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現存600多出京劇劇目,發現夢境劇目達到10出左右。更為神奇的是,夢境還有被動的,即別人「託夢」「託兆」過來。在清逸居士編劇的《林四娘》裡,劇中有個青州隱士的名字就叫林兆夢。
京劇裡最為著名的,夢到自己的有兩齣戲。一是春秋時期的吳王姬僚,在《伍子胥》中一折《刺王僚》劇中的花臉唱道:「昨晚一夢實少有,孤王我坐在打魚的一小舟。見一個魚兒在那水上走,口吐寒光射某的雙眸。冷氣吹得我難經受,大叫漁人快把網來收。」第二天果然被其弟姬光派來的專諸用藏在魚肚裡的短劍刺死。
二是宋朝的楊六郎,在譚派名劇《洪洋洞》中,夢到「見一官長放鵰翎,對我胸前射一箭,險些兒喪了命殘生」。當他聽到左膀右臂焦贊孟良喪命後,也在哀悼中死去。這兩個戲中,前者的吳國靠海夢到被魚驚嚇,後者是沙場人物夢到被箭射傷。這也符合我國的「北人不夢象、南人不夢駝」的夢文化。
京劇裡的夢境,與親情有關的最多,有5出戲。父親夢到兒子的是《楊家將》中一折《託兆碰碑》,楊七郎託夢到被困兩狼山的父親楊繼業,夢中楊七郎是頭上斜插一根箭預示被潘洪亂箭射死。父親夢到女兒的戲是《竇娥冤》,竇娥託夢給已經做官的父親託夢並訴冤。母親夢到兒子的戲是老旦名戲《釣金龜》和《行路哭靈》,張義託兆給母親說已被兄嫂毒死,這也是有名的包公戲。母親夢到女兒的戲是《孝義節》,是三國的孫尚香投江自盡後託夢給其母吳國太,並索要建廟。還有母親同時夢到兒子和兒媳的戲《孝感天》,春秋時期,共叔段對其哥哥鄭莊公謀反事敗身死,夫妻託夢給母親訴說原委。這些戲都是子女託夢給父母,而沒有父母託夢給子女的,耐人尋味。
京劇裡的夫妻夢境,兩齣戲都是程硯秋編演的名劇。京劇《梅妃》中是在安史之亂中,玄宗逃走。梅妃江採萍死於亂軍中,後向李隆基託夢告知身死。託夢的唱詞很哀怨:「蒙塵日竟忍心把奴輕摔,霎時間六宮內胡虜齊來。走無門慘被那亂兵傷害,只可憐梅林下香骨塵埋。」妻子夢到丈夫的戲,是名戲《春閨夢》,改編自唐詩《新婚別》和陳陶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這是京劇裡少有的出自詩句的劇目。該戲的唱詞極有文學價值。「見殘骸都裹著模糊血影,最可嘆箭穿胸,刀斷臂,臨到死還不知為著何因?那不是破頭顱目還未瞑,更有那死人須還結堅冰!寡人妻孤人子誰來存問?這骨骸幾萬千全不知名。」
朋友的夢境在京劇裡僅有一出,但卻非常有名。就是春秋著名的左伯桃和羊角哀的友誼故事,劇名就叫《捨命全交》(又名《羊角哀》)。取材於《今古傳奇》和《金蘭誼》,是馬連良和李萬春的拿手好戲。劇情富有神話傳奇色彩,左伯桃脫衣給羊角哀禦寒,自己凍死。但死後魂魄被荊軻追趕,便託夢給羊角哀訴苦,羊角哀便自盡,兩個魂魄共同戰敗荊軻。這齣戲的內容對很多戲有影響,比如《華容道》中,曹操就給關羽講了這段春秋大義,直接促使關羽饒其一命並將其放走。
如今回味這些夢境故事,依然盎然有趣,耐人尋味。由於這些京劇劇本故事都取材於我國古代史書、演繹、傳奇、詞話和雜劇,還可以作為線索,研究文學史學中的夢境。從京劇這些現存劇目看,夢境戲中有自讖夢、親情夢、夫妻夢、朋友夢,唯獨沒有君臣之夢。即便在親人夢中,也都是父母夢見子女,不見子女夢見父母,這也是個非常耐人深思的有趣問題。
當然,京劇裡的夢境很玄乎,有很多神話色彩,甚至迷信色彩。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文藝上的享受,並為研究我國古代文化提供了線索。(任國徵)
相關圖書推薦
《中國京劇簡明讀本》
於文青 馬鐵漢 著
ISBN:978-7-5166-2280-3
新華出版社 2016.6
定價: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