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他夢境裡的獅子到底是什麼

2021-01-15 逆風解語

海明威把獅子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並且多次出現在他的夢境裡。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說法,夢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有些奇奇怪怪的夢,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另外一個事實,只不過他通過夢境傳達給了我們另外一種意象。

獅子是草原之王,它威風凜凜的樣子,充滿了野性的張力,海明威把獅子寫進小說裡,並不是一個偶然,在他男性的世界裡,獅子就是雄性且張揚的物種。

海明威在文壇一直有「硬漢」之稱,他寫的小說,具有男性的張力與果敢,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三次夢見獅子,而這三次關於獅子的夢境,又標誌著什麼呢?為什麼獅子會頻繁的出現在海明威的夢境裡呢?

獅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捕魚前,老人已經很久沒有出海了,她這次出海就是決定去冒險的,在他決定出徵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獅子,這時他的夢境裡,再也沒有別的生物,就是一隻孤零零的獅子。

桑提亞哥知道,這次出海並不會一切順利,他夢境中的獅子是他心裡隱藏的勇氣,只有獅子的勇猛才可以給他帶來那種原始的力量。

海明威

可以想見,海明威骨子裡的男人野性,是滲透到了小說裡的,獅子就是一種雄性荷爾蒙的表現形式,在沒有任何事物出現的夢境裡,那隻獅子就是傲視一切的英雄象徵。

而第二次他沒有夢見獅子,桑提亞哥的夢境裡多了黃色的沙灘,這是他與大馬林魚搏鬥之後夢到的,在這些夢境中,多了色彩,獅子沒有出現在沙灘之上,但是桑提亞哥期待獅子再一次出現。

桑提亞哥的願望就像是一種祈禱,獅子在他的潛意識裡,是力量的象徵,是好運的象徵,所以他是期望獅子再一次出現在夢境之中的,桑提亞哥在茫茫的大海之上,唯有如獅子一般的勇敢才可以獲得力量,所以他是在夢境中期待好運與勇氣。

捕魚回來後,他再一次夢見了那充滿力量的獅子,雖然他到最後其實是一無所獲的,但是獅子卻再一次出現在他的夢境裡面。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英雄,也有一個圖騰,就像中國古代的人們崇尚龍一般,獅子在海明威的心裡就是力量的象徵,桑提亞哥在大海上與大魚做鬥爭,最後敗給鯊魚,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他說過,「人是不可以打敗的,你可以把一個人消滅,但你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提亞哥的精神,也是他夢中出現的獅子所具有的精神。

《老人與海》描述了一個孤獨的故事,桑提亞哥雖然孤獨的在茫茫大海上做著鬥爭,但是他的精神卻影響著一代代的人們,在這種百折不撓的英雄精神下,人們看到了勇敢的力量。

老人,海灘,大馬林魚,鯊魚,夢境中的獅子,這是一個關於勇敢的故事,從世俗的角度去看,桑提亞哥並不是一位成功者,大馬林魚被鯊魚給吃掉了,他並沒有戰勝窮兇極惡的鯊魚,但是桑提亞哥並沒有向這些惡劣條件妥協,而是與這些事物抗爭到底,這是桑提亞哥的精神,更是人類共有的勇氣。

