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

2021-01-15 九點書聲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王佳如老師朗讀音頻




4.《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


生長在離岸這麼遠的地方,它長到現在一定很大了,魚啊,吃魚餌吧。吃吧,快吃吧。這些魚餌很新鮮,而你海啊,在這又深又黑的冷水裡打個轉,回頭就把它們吃了吧。

他又感到釣索輕微地一扯,接著是較猛烈地一扯,老人想,肯定是沙丁魚的頭很難從釣鉤上扯下來。接下來就沒有任何動靜了,水面又恢復了平靜。

「來吧,」老人說,「再打個轉吧。聞聞這些魚餌。它們是那麼鮮美!趕緊把它們吃了吧,待會兒還有美味的金槍魚呢。

既結實,又鮮美。不要不好意思,魚啊。把它們吃了吧。老人靜靜地等著,將釣索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同時注視著其他幾根釣索,因為這魚可能已遊到別的地方去了。接著,釣索又被輕輕地拉了一下。

「它會吃掉餌的,」老人說,「求上帝讓它吃掉餌吧。」然而老人未能如願。

「它絕對不會遊走的,」他說,「我知道它是絕對不會遊走的。它正在打轉呢。因為它以前上過鉤,也許還有些記憶。釣索又輕微地動了一下,他非常高興。

「它剛才不過是在掉頭,」他說,「它會吃餌的。」

即使是這麼輕輕地一拉,他也覺得很高興,接著他感到更大的拉力,非常有分量,叫人難以置信。他感覺這是魚本身的重量造成的,於是就鬆手讓釣索往下溜,一直往下溜,連那兩卷備用釣索中的一卷也派上用場了。老人將釣索從指間輕輕滑下去的時候,仍然感覺到很大的分量,儘管他的大拇指和食指並沒有施加什麼壓力。「多厲害的魚啊,」他說,「它正拖著魚餌在遊動呢。」它會回頭把餌吞下去的,他想。但他沒有把這句話講出來,因為他知道,一件好事如果被點破了,可能就不會成真了。他感覺這是一條很大的魚,似乎能看到它嘴裡叼著金槍魚在黑暗裡遊動的情形。可一會兒又覺得它不動了,但分量還是很大。他就再放出一點釣索。他突然增加了大拇指和食指上的壓力,於是釣索上的分量也增加了,一直傳到釣索另一端的深海裡。

「它吃餌啦,」他說,「現在就讓它飽餐一頓吧。」

他讓釣索在手指間往下溜,同時伸出左手,把兩卷備用釣索連接在一起。現在他準備好了。他目前除了正在使用的那捲釣索,還有三個四十英尋長的釣索捲兒可作備用呢。

「再吃點吧,」他說,「盡情地吃吧。」

他想:吃了吧,這樣釣鉤就可以扎進你的心臟,你就會死去。開開心心地浮上來吧,讓我把魚叉刺進你的身子吧。好了。你準備好了嗎?你吃東西的時間夠了嗎?

「該收拾你了!」他說,然後不停地拉動釣索,甚至拿身子的重量作為支撐,大幅度地甩動雙臂,用盡了全部力氣。


事實上,他雖然耗盡了所有的力氣,但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那魚自顧自地慢慢遊遠了,老人拉不動它,哪怕是一英寸。他的釣索很結實,是專為釣大魚而準備的。他把釣索掛在背上用力拉,釣索被繃得那麼緊,以至於豆大的水珠從釣索上蹦跳著落下來。

