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你知道多少?

2021-01-15 海釣大視野

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後,終於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5.48米),體重一千五百磅(680公斤)的大馬林魚。經過兩天兩夜的搏鬥,他終於徵服了大魚,並把它拴在船邊。成群的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擊退了它們,可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老人回到岸邊,只帶回了一具魚骨,帶回了殘破不堪的小船和精疲力竭的軀殼......

就是在下面這片海,老漁夫跟大海、鯊魚、天氣、運氣和自己拼鬥在一起。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現在去美國和拉美國家很簡單,有時間有錢要及時把握)。

馬林魚(Marlin)是對多種海洋大型掠食性魚類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著尖尖的吻部、發達的肌肉和極具流線型的身軀,這類魚來自鱸形目旗魚科(Istiophoridae)和劍旗魚科(Xiphiidae)。


旗魚科又包含多個屬的多種魚,英文俗名Sailfish,通常譯為「某旗魚」或「某藍槍魚」。它們中的一些成員,有著高高如船帆一樣的背鰭;大型的種類體長數米,體重達幾百公斤。它們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外洋水域,常見的如平鰭旗魚、大西洋旗魚和大西洋藍槍魚等等。

《老人與海》中老漁夫捕獲的馬林魚,根據捕魚情形和形態特徵,很可能指的就是大西洋藍槍魚。大西洋藍槍魚體長可達6米,體重超800公斤,憑藉著優雅的身姿和超強的遊動能力以及給人類帶來的徵服快感,它成為了稀有而珍貴的垂釣魚種。

劍旗魚科下只有一個種,英文俗名Swordfish。劍旗魚(Xiphias gladius)又稱劍魚或箭魚。劍魚和旗魚一樣,流線的身姿如頂級跑車一般,是海中遊速最快的魚類之一。

劍魚分布於全球熱帶與溫帶海域,是一種季節性洄遊魚類,它們夏季索餌遷徙至溫帶或較低水溫的海域,秋季則洄遊至熱帶海域。劍魚因其吻部延長為扁而尖銳的劍狀突出而得名,吻部可達身長三分之一。眼大,齒細小,成年後頜齒消失,體表光滑無鱗,第一背鰭發達,呈三角形,魚背和側身通常為黑褐色。最大體長可達450釐米,體重650公斤。

劍魚是海洋頂級掠食者,性情兇猛,食譜廣泛,如金槍魚、鱈魚、鯕鰍、鯖魚、鯡魚等等,也包括魷魚和甲殼類動物。劍魚憑藉極快的遊速和敏捷的身手在水中獵食,還能使用銳利的長吻削砍和分割魚群,大型獵物被撕裂成小塊,小型獵物則整個兒吞下。劍魚也會用堅硬的吻部防禦性的穿刺和攻擊大型水生生物,如鯨魚和鯊魚。英國倫敦博物館甚至保存著一塊厚達50公分的被劍魚「長劍」刺穿的木製船底。

劍魚自幼就有尖尖的嘴巴和帶刺的魚鱗,它們生長速度十分驚人,每天可以長大約半釐米。可不要小看它們喲,雖然小劍魚看似毫無攻擊力,可它們其實已經以其它魚的魚仔為食了,基因的碾壓就是如此無情,它們是天生揮舞著長槍的海中騎士。第一年劍魚身長可以達到九十公分,很快它們便流露出了掠食者的貪婪本性,雖然它們中只有少數的幸運兒能長大成年。

亞成年的劍魚更易於捕獲,肉質柔軟且脂肪含量豐富,白皙中略帶粉紅,是十分廣泛的食用魚種。劍魚肉可以製成魚乾,長期保存,也可以加工成魚肉香腸和魚肉罐頭。劍魚屬大型魚類,產肉率較高,如同海洋中的牛排一般,肥美的肉質適合煎烤,劍魚在南歐和北美洲東岸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魚種。

注意:

劍魚等大型肉食性魚類處於食物鏈頂端,體內易於富集一種叫做甲基汞的物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警告,劍魚肉相對高水平的甲基汞含量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嬰幼兒、孕婦和育齡婦女應當儘量避免食用劍魚肉。



