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越挫越勇,小男孩、馬林魚和大海功不可沒

2021-01-15 華夏山河

對老漁夫桑迪亞哥來說,馬林魚是他無法戰勝的對手,大海是他徵服不了的環境,小男孩是他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象徵。既然如此,這些為什麼都「不合時宜」地出現在這部小說裡?這些帶給老人的,除了屢試不爽的挫敗,還有希望,他們是老人堅持下去的希望,是桑迪亞哥永不放棄的生活態度的參照物。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海明威創作的,這部海明威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說。

現在提到《老人與海》,即便是沒有完整地讀過原著,很多人對小說中的那句震耳發聵的名言,「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一般都是不陌生的。

最初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最大的疑問是,這個老漁夫出海捕魚,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在無風三尺浪的大海裡,想站立平穩都很難,更別說捕魚了。後來居然還帶了一個孩子馬洛林。是不是有些奇葩?

海明威

接著讀下去,又有了一個疑問:既然不能捕捉到大的馬林魚,在近海附近捕撈一些小魚,不是一樣可以維持生活嗎,為何一定要冒著生命危險,到大海深處,專門捕撈大馬林魚?這樣豈不是有點兒太自不量力了?

現在重新翻閱,才發現自己當初的幼稚和簡單,小說裡的小男孩,馬林魚和大海,都是老人無法戰勝的對手,同時也都是生活的希望。是他「不能夠被打敗」的鏡像。

大海代表著老漁夫惡劣的生存環境

大海的存在是永恆的,是沒有所謂時間概念的,和其他大自然一樣,日出月落,物換星移,四季更迭轉換,潮漲潮落都是真實的存在。而一個漁夫的存在是相對短暫的,要想在有限的生命裡,迸發出可能永恆的閃光點,戰勝永恆無疑是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往往也是註定失敗的結局。

海浪

人和大海之間,似乎不存在大海徵服人類的邏輯,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自然本是和諧的。但是人類從來不只是生存的需求,還有活著的尊嚴和生命的價值,於是在大海的自在和人類的有為之間,就出現了矛盾和對立。

他望著遼闊的大海,感到自己是如此孤零零的一個人。

而人的存在從一開始就是以徵服自然為參照物的,在陸地上狩獵,在大海裡捕魚,莫不如此。這樣看來,大海就是老人桑提亞哥存在的參照物。大海是老人生存價值和生命意義的一面鏡子,時至今日,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的大自然,不也正是人類文明前進路上的一面鏡子嗎?

《老人與海》繪本插圖

這個形單影隻,瘦骨嶙峋的老人,既無法戰勝大海,也戰勝不了大海帶來的危險——鯊魚和暴風海浪,又不得不去挑戰。

因為作為一名生活在海邊的漁夫,只能而且必須以大海為生,這是生存的本能意識。不單單是桑提亞哥,所有的漁民,包括那些嘲笑他的同行們,以及那個註定也要一生與大海為伴的小男孩馬洛林,都是這樣的命運。

老漁夫桑提亞哥,面對的是大海,是他遲遲無法捕捉的馬林魚,是人類文明自認為最容易徵服,實際上也是最容易失敗的大自然。

《老人與海》創意圖

在大海裡,桑提亞哥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失敗得如此精彩,撼人心魄,是這部作品的精華。大海越是強大,越是不可戰勝,就越能夠把老漁夫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凸顯出來。

小男孩象徵著生活的活力和希望

桑提亞哥出海捕魚,既沒有幫手,也沒有大船,只有一個尚且年幼的小男孩,曾陪伴他出海。現實中,在大海裡捕魚的時候,小男孩的出現有時候會成為累贅。

小說裡的小男孩馬洛林給漁夫的幫助,最多是一個陪伴者的角色。當小男孩在自己將來的人生路上,將要和老漁夫一樣,面對大海和難以徵服的馬林魚時,有些悲劇的意味,因為這就是他長大之後的生活。

海明威生活過的海岸

但是在海明威筆下的馬洛林,超越了實際意義層面的價值,成為老漁夫的心靈助手。他的年輕時老人已經失去的青春,他的活力是老人生活下去必不可少的希望。

有很多打魚的好把式,還有些挺了不起的,可像您這樣的就您一個。

在風燭殘年的時候,只有保持這樣的活力和不放棄心中的希望,桑迪亞哥才有可能在80多天出海捕魚失敗之後,還能堅持下去。

古巴海岸

活著,有時候很簡單,老漁夫在小男孩身上,看到的正是自己生活的希望。這和我們很多家長為了孩子,默默受苦受累也從不放棄,是同樣的道理,而且還有些超越。

為什麼一定要捕撈大馬林魚?

不管是人之常情,還是捕魚的基本常識,通常情況下,這種處境中的漁民,既沒有大船,有沒有幫手,是不會選擇到深海裡捕撈的,更不會刻意去捕捉巨大的馬林魚。

桑提亞哥的行為,已經超出了人的本能需求,很容易讓讀者認為桑提亞哥到大海深處捕捉馬林魚顯得非常自不量力,無疑是蚍蜉撼大樹,不是無知可笑,就是盲目自信。

馬林魚

實際上桑提亞哥為了徵服,徵服大海,徵服馬林魚,更重要的是徵服身邊那些瞧不起他的漁民們。要完成一件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打一個翻身仗,不但要有所收穫,還要挽回已經丟掉的尊嚴,所以不但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我從未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著或更崇高的東西。魚啊,我愛你,非常尊敬你。不過今天無論如何要把你殺死。

即使是不可戰勝的對手,桑提亞哥也要知難而上,畢竟這關乎不願認輸,不放棄,不拋棄的人類文化特質。哪怕是最終失敗了,被毀滅了,也無怨無悔。因為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行為,已經成功了。