到隨後釣索在水裡漸漸發出一陣長長的噝噝聲,但他仍然緊抓著它,在座板上拼命穩住自己的身子,仰著上半身來抵抗魚的拉力。船慢慢地向西北方向駛去。

大魚沒有停下來,魚和船繼續慢慢地行駛在海面上,此時,水面沒有別的動靜,可以暫時不用管另外幾個仍在水下的魚餌。「要是馬諾林在這兒就好了,」老人說,「一條魚正拉著我走,我像一根系纜繩的柱子。其實我可以把釣索系在船舷上,但是那樣魚就會把它扯斷。所以我要拼命拉住它,必要的時候再把釣索放出一點。感謝上帝,幸好它是在往前遊,沒有往下沉如果它一定要往下沉,我該怎麼辦呢?我不知道。如果它沉入海底,死在那兒,我又該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可是我必須做些什麼。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他抓住釣索,繼續將它勒在背脊上,雙眼緊緊地盯著它。小船呢,則繼續朝西北方向駛去。

這樣會弄死它的,老人想。不能讓它就這樣一直遊下去。四個小時後,那魚仍然拖著這條小船,不停地向大海深處遊去。老人依然緊緊抓著緊貼在背脊上的釣索。「我中午就逮住它了,」他說,「可到現在我都還沒見過它呢。」

在鉤住這條魚之前,老人就已經把草帽拉上來緊扣在腦門上了,這時草帽勒得他的腦門好痛。他覺得很渴,就跪下雙膝,儘量不扯動釣索,小心地朝船頭爬去,伸手去拿水瓶。他打開瓶蓋,喝了一點兒,然後就靠在船頭上休息。他坐在已經放下來的桅杆和船帆上,儘量不讓自己思考,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他回頭看時,大陸已經完全看不見了。他想,這沒關係。哈瓦那的燈火總會帶我回港的。再過兩個小時,太陽就要下山了,也許不到那時魚就會浮出海面的。如果它不出來,可能也會隨著月亮出來的。如果它那時候還不出來,一定也會隨著太陽出來的。我的手腳沒有抽筋,我感到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它的嘴確實被鉤住了啊,而且拉力這麼大,肯定是條很大的魚呢。它的嘴肯定是緊緊地咬住了鋼絲釣鉤。我多希望可以看看我這對手的模樣,即使只看一眼也很滿足。

老人不時察看天上的星星,從而判斷出自己的航向。就他判斷,那魚始終沒有改變它的路線和方向。太陽下山後,天氣涼快了些,老人的背、胳膊和腿上的汗都蒸發乾了,覺得很冷。白天的時候,他曾把蓋在魚餌匣上的麻袋取出,展開後放在陽光裡曬著。太陽落山後,他就把麻袋系在脖子上,讓它搭在背上,並且小心地把它塞在正掛在肩上的釣索下面。有麻袋墊著釣索,他就可以舒服地彎腰靠著船頭了。其實這姿勢只能說是叫人好受一點兒,只有他自己認為很舒服罷了。

我拿它沒辦法,它也拿我沒辦法,他想。只要它老是這樣遊下去,我們倆都沒法改變現在的狀態,只能僵持下去。有一次,他站起來,往船外撒尿,然後抬眼察看星鬥,以確定自己的方向。釣索從他肩上一直鑽進水裡,在晚上看來像一道磷光。魚和船此刻都減速了。哈瓦那的燈火也不大明亮了,於是老人明白,海流肯定是在把他們往東帶去了。我現在快要看不見哈瓦那的燈光了,我們肯定是朝著東方走向更遠的地方了,他想。因為,如果魚的路線沒有變的話,我現在肯定還看得見燈光。不知道今天的棒球聯賽結果到底怎麼樣了,他想。出海打魚要是有臺收音機多好啊。接著他又想,不能再想這些沒有的東西了,當前還有更加迫切的事情需要思考呢,你可不能犯傻呢。

然後他叫出聲來:「要是孩子在就好了,可以幫幫我,也可以讓他見識見識這種場面。」誰也不要年紀大了還獨自面對一切,他想,但是這也是難免的。「為了保持體力,我一定要在金槍魚還沒有變質前吃掉它。要記住,哪怕你一點也不想吃,你也一定要在早上將它吃掉。記住!」他對自己說。