相關焦點

  • 【閱讀經典】賓川四中高一(9)班黃堉——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
    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
  • 《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
    《老人與海》——偶遇大馬林魚這些魚餌很新鮮,而你海啊,在這又深又黑的冷水裡打個轉,回頭就把它們吃了吧。他又感到釣索輕微地一扯,接著是較猛烈地一扯,老人想,肯定是沙丁魚的頭很難從釣鉤上扯下來。接下來就沒有任何動靜了,水面又恢復了平靜。「來吧,」老人說,「再打個轉吧。聞聞這些魚餌。它們是那麼鮮美!趕緊把它們吃了吧,待會兒還有美味的金槍魚呢。既結實,又鮮美。不要不好意思,魚啊。
  • 老人與海中的大馬林魚究竟是哪種魚?
    馬林魚(Marlin)是對多種海洋大型掠食性魚類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著尖尖的吻部、發達的肌肉和極具流線型的身軀,這類魚來自鱸形目旗魚科(Istiophoridae)和劍旗魚科(Xiphiidae)。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那個老人
    老人與海我應該歌頌著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的品格,卻難免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我還是先感謝一下,創作《老人與海》的人,沒有他的硬漢筆鋒,怎麼能夠刻畫出聖地牙哥與海。聖地牙哥與大馬林魚因此,走進《老人與海》,走進聖地牙哥,你應該不難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狠角色。我想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沒有放棄八十四天厄運,才換得了第八十五天的一條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反響,之後還被拍成了電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儼然已成為人們閱讀的經典。大家都在倡導,向主人公桑提亞哥老人在困境中不怕困難,堅韌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學習。這種精神沒有錯,也是值得我們學習。
  • 寫完《老人與海》,兩年後就獲得諾獎,海明威的這本書講了啥?
    01老人與海的故事《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一個老漁民出海打漁的故事。聖地牙哥很長時間沒有收穫了。他沒有絕望而是繼續出海。在這一次出海的過程中他捕獲了一條巨型的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吸引了海底的鯊魚,在返航的路上他遭到鯊魚群的攻擊。
  • 《老人與海》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大馬林魚、兇鯊它們強壯有力,是海中的無敵將領,毫無畏懼,為所欲為;而老人年老體弱,孤單一人而臨這樣的強大的敵手,展開交鋒和衝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後打退一切進攻者,這種威力不能不讓人讚嘆。這種以弱對強的鬥爭,能夠強化矛盾的衝突,更鮮明地突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層次(堅強)。
  • 解讀經典 《老人與海》
    一次是他在結婚的當天,站在海邊的漁船旁對他的新婚妻子說,我向你發誓,只要我活著一天,便捕一天魚。 過去的成就、往昔的輝煌、曾經的誓言,讓聖地牙哥在海上漂泊三天三夜後,最終戰勝了鯊魚,帶著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了岸上。這時岸邊早已站滿了圍觀的人群。 在過去的三天裡,那些關心他的人,早就翹首以盼他的歸來。
  • 《老人與海》:出海85天,捕回家一副魚骨,老人歸來成笑柄
    2020年7月21日,是「文壇硬漢」海明威的誕辰120周年,他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但他被世界文壇記住,是因為他的《老人與海》。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他兼具各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悲劇色彩:人只是在和自己的錯誤搏鬥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看上去沒有什麼複雜曲折的情節,故事內容非常簡單,簡要概括一下就是:老人聖地牙哥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卻被它拖了三天兩夜,把它殺死之後無法放在小船上,只好把它系在船邊,於是被嗅到魚腥氣的大鯊魚咬得只剩殘骸,老人最終什麼也沒得到。最簡單的故事往往有著極為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和寓意,《老人與海》就是如此。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老人與海》僅有一百頁,故事情節也很簡單明了,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結構安排,在老人與馬林魚周旋、與鯊魚抗爭的過程中,摻雜有很多老人的心理活動和語言動作描寫,還有老人對風浪、水流、天氣的認識和判斷等等,所有這些都向我們展現著聖地牙哥這個老人鮮活的人物形象。
  • 三次閱讀《老人與海》,為何每一次都能是人生的升華