相關焦點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海明威一生創造了多部優秀作品,除了這部《老人與海》,還有《春潮》《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名著。他的這部《老人與海》小說不僅獲得了1953年美國的普立茲獎,更是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給這部《老人與海》頒獎詞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那麼這部作品的「無法抗拒之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老人與海》僅有一百頁,故事情節也很簡單明了,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結構安排,在老人與馬林魚周旋、與鯊魚抗爭的過程中,摻雜有很多老人的心理活動和語言動作描寫,還有老人對風浪、水流、天氣的認識和判斷等等,所有這些都向我們展現著聖地牙哥這個老人鮮活的人物形象。
  • 從《老人與海》看海明威的創作風格:到底何為「冰山理論」?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到底海明威在這部小說中採用何種創造風格,從而吸引了大批讀者閱讀欣賞呢?海明威倡導的「冰山風格」又該怎樣理解,這種風格對當代文學又有哪些影響?這篇文章為大家稍作介紹。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悲劇色彩:人只是在和自己的錯誤搏鬥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看上去沒有什麼複雜曲折的情節,故事內容非常簡單,簡要概括一下就是:老人聖地牙哥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卻被它拖了三天兩夜,把它殺死之後無法放在小船上,只好把它系在船邊,於是被嗅到魚腥氣的大鯊魚咬得只剩殘骸,老人最終什麼也沒得到。最簡單的故事往往有著極為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和寓意,《老人與海》就是如此。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在風裡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裡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海明威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  「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出自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句話是這本書的精華,值得人深入思考。
  • 《老人與海》的50句經典語錄
    海明威一生當中寫過很多部作品,他的《老人與海》是一部嚴格的中篇小說。1953年,海明威憑藉《老人與海》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身影、腳印一點也不比他的作品遜色。他當過記者,打過仗,打過拳擊,做過間諜。
  • 夢境裡的世界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有一個疑問,夢境的世界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一、做夢的原因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是無意識的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夢都是具有高度的隨機性,而且你會感覺這些夢並沒有什麼邏輯性,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你在夢中都是可以夢到的。而在你醒醒的時候,你的這個潛意識就會被你清醒的意識所抑制住。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老人桑迪亞哥的第一次捕魚經歷,是作者對人的一生的總結,他意在說明,人類帶著滿腔的希望生活著,但總有一些災禍性的力量會阻止人們向希望邁進。這些力量是客觀存在的,人類無法避免,只能一次次地戰勝它,但無法讓它永遠消亡。這種觀點在激勵人心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的悲觀主義精神。
  • 《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
    《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這些魚餌很新鮮,而你海啊,在這又深又黑的冷水裡打個轉,回頭就把它們吃了吧。他又感到釣索輕微地一扯,接著是較猛烈地一扯,老人想,肯定是沙丁魚的頭很難從釣鉤上扯下來。接下來就沒有任何動靜了,水面又恢復了平靜。「來吧,」老人說,「再打個轉吧。聞聞這些魚餌。它們是那麼鮮美!趕緊把它們吃了吧,待會兒還有美味的金槍魚呢。既結實,又鮮美。不要不好意思,魚啊。
  • 《老人與海》:人生的道路上,弱者從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只相信自己
    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堪稱巔峰之作,成為全球公認的不朽名著。海明威的獨特文風和他塑造的硬漢形象,對整個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幾乎感染了「二戰」後的所有美國作家。2018年6月,魯羊繼莫言、餘華之後,成為第三位登陸美國《紐約客》的中國大陸作家。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那時不懂生活的艱辛,當讀到老人在海上一連幾天不吃不睡和大魚搏鬥的情景時,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 燒腦神作《盜夢空間》,網友一臉迷惑:電影中到底有幾層夢境?
    關於電影中到底有幾層夢境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關於這個問題,集集在網上找到了一張導演諾蘭的手繪原圖,從圖上可以看出,《盜夢空間》其實只有三層夢境和下面的迷失域!,比如說第一層入夢的時候,Fischer先被柯布下藥迷昏在椅子上,然後大家一起入夢,所以進入到第一層夢境裡的時候,其他的盜夢成員位置都很接近,思路也都一致,不需要誰喚醒誰,但是他們坐計程車接Fischer的時候,Fischer就是一種不知道在夢裡還是在現實裡的狀態。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那個老人
    老人與海我應該歌頌著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的品格,卻難免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我還是先感謝一下,創作《老人與海》的人,沒有他的硬漢筆鋒,怎麼能夠刻畫出聖地牙哥與海。聖地牙哥與大馬林魚因此,走進《老人與海》,走進聖地牙哥,你應該不難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狠角色。
  • 京劇裡的夢境 - 新華社客戶端
    查找現存600多出京劇劇目,發現夢境劇目達到10出左右。更為神奇的是,夢境還有被動的,即別人「託夢」「託兆」過來。在清逸居士編劇的《林四娘》裡,劇中有個青州隱士的名字就叫林兆夢。京劇裡最為著名的,夢到自己的有兩齣戲。
  • 夢境萬花筒|科幻微小說
    到底有多久沒做過夢了。圖自pexels他努力回憶,兩年?兩年半?也許更久,他一時記不起來。他是個作家,出道幾年,頗有些成就,在論壇和讀者群裡,他常跟人自誇,自己最好的那些作品,都是在紛繁扭曲的夢境後一揮寫就。他本以為自己可以維持這種創作節奏,步步為營,直登上文學頂峰。可誰也沒想到,兩年前的一個普通夜晚,他喝完酒後沉沉睡去,醒來卻發現再也無法做夢。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聖地牙哥的女兒不明白自己的父親,為什麼非要住在簡陋骯髒的小屋裡,堅持以打漁為生。而不是隨著她到首都哈瓦那去安享晚年。甚至對他說:「如果你死了,我會感到羞愧的。」但是老人卻回答他說:「一個人以他的生存方式死了沒什麼好羞愧的。」老人的言下之意是,他之所以不想過每天看看報紙,聽收音機的舒適生活,是因為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 阿拉伯海洋神話傳說:海老人與摩西讓紅海開路的故事
    阿拉伯海洋神話傳說:海老人與摩西讓紅海開路的故事海老人海老人是阿拉伯神話中的一個妖魔。海老人常常變成一個可憐的老人,坐在路邊求人背他,然後會讓人厄運纏身。航海家辛巴達漂流到一個花園一樣美麗的小島上,看見小溪邊坐著-一個老人,就過去詢問。這個老人就是妖魔變成的海老人。海老人見辛巴達問他,就打了一個手勢,要辛巴達背他過溪。
  • 《老人與海》(節選)
    ▲ 吳勞翻譯的《老人與海海明威 著 吳勞 譯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頭四十天裡,有個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男孩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終於「倒了血黴」,這就是說,倒黴到了極點,於是男孩聽從了他們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條船,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三條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