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是如何破解當時的世紀數學難題(巴塞爾問題)的

2020-10-23 老胡說科學

巴塞爾的問題說起來很簡單。然而,它卻讓數學專家們困惑了90年。28歲的物理學教授萊昂哈德·歐拉在1734年發表了一個解決方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巴塞爾問題:正整數的平方的倒數和是多少?

  • 方程1:巴塞爾問題

我們可以畫出前10個部分和,似乎可以看出整數的平方的倒數和有一個收斂值。

  • 圖1:巴塞爾問題的前10個部分總和。

你認為我們在加上10個部分和之後會有什麼結果?它能穿過紅色虛線嗎?這個級數的近親是調和級數。我們已經在其他地方看到了這個系列不是收斂的。



  • 方程2:調和級數

巴塞爾問題的每一個後續項都小於它對應的調和級數項。部分和總是小於調和級數的和。巴塞爾級數收斂的一個證明是將它與另一個我們很容易看到收斂的級數作比較。

由上圖我們知道巴塞爾級數最多收斂於2。但它確切的收斂值是多少?這就是歐拉的天才之處!

sinx的麥克勞林展開

一種技術涉及到將一個非多項式函數轉換為無窮級數。我們從解sin x的表達式開始:

  • sinx是一個無限多項式

我們要找出使這個表達式成立的係數。第一個係數很簡單。我們設x = 0就能得出。

為了求下一個係數,我們再次對x求導,在x=0處取值。

每次求導,我們都會發現另一個係數。

  • 根據導數對線進行編號。0階導數是原始的未微分多項式。

偶數係數都是0。奇數係數交替符號。係數的形式是序數的階乘的倒數。

這句話被總結為:

為了解決巴塞爾問題,我們只需要X^3係數:

威爾斯特拉斯分解

歐拉的下一個工具是怪誕分解。這項技術還有待嚴格的驗證。然而,當歐拉將其應用於巴塞爾問題時,得到了令人興奮的結果。

我們可以用它的零(根)和一個比例因子來定義一個多項式函數。例如,任何一個二次方程都可以寫成:

在此,R_1和R_2是根。如果a為正,則拋物線將向上打開;如果為負,則向下。頂點的位置唯一確定。

我們對sin x做同樣的處理:

因此:

如何乘以一個無窮積?我們需要確定常數a。

現在我們利用以下極限:

然後我們計算表達式的第二部分在x=0處的值。

我們把a的每一個因子分攤到sinx的因子中

把它展開,一次加一個因子。這會得到一個只有奇指數的多項式。我們想知道x的係數。

再加入第4個因子。

快做完了:

在我們發現自己被這些術語淹沒之前,記住,我們只是在尋找X^3的係數。每次乘法,我們都加一項。你能看到下一個會是什麼嗎?

這是x的係數:

麥克勞林展開式的x^3係數為6。讓我們讓它們相等:

但歐拉不止於此。他為所有的偶數冪倒數建立了通解。你可以按照這裡描述的程序來求倒數四次方的和。至於奇數倒數,這仍然是個謎,我們還在等待有人來破解這個難題。也許你會成為那個人。

