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蘑菇播種之後,該進行什麼工作,又該如何操作
喜歡吃菌類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蘑菇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嗎?究竟它們是在怎樣的環境當中生長出來的呢?它們的生長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在整個栽培過程中,農戶們又需要進行哪些操作,並採取何種措施呢?相信下面的這篇文章能夠解開眾多小夥伴們的疑惑。
小夥伴們知道當對蘑菇的栽培室進行消毒和播種之後的工作是什麼嗎?其實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覆土了,之所以要做這個操作是為了讓培養要保表層的溼度得到提高,之所以覆土是為了能夠改善培養料表層的溼度,可以調節培養料中O2與CO2的比例,從而能夠促使菌絲體向實體方面的轉化,而且這這種方式還能夠在出菇後起到支撐蘑菇的作用,也能夠為蘑菇的生長提供一定的養分。
防止外界因素對蘑菇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幹擾與刺激。而它所選的材料,農戶們也需要格外注意,一般需要選擇溼而不黏,乾燥卻不鬆散,擁有很好的透氣性和很強的保水力的土壤,而且要保證有一定的肥力,最好它的PH值在7.2左右,大多數有經驗的農戶們都會選擇塘泥,但是其實泥炭土是最好的,而且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取距離地表有20釐米的土壤,因為距離太近的話會有眾多病菌害蟲堆積在表面。
而取回的土壤,還需要經過曬乾,敲碎等過程。再覆土的工作進行之前,要用石灰水調好水粒的水分,最好選擇在各種血的菌絲能夠非常好的銜接時進行這項工作,也就是在播種後的兩周時間左右,因為如果這項工作進行得過早的話,各種菌絲體都還沒有非常好的發育成長,所以會導致它們生長緩慢,進而延長出菇的時間,更會導致減產的現象發生,而如果時間過遲的話,菌絲體已經成熟,可是他們卻沒有能夠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反而會導致它們容易衰老,進而導致減產。覆土時要先蓋出土,等到菌絲上土之後,再接著覆蓋細土,厚度最好控制在3.3釐米左右,一旦厚度過厚的話就會延緩出菇的時間,產生眾多的畸形菇。
當覆土的工作完成之後,農戶們就要進行管理工作了,因為蘑菇的生產周期是比較長的,再加上他們對外界的各種條件反應十分敏感,所以需要農戶們進行精細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夠取得高產並獲得高收益,而管理是需要根據蘑菇生長時期的各種特點做好以下這方面的工作。
首先就是蘑菇在出菇前的管理了,當覆土工作完成之後,到蘑菇出菇之前需要半個月到18天的時間,此時農戶們的管理主要是做保溫保溼和通風換氣的工作,因為覆土之後菌絲生長10分快,所以要消耗很多的氧氣,農戶們需要保證栽培是每天開窗2~4個小時,如果是有風的天氣,可以縮短通風的時間,以此來保持栽培室的溫度。而在覆土之後,農戶們一定要及時噴水,要保證土荔枝中含水量達到20%~25%,而栽培室中的空氣溼度則需要達到80%~85%,噴水需要遵循勤噴輕噴的原則,直到蘑菇形成此實體之後,才可以適當的增加噴水量。
當覆土的工作進行有12~14天的時候,農戶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菌絲長到細土了,此時的菌絲呈扇形或者是輻射狀生長,擁有著潔白的顏色,長勢非常旺盛,而此時農戶們一定要給它們進行一次較大的噴射。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吧在下方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