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這部作品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立茲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男主人公是一名老漁夫,還有一名名字叫瑪諾林的小男孩經常跟著老人一起下海捕魚。老人年紀挺大了,雖然她連著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但他仍然不肯放棄,不認輸,不肯向大海低頭,而是充滿著充沛的精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魚,那條大魚是一條馬林魚,而且魚的長度有八尺,重量有一千五百磅。大魚拖著老人和老人的船往大海裡走來走去,但是老人依舊不肯放棄,死死拉住不放手。經過兩天兩夜的鬥爭,在沒有水,沒有任何食物,沒有堅韌的武器,沒有幫手,長時間拉著的左手也抽筋了的情況下,老人也沒有絲毫要放棄的想法。終於鬥爭結束了,老人獲得了勝利,並且殺死了大魚,然後老人就把戰利品拴在了他的船邊。可是沒想到這引來了很多鯊魚來搶奪老人的大魚。於是就開始了老人和鯊魚的鬥爭,老人依舊堅持了下來把那些鯊魚都殺死了。可是那條大魚還是被鯊魚吃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魚骨頭。最後,老人拖著精疲力竭的身體把剩下的魚骨頭拖了回來。老人回到家,一個人躺在床上,從夢裡追尋那些美好。
1、老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挑戰的精神
老人雖然年紀大了,身體也比較弱,又處於貧困狀態,但他仍然是一位勇敢的鬥士。老人在環境惡劣、處處都可能充滿危機的大海上頑強抗爭,不怕挑戰,不怕死亡。老人在大海上獨自航行了八十四天都一無所獲,大海上複雜的環境和潛伏的危機情況都在挑戰著老人的生命極限:遇到糟糕的天氣、波濤洶湧的海浪、兇狠鳥類的攻擊、大海裡的危險生物的攻擊等等。老人要忍受心理上的孤獨和克服恐懼,還要承受在海上沒有食物的飢餓和寒冷,即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勇敢的老人沒有放棄,並不向大海低頭。在與大魚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後,又與鯊魚進行了生死搏鬥,忍著疼痛與鯊魚頑強抗爭。老人向充滿危機的大海挑戰,向大魚挑戰,向兇悍的鯊魚挑戰。
2、老人的樂觀豁達精神
老人儘管八十多天都沒有打到魚,但是仍然保持著良好、樂觀積極的心態,不放棄繼續在海上堅持著打魚。當他受了傷的時候也沒有放棄樂觀的精神,安慰自己傷馬上就會好起來的,那些海水就上最好的藥。大海裡充滿潛在的危機,老人覺得大海裡既有人們的朋友,也有人們的敵人。在老人身處險境的時候,老人努力克服恐懼,保持激昂的鬥志和樂觀豁達的心態積極面對一切危險。
3、老人面對失敗的傲骨
老人與大魚、鯊魚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雖然最終都打敗了那條大魚和許多鯊魚。但是老人還是沒有保護好他的戰利品,大魚被鯊魚吃掉了只剩下骨頭,老人覺得自己失敗了,而且老人損失慘重,筋疲力盡。回到家後老人卻覺得心裡舒坦了。老人雖然輸掉了與鯊魚的鬥爭沒能保護好戰利品,但他並不渴望被保護,也不需要他人的憐憫。老人的身體輸了,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輸,老人勇敢從容地面對了失敗,承擔一切後果。
綜上,《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身處險境,老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挑戰的精神;老人的樂觀豁達精神;老人面對失敗的傲骨都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