    好書,總是常讀常新的,而且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中來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會大大不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對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一本書。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正上大學。那時的我,面對未來的生活,頭腦裡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這樣一葉小小的在茫茫無際的人生之海上漂漂蕩蕩的扁舟,將來會漂向何方。青春期固有的傷感和孤獨,使我在老人那裡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鳴。讀著小說,仿佛覺得自己就是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正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作著無休無止的難以看到彼岸的航行。只不過,我的大海是課堂、圖書館,我要捕捉的大馬林魚只是那一本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已。
  • 大馬林魚走了:退潮的可轉債海灘不只是狼藉
    成交金額的暴跌,恰是海明威《老人與海》搏殺中的大馬林魚突然飛走了,好像被天空中一雙巨手給揮走了,似乎是這雙手的主人擔心漁夫在與大馬林魚的搏殺中死去,於是急急忙忙地把大馬林魚給揮走了。大馬林魚退潮時的瘋狂甩尾出貨,導致今天304個可轉債品種平均跌幅1.54%。其中跌幅10%以上的18個,跌幅5%以上的34個。上漲5%以上的僅6個。
  • 《老人與海》,他夢境裡的獅子到底是什麼
    海明威在文壇一直有「硬漢」之稱,他寫的小說,具有男性的張力與果敢,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三次夢見獅子,而這三次關於獅子的夢境,又標誌著什麼呢?為什麼獅子會頻繁的出現在海明威的夢境裡呢?獅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捕魚前,老人已經很久沒有出海了,她這次出海就是決定去冒險的,在他決定出徵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獅子,這時他的夢境裡,再也沒有別的生物,就是一隻孤零零的獅子。
  • 《老人與海》(節選)
    ▲ 吳勞翻譯的《老人與海海明威 著 吳勞 譯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頭四十天裡,有個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男孩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終於「倒了血黴」,這就是說,倒黴到了極點,於是男孩聽從了他們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條船,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三條好魚。
  •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都有哪些隱喻,你覺得最深刻的是哪個?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都有哪些隱喻,你覺得最深刻的是哪個?讀過《老人與海》的讀者們肯定都對書中的各種隱喻讚不絕口,有些隱喻我們只需要稍動腦筋便能猜到是什麼,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才能體會到作者的「良苦用心」。那麼書中藏得比較深的隱喻都有哪些呢?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瑞典文學院在給這部《老人與海》頒獎詞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那麼這部作品的「無法抗拒之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海明威明顯的使用了大量的這種意像表現手法,下面我就以小說中最具意像代表的獅子和鯊魚來品味小說中的意像之美:小說中獅子的意像理解小說裡有五處提到老人夢到獅子。
  • 《老人與海》奮鬥中痛並快樂
    ——海明威《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世佳作,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老漁夫智鬥大馬林魚和一群大鯊魚的故事,刻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頑強的毅力、強大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的勇敢精神。記得在初中時第一次讀這部小說,不甚理解。那時不懂生活的艱辛,當讀到老人在海上一連幾天不吃不睡和大魚搏鬥的情景時,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 《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越挫越勇,小男孩、馬林魚和大海功不可沒
    老人與海《老人與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海明威創作的,這部海明威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說。現在提到《老人與海》,即便是沒有完整地讀過原著,很多人對小說中的那句震耳發聵的名言,「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一般都是不陌生的。最初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最大的疑問是,這個老漁夫出海捕魚,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在無風三尺浪的大海裡,想站立平穩都很難,更別說捕魚了。後來居然還帶了一個孩子馬洛林。是不是有些奇葩?
  • 《老人與海》閱讀指南
    《老人與海》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桑迪亞哥與馬林魚、鯊魚之間搏鬥的描述,探討了現實與生命的意義。大海中有魚,為打漁者提供生存的條件。它象徵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它有仁慈的一面,為桑迪亞哥帶來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馬林魚象徵著人類的希望、欲望以及這世間存在的奇蹟,它博大、令人驚喜,能讓人們得到滿足。這正是桑迪亞哥遠航深海的原因,也是人類欲望的體現。儘管生活往往充滿坎坷,如同桑迪亞哥八十四天打不到一條魚,但生命中必定存在令人驚喜的東西,那就是希望和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