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一艘破船,一個漁夫,捕了一條魚,是一曲「頌歌」

2020-12-03 十點悅讀人

墨西哥灣上,有一位已經有八十四天,天天出海卻捕不到一條魚的老人,在一艘破的小船裡。老人年紀很大,滿面的風霜,雙手上全是傷。船帆上全是破布打上去的補丁,

「那象徵永恆的失敗」。

1

此時,他已經和一條上鉤的大魚僵持了幾天幾夜。

這條魚非常冷靜,它使勁拖拽,在水下把船拖向遠離陸地的深海。有時,它躍出海面,一次接一次地跳著,釣索眼看就要被繃斷。

這條魚非常聰明,它在消耗老人的力氣。

老人跪在船上,他的手開始抽筋,釣索把他的肩膀和頭勒得血肉模糊,他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可是,他還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

他必須忍住苦痛,用僅存的力氣支撐著。

老人和這條大馬林魚僵持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這是真正對手之間的對決。大馬林魚如此聰明、出色,讓老人產生敬意。

「這條魚是我的朋友,雖然我沒見過它也沒聽過它的名字」「但是,我必須弄死它。還好,我不用去弄死那些遙遠的星星。如果人類必須擊敗月亮,將月亮弄死,這是多麼糟糕的事情,他想。」

老人終於殺死這條足足一千五百磅的大魚,拖著往回走的時候,他心懷歉意地想「我是用了陰謀才打敗它的,而它卻對我沒有惡意。」

「人類配吃掉這條大魚嗎?不配。」

這條魚對我們並沒有惡意,但人類卻要殺死他。老人覺得有些沮喪。

可是,他又改了主意。他天生就是漁夫。捕殺魚不光是為了養活自己、把魚賣了買食品的,殺死它是為了自尊心,漁夫的自尊心。

他只剩下這個了。

2

此時,並沒有意識到危機來臨。

鯊魚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它們聞到了血腥味。一條體型龐大的灰鯨鯊,它飛速地逼近船艄,它張開了嘴,襲擊那魚。

鯊魚的牙齒咬住魚尾巴,咬得嘎吱嘎吱響。

這個時候,老人使出全身力氣,用魚叉猛地扎進它的腦袋,所在那沉重、尖銳的藍色腦袋,兩隻大眼睛和那嘎吱作響、吞噬一切的突出的兩顎。那兒正是腦子的所在,老人並不抱希望,只是帶著決心和十足的惡意,向它扎去。

他殺死了這條來襲的鯊魚,但是折斷了他的魚叉。他盯著被咬掉四十磅的大魚,他開始想,為什麼要捕殺這條大魚?如果一開始被拖向深海的時候,他就放棄鉤索,也許現在他正獨自躺在床上鋪的舊報紙上,而不至於要應付現在倒黴的時候。

風持續地吹著,老人聞到被鯊魚咬過的魚肉散發著氣味。老人知道,糟糕透頂的時刻就快來到了。

果然,他看到了兩條鯊魚很興奮地逼近。

老人把刀子綁在漿把子上做武器,他的雙手也痛得快不聽使了。他像是給自己鼓勁似地大聲地喊:

「ay,」老人說,「鏟鼻鯊。來吧,鏟鼻鯊。」

鯊魚用一條縫似的黃眼睛死死盯著老人,飛快地遊來。老人和鯊魚周旋著一刀一刀地把刀刃插進鯊魚的兩顎。

刀子又折斷的時候,似乎這場戰鬥已經結束了。這時,他又遇到了更多的鯊魚包圍了他的小船,他用魚鉤、船漿和短棍和鯊魚搏鬥。

他的「骨子裡累乏了」,他指望不久就能看見「海灘上的燈光」。他已經不想看那條大魚兄弟了,他知道他的魚兄弟已經被糟蹋不成樣了。

但是,他並不恨鯊魚。「真正有尊嚴的戰士必須懂得尊敬自己的對手。」

「祈請蒼天讓我見到岸上燈火吧,其實,我原本有很多願望的,現在只求這一個了。」

老人幾乎是爬上岸邊,只帶回了一條大魚的白骨。那是一條從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魚的白骨。

到這裡,老人出海打魚的故事就結束了。故事的結尾,老人自己說:「它們把我打敗了」。

這個結局聽起來,好像真的是個悲劇。但是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委員頒獎給作者海明威時,認為這是帶著樂觀主義精神的著作,

「這個故事是一曲頌歌,它提倡哪怕結果一無所得也永不屈服的奮鬥精神,讚揚失敗之中的道德凱旋。」

「它鼓舞了人類的鬥志」。

這是公認的主旨,但一本好書真正品味下去,還會發現層層味道的有趣。

3

讀這部作品時,有人提問為什麼這本書不叫《老人和魚》?是啊,明明是和魚鬥爭,一條大魚和一群鯊魚,可為什麼叫《老人和海》?

