲幼蟲。經過數千萬年的地質作用,我們終於在一片琥珀中發現了它們。」肖金花說。琥珀蝦的發現支持了之前對墨西哥琥珀沉積環境的解釋,即這是一個受潮汐、河流和小溪影響的沿海洪泛平原,形成了由鹹水、淡水和陸生節肢動物組成的混合生物群落。

研究團隊表示,蝦琥珀的發現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找到真蝦,豐富了琥珀內含物的維度,彌補了琥珀中有蟹無蝦的空白,說明早期真蝦的物種多樣性和分布範圍也許遠遠超過我們目前的認知。同時該枚琥珀蝦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頭胸甲上具有鰓甲溝和鰓甲刺的真蝦,對真蝦類物種的適應性演化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並為水生生物從海洋環境向淡水環境過渡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億萬年前的花蚤琥珀被發現,身藏60餘粒花粉!
    > 琥珀蝦 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蝦類標本,琥珀蝦是目前世界上現存已知的唯一一枚真蝦類琥珀化石,該琥珀目前保存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館內,對公眾開放。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01-2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首枚蝦類琥珀在「石探記博物科學館」展出—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中國科學家團隊在中關村圖書大廈正式開館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發現的蝦類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學家因此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它來自2000多萬年前。 靈蝦現身 水生生物保存於琥珀中極為罕見。因為粘稠的樹脂一旦掉到水裡,是很難包裹水中的生物的。
  •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奇特甲殼動物
    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屬於甲殼類動物,也被稱為種子蝦或介形蟲,體型非常微小,通常為0.5至2毫米長)。
  • 距今2200萬「琥珀蝦」化石標本是如何保存下來的,看完你就知道
    一塊包裹著2200萬年前水生蝦類標本的琥珀在9日被我國科研團隊首次發現。該蝦類標本是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南開大學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首發現。這塊琥珀標本來自於中美洲墨西哥地區,為中新世早期,距今約2200萬年,該蝦類標本的發現為了解當時海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特別寶貴證據。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問?琥珀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琥珀中的生物為何經歷了幾百上千萬年的地質時期還能保存完好?下面讓小編帶你走進神奇的地質世界。
  •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2019-05-14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時間:2018-07-20 06:38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25年前,美國作家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侏羅紀公園》裡想像,科學家在琥珀保存的蚊子體內找到了恐龍血的殘跡。當然,這只是在科幻小說裡的場景,並不是現實當中的真實寫照。不過你也不必為此感到失望,因為現在,在現實的科學世界裡,我們有了比小說裡更好的發現。
  • 琥珀中首次發現海洋動物菊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團隊報導了保存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的菊石、螺類、節肢動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該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於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該研究為緬甸琥珀年齡提供了直接證據,並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
  • 我科學家發現 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撫順琥珀的全方位系統分析,確認該琥珀群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首次被發現!一隻5億年前的「蝦蝦蝦蝦蝦蝦蝦」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介形蟲有性生殖器官對比圖(左為化石,右為現代類群):a和b:抱握器;c和d:卵的橫截面;e和f:精子泵;g和h:介形蟲的精子;i和j:半陰莖;k和l:介形蟲精子細節結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科學家首次發現
  • 觀賞水生生物的分類,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
    導語:觀賞水生生物的分類,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一、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觀賞魚,形狀奇特、顏色美麗的魚,如金魚和許多熱帶小魚」。觀察水生生物,顧名思義就是具有觀賞價值,供人們觀看欣賞的水生生物。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有何研究意義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找到遠古生物「菊石」,從意義上來講,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研究至少一億年前該地的生態系統(因為菊石的滅絕時間大約在白堊紀末期時候)。上圖就是這塊包含菊石的琥珀我們從照片中可看出,除了菊石之外,還有其餘很多種生物,研究人員表示,這塊琥珀裡面至少含有40個生物,諸如蜘蛛、螺類生物、蟎蟲等等大約在白堊紀中期,位於緬甸熱帶海濱處的森林,樹木分泌出的樹脂在流淌的途中包裹了一些動物,其中就包括了一隻菊石,最後在各種複雜長期的地質作用下變成了一塊琥珀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李松海說,在研究中,鯨落是個統稱,鯨的屍體、屍體墜落的過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統稱為鯨落。如果把深海海底比作荒漠,與深海熱液、冷泉一樣,鯨落如同荒漠中的「綠洲」,也好似一個「移動中轉站」,為海底生物提供補給。國際上對鯨落的研究始於1987年,夏威夷大學的科考人員乘坐潛水器首次發現海底的鯨落生態系統,隨後科學家們逐漸開始探索這一另類生態系統之謎。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最早厚齧科囓蟲  本報訊(記者 劉歡)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期對緬甸琥珀內含白堊紀昆蟲進行研究時,首次發現中生代鎧甲化石、最古老筒形隱翅蟲化石及最早囓蟲化石等  琥珀被稱為「時間膠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在地質歷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其中緬甸琥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琥珀之一,蘊藏著目前已知最豐富的白堊紀生物群。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及國內外合作者,首次找到了中生代鎧甲化石。  這裡的鎧甲是指一類小型甲蟲,為隱翅蟲科一個較小的亞科,以其體表具有複雜脊狀構造,形如「身披鎧甲」。
  • 緬甸琥珀中發現白堊紀中期龍蝨化石
    國際古生物學著名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在線刊登一篇來自緬甸的龍蝨科Dytiscidae成蟲琥珀化石論文,文章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昆蟲研究所學者賈鳳龍先生、楊強先生與昆蟲愛好者陳兆洋先生合作完成,這是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中發現龍蝨化石的首次報導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科學家發現少見琥珀,4100萬年前的生物交配,那時恐龍已滅絕
    科學家發現少見琥珀,4100萬年前的生物交配,那時恐龍已滅絕根據現在已知的數據,可以知道地球曾經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在這5次自然災害中,有很多生物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可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影像資料,能夠記錄那些災難性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