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閱讀《老人與海》,為何每一次都能是人生的升華

2020-11-29 乘興走筆

好書,總是常讀常新的,而且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中來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會大大不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對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一本書。

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正上大學。那時從小說裡強烈感受到的只是孤獨,那是一種被整個世界拋棄了的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的孤獨。那時的我,面對未來的生活,頭腦裡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這樣一葉小小的在茫茫無際的人生之海上漂漂蕩蕩的扁舟,將來會漂向何方。青春期固有的傷感和孤獨,使我在老人那裡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鳴。讀著小說,仿佛覺得自己就是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正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作著無休無止的難以看到彼岸的航行。只不過,我的大海是課堂、圖書館,我要捕捉的大馬林魚只是那一本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已。那時的孤獨滋味中,既有著孤立無助的悲涼,也有著孤身奮鬥的快感。

第二次讀《老人與海》,是在大學畢業後剛分到中學教書的時候。這時我的心境,不僅孤獨,而且還伴著巨大的失落。大學時讀了那麼多的書,如今只教這樣一群天真未鑿的孩子,四年的苦讀不是白忙乎了嗎?原先與高深的學術那麼逼近,而今掉在了這麼淺薄的層次裡,巨大的落差一時使我的情緒沮喪到了冰點。這時讀《老人與海》,又覺得自己仿佛是海明威筆下的那個失敗了的老人了。失去了那麼多的時間,耗費了那麼多的精力,最後得到的竟然只是大馬林魚的那一副空骨頭架子而已。失落,巨大的失落,在心頭悲愴地湧動著。

第三次讀《老人與海》,是在而立之年之後了。還是在做教師,但做得津津有味,感到人生非常充實,感到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收穫的快樂。這時,讀《老人與海》就有了一層新的體驗。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於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副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之中充分地實現了。曾經盡其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鬥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怨無悔。

不知在三讀之後,我是否真正讀懂了《老人與海》,但我還會有四讀,五讀……我不知道,到我真的成了老人的那一天,再讀《老人與海》時,又會有怎樣的心境,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又會在老人的身上發現什麼……