其實你可以把「大海」看作我們的「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老人」,我們和那魚都是屬於海的,我們的生活也全靠這海的恩賜,但是也可能你又是那條「大魚」,有遭受「鯊魚」吞噬的危險。書裡還有一些關於人和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值得人們思考。

人和自然的關係老人對捕殺一條沉靜的、優雅的、沒有惡意的大魚感到愧疚,但為了生活和作為漁夫的尊嚴,他說服自己,並將大魚稱為「魚兄弟」。他對能改善生活的魚心存感恩,但同時,他對自然貪得無厭的索求是反感的——

「想想看啊,要是人每天必須努力去殺死月亮,那會怎麼樣呢,他想。月亮會逃走的。但想想看人每天必須努力地去殺死太陽,那又會怎麼樣呢?我們真是天生幸運啊,他想。」

老人的心理活動看上去十分荒誕,但海明威其實想表達的是,人類對大自然無節制索取的擔憂。

當然,「海裡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神秘莫測的大海,還有比人類更強悍的力量,比如鯊魚。

這個捕魚故事寫得非常驚險緊張,但人生又何嘗不是呢?你以為你遇到的危險是你的極限時,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大的危機等著你。

人,或者更大的人類,總避免不了和「更強大的事物」作鬥爭,「極致韌性」才是可抗衡的力量。

人和人的關係,人和自己的關係。儘管老人年輕時,曾耗費四十八小時戰勝過鎮上「力大無比」的黑人,但他卻不常有「幸運」。

鎮子上只有一個叫曼諾林的孩子相信他是個「好漁夫」。

那孩子很愛他,兩人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把老人視為心中的英雄。就像老人自己心中也有崇拜的偶像——迪馬尼奧,一個有著「永不服輸的精神力量」的人。

曼諾林了解他的窘迫,竭盡所能地幫助他。一罐啤酒、一杯熱咖啡和出海必須要的新鮮的魚餌。

他和孩子之間的友誼,使小說從頭到尾貫穿著溫情。

這些溫暖在他孤獨奮戰時,老人不止一次地想「要是孩子在這兒就好了」「但願那孩子在這裡」「我跟那孩子說過,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孩子成了老人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

當老人近乎喪命地回到岸上,他自己也認為「失敗」了。但曼諾林看到十八英尺長的大魚的白骨,他立刻明白了老人經歷了什麼。他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折服,最後,曼諾林和老人約定下一次一同出海,並相信自己會給老人帶來好運。

曼諾林成了老人生命和尊嚴的延續的象徵,他將延續的是迪馬尼奧的精神。

4

《老人與海》的小說裡還可以咀嚼出更多的寓意,比如在露臺酒巴喝酒的遊客,很好奇「大魚的魚骨就晾在沙灘上」,酒保正想向他們解釋那是鯊魚啃的,但是他剛說出「鯊魚」兩個字,那些不懂事的遊客就說:「原來是鯊魚啊」。

那些當然不是鯊魚。

這些世俗上的人,看不到老人精神上的凱旋。

他們看不懂能夠帶回「大魚的白骨」,也是有相當異於常人的技藝的。但那只有少數懂你的人才知道。庸俗凡人看到只是你失敗的結局,他連事實是什麼都沒有興趣去了解,就隨便下判斷。

「大魚的白骨」其實正是「失敗的成功」的喻意。

海明威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正處於人生低谷,他曾被人認為「他完蛋了,他再也寫不出好作品」。但是這本小說在雜誌上連載後,一賣就是幾百萬份,大家就搶著要看。隔了兩年就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用這本小說挽救了自己。

人生境遇中,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並不理解你,隨便對你下判斷。他們永遠不會被你的努力打動,他們只是為了傲慢而傲慢,哪怕這是無知的傲慢。