相關焦點

  • 看得懂的數學之美:從青年歐拉對巴塞爾問題的解法說起
    巴塞爾問題是一個著名的數論問題,這個問題首先由皮耶特羅·門戈利在 1644 年提出,由歐拉在 1735 年解決。由於這個問題難倒了以前許多數學家,歐拉一解出這個問題馬上就出名了,當時他二十八歲。這個問題是以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爾命名的,為了紀念它是歐拉和伯努利家族的家鄉。
  • 數學之美——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及他對巴塞爾問題的精妙解法
    本文將介紹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是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歐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多產被譽為傳奇,且他的數學成果足以匯聚成 92 卷文集。「讀讀歐拉吧, 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巴塞爾問題(Basel Problem)巴塞爾問題於 1650 年由義大利數學家彼得羅·門戈利首次提出,1734 年由歐拉解決,這使他立即得到認可。
  •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被稱為「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本文將描述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歐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還是一個多產的數學家,他的作品集共92卷。皮埃爾西蒙·德·拉普拉斯評價歐拉對數學的影響,他有一句名言:讀歐拉,讀歐拉,他是我們所有人的主人。
  • 類比法與巴塞爾問題
    1 巴塞爾問題今天小編來和大家探究一個問題:所有正整數平方的倒數之和是什麼?這個問題也就是求以下無窮級數的和我們知道,對於級數當正實數時,級數是收斂的,當時,級數變為著名的調和級數,它是發散的。因此,當時級數收斂,所有正整數平方的倒數之和是必然存在的,這個著名的問題在數學史上被稱為巴塞爾問題。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著名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發現了好幾個無窮級數的和,但是他始終未能找到正整數平方的倒數之和,他公開表示:「假如有人能夠求出這個我們直到現在還未求出的和並能把它通知我們,我們將會很感謝他。」
  • 數學大師歐拉:「他是我們所有!」
    但鮮為人知的是,「數獨」遊戲本身雖非數學問題,但是其來源卻是一種被稱之為「拉丁方陣」的古老數學問題,最先對它展開研究的是18世紀傳奇而又高產的大數學家萊昂納德·歐拉。  對於「拉丁方陣」的研究,在歐拉的學術範圍內並不佔據主要位置。這個問題源自於當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為他的儀仗隊排陣。
  • 一代數學巨匠:歐拉的生平
    從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數學活動的中心反覆改變——從德國到義大利,到法國,到荷蘭,再到英國。要不是宗教迫害把伯努利一家趕出安特衛普的話,又有可能會輪到比利時;但這個家族移居了巴塞爾,結果是,瑞士成了18世紀早期很多重要數學家的出生地,包括他們在瑞士的門徒之一赫曼。但那一時期——甚或是任何時期——來自瑞士的最重要的數學家是出生於巴塞爾的萊昂哈德·歐拉。
  • 數學界的老師-歐拉|偉大的數學大師系列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是18世紀傑出的數學家,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2017/4/15 日是 Euler 310歲誕辰,Euler 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牧師家庭.
  • 數學名人 | 無處不在的歐拉,你真的了解什麼叫做數學大神嗎?
    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等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彼得堡去逝。
  • 你也能看懂:歐拉用這個結論解出巴塞爾問題,高斯最終證明
    :因為g(b)=0我們可知:g(x)-g(b)=g(x),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因子x-b得到如下關係:因此我們根據高斯博士論文中的結論證明了多項式g(x)可以恰好分解為n個一次因式的乘積。下面我們來講一講,歐拉是如何利用高斯證明的代數基本定理的推論來去推導巴塞爾問題的。
  • 數學史20大數學家之——歐拉,史上第二高產的數學大師
    歐拉一、開始數學生涯1707年4月15日,歐拉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牧師家庭13歲時他的父親送他去巴塞爾大學學習哲學和法律,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牧師。這段時間歐拉和大數學家約翰伯努利交往甚密。約翰伯努利是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數學家之一。他不僅向歐拉傳授數學,還說服了歐拉的父親讓歐拉開啟數學生涯。這應了約翰伯努利的座右銘「我違父意,研究星辰」。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厲害?曾發表1500篇論文,一度被當作穿越者
    、龐涓、蘇秦等等)都說他們的師傅是鬼谷子。 除此之外還有唐代的預言家李淳風和袁天罡,和我國歷史上其他的預言家(諸葛亮、劉伯溫)不同,李淳風和袁天罡似乎只能做出預言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上一期學術君帶大家了解了世界級數學難題黎曼猜想以及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事件始末。今天,繼續和學術君一起來透過黎曼猜想,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名聲斐然的數學猜想吧!以上傳言真是弄得人心惶惶啊,但事實如何,讓我們來看一看密碼學家的結論:「我認為就算能通過黎曼猜想,獲知所謂的素數公式,我們也不能用已知的所有素數這個事實來快速破解RSA算法。破解RSA算法需要的是分解質因數,而非素數公式。我們也許能用已知區間內的全部來給破解RSA的算法提速數以萬倍,但與此同時解密的複雜度也相應提高約一千億倍。」
  • 初中歷史-倫哈特·歐拉
    十八世紀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倫哈特·歐拉始終是世界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全部創造在整個物理學和許多工程領域裡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歐拉的數學和科學成果簡直多得令人難以相信。他寫了三十二部足本著作,其中有幾部不止一卷,還寫下了許許多多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和科學論文。總計起來,他的科學論著有七十多卷。
  • 此「歐拉」非彼「歐拉」 你可真正了解歐拉?
    歐拉,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牧師家庭。歐拉在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數學,不滿10歲就開始自學《代數學》。13歲考入巴塞爾大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的精心指導。歐拉是這所大學,也是整個瑞士大學校園裡年齡最小的學生。這在當時是個奇蹟,曾轟動了數學界。如果這些得益於歐拉的天分,後天堅持不懈的努力則是歐拉功成名就的內因。歐拉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去世半個多世紀寫下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
  • 中大教授朱熹平破解數學世紀難題龐加萊猜想
    中大教授朱熹平旅美數學家曹懷東破解龐加萊猜想該猜想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據新華社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即「國際傑出數學貢獻獎」,數學家最高獎項)得主丘成桐昨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100多年來,無數的數學家關注並致力於證實龐加萊猜想。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數學家瑟斯頓教授因得出了部分證明結果而獲得菲爾茲獎。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神,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創造出「上帝公式」
    相反的,歐拉家是個虔誠的加爾文宗信眾家庭(基督教分宗),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更是當地德高望重的牧師。雖說歐拉一開始接觸數學是因為父親,但保羅·歐拉的數學基礎,也不過是早年中學時代的基礎罷了,畢竟一位巴塞爾大學的神學學士,又能對數學有多深厚的造詣?
  • 風採演講——歐拉和歐拉公式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一個人物——歐拉。歐拉,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
  • 數學家歐拉
    歐拉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公元1707年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城,父親在鄉下擔任牧師,本身就很喜歡數學,於是經常會講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給歐拉聽,因此歐拉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
  • 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巴塞爾,13歲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19歲開始發表論文,26歲時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教授,約30歲時右眼失明,60歲左右完全失明,歐拉1783年76歲在俄國彼得堡去世。在失明後,他仍然以口述形式完成了幾本書和400多篇論文,解決了讓牛頓頭痛的月離等複雜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