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留言區看到好幾條類似評論,說肺癌不要花錢動手術,手術了也會復發,化療也沒用!給這幾條評論點讚的還不少!今天豪大夫分享一種能根治、不需要化療的肺癌:微浸潤腺癌。
隨著對肺癌防控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肺結節被篩查出來,但大家不必恐慌,這些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尤其是直徑小於1cm的。
但對於磨玻璃結節,我們還是要給予一定的重視,畢竟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很多是腫瘤性病變或者癌前病變。
今天豪大夫分享3個磨玻璃結節的CT片,希望能給某些讀者朋友解惑,減輕顧慮。
體檢發現磨玻璃結節,手術病理是微浸潤肺腺癌
下圖是一位49歲男士,單位組織體檢,發現右肺混合磨玻璃結節,1.3cm,中央有白色實性成分:
豪大夫的很多讀者朋友都對肺結節的診斷感興趣,還有幾位水平蠻高的,我們看看這個混磨,很多人都會看了:邊界較清晰,內部有白色實性成分,且實性部分與磨玻璃部分分界清晰、光滑。
單憑這幾點還不能診斷到惡性,因為某些過敏性肺炎、寄生蟲病、真菌感染、甚至血管炎也可以有類似的CT表現。怎麼辦呢?
四個字:隨訪觀察!
他3個月後複查了一次CT,結節沒有變化,也沒有消失,於是胸腔鏡手術切除了,做的是楔形切除,因為快速病檢結果是微浸潤肺腺癌。
肺腺癌的進展過程
從肺腺癌的發展過程來看,包括不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癌前病變),微浸潤腺癌,浸潤性腺癌。
其中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以定期觀察,不必擔心,不會在短時間內進展到晚期,甚至很多原位癌可以終生不發展。
而微浸潤腺癌就局部了潛在的侵襲性和加速生長的可能,一般就不建議長期隨訪了。
微浸潤腺癌的CT表現
我們再看一個病例,也是微浸潤腺癌,49歲男子,體檢發現:
這也是一個磨玻璃結節,1.1cm,密度偏高,CT值506HU,而且裡面有個黑色小空泡徵(左圖),手術病理是微浸潤肺腺癌,不需要術後化療,定期複查就可以。
對照上面這個病例的CT片,我們記住下面幾個知識點,微浸潤腺癌的CT特點:
1.以混合磨玻璃為主,磨玻璃病灶內伴有小於5mm的白色實性成分。比如本文第一個病例就屬於這種類型。
2.純磨玻璃結節隨訪過程中,體積增大或者密度增加。
3.病灶多在1-2cm,CT值450HU左右(正常肺組織含有大量空氣,CT值約-900HU左右,微浸潤腺癌的癌細胞佔據很多肺組織空間,氣體含量減少,空氣含量大約為50%),病灶可以有1-2個惡性徵象。
對於微浸潤腺癌,一般不建議長時間隨訪觀察,因為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侵襲性和快速生長的能力,當然短時間跟蹤一下通常是可以的,比如我們的第一個病例,就是隨訪了3個月混磨沒有消失,才下決心做手術的。這些指徵的把握,聽從當地醫生指導即可。
對CT值測量的補充
很多讀者朋友在意磨玻璃結節CT值(反映結節密度)這個診斷點,其實CT值是有使用條件限制的:
1.5mm以下的磨玻璃結節密度增高,測量CT值沒有意義,因為病理研究發現多數是肺泡間質增厚造成的,不是癌細胞。
2.測量方法:通常是選取病灶最大徑層面及上下層面進行測量,儘量避開病灶的實性成分、空泡徵和支氣管走行去,測量3次後取平均值(儘量選擇同一家醫院,使用同一臺CT機)。這樣可以減少誤差。
3.肺磨玻璃結節的診斷,要考慮到多種細節,不能只盯一點。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簡單小科普,歡迎關注!