大海

總體而言,大海,馬林魚和小男孩,對於一個在生活中執著頑強的漁夫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沒有了大海,桑迪亞哥的所有故事就無法展開,馬林魚是他要徵服的對象,是他證明自己的直接方式。小男孩同樣也是希望和動力的象徵,這些共同顯示了桑迪亞哥頑強的生命力和永不放棄的生命之美。

參考資料:《老人與海》

相關焦點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那時不懂生活的艱辛,當讀到老人在海上一連幾天不吃不睡和大魚搏鬥的情景時,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 為什麼有人在失敗後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卻一蹶不振,因為性格不同
    做任何事情,都會面臨著2個結果,成功和失敗。然而,去嘗試一個新鮮事物的時候,沒有人能夠有100%的把握可以成功。當面臨失敗的時候,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反應。我想,經常能見到的一個場景,就是許多人在失敗後,一蹶不振。有些人可能還會再嘗試一次,發現又失敗後,就放棄了。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海明威《老人與海》推薦理由:這是一部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小說,是一部非常現實,非常具有寓意的文學經典。
  • 美好的人生體驗 《老人與海》的象徵意義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於1952年出版,次年獲美國著名的普立茲獎。1954年,海明威又因該小說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晚年住在古巴,《老人與海》就是根據他的鄰居、好友——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你知道多少?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5.48米),體重一千五百磅(
  • 困難面前不退縮,意志力最強的三大星座,越挫越勇,直至成功
    困難面前不退縮,意志力最強的三大星座,越挫越勇,直至成功天蠍座天蠍座的意志力非常強,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天生心狠手辣,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越挫越勇,失敗了就再爬起來,有著敏銳的觀察力,防備心特別強
  • 《老人與海》為何經久不衰,榮獲大獎?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嗎?
    《老人與海》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男主人公是一名老漁夫,還有一名名字叫瑪諾林的小男孩經常跟著老人一起下海捕魚。老人年紀挺大了,雖然她連著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但他仍然不肯放棄,不認輸,不肯向大海低頭,而是充滿著充沛的精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魚,那條大魚是一條馬林魚,而且魚的長度有八尺,重量有一千五百磅。大魚拖著老人和老人的船往大海裡走來走去,但是老人依舊不肯放棄,死死拉住不放手。
  • 壓力越大,逆境越深,越能夠展現出強大潛力的三個星座,愈挫愈勇
    那便是壓力越大,逆境越深,他們也便越能夠,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可以說從來都是愈挫愈勇,愈發不可收拾。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天蠍座:一類打不死的小強雖然天蠍座平日裡,在人群裡面從來不屑於去展現自己,去證明自己,但沒有人會懷疑,他們從來都是相當厲害的一類人。
  • 【閱讀經典】賓川四中高一(9)班黃堉——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
    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究竟是哪種魚?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投入到文中的故事以後,我們就會漸漸明晰,老人聖地牙哥,其實是「生命英雄」的象徵。而伴隨著老人,還有一個角色出場,是一個孩子,孩子名叫馬林諾,是一個堅強的小男孩。小男孩從五歲開始就跟著老人學習捕魚,他和老人之間有著很深的感情。故事還沒過多久,在第40天時,小男孩被迫離開了老人,但最後小男孩仍然選擇回到老人的身邊。同時,老人也將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男孩的身上。
  • 寫完《老人與海》,兩年後就獲得諾獎,海明威的這本書講了啥?
    01老人與海的故事《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一個老漁民出海打漁的故事。聖地牙哥很長時間沒有收穫了。他沒有絕望而是繼續出海。在這一次出海的過程中他捕獲了一條巨型的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吸引了海底的鯊魚,在返航的路上他遭到鯊魚群的攻擊。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大家都特別熟悉,講述的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漁夫聖地牙哥一連幾十天都沒釣到一條魚,受到周圍人的取笑和同情,但他卻毫不認輸,仍然天天出海捕魚,義無反顧地堅持著,最終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大魚。這條大魚,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大到老人的小小漁船負載不下。
  • 為什麼有的人經歷失敗就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原因在這裡
    所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到處都是充滿著競爭,這個社會,也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的社會。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在工作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競爭,使我們必須對競爭的處境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競爭的結果保持著正確的看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競爭本身就是一個兩面性的存在。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叫聖地牙哥的古巴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到魚,在第85天他去遠海捕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並與馬林魚以及趕來的鯊魚展開輸死搏鬥的故事。儘管最後老人只是把大魚的骨架帶回岸邊,但老人那永不服輸的勇敢精神卻讓人為之動容。
  • 《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反響,之後還被拍成了電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儼然已成為人們閱讀的經典。大家都在倡導,向主人公桑提亞哥老人在困境中不怕困難,堅韌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學習。這種精神沒有錯,也是值得我們學習。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作者筆下的大海、馬林魚、鯊魚等都被賦予了象徵的含義,是作者探討的對象。大海中有魚,為打漁者提供生存的條件。它象徵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它有仁慈的一面,為桑迪亞哥帶來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象徵著人類的希望、欲望以及這世間存在的奇蹟,它博大、令人驚喜,能讓人們得到滿足。這正是桑迪亞哥遠航深海的原因,也是人類欲望的體現。
  • 《老人與海》:一艘破船,一個漁夫,捕了一條魚,是一曲「頌歌」
    他天生就是漁夫。捕殺魚不光是為了養活自己、把魚賣了買食品的,殺死它是為了自尊心,漁夫的自尊心。他只剩下這個了。2此時,並沒有意識到危機來臨。3讀這部作品時,有人提問為什麼這本書不叫《老人和魚》?是啊,明明是和魚鬥爭,一條大魚和一群鯊魚,可為什麼叫《老人和海》?其實你可以把「大海」看作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