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人生體驗 《老人與海》的象徵意義

2020-12-03 騰訊網

【名著的啟示】(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米琴)一位獨自在海上捕魚的老漁夫,捕到一條個頭驚人的大魚。可是,因為鯊魚襲擊,他最終痛失這條大魚。在有經濟頭腦的人看來,這個故事很像股民手中的股票突然大漲,隨後又大跌。老漁夫開始時很像事業成功者,後來又為慘痛失敗所打擊。可是,實際上,老漁夫在捕大魚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股民的體驗絕然不同,與遭遇失敗的成功者的體驗也相去甚遠。在短短的三天裡,老漁夫獲得了很多人一輩子才能得到,甚至一輩子也得不到的,豐富而美好的人生體驗。更難得的是,他體驗到了一種極致的偉大和美好。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於1952年出版,次年獲美國著名的普立茲獎。1954年,海明威又因該小說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晚年住在古巴,《老人與海》就是根據他的鄰居、好友——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

小說在一開始就告訴讀者,老漁夫桑提亞哥不滿足於只捕到其他漁民想捕的普通的魚,而是想捕「真正的大魚」。這說明他有偉大抱負,不甘於平庸。小說接著又敘述,老漁夫接連八十四天出海都毫無所獲,沒有捕到任何魚。可是,他毫不氣餒,別人的嘲笑也沒使他喪失信心。最後,他終於獨自在遠海釣到了一條從沒見過,甚至也從沒聽說過的大魚。這種經歷,和成功者的故事相似,說明「有志者事竟成」。但是,老漁夫的這段經歷,只是小說的開始部分,也可以說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小說主要描寫了老漁夫和大魚之間關係的變化,以及他對大魚產生的豐富、複雜和奇妙的感受。

最初,老漁夫只是視大魚為獵物。作為一個職業漁民,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魚上鉤後遲遲未露出水面。通過勒在肩上的釣索,老漁夫感覺自己捕到的魚有非同一般的力量。這時,他開始視大魚為自己的強勁敵手。他感到,與大魚的角力,將證明自己是不是惟一稱得上偉大的漁夫。

老漁夫此時的心情,就像一個身手不凡的大俠遇到武功高強的對手,一門心思要戰勝大魚。他此刻沒有想到,自己會有比徵服大魚更豐富、更美好的感受。而且,他也沒想到,證明自己有超強能力,和後來經歷的絕妙體驗比起來多麼微不足道。他更想不到,終於使大魚就範之後,他一點兒都沒感受到自己的「偉大」。

老漁夫在看到自己釣到的魚出乎意外的美麗、龐大時,並沒表現出成功者的喜悅。他享受到的極樂體驗,是對大魚的感情不斷升華帶來的結果。大魚頻頻跳躍,使老漁夫處於危險境地。如果他只是一個頭腦實際的成功者,那就只會感到無限恐懼。可是,他不僅沒有絲毫恐懼,反而還陶醉於偉大、崇高的感覺之中。

  老漁夫和大魚的關係沒有就此停止,還在繼續發展。老漁夫在心醉神迷之後,很快意識到自己腦子「糊塗」了,也就是不理智了。他拼命叫自己清醒過來,開始竭盡全力地去扎死大魚。作為一個貧窮的職業漁夫,加上八十四天沒打到魚,按常理他當然應當殺死大魚,好把它帶到岸上的市場出售。經過艱苦拼博,他終於把大魚刺死。但是,他並沒有把大魚當作一個已無生命的東西,而是稱大魚為他的「兄弟」,仍然對它講話。他把大魚拴在船頭,魚身與船並行。他認為,他和大魚是在並肩航行。他說:「我們像親兄弟一樣航行著。」大魚在老漁夫的心裡並沒死。他對大魚的愛,也並沒有因為它的死而停止。在老漁夫的腦子裡,大魚好像已經轉化為一種不朽的精神,成為他精神上的親人和伴侶。

  隨後,大魚的血引來一撥接一撥的鯊魚。當大魚受到鯊魚襲擊時,老漁夫感到就像是他自己的身體受到襲擊。這說明,他和大魚已親密到血肉相連的地步,或者說和大魚已經化為一體。老漁夫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後來,當他看到大魚的身子被鯊魚咬得殘缺不全時,深感後悔和抱歉。老漁夫處於理智和感情互相矛盾的狀態:理智的他殺死了大魚,可感情的他深愛大魚。在感情上,他對大魚的愛已變成一種永恆的愛。即使大魚只剩下半個身子,在老漁夫心裡它也還活著。老漁夫仍感覺大魚在和他並肩戰鬥。此時,大魚好像成了他的戰友,一個身負重傷的戰友。

