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界有"火丁現象"一說,指的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火丁演出時的火爆場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張火丁是怎樣這麼火爆的。
一:張火丁師出名門
張火丁師承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榮琛先生,又在戲曲學校受到程派教師李文敏的悉心教誨。
張火丁的老師趙榮琛是程硯秋的嫡傳弟子,沒有拜師程硯秋之前就唱紅重慶等地有"小程硯秋"之稱,後來拜師程硯秋更是受到很多的調撥。
張火丁作為趙榮琛的關門弟子,不僅在這個傳統的行業有了一個師承,並且在許多程派的演繹上趙榮琛的調撥可以說對張火丁非常重要,也讓張火丁有了質的飛躍。
二:藝術頂峰,離開舞臺。
張火丁早期也是國家京劇院的青衣演員,那個時候也是張火丁的藝術的高峰期,人也年輕,嗓音幽咽婉轉動聽,收貨了許多戲迷。
後來或許因為國家京劇院的工作模式,加之於張火丁低調沉默的性格,使得她最終離開國家京劇院,去中國戲曲學院當了教授培養京劇新生力量。
這一做法也讓許多戲迷對張火丁重新登上舞臺充滿了期待。
三:出出精品、一票難求
喜歡張火丁的戲迷都知道張火丁近幾年的演出十分少,有人說這是"飢餓營銷"但是這個取決於戲迷愛不愛看,試想一個藝術水準不高的演員再怎麼"飢餓營銷"也不會賣出票。
其實張火丁也不是"飢餓營銷"而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張火丁沒出戲演出之前都要經過很多次的彩排,即便是《鎖麟囊》、《春閨夢》、《荒山淚》這裡出經常演的戲也要這樣。並且在戲曲學院工作,也會分去很大的精力。
近些年張火丁的演出幾乎是早早的凌晨就會有戲迷去排隊,甚至黃牛的票價都漲到了近萬元一張。這種"火丁現象"可以說是京劇的一大幸事,因為這些戲迷中有許多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