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365天——形形色色的數字「0」

2020-10-07 生命的真理

「0」的意義

數字0不光意味著「沒有」,其功能也不容忽視。在一個正整數的後面多加一個0,這個數立刻增長到原來的10倍;一個正數無論多麼大,在它的指數位置上放上一個0,這個數瞬間變為1;一個很大的數,只要與0相乘,頃刻化為烏有;一個數無論多麼合理,用它除以0,立刻失去意義!「0」不總表示「沒有」,在進位制中,它起著佔位作用;在計數中,起著起點的作用;在計量中,它又表示精確度;它非正非負,恰是正負數的分界點;在很多場合,它的性質模糊,在數論中,它不屬於自然數,但在集合論和計算機科學中,數字0不僅屬於自然數,還處於重要地位。數字「0」的出現,使數學的發展向前跨了一大步。

0在數學中的位置,好像圖中的左側圖標和右側檯燈大小的對比


0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最早它是作為曆法、佔星學和記事的需要出現的。公元前後,數字0的符號先後出現在世界各地,從中美洲的瑪雅到亞洲的印度,從美索不達米亞到非洲的埃及,0的出現,幾乎是遍地開花,但地域不同,數字0的符號也各不相同。

古文明中的「0」

數字0在中美洲起源最早,既早於亞非,更早於歐洲。考古發現,早在瑪雅人的祖先——古印第安人、奧美克人時期,數字0的符號就在曆法裡大量出現了,奧美克人以半圓形畫有四瓣花的符號()作為0。儘管在公元前4世紀時奧美克文化突然中斷,「0」的符號卻在瑪雅人的曆法裡保留了下來。在考古發現的一塊公元前38年左右的碑文中,可以看到瑪雅人的「0」的符號有好幾種,其中一種如貝殼形作為0,以「·」當做1,以「—」當做5,如圖所示。用這些符號可以記到上百上千的數字,其中某位上的空缺,就以0的符號代替。瑪雅人的「0」符號和他們祖先的很不相同,還使用了二十進位制。圖中是一塊瑪雅人的記事石碑,右側鐫刻著發生的事件,最左邊一行是依照瑪雅曆法記事的時間。

在古埃及,數字以10為基礎,人們以一種稱作「聖符」的符號來代表數字。公元前1740年,埃及就有「0」的符號,這個符號是「ntr」,它的原意是「漂亮、快樂和美好」,用這個符號代表字符「0」,表示一個高大的石碑或金字塔向上或向下計量長度的起點。

公元前2世紀中期,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經有了數字體系,但是由於使用六十進位,使巴比倫的數字體系相當複雜。在沒有數值的位置上,他們用空缺來代替數字「0」。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中,距離吳哥窟6.44千米的一個古老印度教神廟廢墟裡,出土了一塊碑石,在這塊碑石上,可以看到最早關於數字「0」的寫法,以一個「·」代表數字「0」,如圖所示。

「0」的符號大都最早出現在文明古國,令人奇怪的是,在文化發端最早的希臘與羅馬卻相形見絀。根據史料記載,古希臘人並不認為「0」能成為一個數。他們曾反覆自問,「什麼都沒有,怎麼能成為『一個什麼』呢?」在以哲學為領頭的時代,甚至在中世紀,一些哲學界人士和宗教界人士還在質疑科學怎麼能容納「空空之無」的「0」呢?

古文明與數學相關的「0」

在公元前464—461年,古希臘數學家芝諾曾提出過「芝諾悖論」。這個悖論曾席捲輿論,盛行一時,也被記錄在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中。這個悖論認為,空間和時間都可以做無限地分割,內中不存在空缺點。持這種觀點,不但導致「飛矢不動」的悖論,也使人們對科學允許「0」的存在心存疑慮,數字「0」的合理性自然就會遭到質疑了。

直到500多年之後,即公元130年,託勒密受到希臘天文學家希帕恰斯和巴比倫人的影響,才開始小心謹慎地使用一個極小的圓圈上面加一個小橫條來代表「0」,如圖殘片右下角處所示。但當時數制是六十進位,而且用的是希臘數碼,致使這樣標記的數字「0」很少出現。即使如此,此時的「0」已經不只為了填補位置上的空缺,而是有了獨立使用的價值了。遺憾的是,由於數碼的繁複和六十進位制的限制,影響了數字「0」在希臘數學中的進一步發展。

就這麼一個殘片能說明個啥啊

古代中國與「0」

中國人對數字「0」極為推崇,它被稱為「金元數字」,是「極為珍貴」的意思。早在3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中國就採用了位值制,位值制關係到每個數字在一個數中的位置,同樣數字在個位、十位或百位中,都有所不同。例如在甲骨文中,就刻有「六百又五十又九」,就是用位值制表述的659,這是一種十進位的雛形。在魏晉時期,0在算籌運算中以一個空格代替,如圖所示,這種方法起源於何時尚不清楚。在這一時期,雖然0尚未獨立,但是從空位上看,「0」已經被當作為一個數字看待了。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考證,中國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進了「0」的出現。在1247年秦九韶所著的《數書九章》中,已經開始用一個正圓形作為「0」數,成為中國人最早使用的「0」,比歐洲要早300年。

空位算不算0??