夜裡,他聽見兩條海豚跳躍和噴水的聲音。他甚至可以分辨出雄海豚發出的吵鬧的噴水聲和雌海豚發出的喘氣般的噴水聲。

「它們都很不錯,」他說,「它們嬉戲,打鬧,相互喜歡。它們是我們的兄弟,就像飛魚一樣。」

這會兒,他似乎又對被他鉤住的這條大魚產生了同情。它那麼出色,那麼奇特,而且沒有誰知道它的年齡,他想。我是第一次釣到這樣大的魚,也是第一次見到動作這樣奇怪的魚。也許是它太聰明,不願浮出水面,被我虜獲。其實它可以浮出水面,或者往深水裡去,把我拖垮。又或許它曾被鉤到過好幾次,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該怎樣搏鬥。但不管怎樣,它不知道它的敵人只有一個人,而且是個老頭子。不過它肯定是條很大的魚,如果魚肉的質地好的話,在市場上還可以賣個好價錢。它像條雄魚那樣咬餌,也像雄魚那樣拉釣索,並且搏鬥起來一點也不驚慌我不知道它到底是已經有了計劃,還是就和我一樣只是在盲目地拼命。



相關焦點

  • 【閱讀經典】賓川四中高一(9)班黃堉——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
    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你知道多少?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5.48米),體重一千五百磅(680公斤)的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究竟是哪種魚?
    馬林魚(Marlin)是對多種海洋大型掠食性魚類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著尖尖的吻部、發達的肌肉和極具流線型的身軀,這類魚來自鱸形目旗魚科(Istiophoridae)和劍旗魚科(Xiphiidae)。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那個老人
    老人與海我應該歌頌著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的品格,卻難免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我還是先感謝一下,創作《老人與海》的人,沒有他的硬漢筆鋒,怎麼能夠刻畫出聖地牙哥與海。聖地牙哥與大馬林魚因此,走進《老人與海》,走進聖地牙哥,你應該不難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狠角色。我想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沒有放棄八十四天厄運,才換得了第八十五天的一條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電影遇見書#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舍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大馬林魚、兇鯊它們強壯有力,是海中的無敵將領,毫無畏懼,為所欲為;而老人年老體弱,孤單一人而臨這樣的強大的敵手,展開交鋒和衝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後打退一切進攻者,這種威力不能不讓人讚嘆。這種以弱對強的鬥爭,能夠強化矛盾的衝突,更鮮明地突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層次(堅強)。
  • 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悲劇色彩:人只是在和自己的錯誤搏鬥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看上去沒有什麼複雜曲折的情節,故事內容非常簡單,簡要概括一下就是:老人聖地牙哥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卻被它拖了三天兩夜,把它殺死之後無法放在小船上,只好把它系在船邊,於是被嗅到魚腥氣的大鯊魚咬得只剩殘骸,老人最終什麼也沒得到。最簡單的故事往往有著極為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和寓意,《老人與海》就是如此。
  • 《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反響,之後還被拍成了電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儼然已成為人們閱讀的經典。大家都在倡導,向主人公桑提亞哥老人在困境中不怕困難,堅韌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學習。這種精神沒有錯,也是值得我們學習。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老人與海》僅有一百頁,故事情節也很簡單明了,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結構安排,在老人與馬林魚周旋、與鯊魚抗爭的過程中,摻雜有很多老人的心理活動和語言動作描寫,還有老人對風浪、水流、天氣的認識和判斷等等,所有這些都向我們展現著聖地牙哥這個老人鮮活的人物形象。
  • 三次閱讀《老人與海》,為何每一次都能是人生的升華