  老漁夫和鯊魚搏鬥,經歷幾乎超越極限的挑戰而精神未垮,足以讓旁人感到他的偉大。可他覺得「他終於給打敗了」(第12章)。因為,他的「兄弟」加「戰友」已經全部成為鯊魚的戰利品了。老漁夫並沒有為自己的重大物質損失而痛心,更沒有為殺死眾多鯊魚而自豪,因為他是不得已才殺死它們的。他最痛心的,是失去了自己最親密的「戰友」。所以,他與鯊魚搏鬥的最主要體驗,是和大魚生死相依、命運相連的那種深刻情感。

  老漁夫上岸後,對那個一向崇拜他的小男孩兒說:「它們確實把我打敗了。」小男孩兒卻說,那條大魚沒打敗他。他看到了大魚的巨大骨頭,從而得出這個結論。小男孩還決定從此追隨老漁夫,再也不離開他。在小說的開始,作者曾提到,小男孩兒和老漁夫出海連續四十天沒打到魚,就在父母的要求下上了另一條漁船。老漁夫雖然痛失大魚,卻贏回來他喜愛的小男孩兒——他的實際戰友。可以想像,老漁夫和小男孩兒的關係,從此會像老漁夫和大魚一樣親密無間,相依相伴。

  說大魚沒打敗老漁夫時,小男孩還是把大魚當作老漁夫的敵手。他還不知道,老漁夫和大魚的關係已經轉換成像朋友、兄弟和戰友那樣的親密關係。岸上的人們看到魚骨架時,都驚嘆那條魚的巨大尺寸。人們可以想像,老漁夫經歷了超乎尋常的挑戰和挫折。可是,人們想不到,老漁夫還經歷了寶貴而美好的體驗。那就是他對大魚的「愛」,包括親情、友情、戰友情和種種奇妙的精神聯繫。老漁夫最難得的體驗,是那種對即將出現的偉大事物的期待,以及見到偉大事物出人意外的偉大和美好時的極度欣喜。老漁夫一度後悔自己在海上走得太遠,毀了大魚和他自己。可正是因為比常人有更高的追求,比普通漁民走得更遠,才使他感受到崇高與偉大,而擁有非凡的人生體驗。

  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圍繞著老漁夫和大魚的關係展開,但小說的題目不叫「老人與魚」,而叫「老人與海」。海是老漁夫的生活環境,他對待大海的態度,可以象徵人對待生活的態度。老漁夫和大海的關係,揭示了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才能獲得最美好的人生體驗。

  作者介紹說,老漁夫桑提亞哥對待大海的態度,和一般的漁民不一樣。一般漁民只把大海當作謀生的場所,也就是說,對大海抱著實用主義或功利主義的態度,只想從海裡撈取實惠的、能賣錢的東西。作者還提到,有些較年輕的漁夫把海當做競爭者甚至敵人。這其實是很常見的現象,在中國小說裡也可看到這樣的描寫。比如鄧剛的中篇小說《迷人的海》(《上海文學》1983年第五期,總第15期),就描寫了一個老漁民和大海搏鬥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老海碰子,是個搏擊風浪的勇士。他一生都在為尋找海底之寶而拼博和冒險,都在和大海較量。小說描寫了大海的潛流、急流和惡浪如何對他造成威脅。此外,大海裡還有很多對他充滿敵意的生物。所以,大海既是那老漁民的敵手,也是他和敵人搏鬥的戰場。

  雖然老漁夫桑提亞哥也具有硬漢和勇士的形象,可他並沒把大海當戰場,而把大海看作女性,對大海懷著柔情和深情。他認為大海仁慈而美麗,她有時給人恩惠,有時不給,甚至還會做出瘋狂和惡毒的事。但那都是身不由己。所以,他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險、困難和挫折,都從沒埋怨和詛咒過大海。他也從沒把大海或海中生物當敵人,反而視幾乎所有海中和海上空的生物為朋友。書中描寫他非常喜愛飛魚,拿它們當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稱魚是兄弟,喜歡鳥作他的伴侶。他看見小鳥時會問:「你多大了?你這是第一次出門嗎?」他甚至把海風都當朋友。所以,一個人在海上時,他從不感到孤獨。老漁夫對海上的生物都有認同感,並充滿同情心。「他替鳥兒傷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鷗。」(第4章)他也替海龜傷心,因為人們對海龜殘酷無情。當人們把海龜刨開殺死時,它的心臟還跳個不停。老漁夫認為,他也有一顆這樣的心臟,而且他的手和腳也和海龜的差不多。當他看一對小海豚嬉耍時,他覺得它們在打鬧和相愛。他還把一對馬林魚稱作夫婦,能看出雄馬林魚對死去的雌馬林魚依依難捨。