我是#十點悅讀人#「讀書妙處無窮,書香薰染人生」,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海明威《老人與海》內容簡介:小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如何理解《老人與海》主角的硬漢形象和硬漢精神?《老人與海》故事主角人物是一位聖地牙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都快餓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認輸,而充滿著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馬林魚。
  • 美好的人生體驗 《老人與海》的象徵意義
    【名著的啟示】(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米琴)一位獨自在海上捕魚的老漁夫,捕到一條個頭驚人的大魚。可是,因為鯊魚襲擊,他最終痛失這條大魚。在有經濟頭腦的人看來,這個故事很像股民手中的股票突然大漲,隨後又大跌。
  • 《老人與海》(節選)
    海明威 著 吳勞 譯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頭四十天裡,有個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男孩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終於「倒了血黴」,這就是說,倒黴到了極點,於是男孩聽從了他們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條船,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三條好魚。
  • 《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一直跟著老漁夫打魚的大男孩曼諾林,因為打不到魚的原因,父親讓他去了另外的漁船。這時有其他其他漁民開始議論桑提亞哥打魚的事情,面對非議,桑提亞哥老人並沒有因此而沮喪,而是選擇在第85天繼續出海打魚。老人相信,通過自己的堅持努力,一定會打到魚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第85天出海,桑提亞哥老人終於打到魚了,第一條上鉤的是金槍魚,有了收穫。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那時不懂生活的艱辛,當讀到老人在海上一連幾天不吃不睡和大魚搏鬥的情景時,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 人臉一樣的魚!泰國漁夫抓到怪魚,不敢吃了
    2020年10月26日星期一,一位泰國漁夫發現一條奇怪的魚。與人臉相似,重約3公斤。發現這條魚的漁夫是33歲的P先生,他把魚從船上撈了下來 在房子後面的碼頭 村民們站著圍著看這一條重達2.7公斤,長42釐米的大魚,屍體的形狀像一群石斑魚。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究竟是哪種魚?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老人與海》:人生的道路上,弱者從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只相信自己
    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堪稱巔峰之作,成為全球公認的不朽名著。海明威的獨特文風和他塑造的硬漢形象,對整個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幾乎感染了「二戰」後的所有美國作家。2018年6月,魯羊繼莫言、餘華之後,成為第三位登陸美國《紐約客》的中國大陸作家。
  • 《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越挫越勇,小男孩、馬林魚和大海功不可沒
    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海明威創作的,這部海明威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說。現在提到《老人與海》,即便是沒有完整地讀過原著,很多人對小說中的那句震耳發聵的名言,「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一般都是不陌生的。最初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最大的疑問是,這個老漁夫出海捕魚,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在無風三尺浪的大海裡,想站立平穩都很難,更別說捕魚了。後來居然還帶了一個孩子馬洛林。是不是有些奇葩?
  • 《老人與海》為何經久不衰,榮獲大獎?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嗎?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這部作品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立茲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男主人公是一名老漁夫,還有一名名字叫瑪諾林的小男孩經常跟著老人一起下海捕魚。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電影遇見書#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舍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叫聖地牙哥的古巴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到魚,在第85天他去遠海捕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並與馬林魚以及趕來的鯊魚展開輸死搏鬥的故事。儘管最後老人只是把大魚的骨架帶回岸邊,但老人那永不服輸的勇敢精神卻讓人為之動容。
  • 魚滿倉!日照水庫2020冬捕第一網出魚
    據了解,今年日照市水務集團擬改變傳統集中批發模式,實行常態化捕魚,建立國企專營直銷渠道,開展食品安全監測、綠色有機認證等工作,全力打造「日照水庫桃花魚」的品牌,為全市人民建立一個安全、放心、全程可追溯的淡水魚銷售渠道,讓正宗、生態的日照水庫魚「遊」上市民餐桌。迎著朝陽,乘著快艇,記者跟隨日照水庫的漁船來到出魚水面處。收網出漁時,兩邊各有一艘漁船相對而停。
  • 漁夫捉到珍稀魚類,切開後發現魚肉竟是藍色的
    據英媒報導,一個漁夫在海中潛水時捕到了一隻龍躉魚(Lingcod),當他上岸後把魚切開後發現這條魚的魚肉竟是藍色的。上周五,漁夫將捕魚過程和切開魚的視頻傳到網上後,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但這個漁夫沒有透露捕魚的具體位置。
  • 一名美國人捕到了一條創紀錄大的狗魚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紐約郵報》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漁夫捕到了一條創紀錄的狗魚。美國人科裡·基茨曼在弗米利恩湖上釣魚,他表示當魚鉤鉤住捕獲物時,他意識到「會很不錯」。基茨曼只能把魚拽拉到水面,而附近的另一位漁夫幫他把魚捕了上來。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你知道多少?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5.48米),體重一千五百磅(
  • 紐西蘭漁夫捕到近300斤旗魚 因太大綁船後拖走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0日報導,近日,25歲的紐西蘭漁夫喬西•羅伯茨(Josh Roberts)在出海打漁時捕到了一條重146千克的條紋四鰭旗魚。因為魚身太大,漁船裝不下,喬西只能把它縛在船後面拖著走,但是這不並不影響他捕到如此大魚的興奮之情。到岸之後,喬西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將旗魚運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