    好書,總是常讀常新的,而且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中來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會大大不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對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一本書。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正上大學。青春期固有的傷感和孤獨,使我在老人那裡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鳴。讀著小說,仿佛覺得自己就是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正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作著無休無止的難以看到彼岸的航行。只不過,我的大海是課堂、圖書館,我要捕捉的大馬林魚只是那一本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已。那時的孤獨滋味中,既有著孤立無助的悲涼,也有著孤身奮鬥的快感。
  • 寫完《老人與海》,兩年後就獲得諾獎,海明威的這本書講了啥?
    海明威寫完《老人與海》,兩年之後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怎麼做到的?眾所周知,很多作家一生的夢想就是能夠獲得一次諾獎。當然諾獎的審核標準也非常嚴格,很多作家多次被諾獎提名可就是拿不到獎項,比如村上春樹。因此海明威新書剛出版兩年就拿獎非常厲害。
  • 《老人與海》,他夢境裡的獅子到底是什麼
    海明威在文壇一直有「硬漢」之稱,他寫的小說,具有男性的張力與果敢,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三次夢見獅子,而這三次關於獅子的夢境,又標誌著什麼呢?為什麼獅子會頻繁的出現在海明威的夢境裡呢?獅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捕魚前,老人已經很久沒有出海了,她這次出海就是決定去冒險的,在他決定出徵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獅子,這時他的夢境裡,再也沒有別的生物,就是一隻孤零零的獅子。
  • 《老人與海》(節選)
    ▲ 吳勞翻譯的《老人與海男孩看見老人每天回來時船總是空的,感到很難受,他總是走下岸去,幫老人拿捲起的釣索,或者魚鉤和魚叉,還有收卷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麵粉袋片打了些補丁,收攏後看來像是一面標誌著永遠失敗的旗子。老人消瘦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膚病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勒得很深的傷疤。
  • 大馬林魚走了:退潮的可轉債海灘不只是狼藉
    成交金額的暴跌,恰是海明威《老人與海》搏殺中的大馬林魚突然飛走了,好像被天空中一雙巨手給揮走了,似乎是這雙手的主人擔心漁夫在與大馬林魚的搏殺中死去,於是急急忙忙地把大馬林魚給揮走了。大馬林魚退潮時的瘋狂甩尾出貨,導致今天304個可轉債品種平均跌幅1.54%。其中跌幅10%以上的18個,跌幅5%以上的34個。上漲5%以上的僅6個。
  • 每一個困難和挑戰都是一次與「大馬林魚」和「鯊魚」之間的搏鬥
    近日,我有幸拜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感慨萬千,深深被文中主人公面對巨大挑戰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已近風燭殘年。有一次,他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直到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魚時,他才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老人在沒有水、食物、武器、助手,而且左手抽筋的殘酷境況下開始了與大魚的搏鬥。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它有仁慈的一面,為桑迪亞哥帶來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象徵著人類的希望、欲望以及這世間存在的奇蹟,它博大、令人驚喜,能讓人們得到滿足。這正是桑迪亞哥遠航深海的原因,也是人類欲望的體現。儘管生活往往充滿坎坷,如同桑迪亞哥八十四天打不到一條魚,但生命中必定存在令人驚喜的東西,那就是希望和奇蹟。然而生活給予人們的不僅於此,也有殘酷的一面,在給人們帶來驚喜的時候也會帶來災禍,這即是福禍相依的道理。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那時不懂生活的艱辛,當讀到老人在海上一連幾天不吃不睡和大魚搏鬥的情景時,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海明威一生創造了多部優秀作品,除了這部《老人與海》,還有《春潮》《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名著。他的這部《老人與海》小說不僅獲得了1953年美國的普立茲獎,更是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給這部《老人與海》頒獎詞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那麼這部作品的「無法抗拒之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 捕獲500斤大馬林魚!)
    馬林魚:海明威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提到的一種魚,也是桑地亞哥老人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魚。但是在經過海上鯊魚的幾次殘酷的襲擊和掠奪,只剩下一條唯有頭和尾的軀幹。該魚在小說中即被稱為馬林魚。這次捕獲的大馬林魚身長3米,重520斤,由俱樂部成員5人!歷經2小時10分鐘的努力方才成功收穫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