  可見,老漁夫對待海洋生物的態度,就像對待自己的人類同胞一樣。而且他帶著濃厚的感情,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去觀察海裡的一切生物。從書中可以看出,老漁夫不單是一個勇敢和堅韌的硬漢,更是一個充滿愛心和想像力的,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正因為如此,他在捕獲大魚後,才能有種種非同尋常的感情和精神上的享受。

  老漁夫對大海的態度,遠遠超出了實用範疇,而進入了審美範疇。他在海上看到種種生物時.並沒經常琢磨哪些生物可以捕捉去賣錢。他對那些生物都抱著欣賞的態度,對它們充滿感情,並從觀察它們當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正因為此,他才沒有一直把捕到的大魚當獵物。雖然老漁夫沒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可是他獲得了極其寶貴的精神體驗。

  註:本文參考的是英文原著,The Old Man and the Sea,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5,引文為作者所譯。

相關焦點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作者筆下的大海、馬林魚、鯊魚等都被賦予了象徵的含義,是作者探討的對象。大海中有魚,為打漁者提供生存的條件。它象徵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它有仁慈的一面,為桑迪亞哥帶來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象徵著人類的希望、欲望以及這世間存在的奇蹟,它博大、令人驚喜,能讓人們得到滿足。這正是桑迪亞哥遠航深海的原因,也是人類欲望的體現。
  • 三次閱讀《老人與海》,為何每一次都能是人生的升華
    好書,總是常讀常新的,而且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中來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會大大不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對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一本書。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正上大學。那時的我,面對未來的生活,頭腦裡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這樣一葉小小的在茫茫無際的人生之海上漂漂蕩蕩的扁舟,將來會漂向何方。青春期固有的傷感和孤獨,使我在老人那裡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鳴。讀著小說,仿佛覺得自己就是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正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作著無休無止的難以看到彼岸的航行。只不過,我的大海是課堂、圖書館,我要捕捉的大馬林魚只是那一本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已。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徵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老人並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徵。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小男孩瑪諾林、酒店老闆、作家夫婦、老人的女兒等角色,在影片中與老人的互動,將原本相對單調的人與自然及命運的關係,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和人生層面,尤其是影片中對老人和男孩友誼的突出表現,是改編中的一大亮點。 整部作品,其實是在圍繞著老人聖地牙哥與周圍的人的關係來展開的。
  • 《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越挫越勇,小男孩、馬林魚和大海功不可沒
    對老漁夫桑迪亞哥來說,馬林魚是他無法戰勝的對手,大海是他徵服不了的環境,小男孩是他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象徵。既然如此,這些為什麼都「不合時宜」地出現在這部小說裡?這些帶給老人的,除了屢試不爽的挫敗,還有希望,他們是老人堅持下去的希望,是桑迪亞哥永不放棄的生活態度的參照物。
  • 抓住依米花的象徵意義是寫作的關鍵
    且不管依米花是不是真實的存在,它的象徵意義是明確的,是可以推斷的。寫作畢竟不是科學考證,即使依米花只是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花,也不影響我們去關注它的象徵意義。寫作,就是要考查考生對現象的認知和參透,考生應該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高爾基寫《海燕》,用極大的熱情,對文中的海燕進行了謳歌。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文/冰凌讀書人生來可不是給打垮的,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垮!——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圖為大學生蒙上雙眼進行殘障體驗。 陳超 攝「媽媽,您總是『刀子嘴、豆腐心』,給了我很多關愛。未來,我會像你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你。」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海明威一生創造了多部優秀作品,除了這部《老人與海》,還有《春潮》《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名著。他的這部《老人與海》小說不僅獲得了1953年美國的普立茲獎,更是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給這部《老人與海》頒獎詞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那麼這部作品的「無法抗拒之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 《老人與海》:一艘破船,一個漁夫,捕了一條魚,是一曲「頌歌」