相關焦點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作者筆下的大海、馬林魚、鯊魚等都被賦予了象徵的含義,是作者探討的對象。大海中有魚,為打漁者提供生存的條件。它象徵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它有仁慈的一面,為桑迪亞哥帶來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象徵著人類的希望、欲望以及這世間存在的奇蹟,它博大、令人驚喜,能讓人們得到滿足。這正是桑迪亞哥遠航深海的原因,也是人類欲望的體現。
  • 美好的人生體驗 《老人與海》的象徵意義
    在短短的三天裡,老漁夫獲得了很多人一輩子才能得到,甚至一輩子也得不到的,豐富而美好的人生體驗。更難得的是,他體驗到了一種極致的偉大和美好。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於1952年出版,次年獲美國著名的普立茲獎。1954年,海明威又因該小說獲諾貝爾文學獎。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文/冰凌讀書人生來可不是給打垮的,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垮!——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
  • 2020公務員考試,備考分為3個階段,每一次都是新的升華!
    其實這些都是考生正常的考前現象。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有3個備考階段,希望大家循序漸進努力備考,每一個階段都是新的升華。第一階段:堅定信心,投入公考。國家公務員考試是面向全國考生舉行的,只要符合相應的考試條件,考生們都可以參加,因此公考所涉及的人群是非常多的,這勢必會帶來激烈的競爭,畢竟誰都想公考「上岸」,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公考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堅定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公考當中。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但老人卻因此被一對作家夫婦關注。而影片中的作家,無疑是以海明威作為原型的。而在老人與青年的對話中,提到一個影子人物迪馬喬,這個棒球隊員的處境與老人相似,都處於人生的低谷。迪馬喬的名字和他的比賽,多次在老人和男孩的口中出現,不僅表現出這對忘年交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更體現出他們生活豐富多彩的一面。與老人關係密切的,除了男孩,還有他的女兒和酒館老闆。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在《老人與海》中,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馬林魚――鬥鯊等一系列衝突中逐漸顯示出來的。
  • 人生要聽老人言:「鬧裡有錢,靜處安身」告訴你的人生奧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老人的話往往備受尊敬和認可,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裡,老人的話往往代表著含金量十足的「人生經驗」,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順著上一輩的教誨說習慣了的口頭禪,但有時卻真的很有實際意義和實用意義,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祖輩們傳下來的順口溜,但有時其價值卻真的會讓你瞬間醒悟,深感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只是語言那麼簡單。
  • 姜東霞做客首期「雲上讀書會」分享《崖上花》和《老人與海》
    直播過程中,姜東霞不僅分享了《崖上花》一書的創作初衷及相關故事,還結合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書,分享了自己閱讀方面的獨特見解。此外,她還就閱讀方法、寫作技巧等與觀眾積極互動,並現場籤贈了10本《崖上花》新作。之所以寫《崖上花》,是念念不忘那片土地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崖山花》的發表,距作者第一部作品《無水之泳》出版,已經過去了14年。
  • 《老人與海》的50句經典語錄
    海明威一生當中寫過很多部作品,他的《老人與海》是一部嚴格的中篇小說。1953年,海明威憑藉《老人與海》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身影、腳印一點也不比他的作品遜色。他當過記者,打過仗,打過拳擊,做過間諜。
  • 人生的升華綻放,說到底源自有魄力取捨自如。(你品細品)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日升月落,花謝花開,我們所擁有的,也不過短短幾十年。在這茫茫天地間,我最想擁有,就是一束清晨的光,和永遠不絕的希望。每一個清晨都值得珍惜,每一個日出都值得記憶,每一縷照進心靈的光,都值得珍惜。
  • 曾國藩人生的重要轉折-精神升華
    曾國藩精神升華這個轉折點出現其父去世,曾國藩在家丁憂守制的一年多時間,而令曾國藩開悟的著作就是道家經典《道德經》和《南華經》,這也是曾國藩人生走向高潮的一個重要原因。之前的曾國藩至純至剛,完全都是採取儒家直接、法家強權的方式,之後的曾國藩內聖外王,大柔非柔,至剛無剛,人生境界完全上升了一個高度,比如以下幾個細節:一,丁憂守制的曾國藩在接到皇上二次出山的命令後,不再像之前滿腹牢騷,他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想法,僅四天時間就整裝出發。
  • 讀書,讓你的人生升華,助你成功
    人的一生,有三個層次的升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意思是:見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見自己的心性和軟弱。「見天地」意思是:見局限,見自身的渺小。三個層次,讓你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悟;如何才能認清自我,認知天地,認識眾生,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都是方法;在無法脫身行萬裡路的情況下,那就走讀萬卷書這條道路,最容易實施且最有效的路徑;讀書苦嗎?苦。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中國老人升華篇:年輕人很累,憑什麼對他們倚老賣老?
    中國老人升華篇:年輕人很累,憑什麼對他們倚老賣老?撰文丨墨黑紙白一、是壞人變老了,而非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南京這位大爺的態度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讚,以及對類似老人的回憶。二、人老為尊,尊在行為而非年齡短短的幾句話,能勾勒出中國人最原始善良的一面,這並不是這件事的重點,重點在於從平等意識出發,將傳統人老為尊的價值觀衡量在行為上而非年齡上。
  • 【閱讀經典】賓川四中高一(9)班黃堉——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
    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
  • 在每一次奔跑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前位置: > 其他 > 正文 在每一次奔跑中,遇見更好的自己2020-11-10 16:57:36.0 來源:大眾網 人生猶如馬拉松,在自我挑戰、不斷創造全新PB中遇見「更好的我」。
  • 從《老人與海》看海明威的創作風格:到底何為「冰山理論」?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到底海明威在這部小說中採用何種創造風格,從而吸引了大批讀者閱讀欣賞呢?海明威倡導的「冰山風格」又該怎樣理解,這種風格對當代文學又有哪些影響?這篇文章為大家稍作介紹。
  • 《斷舍離》:感動自己是心靈的升華,徵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
    可是我們在封閉自己的同時,也關閉了自己的人生,人生不是不接納我們,而是我們逃避了人生。《逆商》書籍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為了擺脫煩惱而不斷探尋,他漫步在郊外,聽到了一陣悅耳的笛聲,循著聲音他來到了山腳下。
  • 《老人與海》:人生的道路上,弱者從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只相信自己
    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堪稱巔峰之作,成為全球公認的不朽名著。海明威的獨特文風和他塑造的硬漢形象,對整個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幾乎感染了「二戰」後的所有美國作家。2018年6月,魯羊繼莫言、餘華之後,成為第三位登陸美國《紐約客》的中國大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