古代印度與「0」

「0」數字首先在印度獲得了系統而完整的發展。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人完成了數字1到9的發明。公元458年,在印度耆那教寺廟教科書中,第一次出現「0」的數字符號。在這部書中,以一個「void」(意「空或無」)來代表「0」。公元876年,在印度瓜廖爾城堡的一個寺廟裡,發現一塊刻有「270」數字的石碑,同時在這座寺廟裡,還發現了很多用銅板刻制的文獻,其中大量出現用小圈表示的「0」,這也是人類最早關於數字「0」的記載。在這一時期,印度數學家也創製了以10為基準的位值制。十進位發明的意義重大,「0」對十進位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在這一時期被挖掘出來,而十進位又使「0」的運算打開了一條通衢大道。

公元628年,在印度天文學家婆羅門笈多的著作《宇宙之創始》中,出現了最早關於「0」的運算規則,也提出了負數的概念,同時,還為數字制定了代數運算的規則。雖然「婆羅門規則」與現代標準有些不同,但它的出現表明數字「0」已經按照一個系統的理論納入運算之中,由此顯示了數字0的內在潛能。婆羅門規則是這樣說的:「0與負數之和還是負數;0與正數之和還是正數;0與0之和還是0;如果正負數的絕對值相同,它們的和是0;無論是正數還是負數,如果除以0,就將是一個以0為分母的數;0除以一個正或負的數,結果不是0就是一個以0為分子以一個有限數為分母的分數;0除以0還是0。」

古阿拉伯與「0」

古印度對數字的發展很快地傳播到了阿拉伯。公元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他來到了首都巴格達,將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獻給了哈裡發曼蘇爾。這部書中含有大量的數字,被阿拉伯人稱為「印度數字」。這些數字使阿拉伯的數學家阿爾·花剌子模痴迷,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原來的28個字母計數法,把「印度數字」加以改造,引進數字「0」並創製出簡潔的阿拉伯數字。在他的算術著作《花喇子模算術》裡,綜合了希臘、印度和波斯國家的數學並引入了他自己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在12世紀時被翻譯成拉丁文,很快地流傳到了歐洲,從此西方開始出現了系統的數字應用。數字的研究開啟了數學的早期發展,花剌子模的貢獻功不可沒,他的大膽創舉奠定了後世的數學基礎,對世界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花剌子模就是這個老頭,鬍子怎麼綠色的??

尾聲:落後的歐洲人的反擊

然而事情不像想像那樣順利,人們對於傳統的、自己所熟悉事物的痴迷,有時到了失去理性的程度。在阿拉伯數字到來之前,歐洲人使用冗長而笨拙的羅馬數字計數,雖然阿拉伯數字即方便又實用,卻遭到宗教界的長期對抗,特別視數字「0」為異端邪說,明令禁止使用。有一位羅馬學者,從一本天文學書上看到了阿拉伯數字,對數字「0」十分推崇,專門在他的日記裡記下了「0」在運算中的優越性,這件事被教皇知道了,說他玷汙了上帝創造的神聖的數,將他逮捕,對他實行了酷刑。但正如無數歷史事件所證明的,迫害無法阻擋先進知識的傳播。有時,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可以推動或改變歷史的進程。

公元999年2月20日,羅馬天主教新教皇希爾外斯特二世德奧裡亞克)登基。德奧裡亞克是首位來自法國的教皇,他精通阿拉伯、希臘和羅馬算術,在力學和天文學研究上也頗有造詣,研究過中國的渾天儀,他更熟悉印度-阿拉伯數字,曾利用這些數字規則改進歐洲的算盤計數,早在摩洛哥卡魯因大學讀書時,他就推崇阿拉伯數學。由於學術造詣深厚,對事物持有理性態度,在他的推動之下,數字「0」和負數才逐漸被西方人所接受,並推動了西方數學的快速發展,也使天文學如虎添翼地發展起來。