    墨西哥灣上,有一位已經有八十四天,天天出海卻捕不到一條魚的老人,在一艘破的小船裡。老人年紀很大,滿面的風霜,雙手上全是傷。船帆上全是破布打上去的補丁,「那象徵永恆的失敗」。3讀這部作品時,有人提問為什麼這本書不叫《老人和魚》?是啊,明明是和魚鬥爭,一條大魚和一群鯊魚,可為什麼叫《老人和海》?其實你可以把「大海」看作我們的「人生」。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老人與海》僅有一百頁,故事情節也很簡單明了,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結構安排,在老人與馬林魚周旋、與鯊魚抗爭的過程中,摻雜有很多老人的心理活動和語言動作描寫,還有老人對風浪、水流、天氣的認識和判斷等等,所有這些都向我們展現著聖地牙哥這個老人鮮活的人物形象。
  • 《老人與海》,他夢境裡的獅子到底是什麼
    海明威在文壇一直有「硬漢」之稱,他寫的小說,具有男性的張力與果敢,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三次夢見獅子,而這三次關於獅子的夢境,又標誌著什麼呢?為什麼獅子會頻繁的出現在海明威的夢境裡呢?獅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捕魚前,老人已經很久沒有出海了,她這次出海就是決定去冒險的,在他決定出徵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獅子,這時他的夢境裡,再也沒有別的生物,就是一隻孤零零的獅子。
  • 我們美好的人生伴侶
    美好的人生伴侶美好的人生伴侶,有共性,那就是有愛心,善良。以撒找到美德的利百加,就憑一件事:利百加給一個來訪的外地異族老人水喝,並且主動為他的十匹駱駝打水喝。這是何等的熱情大方!何等的愛心與耐心!現在,原先反對他們的父母,早已愛上了這個兒媳婦,今年他們回老家看父母,她使老人更加高興。她在家主動做飯,給父母夾菜,總是想著為家裡做的事。我有幸也認識這個女孩,她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在我的眼裡,卻像一個小孩子那樣可愛。平時,無論他做教會工作或奉獻,她總是完全支持。
  • 牡丹故事:牡丹深刻的文化象徵意義
    作者在該書的《導論》中引用一些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國人的象徵語言,以一種語言的第二種形式,貫穿於中國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於它是第二層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語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達意義的細微差別以及隱含的東西更加豐富。」「他們形成了一個運用象徵形式的社會。這種表達方式由於習慣而得到加強,並且將個人與公共秩序和道德結合在一起。」這是外國學者對中國象徵文化的概括性認識。
  • 合歡樹你不知道的象徵意義
    合歡樹的象徵意義有,合歡花象徵著母愛,是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合歡樹是象徵著死而復生,母親栽種,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合歡樹還象徵著百年好合,是希望夫妻之間永遠恩愛。合歡花意義眾多,花瓣美麗動人,有很好的觀賞性。
  • 把時間浪費在對我們人生有意義、高價值、極美好的事物上
    所以我們不要把時間用在那些低級趣味的事情上,而是浪費在對我們人生有意義、高價值、極美好的事務上。賺錢是一個過程,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過得更幸福。但是賺錢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當今社會如果沒有錢,就無法支撐我們的各種日常開支,我們很難幸福起來,因此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財富,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 從敘事結構、象徵意義重新解讀《我腦中的橡皮擦》
    純愛電影都是美好中有著「虐」的成分,這部電影也不免俗套,然而在孫藝珍和鄭宇成的演繹下,每個觀影者都會在緩緩的電影情節中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感情宣洩。我們感受到的是純純的愛戀和至死不渝的追逐。接下來,我們就從敘事結構和象徵意義兩個方面來解讀這部扣人心弦的《我腦中的橡皮擦》。
  • 蝴蝶蘭的花語及蝴蝶蘭的象徵意義
    蝴蝶蘭的花語及蝴蝶蘭的象徵意義蝴蝶蘭的象徵意義1、白花蝴蝶蘭預示著愛情純潔和友誼珍貴,新婚的家庭放一株在家就預兆這美好的婚姻,和朋友一起住的人,放一株在家,就預示著和睦共處。2、紅色蝴蝶蘭有仕途順暢和幸福美滿的意思,這一點是相信是所有年輕夫婦的願望,種上一株紅色蝴蝶蘭,給你們的婚姻是仕途增添一點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