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南京大學舉辦了「南京大學第十二屆『我最喜愛的老師』頒獎典禮暨第二屆『尊師重教月』閉幕晚會」,10位老師成功當選「我最喜愛的老師」。其中,73歲的物理學院教授胡安成為學生票選出的最高齡「男神」。因為鬚髮皆白,胡安成了學生們心目中的「白眉道長」。他把物理學院最難學的固體物理課上出了「百家講壇」的效果,從教50多年從不點名,但每屆200多名學生幾乎零缺席。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這個老師不簡單
物理課上唱京劇 聊《詩經》
胡安執教的固體物理這門課,物理學院大四的學生們必須得上,每逢上課時,大教室裡擠擠攘攘200多號人前來聽課。很容易乏味的大課,胡安卻上的有聲有色。究其原因,是因為胡安老師實在太能「侃」了。
他在物理課上哼唱過京劇,和學生們聊過《詩經》《古文觀止》,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如果不看課表,你可能會錯認為來到了中文系的教室。但胡老師又會適時的把話題引回到物理上,聽的入神的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胡老師講的大段大段的故事或是名著裡,其實暗含著物理學道理!
固體物理不算特別容易學,但胡安用故事引發了學生們對於課堂的興趣。「講課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文科和理科其實並不分家。」胡安說。
50年從來不點名
學生幾乎零缺席
從教近50年,胡安從不點名,但學生們幾乎零缺席。「上課的時候學生不專心,不要責怪學生,這其實是你的上課出現問題了。」對於課堂,胡安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的方式,甩一點包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來。」
上課時,胡安很少使用PPT,還是堅持板書,將物理公式的推導過程一點一點的演算給學生們看。「你推導一遍,學生們就會記得更牢。」
物理學院的學生們畢業後,都一直對胡安的課堂念念不忘。一位網友甚至在知乎留言,表示對母校南大的最難忘回憶之一,就是胡安老師的固體物理課。
聊自己
40後「白眉道長」和95後打成一片
被學生製成「表情包」
有趣的是,身為物理學教授的胡安與數字和定理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但真正要讓他說出自己的出生年份,胡安老師卻開始「發懵」,「大約是41年或是42年吧,記不清了。」
根據網絡查詢的信息記錄,胡安出生於1943年,今年已經是73歲高齡。從南大物理系退休後,又被學校返聘,繼續站在三尺講臺執教鞭。
因為鬚髮皆白,道骨仙風,眉型又稍帶一點「囧」字形狀,學生們便戲稱胡安為「白眉道長」。胡安不以為意,樂呵呵的接受了這一綽號。他伸手提起眉毛向記者展示,「你看,都長這麼長啦,我還要定期剪眉毛呢。」
形容代溝時,都說「三年一個溝」,40後的胡安和95後學生們之間的年齡差距估計是「鴻溝」。但胡安卻和學生們相處得極為融洽,心態年輕的他和95後的本科生們溝通起來毫無代溝。
「學生們還給我製作過表情包呢,把我的照片和美國前總統布希的照片P在一起,然後加上一句話,『你看像不像?』」這樣的調侃並不是每一位老師都能接受的,更何況,胡安還是一位40後的老先生。
但胡安卻覺得,學生們的製圖手藝還挺不錯,「我很少上網,辦公室裡的年輕老師們把這張圖拿來給我看,我覺得學生們做的還挺好的。我和布希是有點像,哈哈。」
胡安註冊了微信,但卻是一位資深「潛水黨」,「我頂多就看看,我從來不發。」
談領獎
頒獎典禮開始前半小時
引用古文觀止「趕」出發言稿
理科老師大多給人以不善言辭的印象,但胡安老師一定是理科老師中的「少數分子」,他在哪裡,哪裡就是「百家講壇」,年輕的後輩和學生們都願意聽胡老師「開講」。
前天晚上的頒獎典禮現場,胡安用一頁紙的手寫稿發言,輕輕鬆鬆奪去了全場焦點。「古語說,孔子有弟子三千,我執教杏壇50年,弟子遍布全球,人數都超過三千了。」
略帶「臭美」的發言引來一陣大笑。但胡安繼續引經據典,他接連引用了韓愈、尼採等大家的文字,告誡學生珍惜大學時光。
胡安還現場「立志」:「只要同學們不嫌棄,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願意把我一生的科研和學習經驗毫無保留的奉獻出來,讓年輕朋友少走彎路。」
「我沒寫錯吧,發言裡的那些話來自古文觀止第八卷,我還記得呢。」胡安向記者透了個底,這一頁紙發言是自己在頒獎典禮前半小時手寫出來的。這寫稿的速度絲毫不遜色於專業文字工作者了。
文學功底如此深厚,胡安為什麼當初選擇了當物理老師?「因為我喜歡物理。」胡安回答的簡簡單單。
胡安早早的評上了教授,也拿到了自然科學獎,但他卻一直沒有「一官半職」。「我的父親教育我,『不要當官』。我聽話。」
今年73歲的胡安耳聰目明,他依然堅持每天都去學校,「暑假我還帶著夫人去歐洲玩了一圈呢,我以前在義大利當過訪問學者,熟悉義大利,但是夫人不熟,於是帶她過去轉轉。」
■相關新聞
藥大校友向母校 捐贈2000萬元
並聯合成立「恆瑞醫藥—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實驗室
10月22日上午,在中國藥科大學建校80周年之際,該校傑出校友、江蘇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博士代表恆瑞醫藥向中國藥科大學捐贈2000萬元,並在母校成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培養與市場接軌的藥學人才。通訊員 姜晨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孫飄揚博士是該校1978級傑出校友,畢業於南京藥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前身)藥化系化學製藥專業,現擔任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他介紹,所捐款項主要用於藥大藥學教育事業,所成立的聯合實驗室也將採用「企業駐校」模式,即在校內建設企業投資運行為主體的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以實現「企業進高校」和「服務入企業」的「零距離」對接轉化。
捐贈儀式上,中國藥科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法人、該校黨委書記徐慧與孫飄揚校友籤署捐贈協議。該捐贈款項將切實使用在改善藥大教育發展事業上,為更好地培養國家藥學高等人才發揮重大作用。儀式上,徐慧書記和孫飄揚校友共同為「恆瑞醫藥—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實驗室揭牌。
記者了解到,該校企聯合實驗室設在中國藥科大學玄武門校區,由原行政樓整體改造而成,目前已有23名人員,其中2名碩士和1名博士均為藥大優秀學生。「實驗室以企業為主管理,內部設備和人員由企業配置。每年,我們會根據項目要求,選拔有興趣又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研究生,且每月還會給到1500元左右的補貼。」該實驗室主任王立坤說。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室中,企業和該校科研人員實行獨創的「雙聘制」,該「雙聘制」最大的亮點就在於,直接打破人才單位壁壘,互聘互任,以「流動不調動」的方式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能力所長。科研人員流動期間所在單位的基本工資保持不變,績效工資由臨時聘用單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