這個教皇看起來就很憤青的感覺

啟示錄

  1. 「0」是一個單獨的數字,意義重大,但是各個文明的認識不盡相同。
  2. 阿拉伯文明對歐洲的入侵,相當於加速了「0」的傳播。
  3. 如果不通過像教皇這樣自上而下的方式,很難把這種新思想推廣到大部分地區。

#科普一下##科技史上的今天#


希望你從知識中獲得能力,做真正的自己。——謝飛博士

相關焦點

  • 科學史上365天——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在科學史中,科學世家並不多見,比較著名的有原子物理學家玻爾父子、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提出新災變論的物理學家阿爾瓦雷斯父子等,而亨利·貝克勒爾的祖父安東尼·西加爾·貝克勒爾、父親亞歷山大·埃蒙德·貝克勒爾和他的兒子傑恩·貝克勒爾和他自己,祖孫4代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是法國科學院會員,這一壯景與瑞士的
  • 科普:365天地球自轉不是365圈的真相
    今年共有365天,請問今年地球一共自轉了多少圈?大部分人一定會脫口而出:365圈!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365天當然就是365圈啦。但是,這個答案對嗎?假設一年正好365天,問地球自轉了多少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分析一下。什麼叫地球自轉一周?確切地說,是地球自身旋轉了360°。那麼一天呢?一天就是24小時,或者說從中午12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也就是從我們在地球上所在位置正對著太陽開始,到地球自轉至我們所在位置再次正對太陽為止。如果地球相對於太陽是不動的,一天時間地球正好自轉一周。
  • 科學史上365天——虛擬人研究
    這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它們是真人的數字表徵,利用它們可復現出原來真人的三維模型,能得到真人的外貌,還能顯示出人體的組織以及如心臟、肺、肝、腎等器官的性能特徵,更能顯示新陳代謝的功能,因而由這群數字所組合的「虛擬人」,也具備了人的某些「生命特徵」。
  • 為什麼一年365天中地球自轉不是365圈?
    假設一年正好365天,問地球自轉了多少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分析一下。       什麼叫地球自轉一周?確切地說,是地球自身旋轉了360°。那麼一天呢?一天就是24小時,或者說從中午12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也就是從我們在地球上所在位置正對著太陽開始,到地球自轉至我們所在位置再次正對太陽為止。如果地球相對於太陽是不動的,一天時間地球正好自轉一周。
  • 科學史上365天——厄爾尼諾現象
    水對人類的影響地球的表面被四分之三的海洋所覆蓋,地球的上方又有一層大氣,無論是海洋還是大氣,它們表面上風平浪靜,內中卻有著既是周期性特點又非周期性的複雜運動。在不經意中,海洋和大氣左右著人類的生活,有時會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人類每天都與水打交道,但很少注意它的奇特性質。
  • 地球上的一年永遠都是365天嗎?
    地球上的一年永遠都是365天嗎?地球自轉一個周期是一個恆星日,目前其準確值為23小時56分4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則是平太陽日,即24小時。與此相對應,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大約需要365平太陽日,因此我們現行的曆法就定義一年為365天,逢到閏年則增加1天(如2020年為366天)。然而,地球的自轉速度並不均勻,而且還存在長期變慢的趨勢。
  • 張卜天:在科學史「新大陸」開疆拓土
    「從9月份開始,就要給學生上一門解讀中世紀科學史的課。以後能做翻譯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了。」張卜天開玩笑地「抱怨」。  此前,他還從未正式開過課。他現在作息的95%,都被翻譯佔據。  我被這個「天文數字」嚇了一跳。張卜天自己倒不以為意。「書有厚薄難易,數量並不能說明什麼。我最快的一本書只用了10天,最長的用了11個月。」  如今,「好日子」快結束了,終於要登上講臺了。他有些擔心,但更多是興奮和期待。  擔心,自然是怕教學會佔用太多時間,耽誤了翻譯。張卜天對課程的質量要求很高,備課不肯有一絲應付,加之缺乏經驗,花費大量時間是必然的。
  • 還貸款的人吃虧了:一年365天,為什麼銀行按360天計息?
    一年有多少天?這個問題,估計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不會答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不過,在銀行體系內,我們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銀行業的回答是:360天!近日,有不少人問金投網小編:銀行為什麼按360天計息?少5天意味著什麼?據了解,謎底在於銀行的「計息方式」。
  • 銀行區別對待:存款按360天貸款按365天計息
    ,可為何計算貸款利息時一年卻按365天(閏年366天)計算?這樣一進一出,銀行相當於多賺了10天的利息。  貸款利息按實際天數算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家的存款和貸款業務都是在建行辦理的。他發現,建行支付存款利息時一年只算360天,而收取貸款利息時卻要算365天(或366天)。他向該行的工作人員表示了質疑,但工作人員告訴他這是總行的規定,不能更改。
  • 【TA說】一年365天中,地球自轉了多少周?
    假設一年正好365天,問地球自轉了多少周?讀者可能會說:這還用問,不是365周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分析一下。        什麼叫地球自轉一周?確切地說是地球自身旋轉了360°。那麼一天呢?一天就是24小時,或者說從中午12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也就是從我們在地球上所在位置正對著太陽開始,到地球自轉至我們所在位置再次正對太陽為止。
  • 科學史上365天——可燃冰的開發
    水有很多古怪的脾氣,大多數液體遇冷都要壓縮,水在零度結冰時卻要膨脹,增大原來體積的10%,這就是為什麼冰會浮在水面上。人們可能不會注意到,水的這個「怪脾氣」正是保障地球生命形成、延續的重要條件。表面上一杯平靜的水,裡面的世界卻是熱鬧非凡,正因為水分子之間有一種親和的交換力,它們彼此黏合在一起,形成小至水滴、水片和細流,大至水坑、湖泊和海洋,而不會離散開去。水分子彼此的黏合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水合物」的出現。由幾個水分子結合,可以形成一種奇特的水合物。
  •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周期表誕生
    有心人容易捕捉到靈感,在赴德的第二年,從德國卡爾斯魯厄化學大會上,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後來他回憶說:「我的周期律決定時刻是1860年……,在這次會上,我聆聽了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的演講……,一個想法湧上心頭,這就是元素的原子量遞增而使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的想法。」說明此時,在探索元素間關係的時候,他悟出了一個重要線索,這就是原子量和元素性質周期性關係。
  • 無線上網卡期限存爭議 包年算360天還是365天
    由於購買的包年無線上網卡的期限為360天,而非365天,馬先生將售卡的營業廳及某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庭。一審獲賠200元後,他提出上訴。   昨天上午,此案二審在市二中院開庭。庭審最後,被告同意賠300元充值卡。
  • 科學史上365天——數學大隱陳景潤
    像陳景潤一樣,在這次大會上,近千名幾個月之前還是「臭老九」和「反動學術權威」的科學家聚集在一堂,成為幾十年罕見的一景。在這次大會上,更有1192名先進科技工作者和757項優秀科技成果受到表彰。鄧小平在大會上講話,他的發言第一次為腦力勞動定了調,他說:「像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一樣,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
  • 科學史上365天——末日種子庫
    在其中的一個島上,悄悄地建起了一座隱蔽的建築。它其貌不揚,活像一隻從地底伸出頭來的怪獸。這頭「怪獸」身負全人類的重任,是確保人類糧食安全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能在地球危難時刻拯救全人類的地方,是人類長久生存的保障,它就是被稱作「植物諾亞方舟」的「末日種子庫」。
  • 科學史上365天——高溫超導研究
    1986年6月1日,瑞士物理學家繆勒和德國物理學家柏諾茲共同在德國《物理》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導他們找到了一種特殊的氧化物(Ba-La-Cu-O)材料,獲得了33開的高溫超導。這一突破性紀錄來之不易,它是繆勒和柏諾茲堅持不懈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這一突破性進展,燃起了人們探索高溫超導的希望。
  • 科學史上365天——奇特的暗星系
    在宇宙中,除了質子、中子、電子等物質粒子以外,還存在著從根本上就不會發光的物質粒子,或者說,它們自身不僅不能發光,也不會發生諸如反射、折射或散射,對各種波長的光來說,它們是百分之百的透明。
  • 365天調解 365度解憂
    由於王某創辦合作社貸款13萬元,家中上有老人下有殘疾的兒子,面對生活重負,王某妻子覺得無力承擔,要與王某離婚。東川鎮人民調解委員會「365調解室」受理此案後,調解員上門談心,解開了王某妻子的心結,王某一家人重歸於好。小小調解室,在東川鎮鄉村治理中發揮著大作用,做到了鄰裡有紛爭,家門口就解決;村民有衝突,調解員主持公道。
  • 365天的守望相助,110用愛傳遞警民情誼!
    365天的守望相助,110用愛傳遞警民情誼!「110」,一個讓群眾脫口而出的數字,一個傳遞警民情誼的號碼。今天,我們回望「110」,品味365天的守望相助……「三臺合一」,「110」見證了對群眾始終如一的貼心陪伴,它已成為涇川公安服務群眾的一座平臺、一扇窗口。樹立為民新形象
  • 為什麼一年有365天?
    為什麼一年有365天?時間:2016-04-24 14:09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年有多長? 為什麼一年有365天? 年,是一種計時單位。一年有多長呢?幾乎所有的地球人都能答得出來,一年有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